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配伍(QG)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白细胞粘附性及粘附分子表达率的影响.方法:用肌饿 游泳造成"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5d后测定LAR、CD18和CD54表达率.结果:气虚血瘀模型组LAR、CD18及CD54表达率明显增高,QG有显著降低气虚血瘀大鼠LAR、CD18和CS54表达率的作用.结论:QG益气活血作用与降低白细胞粘附性和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肝丸调控miR-424表达以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0~2 000 mg/L)的复肝丸与人肝窦内皮细胞(HHSEC)共孵育,CCK8法检测复肝丸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分析复肝丸对细胞无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并以此作为后续药效及机制评价的剂量。以CoCl_2诱导HHSEC血管新生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CoCl_2诱导细胞血管新生,miR-424抑制剂组及复肝丸组分别以miR-424抑制剂及复肝丸(200 mg/L)与细胞共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与增殖情况;Transwell观察细胞迁移变化情况;Matrigel管腔生成实验评价细胞管腔形成情况;定量RT-PCR检测miR-424、HIF-1α、vWF、CD3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vWF、CD31蛋白表达。结果复肝丸剂量小于400 mg/L对HHSCE无明显细胞毒性。与正常组比较,200μmol/L CoCl_2可诱导肝窦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且模型组miR-424、HIF-1α表达增加,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增多,vWF、CD31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424抑制剂与200 mg/L复肝丸干预后,miR-424与HIF-1α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细胞迁移和管腔生成受抑制,vWF、CD31表达降低(P0.01);且复肝丸组综合疗效与miR-424抑制剂相当。结论复肝丸具有良好的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iR-424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肝窦内皮细胞是肝脏主要的非实质细胞,其特殊的窗孔结构及生理特性决定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穆晓红  张双明 《光明中医》2009,24(4):745-746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形成中白芍总甙对肝窦内皮细胞血管化的逆转作用及血清,INF-α的表达.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法分别检测肝硬化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结果示,治疗组在术后3周无明显肝窦细胞血管化,对照组在术后第三周明显出现肝窦细胞血管化;血清TNF-α明显降低,并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术后第2周和第3周均明显升高,且第3周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白芍总甙能延缓肝纤维化形成,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并可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探讨五味子酯甲对肝窦内皮细胞细胞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0~40μmol·L-1五味子酯甲与SK-HEP-1细胞孵育24 h,MTT法评估五味子酯甲对SK-HEP-1细胞活力的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SK-HEP-1增殖,以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为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五味子酯甲与SK-HEP-1细胞孵育,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NO含量和NOS活性;细胞迁移、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管腔形成;大鼠主动脉环实验检测血管生长变化;转基因斑马鱼实验观察斑马鱼节间血管、功能血管数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诱导SK-HEP-1细胞增殖、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酯甲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SK-HEP-1细胞增殖、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五味子酯甲能够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SK-HEP-1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抑制大鼠主动脉环血管形成;对转基因斑马鱼节间血管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显著减少斑马鱼功能血管数量。五味子酯甲能够抑制内皮细胞功能,且具有抑制血管新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灸干预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切线性创伤,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再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每组随机分为1d组、3d组、7d组3个时间点小组,每个时间点小组4只大鼠。治疗组取创面局部进行艾灸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修复组织内毛细血管生长情况、血管内皮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修复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创面愈合指数,治疗7d组在治疗第4天与第8天时均高于模型7d组(均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毛细血管数,治疗1d组和3d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均P0.05);治疗7d组毛细血管数低于模型7d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数,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VEGF表达阳性细胞累计积分,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益气活血方(YQHXF)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气虚血瘀组,YQHXF高、低剂量组(5. 54,2. 77 g·kg-1)。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长期无规律、不完全的睡眠剥夺法,每天剥夺16 h,持续6周,制造大鼠神劳加体劳的双重消耗建立大鼠气虚血瘀证候模型,自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周至实验结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气虚血瘀组大鼠呈现毛发粗糙晦暗,体质量、脉搏幅度显著降低(P 0. 01),舌面R,G,B值显著降低(P 0. 01),全血黏度高、中切值,血浆黏度均显著增高(P 0. 