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01/08在佛山市南海妇儿医院婚前检查中心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妇女637人进行筛检试验.受观察者均知情同意.测量纳入妇女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和腰臀比.对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检妊娠期糖尿病.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同时对数据间关系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妇女63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1]纳入的体检妇女637人中34人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组),设其余603人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组(t=2.612,2.697,2.932,P<0.01).[2]腰臀比是对糖尿病发病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OR=2.491,P<0.01),体质量指数影响相对较小(OR=1.186,P<0.05).结论孕前腰臀比与体质量指数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003-01/08在佛山市南海妇儿医院婚前检查中心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妇女637人进行筛检试验。受观察者均知情同意。测量纳入妇女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和腰臀比。对孕妇进行50g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检妊娠期糖尿病。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同时对数据间关系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妇女63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纳入的体检妇女637人中34人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组),设其余603人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妇女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组(t=2.612,2.697,2.932,P<0.01)。②腰臀比是对糖尿病发病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OR=2.491,P<0.01),体质量指数影响相对较小(OR=1.186,P<0.05)。结论孕前腰臀比与体质量指数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556例医学生血压调查及代谢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556例医学生高血压发病情况及代谢指标,寻找血压可能的相关因素及医学生高血压发生率.方法 测量556例医学生静息、运动后血压,并测定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结果 有高血压病史学生5/556例(0.89%),新发现高血压9/556例(1.62%),高血压总发生率为14/556例(2.52%).收缩压、舒张压均与身高、腰围呈正相关(P<0.001).高血压学生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学生(P<0.05).结论 556例医学生高血压发生率为2.52%.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这两项代谢指标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等,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情况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资料完整的住院2型糖尿病者535例,采集人口学资料、人体测量学指标和实验室化验数据。根据NAFLD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NAFLD进展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进行检验效力分析。结果:535例患者中,进展组患146例、非进展组389例。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年龄较小,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较大,三酰甘油、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高(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预测NAFLD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5、0.677、0.664、0.642,截断值分别为24.23kg/m2、93.5cm、0.57、0.89(P=0.000)。结论: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和腰臀比均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脉僵硬度增高引起血管早期病变的诊断和干预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性措施.因此,研究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和影响因素对重大疾病有一级预防意义.探讨几种评价超重、肥胖的形态指标如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及腰围对动脉僵硬度改变的危险性影响,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年在南京市生活的不同社区40~70岁中老年人共907例,男423例,平均年龄(51±8)岁;女484例,平均年龄(50±7)岁.纳入标准:健康,无各种急性疾病,受试者自愿参加.②试验方法:由专业人员通过问卷收集试验对象一般情况、疾病史、吸烟状况、体育锻炼状况、营养饮食状况及其他生活方式资料,然后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形态指标测试.评价标准: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1 400 cm/s 为外周肱踝动脉硬化;体质量指数< 18.5 kg/m2 为过轻,18.5~23.9 kg/m2 为标准,24.0~27.9 kg/m2 为超重,≥ 28.0 kg/m2 为肥胖.③试验评估:分析超重和肥胖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及危险度.结果:纳入受试者90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腰围4种指标评价的肥胖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外周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②年龄、腰臀比、腰围、性别、体质量指数和体脂率在外周动脉硬化组与非动脉硬化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③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腰围4种指标评价的肥胖者外周动脉硬化优势比(OR)值分别为1.800、男1.902和女1.850、男2.014和女1.898、男1.517和女1.553.结论:①以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臀比、腰围4种指标评价的肥胖程度越高,外周动脉僵硬度越高.②高龄、男性、高体质量指数、高体脂率、高腰臀比、高腰围均是外周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干预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所辖社区定期随访体检的40~55岁围绝经期妇女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47),干预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发放并讲解干预手册,组织参加社区健康讲座,并定期进行随访;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测定。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进行体成分测定。结果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无变化,对照组体质量、BMI、腰围和腰臀比升高;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3个月与干预前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体质量(-0.28kg vs 0.68kg,P=0.002)、BMI(-0.06kg/m2vs 0.44kg/m2,P=0.003)、腰围(-0.28cm vs1.43cm,P=0.001)和腰臀比(-0.01 vs 0.01,P=0.045)。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体质量、腰臀比降低;对照组无变化;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6个月与干预前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腰围(-0.73cm vs 1.02cm,P=0.012)和腰臀比(-0.02 vs-0.003,P=0.020)。干预后1年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各指标无差异;对照组腰围增加。