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癌毒是肺癌“传舍”的根本,具有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特性,也是肺癌传变的主要原因.癌毒通过本经顺传、借他经传、借他经逆传、五行相生相克、气-水之道等途径发生转移.另外,癌毒所舍之处必为虚处,癌毒久舍,则正气愈虚,“传舍”趋势愈盛,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癌毒是肿瘤发生和传舍(转移)的根本,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痰、湿、瘀等诸邪搏结、合酿癌毒是癌毒产生的病机。癌毒致瘤的核心病机涉及“正气亏虚” “痰瘀郁毒”。“络虚失约” “癌毒挟邪” “经络传舍”涉及癌毒传舍的核心病机。扶正抗癌是防治癌毒及肿瘤转移的治则;重视通络祛毒治法;重视复方大法、多法联用;重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996—201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挖掘,分析"癌毒"本质。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恶性肿瘤特性,并参照各家对中医"癌毒"认识,提取"癌毒"5个典型特性;对属于传统中医文献系统调研,经两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判断,识别"癌毒"文献正确率并建立文献数据库,分析其辨证意义。结果:1 099篇文献中确定的"癌毒"文献562篇(51. 14%),可疑"癌毒"文献192篇(17. 47%),非"癌毒"文献324篇(29. 48%);典型"癌毒"特性与"癌毒"文献符合率分别是:易伤正气516篇,占全部"癌毒"文献的91. 81%;其性沉伏460篇,占全部81. 85%;发病猛烈440篇,占全部78. 29%;其性善行435篇,占全部77. 40%;易与痰瘀凝结521篇,占全部92. 70%;病位辨证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肾、血、脾、气、肺、肝、心;病因辨证由高到低排序为湿、瘀、痰、火、寒、风;病性辨证由高到低排序为虚、实。结论:中医"癌毒"本质包括: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  相似文献   

4.
目前,转移性卵巢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探讨其病因病机以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而文章则在经络理论、疾病传变的基础上运用"邪毒传舍"理论分析了转移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癌毒的特性探讨胃癌发生、发展、加重的关键所在,癌毒蕴结于胃是胃癌发病之根,癌毒性窜流走、传舍周身、耗散正气。浅析癌毒对机体的影响,癌毒阻胃,损伤脾胃,连及肝肾,进一步生瘀化痰、痰瘀互结,最终因毒致虚。提出抗癌解毒贯穿始终,益气扶正灵活加减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本虚标实之病证,转移是肺癌低治愈率和高致死率的直接原因.肾为五脏之本,正气亏虚之根本在于肾虚.随着肺癌进展,癌毒损伤五脏,耗伤正气,正气受戕亦甚,久病及肾,故"肾虚"贯穿于肺癌发生及转移的整个病程.补肾扶正、培元固本是临床扶正治癌、预防肿瘤转移的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前,转移性卵巢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探讨其病因病机以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而文章则在经络理论、疾病传变的基础上运用“邪毒传舍”理论分析了转移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本虚标实之病证。癌毒耗伤正气,邪长正消,正气受戕亦甚,久则及肾,故"肾虚"贯穿于肺癌发生及发展的整个病程。肾为五脏之本,正气亏虚之根本在于肾虚。补肾治则属于扶正法,是"扶正治癌"学术思想的常用方法之一。探讨肺癌患者补肾治则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对从肾论治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朱佳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分析了肺癌的病因病机,包括烟毒袭肺,邪毒侵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正气亏虚等;痰瘀互结,癌毒阻肺,气阴两虚是肺癌的病机。痰、瘀是第二病理产物,既是邪毒侵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正气内虚,产生肺癌的致病因素。癌毒阻肺是肺癌发生的关键,是肺癌的致病之根,病变之源。肺阴亏虚贯穿于肺癌的始终。扶正、祛邪、固护是肺癌的治疗原则。扶正是指益气养阴,温煦阳气。祛邪包括宣肺祛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以毒攻毒等。固护是指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文中详细介绍了朱佳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方肺消瘤散,其组方配伍工整,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疏肝理气等功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重,治疗可从补气养血、扶正固本、祛邪解毒、化腐生肌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郑伟达教授认为癌症的主要病因是"瘀"加"毒",瘀中有毒,毒中有瘀,瘀毒互结是"瘀毒"的本质。"瘀毒证"是指恶性肿瘤,乃全身性疾病,手术治疗不能完全治愈,有可能复发并转移。肺癌多由正气内虚、邪毒互结所致,其病机包括瘀毒侵肺、痰湿内聚、正气内虚。肺癌临证可分四型诊治:瘀毒互结、阴虚毒热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气阴两虚型;瘀毒互结、脾虚痰湿型。通过对郑教授运用瘀毒理论辨证施治治疗肺癌的常用方药及加减方法的经验总结,体现郑教授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章永红教授认为肺癌的发病机理,以正虚为本,其中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为主,以邪毒为标,痰凝、血瘀、癌毒均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首先,正气不足,无力抵御毒邪,导致毒瘤内生。另一方面,痰凝、血瘀与癌毒胶着,相互滋生,导致肺癌的发生,肺癌产生后,又夺精微以自养,耗伤人体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章教授治疗肺癌强调扶正与祛邪并重,倡导"调补脾胃做前提,扶助正气为根本,祛邪解毒是关键"三大治疗原则恰当地运用虫类药,同时不忘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之疾病,患者既有六淫邪气、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毒邪潜伏体内,又表现为精气亏虚、脏腑失调、气血瘀滞等正气不足之象,邪毒先潜伏体内,待正气亏虚时伺机发动,导致肿瘤的发生,甚至出现转移。该文提出"正虚伏毒"是肿瘤发生及转移的病机关键,邪毒内伏是根本原因,正气亏虚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肿瘤从原发部位转移种植至骨骼,是一个动态过程,且骨转移具有靶向性,应用"癌毒传舍"、"痰毒流注"、"内风理论"等解释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前人未明确提出此动态过程的病因病机。现提出:肿瘤骨转移的定向过程本于水寒土虚,相火妄动。借此完善肿瘤骨转移的病机理论,为临床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炎—癌转化"即慢性炎症恶性转化。中医学认为,"炎—癌转化"的一般病因病机中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的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内在因素,气滞、痰浊、血瘀、毒瘀互结等邪气充盛是"炎—癌转化"的重要条件,而正虚邪实是"炎—癌转化"的最终环节。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活血化瘀、解毒通络兼以扶正为治。  相似文献   