01),ET-1,v WF,VCAM-1,ICAM-1,P选择素,IL-6,TNF-α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P 0. 05,P 0. 01);与气虚血瘀组比较,YQHXF高、低剂量可显著升高气虚血瘀证大鼠脉搏幅度及舌面R,G,B值(P 0. 01),明显降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及血浆黏度(P 0. 05,P 0. 01),同时明显降低大鼠ET-1,IL-6,VCAM-1,P选择素水平(P 0. 05,P 0. 01)。结论:睡眠剥夺法可诱导大鼠气虚血瘀证形成,并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YQHXF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分泌、减少细胞黏附、抑制炎症等途径改善气虚血瘀证大鼠气虚及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合剂超滤膜提取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为模型,采用四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ECV-304细胞VEGF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当归红芪合剂超滤膜提取物对ECV-304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归红芪合剂超滤膜提取物能够诱导VEGFmRNA的表达,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当归红芪合剂超滤膜提取物对ECV-304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ECV-304细胞VEGFm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夏雪皎  黄棪  鲁军  杨东升  周凝  张俊杰 《中医杂志》2018,(23):2037-2042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活血方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0只SD大鼠以10 ml/kg疏肝健脾方浓缩液(浓度2. 7 g/ml)灌胃,每日1次,连续3天后制备含药血清。中药血清设5%、10%、15%、20%、25%共5个浓度,采用MTT法筛选实验药物浓度。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后分离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SEC),同时集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和SEC。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APT组、NF组、中药组、中药加DAPT组、中药加NF组,共7组。各组均加入HSC,正常组加入正常大鼠SEC,其余组加入肝纤维化大鼠SEC,常规培养24 h。吸出上清液,DAPT组、中药加DAPT组加入0. 2μmol/L DAPT (Notch通路阻断剂),NF组、中药加NF组加入1 gsu/ml rh NF-κB (Notch通路激动剂)。前4组加入含10%FBS DMEM/12培养基,后3组加入含预筛选浓度中药血清、10%FBS DMEM/12培养基,培养72 h后MTT法检测各组HSC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EC中CD31、vW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10%浓度的中药血清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与正常组比较,造模2、4、8周模型组HSC活力上升,造模4、8周CD31蛋白表达升高(P <0. 05或P <0. 01);与模型组比较,NF组HSC活力上升,DAPT组和中药组HSC活力、CD31、vWF蛋白表达下降(P <0. 05或P <0. 01);与NF组比较,中药加NF组HSC活力、CD31、vWF蛋白表达下降(P <0. 05或P <0. 01);与DAPT组比较,中药加DAPT组HSC活力、CD31、vWF蛋白表达均下降(P <0. 05或P <0. 01)。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可通过干预Notch通路,抑制HSC活力及SEC失窗孔化,可能是其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何首乌对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配伍减毒情况,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何首乌与茯苓、甘草、三七在肝窦内皮细胞上的配伍减毒情况。结果:何首乌对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在IC50的剂量下,分别配伍不同浓度的茯苓、甘草、三七都有显著的减毒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何首乌配伍茯苓减毒的效果较好,甘草次之,三七稍差。结论:采用高内涵分析方法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何首乌与茯苓、甘草、三七的配伍减毒效果,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是血管病变的始发因素,如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黄芪水煎液灌胃治疗,优降糖灌胃进行对照.治疗4周后进行血糖检测;并取一段主动脉,采用血管内皮细胞(VEC)平铺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持续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受损;黄芪可降低血糖,但效果不如优降糖明显;但黄芪能保护VEC的形态,且明显优于优降糖对照组.提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是血管病变的始发因素,如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黄芪水煎液灌胃治疗,优降糖灌胃进行对照。治疗4周后进行血糖检测;并取一段主动脉,采用血管内皮细胞(VEC)平铺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持续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受损;黄芪可降低血糖,但效果不如优降糖明显;但黄芪能保护VEC的形态,且明显优于优降糖对照组。提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讨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 3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四氧嘧啶糖尿病组与糖尿病黄芪多糖 (APS)治疗组 (黄芪多糖 4 0 0mg/kg/d-1腹腔注射 ) ,5周后 ,处死动物取血测血糖浓度 ,血清胰岛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内皮素 (ET) ,一氧化氮 (NO) ,并应用形态定量的方法比较各组的心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腹腔注射四氧嘧啶 ( 2 0 0mg/kg)后的SD大鼠血糖浓度显著升高 ,血清NO ,MDA ,SOD ,ET及胰岛素水平明显改变。APS治疗 5周后 ,血糖浓度 ,MDA和ET较未治疗组显著下降 ;而NO ,胰岛素和SOD的含量显著升高。切片光镜下观察 ,糖尿病大鼠心肌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基底膜增厚 ,微血管与心肌纤维的比率显著降低 ,这些改变都可被APS改善。黄芪多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 ,对早期糖尿病大鼠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这可能与其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 ,影响NO ,ET的产生以及促进胰岛B细胞损伤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黄芪多糖(APS)及其配伍对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浓度为10%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作用于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24h进行造模,实验分为模型组、对照组、TMP组、APS组、TMP与APS配伍组。