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二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待复制模型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以及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204,136,68 g·kg~(-1)),每组10只;灌胃相应药物21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和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HSP70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HSP70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结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均可增加结肠组织HSP70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P0.01),其中以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肠散可能通过促进HSP70的表达而达到对UC大鼠结肠黏膜的免疫保护,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给药21d后,观察各组大鼠给药前后的体质量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LR4水平和结肠组织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能明显促进UC大鼠体质量增长(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LR4水平和结肠组织TLR4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TLR4水平和高、中剂量组TLR4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对TLR4的影响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粘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TLR4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灌胃21 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CMDI).结果 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和CMDI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DAI评分和CMDI,以及中剂量组DAI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上述指标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健脾益肠散能有效缓解UC模型大鼠症状,改善结肠组织学损伤,且以高剂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NF-α、NF-κBp65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给药21 d后,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p65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和结肠组织NF-κBp65阳性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TNF-α水平和高、中剂量组NF-κBp65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其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粘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NF-α水平及结肠组织NF-κBp65的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IFN-γ、IL-10、TGF-β1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给药21天后,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FN-γ、IL-10、TGF-β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TGF-β1含量增加,IL-10含量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IFN-γ、IL-10含量和高剂量组TGF-β1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血清IFN-γ、IL-10、TGF-β1的变化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明显优于健脾益肠散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黏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外周血IFN-γ、IL-10、TGF-β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CD4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CD40分子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柳氮磺吡啶组);采用TNBS/乙醇法制备UC大鼠模型;灌胃相应药物21 d后,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D40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CD40的蛋白和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肠CD40蛋白和mRNA的表达(P 0. 05或P 0. 01),且以健脾益肠散高剂量最为明显,而健脾益肠散中剂量与柳氮磺吡啶比较差异不显著(P 0. 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黏膜的免疫保护可能与降低CD4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电镜超微结构及F-actin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UC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模型大鼠,将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解毒化瘀方高、低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组,益气解毒化瘀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肠黏膜F-a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益气解毒化瘀方可明显降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修复肠粘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SASP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间相互连接致密,紧密连接结构完整,细胞间隙增宽程度明显减轻,桥粒结构完整,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F-actin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SASP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中药高剂量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F-actin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气解毒化瘀方能改善UC模型大鼠的结肠黏膜电镜超微结构,提高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纤丝状肌动蛋白的表达,进而对肠粘膜起到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毒化湿健脾法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solution,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17,Th17)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以TNBs/乙醇法诱导获得UC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及IL-17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结肠黏膜IL-17的表达及血清IL-17、IL-23等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各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中药组各指标的下降较西药组更为明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Th17细胞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高(P0.05),而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中中药组大鼠降低尤为明显。结论解毒化湿健脾法通过抑制结肠IL-17、IL-23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了Th17细胞表达,从而抑制肠道炎症,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益气健脾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组织NF-k B蛋白因子表达的影响,阐述补气健脾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on sulfate sodium,DSS)自由灌喂的方式建立UC的模型,用蒸馏水配制浓度为4%的DSS溶液,放到饮水瓶中自由饮用,连续用药2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益气健脾法中药煎剂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美沙拉嗪组不同方法进行干预。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NF-k B因子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结肠组织NF-k B因子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法低剂量组NF-k B因子表达亦低于模型组(P<0.05);益气健脾法中剂量组对NF-k B的影响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而健脾益肠法的高剂量组NF-k 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中剂量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 (1)益气健脾法对溃疡性肠黏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可能与结肠组织的NF-k B因子表达有关;(2)益气健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优于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肉苁蓉苯乙醇苷对大鼠高原肺水肿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及健脾益肠散高(204 g·kg-1)、中(136 g·kg-1)、低剂量(68 g·kg-1)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灌胃给药21 d后,用ELISA、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MyD88含量和结肠组织MyD88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MyD88水平及结肠组织MyD8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血清MyD88含量和结肠MyD88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健脾益肠散低剂量组MyD88蛋白表达亦低于模型组(P<0.05);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对MyD88的影响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UC肠黏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MyD88水平及结肠组织MyD88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浊清解愈溃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空白组8只,其余大鼠均为造模组。