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联合药物疗法对更年期主观性耳鸣的疗效及其对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更年期主观性耳鸣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并选取健康同龄女性2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予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耳周穴位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耳鸣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结果:2组耳鸣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Ⅴ波潜伏期均出现延迟;治疗后,治疗组Ⅴ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组Ⅴ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联合药物可有效改善更年期主观性耳鸣症状,并缩短ABR V波潜伏期,可作为辅助评价方式为更年期主观性耳鸣患者病情的改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夹脊穴埋线配合耳周穴位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耳鸣侧C4~C7颈夹脊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耳周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等)电针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耳周穴位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每周5次,穴位埋线每两周1次,共治疗6周。采用耳鸣程度分级表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及治疗后1个月的耳鸣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各时点两组耳鸣严重程度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愈显率为77.4%(24/31),优于对照组的50.0%(16/32,P0.05)。结论:颈夹脊穴埋线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周穴注射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并浅析耳鸣病因。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无临床症状者进行随机分配,以耳周穴注射合活血化瘀为治疗组,以活血化瘀药为对照组,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9例,显效率40.0%,总有效率为78.0%;对照组中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显效率32.7%,总有效率为57.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显示出耳周穴注射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耳鸣疗效优于单纯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结论:内耳由单一动脉供血,易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引发耳鸣,临床多予以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本临床研究说明耳周穴注射配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耳鸣疗效更优于单纯活血化瘀前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周穴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主观性耳鸣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联合组给予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周穴穴位注射治疗(药液组成:天麻素+维生素B12+利多卡因),每隔3日注射1次,3次为1疗程。完成2~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伴随症状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烦躁、失眠伴随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69%和9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周穴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主观性耳鸣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反应测听在耳鸣耳聋中医辨证中的作用。方法:对119例(165耳)耳鸣耳聋患者按传统的辨证标准分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五个证型,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及40Hz听相关电位测试。结果:电反应测听的13项指标中,听性脑干反应的Ⅰ—Ⅲ波间期、短声反应阈及40Hz听相关电位的0.5kHz、1kHz反应阈五项指标在各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指标在不同证型中呈现出不同特点。结论:对耳鸣耳聋患者进行电反应测听可能有助于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6.
刘菲 《光明中医》2016,(6):842-843
目的观察电针耳后穴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耳后穴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36例,与普通电针组治疗36例患者作对照。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电针耳后穴组有效率为91.67%,针刺组为86.1%,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耳后穴为主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耳三穴"对耳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针灸组和针药组各30例,药物组口服倍他司丁片、氟桂利嗪胶囊,针灸组电针"耳三穴",针药组口服药物加电针"耳三穴",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治疗1个月、6个月后疗效。结果针灸组与针药组在改善耳鸣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方面均优于药物组,而针灸组与针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耳三穴"对改善耳鸣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有较好作用,且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听宫穴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听神经损伤婴儿脑干诱发电位的变化情况。方法:将56例听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听宫穴结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脑干诱发电位阈值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各个波的潜伏期及各波间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P0.05);观察组I波、V波潜伏时间及I-V间期时间、阈值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听宫穴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尤其I波、V波潜伏时间及I-V间期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D-半乳糖所致的年龄相关性聋(AHL)豚鼠下丘和听皮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表达,探讨电针防治AHL的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另10只18月龄豚鼠为老年组。以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复制AHL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予以电针"翳风"穴和"听宫"穴,每日1次,每次15min,共6周。治疗后测定各组听性脑干反应(ABR)Ⅲ波潜伏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下丘及听皮层COM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老年组ABRⅢ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BRⅢ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老年组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翳风"穴和"听宫"穴能改善AHL豚鼠的听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及耳周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电针配合风市穴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8.6%,优于对照组(25.7%,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6%,优于对照组(68.6%,P0.05)。