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到两组四色抗体,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CD45/CD19/CD10/CD13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合的抗体组合CD45/CD19/CD22/CD34,对20例完全缓解后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MRD定期检测。同时以非白血病患儿为对照,探讨CD45/SSC设门,CD45/CD19/CD10/CD34抗体组合检测MRD的有效性。结果20例B-ALL患儿中,90%患儿初诊时存在CD45、CD34、CD19、CD10表达量的异常。CD45/CD19/CD10/CD34抗体组合表达以≥0.03%为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45/CD19/CD10/CD34、CD45/CD19/CD10/CD13、CD45/CD19/CD22/CD34三组抗体组合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40%、35%和30%。结论CD45/SSC设门,CD45/CD10/CD34可作为B-ALL患儿MRD检测的有效抗体组合。根据B-ALL患儿初诊异常免疫表型特点,确定一至两组四色抗体组合,再加用抗原跨系表达抗体组合或抗原不同步表达相结合的抗体组合,用于检测MRD,既能使检测个体化又可避免假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4色荧光标记B淋巴细胞抗体组合模板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间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RD的初发B-ALL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MRD检测的时间及检测的结果,将183例患儿分为诱导缓解期MRD阴性组(n=37),诱导缓解期MRD阳性组(n=18),维持治疗期MRD阴性组(n=113)和维持治疗期MRD阳性组(n=15).结果 诱导缓解期和维持治疗期MRD阳性患儿,其初诊危险分级为中、高危的患者比例较阴性者高(PRR=1.005,95%CI:0.864~1.170,P=0.032)、第15天骨髓象未达M1(RR=6.454,95%CI:2.191~19.01,P=0.002)和缓解后MRD≥0.01%(RR=1.923,95%CI:0.750~4.933,P=0.043)是儿童B-ALL发生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4色荧光标记B淋巴细胞抗体组合模板用于流式细胞术能区分化疗后MRD阳性和阴性的B-ALL患儿.MRD水平与强的松反应性、第15天骨髓象等指标一样,是儿童B-ALL重要的预后判断因素,对儿童B-ALL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监测的不同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的预后意义.方法 对102例ALL患儿进行MRD监测研究,分别在患儿诱导化疗开始后第15天、第29天、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进行MRD监测.根据患儿初诊时免疫表型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的四色单克隆抗体组合.常用的抗体组合包括CD45CD19CD34CD10和CD45CD19CD34CD20等.结果 102例ALL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6.9±3.4)%和(79.9±4.0)%,共12例患儿复发.在第15天、29天、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有14.3%、43.9%、39.1%、39.7%和45.6%的患儿处于MRD阴性(MRD<10~(-4)).其中MRD水平能在1年内达到阴性的患儿的长期存活率明显高于MRD持续阳性的患儿[5年EFS:(92.5±3.2)% vs. (58.3±8.6)%,P<0.001].各时间点上,化疗后第15天时MRD≥10~(-2)[(79.8±10.3)% vs.(28.6±17.1)%,P<0.001]、第29天时MRD≥10~(-3)[(88.3±4.9)% vs.(51.3±14.4)%,P<0.003]、第3个月[(92.4±5.1)% vs.(65.5±7.5)%,P<0.015]、6个月[5-year EFS rates(96.3±3.6)% vs.(65.4±7.5)%,P<0.003]及第12个月[(100.0±0.0)% vs.(67.7±8.4)%,P<0.002]时MRD≥10~(-4)的患儿的5年EFS率明显较差.而第15天时MRD≥10~(-2)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水平能有效地评估ALL患儿的预后,而不同时间点上具有预后意义的MRD水平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CD58)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用于儿童B-ALL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4年1~9月确诊为B-ALL的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20例非肿瘤、非血液病且骨髓涂片细胞形态正常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照组及B-ALL患儿初诊时、诱导化疗15 d时骨髓标本的CD58表达水平。在诱导化疗33 d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FCM对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结果 87例B-ALL患儿骨髓CD58平均荧光强度(MFI)(91±33)高于对照组(14±6)(P< 0.01);其中44例B-ALL患儿CD58强表达。