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脾脓肿1例     
患者 ,男 ,2 5岁。因左上腹隐痛半月 ,加重伴发热 3天入院。入院查体 :T39℃ ,全腹软 ,肝脾肋下未扪及 ,左上腹压痛 ,脾区叩痛阳性。血常规 :WBC8.6× 10 9/L ,N0 .6 9,RBC4 .13× 10 12 / L ,Hb116 g/ L ,Plt52 4× 10 9/L。B超 :脾脏探及 10 .3cm× 5.5cm液性暗区 ,诊断为脾脏脓肿。CT:脾脏稍大 ,上极偏右 ,可见 8.0 cm× 7.0cm低密度区。诊断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行剖腹探查 ,见脾脏约 2 0 cm× 15cm×10 cm,与侧腹膜、膈肌、脾床粘连。脾实质内有 10 cm×8cm× 6 cm的脓肿 ,壁薄 ,质脆 ,白色脓液约 30 0 ml,有臭味 ,行脾…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2 6岁。因劳累后偶感左上腹隐痛 13年入院 ,痛时喜按 ,休息后疼痛自行缓解。查体 :腹软 ,肝脾未扪及。B超发现脾下极有一 4 .0 cm× 5.0 cm,边界清楚稍强回声的团块 ,内部回声不均 ,诊为脾血管瘤。脾动脉造影示脾下极有乏血管区 ,超选至下极动脉 ,见该动脉增粗 ,弯曲呈抱球状 ,并形成 6 cm× 7cm肿块影 ,1分钟后块影四周有染色 ,中心仍为低密度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行脾切除术 ,脾 14cm× 10 cm× 6 cm,脾下极脏面有一 4 cm× 5cm× 5.5cm肿块 ,包膜完整 ,质地中等 ,呈紫红色。组织学诊断为脾淋巴管瘤。成人脾淋巴管瘤1例@尹振…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异位脾、脾蒂扭转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62-1363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10岁 ,以阵发性下腹疼痛 3h来我院就诊。行 B超检查、肝、胆、胰、肾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脾区未见脾脏显影。右下腹盆腔内可触及一类似脾回声包块。约 10 cm× 5 .2 cm大小 ,包膜下可见长条状低回声区 ,约 6 cm× 2 cm,超声提示 1异位脾 ,2脾蒂扭转。患者于当晚手术 ,手术所见 ,脾位于右下腹部约 12 cm×10 cm× 6 cm大小 ,质硬 ,呈暗褐色 ,蒂顺时针扭转 72 0°,蒂较长。术后诊断 :异位脾扭转坏死。2 讨论脾脏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他部位称之为异位脾。异位脾较为少见 ,扭转更为罕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1月 ,我科采用经皮肝穿刺置管反复抽脓冲洗治疗肝脓肿 1例 ,取得满意疗效。在置管前后 ,周到精心的护理起到重要作用。现介绍护理体会。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5 0岁 ,因发热 1周 ,伴周身酸痛不适 ,口渴 ,来我院就诊。查体 :精神萎糜 ,急性热病容。体温最高达39 7℃ ,呈稽留热型。B超检查 ,见肝左叶 12 4cm× 11 3cm× 14 7cm低回声区 ,经CT确诊为肝左叶脓肿。临床诊断 :肝脓肿、Ⅱ型糖尿病。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 1周后 ,在CT下行经皮肝穿刺置 10F多侧孔导管。抽出黄绿色混浊液体 ,送检回报为大肠埃希氏菌。置管 9天 ,共…  相似文献   

5.
病历报告患者,女,58岁,有肝炎病史13年,近日来消瘦明显,外院B超提示:①肝硬化、脾大;②疑右肝Ca并胆囊转移。为明确诊断,来我院行B超检查:肝脏大小形态大致正常,包膜不光滑,边缘钝,管系紊乱,门静脉内径1.4 cm,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质,右肝前叶可见4.0 cm×3.6 cm肿块形像,边缘清,形态规则,周围可见线状晕环回声、脾厚5.6 cm、脾静脉0.8 cm,胆囊8.4 cm×3.2 cm,壁稍厚,胆囊颈部肌层可见1.8 cm×1.6 cm的稍低回声肿块影像,形态规则,边缘清,局部隆起向两边凸出,胆囊颈部受压,胆囊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腹腔多切面探查,未见肿大淋巴结。B超…  相似文献   

6.
<正> 1993年12月至1995年6月我们用自行设计的双腔套管在B超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持续抗生素冲洗引流治疗膈下脓肿9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6例,女3例;年龄17岁—56岁,平均38岁。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4例,脾切除术后3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胃溃疡穿孔保守治疗1例。单发脓肿7例,多发脓肿2例。脓腔最大18cm×12cm,最小5cm×5cm。均经B超及穿刺证实。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女性患者,48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6月”于2004年12月28日入院。一般情况好,无消瘦。腹平,触软,左上腹可触及一8 cm×5 cm包块,质韧,边缘清楚,活动度差,轻压痛,脾肋下2 cm。CA199:539.5U/m l;CA125:112.6U/m l;CEA:3.05μg/L。B超:于胰腺尾部可探及10 cm×8 cm×6 cm无回声区,后壁可见2 cm×2 cm稍高回声。CT:胰尾部见14 cm×8 cm×6 cm的低密度区,后壁可见3 cm×2 cm高密度影,动脉期、静脉期均明显强化。脾约7肋单元,动脉期及静脉期下极未见强化。手术在全腹腔镜下以4孔法操作。术中见肿块位于小网膜囊内,约15 cm×9 cm×6 …  相似文献   