结论电针配合风市穴穴位注射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神经性耳鸣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明确其对耳鸣的治疗作用,并推荐有效的中药药物。方法:将95例耳鸣病患者分成二组,选取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西药或中药针剂,每周2次。治疗组49例,骨膜下注射天麻素注射液0.5ml。对照组46例,骨膜下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5ml。单侧耳鸣者取患侧,双侧及颅鸣者取双侧。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周末患者耳鸣严重程度量表等级变化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治疗5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1.63%,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为84.78%,二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耳鸣病临床有效;糖皮质激素与天麻素对耳鸣患者疗效确切,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耳周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百分比、耳鸣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PQ百分比及耳鸣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颈夹脊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75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46耳)和对照组(36例、42耳),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关、足临泣穴在耳鸣患者中的压痛反应及压痛阈,为临床上运用二穴诊治耳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非耳鸣者32例为对照组,耳鸣患者101例为耳鸣组,对外关、足临泣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阳性反应次数,同时使用压痛测试仪对两组的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阈进行测量。结果:压痛频次比较:耳鸣组外关的压痛频次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耳鸣组足临泣的压痛频次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双侧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反应频次均高于单在左侧、右侧有反应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穴单在左、右侧有压痛反应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压痛阈均值比较:对照组外关、足临泣的压痛阈均值都大于耳鸣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鸣患者较非耳鸣者外关、足临泣穴压痛敏感,提示两穴为耳鸣患者相对敏感的反应穴。不同侧别耳鸣患者的二穴均以双侧压痛多见,左右侧压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循少阳经脉经远端取穴与耳周局部取穴针刺法相配合治疗实火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实火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远近配穴组、耳周局部组、远端取穴组各20例,比较三组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远近配穴组对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耳周取穴组和单纯远端取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义:证明此种远近配穴法的疗效优于单纯耳周或单独远端组,具有临床实用意义。且采取远近配穴法对实火性耳鸣的面赤口干,头晕便秘,烦躁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可缩短病程,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在耳鸣患者中的特异性反应,为针灸治疗耳鸣提供临床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90例作为耳鸣组,非耳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少阳经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反应阳性穴位,并采用压痛测试仪测量上述五穴压痛阈值。结果耳鸣组完骨穴的压痛频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穴的压痛频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耳鸣组完骨、翳风、风池穴的压痛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穴的压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鸣患者的少阳经耳周完骨、翳风、风池穴压痛较非耳鸣者敏感,提示此三穴为耳鸣的特异性反应穴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及波型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SHL)的疗效,探寻较佳电针刺激参数。方法:将118例SHL患者随机分为针药1组(30例,脱落1例)、针药2组(30例)、针药3组(31例)和药物组(27例,脱落1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药1、2、3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穴取患侧耳门、听宫、听会、风池等,并于耳门、翳风,听会、翳风交替进行电针治疗,3组分别予频率2 Hz、频率50 Hz连续波及频率2 Hz/50 Hz疏密波,每日1次。各组均治疗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各组于治疗前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比较纯音听阈测试疗效及耳鸣、耳闷、眩晕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纯音听阈测试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1、2、3组纯音听阈测试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针药3组痊愈率高于药物组与针药2组(P0.05);针药1、2、3组耳闷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能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及耳闷症状,2 Hz/50 Hz的疏密波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合耳压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合耳压组与单纯电针组各30例.电针均取风池、百会、印堂、太冲、太阳穴为主;耳压取枕、颈、神门、心、内分泌、皮质下、脑干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随访1月.采用头痛日记法记录治疗前及随访1月中的每次头痛情况,运用头痛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随访1个月,电针合耳压组与单纯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75%,两组间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耳压及单纯电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都有较好的疗效,电针合耳压的远期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辅以利多卡因的耳周穴穴位注射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48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天麻素加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联合上述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每隔3日注射1次,7次为1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25.68%,明显低于治疗组的47.30%(P0.05);而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62%和75.68%,治疗组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耳鸣时,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有助于提高治疗显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