在诱导化疗过程中,诱导化疗15 d时B-ALL患儿骨髓CD58的表达量(105±22)与初诊时(107±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44例CD58强表达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FCM检测MRD阳性患儿9例,阴性患儿35例;RT-PCR检测MRD阳性患儿11例,阴性患儿33例,42例(95%)检测结果一致,两种检测方法检测M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D58在B-ALL患儿中高表达且表达稳定,可以作为B-ALL患儿MRD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的微小残留病(MRD)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阶段发生表面抗原的改变以及MRD水平、出现时期与顸后关系.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63例出现过MRD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检测MRD.结果 (1)在63例流式细胞术检测MRD阳性患儿中,有23例骨髓复发,1例脑膜白血病,6例失访,1例因严重感染死亡,33例随访至今无病生存.(2)共有147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呈阳性.有78次(53.06%)MRD检测结果至少有1个抗体荧光强度的变化,其中出现一个抗体强度变化的为33次(22.44%),2个抗体荧光强度变化为22次(14.96%),3个及3个以上荧光强度变化为23次(15.64%).CD10、CD45、CD34抗体荧光强度变化频率最高.(3)共有10例患儿在复发时行免疫分型检查,8例(8/10,80%)与初治时有抗体荧光强度变化.(4)MRD为10-3水平组存活率明显低于10-4水平组(P=0.0007).(5)维持化疗和(或)停药期间出现MRD阳性组存活率明显低于巩固化疗期间出现MRD)阳性组(P=0.024).结论 在小儿B-ALL治疗过程中,MRD的免疫表型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检测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如果出现10-3水平MRD或者是在维持化疗和(或)停药期间出现MRD,应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CD20抗原表达情况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房2005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初诊B-ALL患儿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CD20阳性54例(27%),阴性146例(73%),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数、FAB分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初诊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临床危险度分型及诱导缓解治疗第19 d骨髓状态的差异无显著性;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分析显示,CD20阳性和CD20阴性组B-ALL患儿的预计3年EFS分别为(65.5±10.1)%和(70.3±5.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677)。结论 CD20在儿童B-ALL中的表达与一般临床特点及预后无关,尚不能作为B-ALL危险度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儿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能将残留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骨髓细胞区分开来的抗体组合称为有效抗体组合。我们使用流式细胞术对36例具有有效抗体组合的BALL患儿缓解后的骨髓标本进行MRD的定期检测。对6例无有效抗体组合的患儿,我们使用CD45/CD19/CD34/CD10与CD45/CD19/CD20/CD22两个抗体组合定期检测骨髓标本。结果(1)在42例患儿中有36例(86%)具有有效抗体组合;(2)在治疗6个月时间点时,MRD水平≥10-4的患儿(13例)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与MRD水平<10-4的患儿(12例)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62);在治疗9个月时,MRD水平≥10-4的患儿(10例)要比MRD水平<10-4的患儿(13例)生存率低(P=0.025);在治疗12个月时,MRD水平≥10-4的患儿(8例)要比MRD水平<10-4的患儿(9例)生存率低(P=0.042);(3)共有7例患儿复发,其中6例复发患儿在复发前的4~10个月均检测到≥10-3水平的MRD。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有1次MRD水平≥10-3患儿的无病生存率较MRD水平在10-3以下的患儿为低(P=0.003);(4)5例复发患儿的免疫表型基本未发生变化,只有1例丢失了CD13抗原;(5)在6例无有效抗体组合患儿中未发现有意义的MRD。结论(1)MRD水平在10-3或以上的患儿预后较差;(2)治疗9个月与12个月时间点的MRD水平有预后价值;(3)对于无有效抗体组合的患儿,CD45/CD19/CD34/CD10与CD45/CD19/CD20/CD22抗体组合的效果应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六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变(MRD),探讨传统用于临床危险度分级各因素与六色FCM检测MRD值间关系及化疗不同时间点MRD检测值间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7-15—2011-1-25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初诊并接受正规化疗的25例B-ALL患儿。根据患儿初发时免疫分型结果,分别在诱导化疗第15、33天及大剂量MTX化疗前3个时间点进行MRD检测,每例患儿使用一组六色同型对照及根据初诊时免疫分型结果灵活调整的两组六色抗体组合进行检测。一组六色同型对照为IgG1-FITC/IgG1-PE/IgG1-PE-Cy7/IgG1-APC/IgG1-Percp/IgG1-APC-cy7;两组六色抗体组合为CD20-FITC/CD34-PE/CD10-PE-Cy7/CD22-APC/CD45-Percp/CD19-APC-cy7、CD7-FITC/CD5-PE/CD13-PE-Cy7/CD33-APC/CD45-Percp/CD19-APC-cy7或CD38-FITC/CD34-PE/CD10-PE-Cy7/CD22-APC/CD45-Percp/CD19-APC-cy7、CD7-FITC/CD15-PE/CD34-PE-Cy7/CD33-APC/CD45-Percp/CD19-APC-cy7。