结论饮食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体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反映体脂含量及分布的指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股比与胰岛素抵抗特征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1-10/2002-0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9例,女59例,平均年龄(55±11)岁。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60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58例。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58名为对照组,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3±10)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测量纳入对象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股围、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腰臀比(腰围/臀围)、腰股比(腰围/股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③组间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简单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和健康体检者58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相关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与空腹胰岛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呈显著正相关(r=0.25,0.44,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1);腰臀比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呈显著正相关(r=0.19~0.24,P<0.05~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20,P<0.05);腰股比与舒张压、空腹胰岛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呈显著正相关(r=0.18~0.32,P<0.05~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26,P<0.01)。②体脂分布和含量差异:糖尿病患者的腰股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2±0.17和1.75±0.14(t=2.75,P<0.01),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腰臀比、腰股比分别为0.93±0.06和1.85±0.16,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0.89±0.07,1.78±0.18,t=3.34,2.22,P<0.01,0.05)。结论:与体质量指数相比,腰臀比、腰股比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更密切;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与无高血压病的成年肥胖男性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关系.[方法]体检无高血压成年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48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并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非杓型血压检出率为54.2%.非杓型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及腰臀比(WHR)均高于杓型组(P均<0.01).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WHtR为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β=-85.310,P=0.000)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β=-109.726,P=0.00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HtR与肥胖人群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密切相关,WHtR可作为识别非杓型血压的简便身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膳食状况与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产前门诊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妇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分为巨大儿组和正常体质量儿组,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和膳食状况,探讨膳食状况中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中共发生8例巨大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发生巨大儿的因素包括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值、分娩前体质量、孕期增重、水果、蔬菜、油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质量、孕期增重过多、油类的摄入量过多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发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合理膳食干预和增加运动量可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种人体测量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预测青岛港职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00年青岛港健康研究横断面调查的18~54岁11359名(男性8758名,女性2601名)职工完整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3种人体测量指标的不同水平识别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不同测量指标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并确定腰围的最佳截断点。结果:①男性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②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随着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男性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增高。然而相对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随着腰围的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的增加更快。在女性中有与男性相似的现象。④采用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曲线下面积都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最佳腰围截断点,女性分别为76cm,76cm,72cm,79cm;男性分别为85cm,85cm,83cm,85cm。结论:腰围较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能更好的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腰围最佳切点为85cm,女性为79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性人体测量指标与体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50岁男性 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分为 3组.应用双能X线进行体脂含量测定.[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体脂含量,总体脂肪质量和躯干脂肪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脂含量与体重指数(r =0.765),腰围(r =0.798),腰围身高比(r =0.809)和腰臀比(r =0.665)均呈正相关(P〈0.01).以体脂含量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腰围身高比(β=93.983,P=0.000,R2=0.654)被引入方程.