8.
例1 男37岁。左上腹包块伴不适16个月。查体脾肋下4cm,左右活动,边缘钝,无触痛,肝未触及。血像正常。B超:脾大,脾实质回声欠均质。疑脾多发性囊肿。剖腹见脾暗红色,25cm×25cm×10cm大,质中,部分与左腹壁粘连,下极有直径1.5cm的丘状突起。 例2 男19岁。因鼻衄、牙龈出血6个月以“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入院。查体脾刚触及。Hb90g/L~105g/L,WBC3.5×10~9/L~4×10~9/L,分类正常,BPC40×10~9/L~5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9.
叶新平  黎乐群 《广西医学》2005,27(1):132-133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2 5岁 ,未婚。体检发现肝占位 1w于 2 0 0 4年 3月 3日入院。查体 :T36 8°C ,皮肤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无肝掌、蜘蛛痣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区无压痛、叩击痛 ,无移动性浊音。B超 :肝大小、形态正常 ,于肝右叶探及一低回声团 ,大小 5cm× 4cm ,其形态尚规则 ,边缘分界尚清 ,内回声欠均 ,门静脉内未见实质回声。磁共振成像示 :肝右后叶近腔静脉处一异常团块信号灶 ,在T1 加权像上呈等信号 ,T2 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大小 3cm× 5cm ,边界清楚 ,腔静脉受压 ,未见充盈缺损 ,肝门及腹主动脉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肝动脉…  相似文献   

10.
男患,70岁。以恶心、呕吐伴尿少1个月,右上腹痛1周入院。查体:T:38℃P:120次/分,BP:17/11kPa。意识清,周身皮肤可见搔痕,眼睑轻度水肿,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可扪及边界不清肿物,肝脾未扪及。辅助及实验室检查:心电示QT间期延长,脑电图异常。肾图示双肾功能严重受损。BUN24.5mmol/L,CO_2CP16mmol/L,Cr536mmol/L,尿比重1.008。血常规:Hb86g/L RBC2.61×10~(12)/L,WBC8.5×10~9/L,S 0.74 L 0.26。肝脏B超示多囊肝,肝内探及多个无回声区。肾脏B超示双侧多囊肾,左肾15.9cm×9.4cm×8.1cm右肾16.2cm×9.8cm×7.7cm,中央集合系统及实质内探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团块影,右上腹可扪及肿物为增大的右肾。入院后诊断:多囊肾并多囊肝、肾功衰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8岁。1982年发现血小板减少,仅5×10~9/L,但检查骨髓功能良好,当时未予处理。1985年PTC检查后引起肝脏出血,肝内血肿,直径达10cm以上,肝大肋下4横指,呈现休克,经抢救输血3000ml以上,患者情况逐渐恢复。一年后复查B超,右肝血肿逐渐吸收机化结疤,范围3cm×4cm大小,肝区疼痛基本消失。1984年患者因肝区不适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一结石约0.4cm,服中药无效,后在某院行体外碎石治疗两次,碎石后肝区出现疼痛不适,且反复出现黑便。B超复查见肝右后叶外上段近隔面有一3cm×5.4cm低回声占位病变,其中心为网状疏松组织,胆囊萎缩,脾肋下1.7cm,印象肝部血管瘤。临床拟诊为肝部血管瘤,萎缩性胆囊炎,胆道出血可能。1989年  相似文献   

