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叶酸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蛋白反应蛋白(hs-CRP)、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cy、hs-CRP、IMT分别为(13.05±3.64)μmol/L、(8.20±2.69)mg/L、(1.12±0.13)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NHISS评分分别为(5.66±1.39)分、(3.12±1.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认知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8—2016-08许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2组CVR、神经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CVR与血清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舒张血管,减少斑块破裂,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脉压及TG(三酰甘油)、L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CRP(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脉压、血压、CRP及血脂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脉压、舒张压、收缩压、CRP、TC、LDL-C、T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单独苯磺酸氨氯地平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NES、hs-CR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hs-CRP(高敏C反应蛋白)、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13-06—2015-03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选用阿托伐他汀片口报,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均每天服用1次;实验组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变,TG、TC、LDL-C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减少,实验组减少的面积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危险,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2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1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20mg/次,1次/d,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30%,对照组有效率71.2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血清CRP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3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剂量组(n=66)和小剂量组(n=70),大剂量组采用阿托伐他汀40 mg,qn,po;小剂量组采用阿托伐他汀10 mg,qn,po,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脂水平、血清CRP的改善程度.结果 治疗14 d后,大剂量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血脂水平(TC、TG、LDL)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小剂量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01-2013-01我院96例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比2组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6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联合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10%,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恶化,改善患者的身体质量,提高其神经功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06~2008-06我院住院的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米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观察2组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小剂量组加用0.8mg·d-1叶酸片治疗,正常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5mg·d-1叶酸片。观察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血压以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小剂量组及正常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 (ET-1)水平低于对照组,BI评分、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小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复发率相当(P> 0.05),均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3-10—2015-10收住我院的脑梗死患者144例,入院后经检查均显示合并高脂血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70)与对照组(n=7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TC)等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近期疗效相当,但瑞舒伐他汀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溶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80mg/d+氯吡格雷75mg/d,疗程为28d,比较2组患者血脂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hs-CRP及ESS及ADL评分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8d后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可能与其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再根据神经心理学评分将每组分为VCIND和VaD两个亚组。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治疗+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予尼莫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尼莫地平30mg/d,1日3次,阿托伐他汀20mg/d,晚上1次,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MoCA和ADL评分分值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oCA和ADL评分值提高(P〈0.05)。对照组中VCIND患者MoCA和ADL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VCIND患者较治疗前及对照组MoCA和ADL分值明显提高(P〈0.01),VaD患者无明显提高(P〉0.05)。2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和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组(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口服,1次/d。2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返院抽血检查血常规、血脂三项、凝血常规、颈动脉彩超和记录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随访12个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2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和不稳定斑块比例降低,血小板数目减少,但凝血功能无显著改变。B组与A组比较,血脂水平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和不稳定斑块比例进一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下降,但不增加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但不增加不良药物反应的风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轻中度急性脑梗死(NIHSS≤13分)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组(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1组)及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2组)各40例,疗程21d。对比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生活自理量表评分(ADL)、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hs-CRP、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1组中TC、TG、LDL-C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1组TC、TG、LDL-C及hs-CRP与对照2组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1组NIHSS及ADL评分与对照2组相比,P0.05。观察组及对照1组NIHSS评分增加≥4者与对照2组相比,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具有安全性高、改善不良预后、降低神经功能恶化、协同抗氧化应激及抗炎症反应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第二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mg.d-1)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6M)、12个月(12M)、24个月(24M)进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临床预后,mRS 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并记录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1)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情况:第一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5.83±3.25、4.96±2.61、5.02±3.11,较治疗前9.42±3.38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2M时下降较明显(P<0.01);第二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6.01±3.74、3.24±2.08、3.17±2.52,治疗后6M较治疗前NIHSS评分(9.89±3.67)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12M、24M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1),且治疗后12M、24M的NIHSS评分也低于治疗后6M(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24M第二组较第一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2)两组各时间点mRS情况:第二组治疗后24M预后良好率为90.7%,较该组治疗后6M的72.2%有所提高,且高于第一组治疗后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率(76.8%),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mRS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24M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28.6%、22.2%,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从多方位、多靶点的抗AS作用,从而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完善随访,以获得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2月至2016 年12月收治的44例CSDH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2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随访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疗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45%。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CSS评分、AD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CSS评分与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CSS评分、AD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SDH首选钻孔引流手术,不能手术的病人服用阿托伐他汀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04-2012-04收治的75例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均伴高血脂。男52例,女23例;年龄60~81岁,平均68岁。均未服用过或接受降血脂治疗,均非因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引起的高血脂症。2组年龄、血脂水平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诊治的10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药物)和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每组50例,于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12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积分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TC、TG和LDL水平都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变化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TC、TG和LDL水平都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12个月,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