采用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构建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混悬液0.42 g/kg)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予化浊清解愈溃煎中药混悬液,剂量分别为22、11、5.5 g/(kg·d),每日灌胃1次,疗程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内p38MAPK的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内TNF-α、IL-4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较差,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IL-4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p38MAP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改善明显,血清中TNF-α含量下降,IL-4含量明显升高,尤以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化浊清解愈溃煎高、中剂量可改善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并通过调节血清中IL-4含量,下调TNF-α表达水平和结肠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而达到保护结肠黏膜和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芍药汤对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 Pyridin,SASP)组(西药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免疫复合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结合乙醇的方法复制湿热蕴结型UC大鼠模型,用药干预后第21天处死,取大鼠结肠病变部位组织,检测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ZO-1、Occlud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P 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ZO-1和Occludin m RNA表达明显升高(P 0.01),芍药汤高、中剂量组ZO-1及Occludin mRNA表达显著提高(P 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芍药汤各剂量组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结论:芍药汤可以改善湿热蕴结型UC大鼠的肠黏膜通透性,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UC动物模型。造模3周并评价造模成功后将UC大鼠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1蒸馏水灌胃,参苓白术散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kg-1·d-1参苓白术散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g·kg-1·d-1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持续治疗21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肠黏膜IL-6、IL-10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含量升高(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作用显著。结论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脾虚湿困型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分泌及下调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对UC大鼠Th17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2只。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造模,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按照隔药灸组的固定方式固定大鼠,隔药灸组取天枢(双)、气海、中脘等穴位给予隔药灸,西药组灌胃给药柳氮磺胺吡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各组UC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组在下调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调控UC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进而调节UC大鼠结肠黏膜Th17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肺与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A,s-IgA)的表达研究从肺论治法、从肠论治法对UC大鼠肺功能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建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从肺论治组、从肠论治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各16只,模型组24只及正常组24只,分别于干预前取正常组、模型组各8只;干预后4、8周每组各取8只大鼠,处死大鼠,观察结肠及肺组织病理,检测s-IgA、IL-4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UC大鼠结肠及肺组织中s-Ig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IL-4表达显著升高(P0.05)。经从肺论治、从肠论治方药治疗后,UC大鼠结肠及肺组织中s-Ig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4表达显著降低(P0.05)。(2)肺肠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可出现肺实变,肺间质充血等病理表现,中药从肺论治、从肠论治可减轻肺间质增宽,促进结肠黏膜溃疡愈合,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等。结论 UC模型大鼠肺与结肠组织黏膜中s-IgA均显著升高,且与结肠组织中IL-4含量呈正相关;中药从肺论治组和从肠论治组在减轻肺与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以及调节免疫、抗炎修复方面疗效确定,与西药柳氮磺吡啶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溃结宁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复合法制备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11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西药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中药高剂量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用高、低剂量溃结宁合剂灌胃。以各组大鼠结肠湿重、肠重指数、结肠溃疡点、结肠充血点、Bcl-2和Bax表达等为检测指标。结果:溃结宁合剂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结论:溃结宁合剂可抑制UC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对大鼠UC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及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黏蛋白-2(MUC2)、肠三叶因子(TFF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美沙拉嗪)和肠愈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诱导UC形成,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连续灌胃20d。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改变,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UC大鼠结肠黏膜MUC2、TFF3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MUC2、TFF3 m 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但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除肠愈宁低剂量组外,MUC2、TFF3m 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尤以肠愈宁中剂量组MUC2、TFF3 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肠愈宁能有效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状态,其可能是通过上调MUC2、TFF3m 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调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取25只SD雌性大鼠采用5%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联合乙醇灌肠制造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为模型组、健脾调肠方高、中、低剂量组。健脾调肠方按低剂量(14.13g/kg)、中剂量(28.23g/kg)、高剂量(56.52g/kg)灌胃治疗14天。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及rea L-time PCR检测大鼠的NF-kB和NF-kB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可见广泛溃疡形成,黏膜和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健脾调肠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肠黏膜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模型组结肠NF-kB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健脾调肠方各治疗组结肠组织NF-kB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脾调肠方可以减轻肠道的炎症反应,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结肠NF-k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4):122-125
目的:观察芪附理中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柳氮磺吡啶组(0.32g/kg)及芪附理中灌肠方组(5.51,11.02,22.04g/kg)共6组。使用TNBS/无水乙醇建造UC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8天开始给药,持续灌肠给药14天,观察芪附理中灌肠方灌肠对UC大鼠IL-8、IL-10及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增高,较模型组而言,芪附理中灌肠方(22.04g/kg)量组肠黏膜炎症评分显著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及肠黏膜ICAM-1含量显著增高,IL-10含量明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芪附理中灌肠方(22.04g/kg)量组血清IL-8及肠黏膜ICAM-1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明显增高。结论:芪附理中灌肠方对UC大鼠肠黏膜具有较好的抗炎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L-10、下调IL-8及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乐一号灌肠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造模。造模后中药组给予肠乐一号灌肠液灌肠给药,每日1次;阳性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灌肠,每次2 mL,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肠。观察大鼠造模前、给药后一般情况、体质量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结果:中药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低于阳性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含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乐一号灌肠液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血清中IL-1β的含量,下调结肠组织中IL-1β表达,从而修复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