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十四正经高冷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智强  王一中 《针刺研究》1989,14(3):389-394
<正> 对人体经穴和经线进行客观的直接观测,国内外学者早就进行了探索。但如何创立新的有效的客观测量手段,用以验证、研究经络学说,探索经络实质,仍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我们曾以人体体表主动发射的超微弱冷光信息为指标,客观化、定量化地研究人体显性循经感觉传导规律,针刺对人体的调整作用、以及腧穴、特定穴、交会穴、子母穴的冷光特性,并对人体四肢部位经穴经线冷光特性作了观测。近年来,由于对测量装置作了较大的改进,得以对人体躯干部位的经穴经线冷光进行了观测,并且对人体四肢部位部分经穴  相似文献   

2.
循经感传指的是刺激人体经穴时,受试者产生一种特殊感觉,(麻胀热等),从接受刺激的穴位开始,向一定方向循行传导,其循行经过的路线与所记载经络循行路线基本一致。阐明循经感传现象。对揭示经络实质,提高针效与针刺镇痛作用有  相似文献   

3.
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探讨中医经络实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针刺体穴(井穴、原穴、督脉穴、背俞穴等)以及手针、耳针等出现了循经感传现象。但是至今尚未有针刺眼穴产生循经感传的报导。本人在眼针临床中,发现三例针刺眼穴产生循经感传的病人,进行了重点测试观察,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学中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四个重要问题。方法根据《内经》记载的和太极拳修炼者真气在体表运动时的生理现象,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运用生物电原理,分析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的实质。结果人体中的Ca~(2+)运动和α1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密切相关。结论真气是人体中的Ca~(2+)运动;经络是Ca~(2+)在体表传递的感觉路线;经脉是由血管、淋巴管、神经管三个组织共同组成;循经感传的源动力,是来源于细胞中的Ca~(2+)运动。  相似文献   

5.
<正>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都产生着能量来维持其机能,有些能量的变化,如电能、热能的变化,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就象心电、脑电、肌电的测试,热象技术的应用,以及皮肤电参量在经络研究上的应用等等.但是,人体体表经穴可见光的发生和变化,并未被人们所认识. 为了探索新的经络物理参量,寻找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变化特性的客观指标,我们对人体体表经穴的超微弱发光进行了研究,这种光已被实验观测到~((1)).这种极其微弱的发光信息,反映了人体正常生理状态及某些病理状态的变化,现已找到了与一些疾病相关的经穴发  相似文献   

6.
对经络实质研究中存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毅  蒋大宗 《针刺研究》2000,25(1):72-74
本文分析了当前在经络实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经络实质至今未能有统一认识的主要原因,认为马经络实质问题可以简化为经穴-脏腑相关问题,根据人体神经系统的特点,把经穴-脏腑相关问题进一步分解成和脊神经有关的以及和脑神经有关的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使经络实质研究问题简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工作较容易进行,并阐明了对待古典经络理论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经络实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浩 《中国针灸》1998,18(6):382-382
近年来,有关经络感传、经络实质的研究及临床实验的国内外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但经络实质研究中尚有一些问题值得同行们重视。1 感传出现率目前研究经络实质的基础是经络循经感传现象。我国曾于70年代中期,对6万余人进行历时6年的感传现象的普查。结果显示,感传出现率最低的是河南省为5.6%,最高的是黑龙江省为36.3%,感传出现的总人数是1万余人[1]。另有调查表明,在性别、年龄、地区、民族等方面的感传出现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于以上矛盾,笔者认为,即使调查者们运用同样的检测器材和方法,但因忽略了人体自身在体质、性格、情绪、文化等方…  相似文献   

8.
经络现象的表现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循经。经络所特有的这种循行路线乃是经络学说的核心问题,离开了这些特定的路线,也就无所谓经络了。因此,如何准确和客观地确定经络的体表位置,深入研究循经感传路线,这是经络实质研究中最基本和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佘延芬  朱江 《中国针灸》2012,32(7):661-664
经穴具有反应功能和效应功能,反应功能是经穴与病变部位相关的直接体现,是效应功能产生的基础,穴位体表电阻为经穴反应研究的常用客观指标。基于体表电阻的经穴反应特异性研究中,仪器的选择是技术关键。目前用于经络穴位电阻探测的仪器主要有两电极和四电极两种类型,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的特点及其测量干扰因素进行分析讨论,认为两电极的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需进一步控制测量干扰因素,适宜于定性分析;四电极的经络穴位电阻探测仪,因其测量时干扰因素较易控制,故适宜于定量研究,但需要更多的研究单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仪器设计,以适应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10.
1979—1987经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九年来在1911篇国内国际交流的针灸研究论文中,经络俞穴方面有282篇,占14·76%,基本上反应了经络领域的概况①②③④⑤⑥。肯定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掌握了循经感传基本规律;应用经络理论提高了针灸临床疗效;逐步阐明了经络调整人体机能代谢平衡之原理。归纳、分析了在人体  相似文献   