分析各时间点MRD检测值与传统用于临床危险度分级各因素间关系及3个不同检测时间点MRD检测值间关系。结果化疗第15天使用六色FCM检出骨髓MRD阳性20例,P25为0.19%,P50为0.67%,P75为4.21%;第33天检出骨髓MRD阳性10例,P25为0.07%,P50为0.10%,P75为0.26%;大剂量MTX化疗前检出骨髓MRD阳性14例,P25为0.03%,P50为0.04%,P75为0.09%。结论在诱导化疗阶段、诱导化疗结束时MRD的阳性率与诱导化疗第15天相比有显著下降;大剂量MTX化疗前MRD阳性值与诱导化疗第15天和诱导化疗结束时相比,有随化疗时间延长逐步下降的趋势。按传统危险度分级的相关因素分别分组,各组在诱导化疗第15天、诱导化疗结束时和大剂量MTX化疗前MRD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5抗原表达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以CD45/SSC设门对61例B-AL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检测;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多重巢式RT-PCR技术进行染色体、融合基因分析。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45+组CD13、HLA-DR抗原表达明显高于CD45-组(P<0.05);CD45-组的融合基因主要为HOX11和E2A/PBX1,而CD45+组主要为TEL/AML1、MLL/AF9、HOX11;相关临床参数、染色体核型及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45抗原的表达与否和B-ALL患儿的临床特征、染色体畸变、治疗效果无统计学相关性;CD45+组较CD45-组高表达CD13和HLA-D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巩固化疗期骨髓原血细胞(HGs)对于儿童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 例初发B-ALL 患儿,根据危险分型分为高危(n=55)、中危(n=69)和低危(n=72)3 组;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完全缓解(n=165)和复发组(n=31).采用欧洲BIOMED-1 标准化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案,检测巩固化疗期HGs 数量.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统计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 高危组患儿HGs 明显低于中危和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1.0%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HGs 可反映B-ALL 化疗效果,可用于B-ALL患儿疗效及预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六色流式细胞术与三色流式细胞术在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检测出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的差异。方法利用两组六色抗体组合CD20/CD34/CD10/CD22/CD45/CD19、CD7/CD5/CD13/CD33/CD45/CD19对25例三色流式免疫分型诊断为B-ALL的初诊患儿骨髓标本进行检测,通过FSC/SSC、CD45/SSC、CD19/SSC设门,在多个双参数二维点图上对幼稚细胞群、CD19+细胞群进行分析。结果三色流式免疫分型使用23种抗体共检测出CD19strong、CD10strong、CD34strong、CD22strong、CD19+/CD45-/dim+、CD19+/CD34+/CD38-、CD19+/CD13+、CD19+/CD15+、CD19+/CD33+9种LAIP。25例患儿中23例检测出LAIP,其中1个LAIP 4例,2个LAIP 8例,3个LAIP 5例,4个LAIP 3例,5个LAIP 3例。六色流式细胞术使用10种抗体共检测出CD10strong、CD34strong、CD22strong、CD45-/dim+、CD19+/CD13+、CD19+/CD33+、CD19+/CD34+/CD20+、CD19+/CD34+/CD22++、19+/CD34+/CD10dim+、19+/CD45-/dim+/CD34-/dim+、19+/CD10-/CD20-/CD34-11种LAIP。25例中23例检测出LAIP,其中1个LAIP 4例,2个LAIP 5例,3个LAIP 3例,4个LAIP 6例,5个LAIP 5例。结论儿童B-ALL患者具有LAIP者比例较高,适用于运用流式细胞术对B-ALL患儿进行化疗骨髓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六色流式细胞术使用的抗体总数较少,但通过FSC/SSC、SSC/CD45、SSC/CD19设门,对幼稚细胞群、CD19+细胞群在多个双参数点图上进行分析,能发现比三色流式细胞术更多的LAIP,并且六色流式细胞术可在同一试管中同时检测6种抗原,能根据患儿初诊时免疫分型结果进行灵活调整,更有利于进行CR后MRD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免疫分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139例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取肝素抗凝的骨髓或静脉血2~3 mL,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分型分析。结果:139例ALL患儿中,B-ALL 103例(74.1 %),T-ALL 24例(17.3 %),T/B双表型ALL 12例(8.6 %)。B-ALL主要表达的抗原有CD19(90.3%)、CD10(83.5%)、CD20(27.2%)。T-ALL主要表达的抗原有CD3(79.2%)、CD7(66.7%)、CD5(33.3%)。B/T-ALL主要表达的T系抗原有CD7(50.0%)、CD5(41.7%);B系抗原有CD19(50.0%)、CD10(33.3%)。