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吻合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30年来,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或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直肠吻合术(ilealpouch rectal anastomosis,IPRA)已越来越多地被外科医生应用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严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等疾病,但是在这两种术式如何选择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两种术式的利弊.对正确选择术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族性息肉病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回结直肠切除、回肠J形贮袋成形、回肠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治疗38例家族性息肉病的资料.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半年后的排便次数无明显差异,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排便次数均明显减少,综合排便功能也基本相似.IPAA组治疗更为彻底,有效减少术后息肉的复发.结论 IPAA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回肠J型储袋癌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切除加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目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回肠储袋取代直肠成为蓄便器官后。其黏膜层的组织也逐渐发生适应性变化,演变成类似结肠黏膜的构造,使之能更有效地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增强储袋的蓄便功能。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大大高于回肠癌,因此适应性变化后.类似结肠黏膜的储袋黏膜,在理论上可能会导致回肠“J”型储袋的癌变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回肠贮袋肛门吻合术的现状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Parks等[1]首次报道以来,全结肠切除、部分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门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逐渐成为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5.
正自1978年Parks和Nicholls报道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以来~([1]),IPAA已成为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标准术式。回肠储袋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J型、W型、S型等,其中J型储袋由于其制作简便及术后功能满意,已成为主流储袋构型。回肠储袋与肛管吻合方式又分为直肠黏膜剥离基础  相似文献   

6.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彻底切除结直肠,同时保留肛门自制功能,兼顾了治愈效果和生活质量,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1],但其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技术,我们对1989-2009年间的96例行IPAA治疗的UC患者进行了系统随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切除术(proctocolectomy)指切除全部的结肠以及直肠或直肠黏膜,行末端回肠造口或回肠肛管吻合术。主要用于累及整个大肠而又需要手术处理的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家族性息肉病、克罗恩病、多源发大肠癌、先天性巨结肠等。结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有多种方式,如末端回肠造口术、可控性回肠造口术、回肠肛管直接吻合术以及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等。  相似文献   

8.
便秘的手术治疗由来已久,1908年.Lane首次采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colectomy and 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但术后复发率较高(10%~20%),常伴随腹痛、腹胀等并发症。Kalbassi等及Parks等提出了结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储袋吻合术,该术式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IRA术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Lillehei等提出了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肓直吻合术(subtotal colectomy with cecorectal anastomosis.CR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后患者控便能力与肛管压力的关系。方法对16例患者行IPAA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控便能力,并检测肛管压力。结果12例获得随访,平均2.3(1.0~4.5)年,患者排便次数在术后1年时明显少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P<0.05);肛管静息压和最大缩柞压在术后1个月、6个月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在术后1年时已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似(P>0.05)。结论IPAA术后肛管压力的改变可能与患者的控便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采用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与回肠直肠吻合术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在手术结果、术后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30例患者中行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贮袋吻合术18例,术后无死亡,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均无膀胱和性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直接吻合组优于贮袋组(P<0 01),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肠蠕动次数两组相似(P>0 05)。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6年。3例(25% )直接吻合者术后直肠息肉癌变需切除直肠。两种术式的术后排便功能相似,仅在白天排便次数和肛周刺激方面IRA组优于IPAA组(P<0 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相似,但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减少术后残留的直肠黏膜癌变机会,因而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外科(重庆,630037)单治堂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加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用于治疗弥漫性结直肠粘膜病,愈来愈受到病人的欢迎[1]。该术式可以根治无法保留部分直肠的结直肠广泛息肉病、溃疡性全结直肠炎性粘...  相似文献   

12.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外科治疗的首选标准术式,该术式既可以彻底切除结直肠病变靶器官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又因为完整保留了括约肌而保证了肛门自制功能,兼顾了治愈性和生活质量。由于其疗效满意,临床应用安全,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但是IPAA手术技术较复杂,学习曲线较长.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专科医生来完成。现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谈一下IPAA治疗UC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外科治疗效果,对16例FAP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16例中除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外,其余15例均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贮袋式中J型3例、H型1例,S型11例,术后全部患者获1~5年随访,随访结果表明,病人排便功能均较满意,其中以S型贮袋者为好。笔者认为全结肠直肠切除是治疗FAP唯一彻底有效的方法,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则是减少术后排便次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良好术式,并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肛管或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排便频率明显降低,肛管静息压力和最大收缩压力明显增高,肛管长度明显延长。结论与传统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简化了手术,减少了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保留了更多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最早由Parks和Nicholls[1]于1978年报道,现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首选手术方式[2-3]。该术式在切除全部结直肠后,再用末段回肠构建储袋与肛管进行吻合。全结直肠切除术范围较广,需要从回盲部一直游离至盆底,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一、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IPAA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术最早于1992年报道[4]。腹腔镜手术具有清晰良好的手术视野,更注重沿正确的层面进行解剖,超声刀的使用减少了术中出血,因而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打击、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家族性腺瘤性鼻肉病(FAP)、溃疡性结肠炎(UC)及结肠克隆病(CC)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2例FAP,3例UC及2例CC病人施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其中回肠贮袋肛管吻合(IPAA)22例、回肠造口5例。在IPAA中,J型贮袋3例,H型贮袋2例,S型贮袋17例,就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进行讨论。结果:回肠造口中以加部分倒置者效果较好,IPAA术后排便功能较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6例行全结肠切除回肠-“新直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直肠镜观察术后1周6例患者“新直肠”内的回肠黏膜均成活,6周后全部覆盖。患者排便次数及排便控制能力均逐渐好转。1年后组织学检查显示小肠黏膜正常,未见炎症及纤维化。术后并发症少。资料显示回肠-“新直肠”吻合在全结肠切除术中有望替代回肠囊袋肛管吻合。  相似文献   

18.
203例直肠结肠切除后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现普遍被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从而代替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由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功能方面的问题.限制了一些外科医生的使用,且各种贮袋结构的潜在优点仍有争议,本对手术经验,尤其是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不同贮袋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低位直肠切除后采用结肠贮袋的手术方式较直接行结肠肛管吻合在手术后肠道功能等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关于采用降结肠还是乙状结肠作为贮袋仍有争议。本文采用随机临床对比研究分析两者的差异。  方法 :将 9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 2组 ,肿瘤距齿线在 3~ 1 0 cm,所有患者均行超低位直肠切除及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其中 2例被排除 ,3例术中改行 Miles手术。 44例行降结肠贮袋木 ,43例行乙状结肠贮袋术。2组病例术后病理 Dukes分期、化疗方案无显著差异。分别在回肠造口还纳术后 6周及术后 6个月、 1年对患者的肛管直肠生理及…  相似文献   

20.
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后硬膜外麻醉缩短术后肠梗阻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后硬膜外麻醉缩短术后肠梗阻时间/MorimotoH…//AmJSurg,1995;169:79831991~1992年,85例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后,其中44例静脉给吗啡再加硬膜外芬太尼枸椽酸盐术后止痛,41例对照者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