12.
陈健 《四川医学》2001,22(4):410-411
1 临床资料例 1,男 ,6 9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 7年 ,加重 1年伴畏寒、发热 ,于 1999年 10月 2 9日入院。查体 :慢性病容 ,消瘦 ,中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和肌紧张 ,Murphy征阴性 ,肝在剑突下 5cm触及 ,肝区无叩痛。B超报告胆囊结石 ,在胆囊后部肝门区有一低回声影。CT报告胆囊结石 ,肝门区片状低密度影 ,肝胆管积气扩张。胃肠钡餐未见异常。1999年 11月 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囊萎缩 ,胆囊内结石 ,胆囊床部胆囊壁溃烂向肝侵蚀形成一个约 6 cm× 4 cm的脓肿 ,内有黄褐色粘稠脓液约150 ml,且与肝内胆管相通。行胆囊切除术 ,肝脓肿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左上腹胀满不适5个月入院,腹胀呈间断性,饭后症状明显,平卧休息后缓解。腹部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前在外院查B超示:脾内多房性不纯性囊性肿块,CT诊断为:脾囊肿。入院后查:H b114g/L,W BC4.55G/L,N2.14G/L,L1.59G/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片均正常。B超检查提示:脾脏增厚,包膜欠完整,脾内可见一7.7cm×5.3cm×5.3cm的囊性回声区,边界清,内充满细密点状回声,可漂浮,诊为:脾内囊性占位。入院2d后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大小约20.0cm×12.0cm×8.0cm,脾上中极见一大小8.0c…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将B超应用于各种脓肿的引流及体腔内注药治疗某些疾病共19例,穿刺24人次,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无中断手术,成功率100%。 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4人,女性5人,年龄19~60岁,其中肝脓疡6例,脓腔最大为9cm×8cm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常规来我院检查。即往有轻度脂肪肝、胆囊结石病史,但无临床症状。近来右上腹有轻微隐隐不适,但进油腻饮食无影响。B超检查:肝大小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密集、增强,远区有轻度衰减,肝内管道结构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胆囊长径5.6cm,前后径2.1cm,壁厚0.55cm,毛糙略呈双线样回声,于颈部见强回声0.4cm×0.4cm、0.3cm×0.3cm,其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而移动;胆囊体部腔内见点絮状稍强回声,可移动,声影不明显。在胆囊管后方见椭圆形液性暗区3.7cm×2.4cm,壁薄而完整;后壁见一点状强回声附着,…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47岁。因“体检发现右肝包块 5月”于 2 0 0 3年 1月入院。患者 2 0 0 2年 8月在我院体检B超发现右肝包块 ,大小1 3cm× 1 5cm ,当时疑为“右肝血管瘤” ,未引起重视。 2 0 0 2年10月B超提示包块略有增大。 2 0 0 2年 12月B超发现包块大小2 2cm× 2 4cm ,CT提示 :右肝中后段块影 ,大小 3cm× 2cm低密度块影 ,考虑肿瘤 :①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②腺瘤与小肝癌待进一步除外。为明确诊断 ,5d前在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活检提示 :考虑肝透明细胞癌。术中B超见肝内 3cm× 2cm实质增强回声 ,边界清 ,内部回声不均质 ,可…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0岁。体检发观左肾占位性病变5天于1994年8月9日住院。病人无特殊症状,体检:一般情况好。血压15/8kPa。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肾区无叩痛,肝功能正常,血象正常,胸片正常。B超左肾区6.7cm×6.5cm大小无回声区,考虑为左肾囊肿,细针穿刺抽液无液体。腹平片加静脉肾盂造影:左肾囊肿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4岁。1987年因腹胀伴下肢浮肿2月。超声检查诊断为“肝癌”而第1次入院。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质中。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4.3×10~9/L,血小板68×10~9/L。白蛋白28g/L,球蛋白30g/L,胆红素定量及ALT正常,AFP200μg/L。凝血酶原时间18秒,对照14秒。乙肝三系(-)。B超检查见肝右叶近肝门有4.3cm×4.1cm×3.2cm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提示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肝硬化、脾肿大。CT显示肿块非均质,边缘欠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示肿块边界欠清,病灶内血管扭曲,无包绕现象。诊断为肝硬化,继发性脾亢,原发性肝癌。先后4次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治疗以及全身化疗。1990年6月B超复查见肝内肿块无增大,再次入院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门处包膜下直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1岁,B超发现肝脏肿块1年余,随诊肿块逐渐增大入院,1年余前外院B超发现肝右前叶胆囊右旁见1类圆形肿块2.7cm×2.0cm,肿块周边清晰、规整,内部回声分布均匀,考虑腺瘤可能性大,当即穿刺活检,病理片为:小棱形细胞增生,细胞分化尚好,未见明显异型,9月后复查B超肿块为3.6cm×2.9cm×3.0cm,AFP检查正常,转求我院CT、MRI、B超诊断为肝右叶占位病变,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体查和化验检查无异常,手术探查见胆囊右侧旁有5cm×4cm×3.5cm肿块,与肝组织分界清,完整切除,病理示:瘤组织由纤维梭形细胞组织,纵横交错,细胞分化尚成熟,边界清,边缘之肝细胞受压,符合肝纤维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6岁,3个月前被人用刀扎伤左中上腹,行急诊脾切除和肝修补术。术后B超发现肝左叶内有一5.0cm×3.5cm无回声占位,查CT见肝左叶存一囊性病变,大小为5.5cm×3.5cm,边缘清晰。查体上腹部无明显不适,在外院先后5次行囊腔穿刺抽液未见囊腔缩小。后来我院行胆汁瘤内置管引流术,术前经B超定位,穿刺成功后造影见胆汁瘤呈椭圆形,与肝内胆管有部分沟通,经穿刺针抽出咖啡色浑浊液体,并取样做细菌培养,瘤腔内置入8.5F外引流管一根,每天引流出胆汁约20ml,1周后复查B超见瘤腔缩小至3.5cm×1.5cm,以后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细菌培养为阴性。8周后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