139例ALL患儿中,3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My+),主要表达的抗原有CD13、CD33、CD14、MPO等。139例ALL患儿中,31例表达CD34;而My+ ALL中CD34阳性表达(15.6%)明显低于My- ALL(24.3%)。139例ALL患儿中,82例表达HLA-DR。CD10、CD34、HLA-DR在标危、中危、高危型ALL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y+ ALL组性别、出血发生率与My- A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分型可正确区分儿童ALL的来源。CD10、CD34、HLA-DR抗原表达与ALL的临床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D19CAR-T) cell therapy has shown striking response in treating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r B-ALL). However, side-effects including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and neurotoxicity can be fatal to patients. In this report, five patients with r/r B-ALL were treated with CD19CAR-T cells.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experienced by four patients who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CR) with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negative. One patient who did not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had no CRS. Acute toxicities including fever, hypotension and other neurological toxicities occurred in responding patients within 2?weeks post infusion and managed properly with tocilizumab and/or steroids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 simple 6 Th1/Th2 cytokine pattern.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D19CAR-T cell therapy can be safely administered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leukemia under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 simple 6-cytokine pattern.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错译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原错译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儿童ALL54例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29.63%,其中CD13为25.93%,CD33为20.37%,CD14为11.11%。T—ALL和B—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77%vs529.27% P=0.918)。CD34表达阳性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40.63%vs13.64%P=0.039);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5%vs94.74% P=0.148);但生存率曲线比较分析,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短(P=0.031)。结论 儿童AL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为29.63%;CD34阳性的ALL抗原错译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的ALL抗原错译表达率;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短;ALL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ALL患儿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CD3 4 表达特点及与Ph染色体表达、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42例初治的ALL患者的免疫表型 ,其中B ALL 3 1例 ,T ALL 9例 ,N ALL 2例。结果 (1)小儿ALLCD3 4 阳性 14例 ,阳性率 3 3 3 %,其中 ,B ALL阳性 13例 (4 1 9%) ,T ALL阳性 1例 (11 1%) ,N ALL未检出阳性 ,B系ALL阳性率明显高于T系ALL(P <0 0 5 ) ,ALL L2 中的阳性率高于L1 (P<0 0 5 ) (2 )CD3 4 表达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有关 (P <0 0 1)与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数、肝脾大及出血情况无关。 (3 )CD3 4 表达和脑膜白血病有关 (P <0 0 1)和缓解率无显著相关性。 (4 )Ph染色体阳性率为 3 1 2 %。CD3 4 表达和Ph染色体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CD3 4 表达阳性组外周血原始细胞增多 ,引起脑膜白血病机会多。CD3 4 表达与ALL亚型、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和治疗缓解率及染色体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