其中药物各组是将患者血清与药物共同培育细胞。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非平衡法测定内皮素(ET),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各药物组浓度依赖性增强细胞活性、增加NO释放、而抑制细胞ET释放、增加胞内游离钙浓度,且这两个中药单体配伍后比单独使用作用更显著。结论:TMP、APS及其配伍对VECs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当归对宫内缺氧后新生大鼠肾脏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孕期14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治疗组.缺氧组孕鼠自孕第14 天开始每天一次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 ml/kg(连续7d),后用低张性缺氧模型致胚鼠宫内缺氧2 h(连续3 d:孕期第14,15,16天);当归治疗组用250 g/L的当归注射液代替生理盐水,其余处理同缺氧组;对照组不缺氧,其余同缺氧组.3组孕鼠分娩当日取肾组织、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VEGF免疫组化、400倍拍照、IPP6.0软件图像分析.结果 缺氧组新生鼠VEGF 阳性细胞的数量和积分光密度值均较对照组增大 (P<0.05),当归组VEGF 阳性细胞数量和积分光密度值均较缺氧组减小(P<0.05).结论 一定时间、一定氧浓度的宫内缺氧可刺激新生大鼠肾脏VEGF的表达增加 ;而当归注射液可使VEGF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归药对治疗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和机理,评估芪归药对对于Nrf2系统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0例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将其中20例予原有的治疗方案加用黄芪27 g,当归18 g,水煎400 mL,日1剂(芪归3∶2组),20例予原有的治疗方案加用黄芪37.5 g,当归7.5 g,水煎400 mL,日1剂(芪归5∶1组),30例予原有治疗方案(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着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血清Nrf2和下游细胞因子HO-1、SOD的表达。结果:芪归3∶2组总有效率为90%,芪归5∶1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前两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芪归药对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归药对对于气虚血瘀型T2DM大血管病变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CD54表达及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率的影响。方法制备兔含药血清;HUVEC复苏和培养后,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模型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活血通络汤高、中、低剂量组。上述分组处理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测定CD54表达及PMN粘附率。结果活血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能够抑制HUVECCD54表达、降低PMN与HUVEC的粘附率,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改变,其中活血通络汤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能够抑制CD54的表达增多、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细胞粘附性,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这可能是该方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以此来分析莪术醇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各种药物干预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MAPK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pMAPK、ERK和JNK的表达和含量。结果RT-PCR检测发现莪术醇干预组pMAPK、ERK和JNK表达较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发现莪术醇干预组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p38MAPK、ERK和JNK的表达较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黄芪汤对肝硬化大鼠胶原沉积和肝窦毛细血管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选取40只雄性Wistar大鼠行胆管结扎建立肝硬化模型,造模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汤低、中、高剂量组。黄芪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芪汤0.35,0.70,1.40 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4周。实验结束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I型胶原(Col-I)和血管内皮标志物分化抗原簇31(CD31)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ol-I、CD3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汤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黄芪汤高剂量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黄芪汤低、中剂量组(P均<0.05)。HE染色显示黄芪汤各组大鼠小胆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失窗孔化及整合素αVβ3(integrin αVβ3,ITGαVβ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先取5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芪术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制备含药血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另2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于制备肝窦内皮细胞,其中14只大鼠采用CCl4腹腔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4周后,采用Masson与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另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分离LSECs,将LSECs分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芪术低剂量组、芪术中剂量组、芪术高剂量组,其中模型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其余组分别加入相应含药血清,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