[结论]男性人体测量指标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利用简单的人体测量指标推算体脂含量是可行的,但有待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体内成分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包括体脂肪、内脏脂肪区域、骨骼肌、腰臀比及蛋白质、矿物质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组体脂肪[(19.68 ±6.78) kg]、体脂百分比[(29.87±8.04)%]、肥胖程度[(115.93 ±15.94)%]、内脏脂肪区域[(104.48 ±36.19) cm2]、体质量指数[(24.85±3.51) kg/m2]、胸围[(94.06±7.86) cm]、腰围[(85.18 ±9.50) cm]、腰臀比(0.9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脂肪:(17.31 ±5.55) kg、体脂百分比:(27.38±6.47)%、肥胖程度:(108.88±13.80)%、内脏脂肪区域:(85.44±44.04) cm2、体质量指数:(23.43 ±3.10) kg/m2、胸围:(91.11 ±7.52) cm、腰围:(80.79±8.17) cm、腰臀比(0.86 ±0.05)](t值分别为2.55、2.30、3.12、2.86、2.73、2.28、3.12、4.76,P均<0.05),而体质量控制[(-7.01 ±7.49)kg]、肥胖控制[(-8.53 ±6.66)kg]、肌肉控制[(1.52±1.43) kg]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4.08 ±6.79)kg、肥胖控制:(-6.39±5.78) kg、肌肉控制:(2.31 ±2.09) kg(t值分别为-2.59、-2.17、-2.15,P均<0.05).糖尿病组尿酸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2,P均<0.01),与内脏脂肪区域、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40、0.36、0.36、0.31、0.42、0.42,P均<0.05),甘油三酯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41,P均<0.01),与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5、0.46、0.46、0.35、0.42、0.42,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含量及体脂肪分布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中心性肥胖可能与糖尿病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治疗后的体重渡动是否为追赶生长的表现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10例新诊断甲亢患者测量其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体脂百分比,测血糖,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脂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有所下降,HOMA-IR下降(P<0.05).FT3,FT4变化与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呈负相关性(r=-0.412,-0.467,P<0.01;r=-0.359,-0.318,P<0.05),TSH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336,P<0.05).排除了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因素后,腰围变化与体重指数及体脂百分比的变化呈正相关(r=0.433 8,0.347 0,P<0.05).腰臀比变化与体重指数的变化呈正相关(r=0.338 6,P<0.05).结论:甲亢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是追赶生长的表现,且出现了中心型肥胖等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并分析北京市高危险年龄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①于1997-08/1998-08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市城乡4个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2354人。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②依据“我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操作手册”[卫生部老年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1997)],调查纳入对象的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病史及有关干预治疗措施、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其它患病史、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力活动、强度、脑力活动强度、业余运动强度等。③用统一的方法测量纳入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④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纳入对象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⑤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和t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①共纳入2型糖尿病高危险年龄常住居民2354人,资料完整者2186人(2型糖尿病患者231人,糖尿病减低者268人,血糖正常者1687人)进入结果分析。②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年龄、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收缩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0.01);体质量和舒张压差异不明显。③18个分析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城乡、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高血压和职业性体力劳动8个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间差异明显(P<0.05~0.01);其中职业性体力劳动OR=0.7262,为保护因素;其余7个因素OR=1.0116~2.7385,为危险因素。④18个分析因素与糖耐量低减的关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腰围、收缩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5个因素在糖耐量低减患者与血糖正常者间差异明显(OR=1.226~1.896,P<0.05~0.01)。结论:北京市2型糖尿病高危险年龄人群中危险因素有7项,包括年龄增长、城市生活、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和高血压。因此有效地进行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控制已知的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将会有利于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佩妍  叶艳彬  卓淑雨  卢味 《新医学》2023,(11):804-809
目的 探讨不同体格测量指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99对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与正常组(BMI 18.5~23.9 kg/m2)相比,超重和肥胖组(BMI 24.0~27.9 kg/m2和≥28.0 kg/m2)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的OR (95%CI)值分别是2.35 (1.56~3.57)和6.47(2.92~14.33)。相比于正常腰围组(男<85 cm,女<80 cm),中心性肥胖前期组(男85~89.9 cm,女80~84.9 cm)和中心性肥胖组(男≥90 cm,女≥85 cm)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的OR值(95%CI)分别是2.99(1.81~4.95)和3.88(2.43~6.22)。腰臀比最高组(Q4)和腰围身高比最高组(Q4)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最低组(Q1)的4.35倍与3.45倍(95%CI:2.48~7....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①于2001-08/09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乌鲁木齐新市区25岁以上汉族成人2 688人.排除有高血压病史、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排除资料不全者,纳入2 670人.按下列标准分为4组:代谢综合征组(n=243):1个个体同时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两种代谢紊乱组(n=701):1个个体同时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中任意2种;一种代谢紊乱组(n=1 087):即个体存在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3种成分中的任意1种;无代谢紊乱组(n=639):无代谢异常.②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血压、体质量指数、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及血脂紊乱状况人群的糖脂代谢紊乱、肥胖患病情况.③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纳入汉族成人2 688人,排除资料不全者,2 670人纳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问卷调查.