11.
机体细胞缝隙连接与经络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缝隙连接功能,回顾了有关缝隙连接与经穴低电阻、循经感传以及经络形态的研究。认为进一步开展针刺手法(针体在经穴内的运动)、刺激的强弱、针剌的时间等因素与缝隙连接关系的研究,将是有意义的探索.必将为揭示经络实质及针刺机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最近结题的国家“九五”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提出:经络学说反映的是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间特定联系的规律,“经穴·脏腑相关现象”正是体表与内脏之间内外联系的表现形式。而“感传现象”可能是一定条件下体表间远距离联系的表现。 课题首席科学家邓良月教授介绍,“九五”经络研究的总体思路是揭示经络学说所表达的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之间特定联系的功能结构基础。课题已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对循经感传现象机理的研究,阐明了外周神经、骨骼肌的链状结构、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是产生循经感传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分析敦煌石窟《灸经图》背部腧穴取二寸三分的特色及临床意义,背部腧穴取2.3寸所揭示的膀胱经内外还有经,脏腑之腧内外还有脏腑之腧的经穴现象与其他古典经络理论共同揭示了横向经脉概念。探讨夹脊穴、腧募穴、带脉、循经感传、人体躯干横向皮节过敏带与横向经脉的关系。这些横向循行经脉与传统上下循行的经脉共同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网状结构经络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将中医经穴理论与体外反搏结合,集运动和血流动力学效应、穴位刺激、经络感传作用为一体的全息综合治疗,通过心电反馈,产生与心脏跳动相一致,对穴位行有效刺激和机械舒缩,与人体中的经络循行和气血津液循行产生全息共振达到疏通气血、化瘀通络的作用~([1])。其临床操作简便,费用不高,风  相似文献   

15.
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3,23(8):463-465
目的:阐明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学说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对照验证研究。结果:在人体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间隙结构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物质的复合功能。结论:经络穴位是由间隙物质构成的,组织液气是在间隙中运行着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是有规律的,经络实质运行规律是可认识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背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经络、穴位的客观检测与针灸的作用机理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经穴的低阻抗特性,针刺时的肌电、局部血流图、红外热象轨迹、同位素示踪等循经变化特点,经穴部位神经与血管分布特征等研究,使人们对经络、穴位的认识不断深入.近40年来,从温度计测温、液晶显像、红外热像技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先后用于经络、穴位温度的测量观察.已有的研究表明,人体正常状态下与生理、病理状态变化时,均可能出现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与非经络处不同或更为明显的改变,针刺穴位可引起相应经络循行部位与经穴的温度变化,为经穴的相对特异性、效应性及其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依据.然而,对于经穴温度变化的机理、调节途径等认识很少.  相似文献   

17.
<正> 经络实质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经络应该遵循方法论,正确解决科研思路和方法问题。我国专家终于走出了一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经络的途径,对经络现象之一的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结合辽宁中医学院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实践,浅论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循经感传现象在我国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实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十多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以许多确凿的实验结果深入论证了循经感传的一些重要特征,记录到感传过程中循环出现的一些机能反应。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肯定了循经感传与针刺镇痛作用和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并初步掌握了一些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手段。激发感传的成功和隐性感传的发现说明循经感传是在人群之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经络现象,这一现象以已知的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尚难作出恰当的解释,有其固有的生理学基础。在充分肯定现象的基础上,目前,不少单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掌握它的规律,提高针刺疗效,并对循经感传形成的机理和反映循经感传的指标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感传研究确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针刺临床疗效,闹明针灸针麻原理和经络实质都有直接的意义,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客观确定家兔“肾、膀胱经”常用经穴。方法 :应用皮肤电阻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 ,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 ,验证其生理功能。结论 :家兔有类似人体的经穴 ,其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并有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杨玥 《西部中医药》2010,23(10):10-12
通过分析文献,从经典经络诊断方法(病候诊断法,经穴按诊法)、现代经络诊断方法(经穴皮肤电阻测量,经穴光、热失衡现象的研究,经穴力学失衡现象的研究)2个方面对经络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