16.
从癌毒的概念、阴阳属性、致病机理、传舍规律等方面,总结了癌毒的研究现状,发现癌毒的概念、病因病机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对癌毒阴阳属性、传舍规律的认识尚有待于进一步加深。今后关于癌毒的研究需要构建各类肿瘤的癌毒理论辨证体系,完善癌毒传舍规律研究,搭建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西医汇通桥梁,实现以临床为转归的癌毒理论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肿瘤转移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侍诊,归纳整理病例,从肿瘤转移的基本病机、主要治法,对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肿瘤转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进行探讨分析,并附验案举隅。[结果]程海波教授基于癌毒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肿瘤转移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癌毒流注",正气亏虚是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癌毒流注是肿瘤转移的病机关键,癌毒流注具有特异性的通道、载体及规律,"扶正培本、抗癌解毒"是辨治肿瘤转移的主要治法。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一例肺癌脑、肝转移患者疗效显著,转移灶显著缩小。[结论]程海波教授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肿瘤转移具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周仲英提出伏毒论。"伏毒"是伏而后发的毒邪,潜藏人体,待时而发,具有伏时不觉,发时始显的特点。肺癌的发生发展可看作是"伏毒"潜藏人体,暗耗正气,逐渐正邪不能相安共处,或因新邪引触,导致伏毒暴戾发病的过程。肺癌之伏毒主要以热毒、痰毒、瘀毒为主,正虚为伏毒潜藏、致病的基础。治疗上可在伏毒理论的指导下,辨病、分期、辨证论治,把握时机,攻毒扶正。  相似文献   

19.
中医食疗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机理和具体操作上探讨运用笔者提出的“虚毒致癌”理论,并用于指导肺患者饮食治疗。从肿瘤的发病机理上看,阴阳失调是总因,具体可分为“因虚致毒成,毒聚使癌生”。针对肿瘤(肺癌)的病机,在其食疗应用上主张从补虚扶正气和解毒攻癌毒两方面着手操作,同时主张遵循辨证施膳等原则以提高肺癌的食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肺癌是因毒邪侵淫、情志内伤等导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毒痰瘀互结,壅结于肺,日久恶变成癌积,临床从气阴亏虚型、热毒内蕴型、痰浊内阻型、毒瘀互结型、阴阳两虚型辨治。治当扶正祛邪,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结、化痰解毒为原则,并应将扶正祛邪贯穿肺癌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