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宇洁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0):751-753
线粒体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生理情况下它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均在线粒体巾进行,支持细胞的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情况下则转而促进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角色转变的开关就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nn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随着“线粒体医学”的不断发展,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更加深入,抑制MPTP的开放被认为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有前途的靶位。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心肌缺彬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主要有氧自由基生成增多、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凋亡及粒细胞浸润等,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在铁死亡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之间发挥重要串联作用。铁死亡诱导内质网应激过程中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随后激活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C/EBP同源蛋白信号通路可介导内质网应激凋亡过程,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的过程是p53非依赖性的,同时参与铁死亡与细胞凋亡间的协同关系。本文就内质网应激介导的PERK-eIF2α-ATF4-CHOP-PUMA途径在铁死亡和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2/15-脂氧合酶(12/15-LOX)为脂氧合酶家族成员,可参与催化各种脂肪酸氧化,产生的多种脂质成分在生物学中意义重大。同时12/15-LOX在各种免疫性、炎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2/15-LOX及其相关产物,广泛分布在组织中,在糖尿病、肝脏、心脑血管等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严重心肌损伤的一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参与了其发生,本文对12/15-LOX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溶栓疗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的建立和推广,使急性阻塞的冠状动脉多能及时再通,缺血的心肌重新获得血液供应。但是,再灌注之后可能使原有的心肌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即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主要有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抗炎治疗、改善心脏代谢等方面,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中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活性状态,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或激活在血小板高活性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 MPTP 在 T2DM 患者血小板高活性状态中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量的研究证明自由基(FR)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对FR的产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FR在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以及心肌缺彬再灌注损伤中FR的消除与临床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77年,Hearse[1]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细胞因缺血发生可逆性、可存活的损伤,在缺血纠正后这种损伤反而加重可引起细胞功能障碍或死亡。心肌是发生IRI的最常见组织之一,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可造成心肌不可逆(心肌坏死)或可逆性(心肌顿抑)损伤,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时对细胞结构、功能和代谢等的影响,统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早此现象在动物实验发现,相继在临床中也观察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恢复再灌注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如何减轻再灌注损伤,取得更好的净效应,是人们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F组(结扎后5min注射SF),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免疫酶标法检测大鼠血清内缺血/再灌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以TUNEL(FITC)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用半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内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F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CKMB及iNOS的含量(P0.05),降低缺血部位凋亡心肌细胞的数量(P0.05),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与其他报道一致,SF处理后,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除此之外,心肌细胞内凋亡调节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缺血局部凋亡细胞数量降低,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部位的损伤,维持正常的心肌功能。本研究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使用SF的治疗,将有助于保护缺血心肌和心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即反复短暂结扎冠状动脉可缩小随后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面积,是迄今最有力的心肌保护措施之一。但是.由于缺血时限、个体差异等问题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限,因而研究药理性预处理产生缺血预处理效应成为研究的新方向。有研究证实阿片肽  相似文献   

13.
再灌注疗法是目前治疗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但再灌注治疗中常会伴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即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减轻或消除心肌I/R损伤是I/R治疗的关键.缺血预处理(IPC)[1]与缺血后处理(IPO)[2]具有减轻I/R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已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报道缝隙连接(GJ)参与I/R损伤,本文就缝隙连接在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和涉及IPC、IPO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一、线粒体与细胞死亡途径 大量文献已证明多种细胞死亡途径都涉及线粒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凋亡和细胞自噬为代表细胞程序性死亡,其主要通过激活调解途径导致细胞死亡,一种为不可逆转的、非调控过程的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白藜芦醇组。制备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量:(1)复灌20和40 min时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2)复灌40 min时心肌梗死面积;(3)复灌20和40 min时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4)复灌40 min时心肌组织中氨基末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1)白藜芦醇明显提高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P<0.05),同时也明显改善LVEDP、LVDP等指标(P<0.05);(2)白藜芦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3)再灌注40min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白藜芦醇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4)白藜芦醇降低缺血心肌组织中磷酸化JNK的水平(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其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JNK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临床上治疗方法不断增加,但大量患者冠脉再通后会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使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进而发生心肌机械性破坏、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经济负担增加。铜作为人体中一种重要微量元素,其稳态与M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铜稳态失衡时,细胞内过量的铜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铜死亡等一系列途径,加重MIRI。本文综述机体铜水平与MIRI的关系,深入探讨铜过载加重MIRI机制,有助于更全面了解铜过载在MIR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MIRI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缺血一定时间的心肌在重新恢复血液供应后 ,心肌不一定都会恢复其正常功能和结构 ,反而出现心肌细胞损伤加重的表现 ,如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下等现象 ,即所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这也是目前临床冠状动脉 (冠脉 )搭桥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溶栓术等心脏介入性治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 ,国内对中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1. 1 复方制剂 :胡因铭等〔2〕在L angendorff装置上观察了炙甘草汤注射剂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炙甘草 (…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治疗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明显下降,但随之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则会再次加重心肌损伤。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其中细胞凋亡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本文重点介绍细胞凋亡在MIRI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提高MIRI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即当组织细胞低灌流缺血后获得血液重新供应时,不但未使组织细胞缺血性损害减轻或恢复,反而加重了缺血性损伤。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得细胞中内质网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亚细胞器病理过程,如蛋白质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发内质网应激,而内质网应激过程中会激发细胞内很多信号通路,依照不同的情况一些会激发细胞的凋亡,另一些则会启动细胞自我挽救的保护机制;通过内质网应激引发细胞凋亡通路,很可能是心肌缺血再灌后引起心肌坏死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晓  陆红 《临床荟萃》2010,25(19):1736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流后,其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据WHO统计,到2020年急性冠状动脉梗阻性疾病将是世界上的主要致死原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将会是一个重大的临床问题,这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现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