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糖尿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 将2022-11—12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糖尿病的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的PSQI及SP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PSQI及SPB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PSQI及SPB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PSQI及SPB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共病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认知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自我效能训练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干预组在认知干预的同时施以效能感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BADS)进行执行功能评测;采用生命质量简表SF-36进行生命质量评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在自我效能水平、BADS各项指标评分、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SDS和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效能训练组自我效能水平评分、BADS各项指标评分、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SDS和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综合干预对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将有术前焦虑的82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围手术期综合干预,记录并评估患者术前24 h和0.5 h的SAS评分、睡眠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围手术期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分别为43.33±3.92分和52.55±2.95分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4.21±1.12分和8.15±1.8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前24 h和0.5 h的SAS评分(53.15±3.64,59.45±4.13)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4.21±1.12分和8.15±1.87),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痔疮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2—2016-03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4例选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3例仅选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PSQ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7.32±0.47)分,HAMA评分为(5.59±0.34)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11.22±1.79)分,HAMA评分为(8.49±1.23)分,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方面,观察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组49例增加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比改善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15.47±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4±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在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树立康复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改善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症失眠患者睡眠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30例脑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抗抑郁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状态,包括睡眠质量视觉模拟量表(VAS),生理时钟问卷(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和睡眠日记以及抑郁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睡眠质量VAS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6.1±3.7 vs16.2±5.1,P0.05),MEQ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贝克抑郁量表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耳穴贴压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失眠症病人的人格特性、负性情绪等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失眠一般情况调查(其中包括影响睡眠相关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门诊失眠症病人进行调查,与9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失眠组的E分低于正常组,N分、L分高于正常组(P<0.01);②失眠组SAS、SDS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③E分与N、SAS、SDS评分呈负相关,N分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P分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SAS与SDS评分呈正相关(P<0.01);④对影响睡眠质量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焦虑、病程、经济状况、轮班制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失眠患者的人格具有内倾性和不稳定性,其负性情绪与人格特征有关,失眠可受病程、经济状况、轮班制、负性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4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患者遵医行为问卷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的MMSE和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服药、锻炼、饮食及复诊等遵医行为显著改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02—2022-02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家庭-社区-医院一体化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统计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NIHSS)、运动能力(FMA)、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Barthel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环境、独立性、社会关系与精神/宗教信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7.85±6.29)分比(60.72±5.38)分、(82.36±7.67)分比(73.94±6.28)分、(78.87±13.06)分比(67.53±11.25)分、(83.61±8.92)分比(74.02±7.89)分、(78.74±8.87)分比(70.26±7.51)分、(73.56±10.93)分比(65.28±8.47)分、(81.93±10.12)分比(68.27±8.54)分、(70.0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观察比较运动康复治疗及丹红注射液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来评价)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69.16±3.37、74.08±3.48、82.97±3.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72±3.63、68.66±3.55、74.12±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感知的特点.方法 通过睡眠日记晨间评估项目和多导睡眠图监测获取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及客观睡眠参数.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等描述失眠程度并进行初步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眠组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和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均显示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失眠组这种差异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尤其足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误差.失眠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误差呈现双向性.失眠组受试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呈正相关(P<0.0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中的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其对睡眠状态的自我评估误差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且具有双向误差之特点,包括对睡眠状态的低估(夸大睡眠障碍)和对睡眠状态的高估(忽视夜间的睡眠缺失).焦虑情绪可能与睡眠潜伏期感知误差具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及佐匹克隆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比较.方法:9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GCBT组及佐匹克隆组,每组45例;GCBT组采用GCBT、佐匹克隆组口服佐匹克隆7.5 mg;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症状自评量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右佐匹克隆与睡眠集束化模式干预对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心理弹性、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96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睡眠集束化模式干预,观察组48例增加右佐匹克隆治疗,对比两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心理弹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Brief Psychiatric Status Checklist,MMSE)、病理行为评分表(Pathological Behavior Scale,BEHA VE-AD)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BEHA VE-AD评分、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40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做为病例组,30例无脑梗死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两组的睡眠进行监测,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病例组失眠率为92.7%,远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后清醒时间增多;睡眠结构紊乱,N 1期睡眠显著延长;病例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失眠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高于非失眠者。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失眠发生率非常高;主要表现为睡眠结构发生发生紊乱;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患者常常伴发抑郁情绪;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的睡眠结构紊乱及抑郁情绪在此类患者中的比例,给予精确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r(FMA)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价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自我护理、心理健康、语言交流、肢体运动功能四个维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人员睡眠状况进行评价,统计2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同时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PSQ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以白天睡眠6h以上(52.17%)、夜间不寐(30.43%)为主要症状,以大脑皮质下卒中为最常见发生部位。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18±1.32)分,显著低于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17.19±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93.48%。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对正常人群易发生睡眠障碍,症状为白天嗜睡、夜间不寐等,且大脑皮层下卒中易出现睡眠障碍。另外给予药物联合心理辅导干预能显著改善睡眠障碍症状,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姑息护理对老年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姑息组(n=35)和常规组(n=35),分别给予全程姑息护理干预和常规性基础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评估睡眠质量,并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上述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ISI评分均降低,QLQ-C30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干预后姑息组SAS、SDS评分、ISI评分均明显低,QLQ-C30量表中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姑息护理干预可更明显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焦虑、抑郁及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及伴有睡眠障碍的80例患者,采用"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睡眠卫生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及音乐治疗、刺激控制、渐进性肌肉放松综合干预,疗程一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定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研究组PSQI总评分分别为(9.70±1.65)分和(9.79±1.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主观睡眠质量(1.43±0.68)、入睡时间(2.23±0.56)、睡眠持续性(0.83±0.67)、睡眠障碍(1.49±0.51)、习惯性睡眠效率(0.28±0.50)、日间功能障碍(1.04±0.59)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QI各项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60例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胃炎患者(记为观察组)、60例内科治疗有效的慢性胃炎患者(记为对照组)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前后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虑自评量表)、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自制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分数、SDS分数分别为(51.17±6.58)分、(54.17±11.7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2±7.52)分、(36.05±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家庭支持不足、工作受到影响是慢性胃炎患者负性心理影响因素。结论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胃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其影响因素为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家庭支持不足、工作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脑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脑功能障碍患者166例,随机分为2组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对2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于干预后6个月评价2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时FMA得分分别为(64.84±4.59)分和(71.38±5.92)分,MMSE得分分别为(25.28±1.76)分和(28.82±2.03)分;对照组FMA得分分别为(54.21±4.36)分和(59.23±4.63)分,MMSE得分分别为(20.28±1.93)分和(22.83±2.18)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干预,观察组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行为干预可改善脑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作为各种原因导致脑功能障碍患者的常规护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