①男性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②代谢综合征组、2种代谢紊乱组、1种代谢紊乱组、无代谢紊乱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降低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上升趋势,无代谢紊乱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而代谢紊乱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年龄与代谢综合征高度相关(OR=2.661 0,1.871 0,3.776 8,P<0.01).结论:①乌鲁木齐市汉族男性成年人血糖、血脂紊乱、肥胖发生情况较女性严重.②代谢紊乱种类越多,血糖、血脂紊乱情况越严重.③代谢综合征患病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前体脂分布与妊娠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被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资料收集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设为观察组。并收集同一时期的7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的全身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分布情况以及体重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全身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分布情况以及体质量指数、臀腰比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的体脂分布情况会出现一定的异常情况,通过进行孕前体脂分布检测,可能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与性别、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胰岛素抵抗、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22例非糖尿病者,分别测定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瘦素、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 血清瘦素平均水平男性(8.5±0.9)μg/L,女性(17.2±1.1)μg/L,女性高于男性(P<0.01);血清瘦素与体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与男性腰臀比显著正相关(r=0.05,P<0.01),与胰岛素显著正相关(空腹:r=0.36,P<0.01;餐后2 h:r=0.36,P<0.01),与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r=-0.31,P<0.05),与血糖、血脂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指数、男性腰臀比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显著正相关,与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反映体脂含量及分布的指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股比与胰岛素抵抗特征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1-10/2002-0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9例,女59例,平均年龄(55&;#177;11)岁。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60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58例。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58名为对照组,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3&;#177;10)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测量纳入对象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股围、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腰臀比(腰围/臀围)、腰股比(腰围/股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③组间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简单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和健康体检者58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相关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与空腹胰岛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呈显著正相关(r=0.25,0.44,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1);腰臀比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呈显著正相关(r=0.19~0.24,P〈0.05-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20,P〈0.05):腰股比与舒张压、空腹胰岛素、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呈显著正相关(r=0.18-0.32,P〈0.05~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26,P〈0.01)。②体脂分布和含量差异:糖尿病患者的腰股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2&;#177;0.17和1.75&;#177;0.14(t=2.75.P〈0.01),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腰臀比、腰股比分别为0.93&;#177;0.06和1.85&;#177;0.16,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0.89&;#177;0.07,1.78&;#177;0.18,t=3.34,2.22.P〈0.01,0.05)。结论:与体质量指数相比,腰臀比、腰股比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更密切;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背景: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不同种族人群中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关系不一致。目的:分析蒙古族人群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关系。设计:现况调查。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对象:2001年6月在现况调查基础上,选择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均为蒙古族,进一步核实并测量血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本调查,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选对象共232人,年龄30~60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5人、血压正常者117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标准化方法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腰臀比即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24kg/m2或腰臀比<0.9,即体质量或体型偏于正常。应用血糖仪测定血糖,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和C-肽,胰岛素抵抗程度以胰岛素敏感指数来评价,胰岛素敏感指数=-ln眼血糖穴mmol/L雪×胰岛素穴mU/L雪演。考虑到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对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将体质量指数穴≥24kg/m2和<24kg/m2雪、腰臀比穴≥0.9和<0.9雪分层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调查对象的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纳入调查对象232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调查对象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高血压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略低于血压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眼-3.56±0.27,-3.50±0.20(P>0.05)演。②按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分层后两组调查对象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当体质量指数<24时,高血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组眼-3.56±0.27,-3.48±0.17(F=5.037熏P<0.05)演;当腰臀比<0.9时,高血压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组眼-3.57±0.27,-3.49±0.20(F=4.537熏P<0.05)演。结论:在蒙古族非肥胖人群中,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