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螺钉正畸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天津泰达医院就诊接受微螺钉正畸支抗种植体治疗的患者34名(共52枚种植体),按照临床指标标准分为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组[改良菌斑指数(mPLI)≤1,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1)、探诊深度(PD)≤3mm,、种植体周围组织无红肿,该组共16枚种植体]和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组(mPLI〉1、mBI〉1、PD〉3mm,视诊可见种植体周围黏膜红肿,36枚种植体)。检测并记录所有微螺钉正畸支抗种植体mPLI、mBI、PD;检测龈沟液量及其中MMP-9质量浓度(双抗夹心ELISA法)。结果 (1)种植体周炎症组的PD值、mPLI值、mBI值、龈沟液量、MMP-9质量浓度均高于种植体周健康组(P〈0.05)。(2)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MMP-9质量浓度同各临床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微螺钉正畸支抗种植体周围组织龈沟液中MMP-9水平可以反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为种植体周围炎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285-5287
目的观察前牙区牙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前牙区牙种植体修复的80例(120颗患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拔牙3个月后延期种植修复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即刻种植体修复方案,2组均随访1年,比较其整体修复效果。结果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牙周探针深度分别为(1.42±0.30)mm、(1.58±0.26)mm、(1.44±0.35)mm,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口腔美学评分分别为(58.73±2.62)分、(61.67±5.24)分、(64.67±4.97)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92.5%,2组12个月后修复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区牙种植修复中,采用即刻植入方案,整体修复效果好,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牙缺失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50例牙缺失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与B组。A组25例接受延期种植牙修复,B组25例接受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修复。评估两组种植体修复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种植体稳定系数(ISQ)、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指数(mSB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指数评分(WES),统计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修复成功21例(84.00%),B组修复成功23例(92.00%),两组修复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SQ指数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ISQ指数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mPLI、mSBI指数及PD、PES、WE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mPLI、mSBI指数及PD均比治疗后1个月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PES、WES评分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00%)与A组(16.00%)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与延期种植牙修复在牙缺失修复中应用均能够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即刻种植获得的美学效果更佳,且更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下口腔种植修复对前牙缺失患者种植体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牙缺失患者52例(68颗)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33颗)和3D组(35颗),每组26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口腔种植修复方法,3D组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种植牙修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感。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种植体稳定性。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种植体存活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时间推移,VAS评分逐渐减小(P<0.05)。3D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3D组患者种植体存活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3D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ISQ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牙齿松动、牙周脓肿和牙龈炎等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种植牙修复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分情况即刻植人Replace,Straumann TE和Osstem GS种植体共45枚,其中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共28枚,对于附着龈较窄、牙龈厚度较薄及根尖周有炎症的患者,在微创拔牙后唇腭侧牙龈“8”字缝合,减小拔牙创,2—4周软组织愈合后再作即刻延期种植。修复完成后,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观察种植体周围有无阴影,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同时检查软组织愈合情况。结果45枚种植体经6-60个月观察,全部成功,美学效果好,两者之间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处理在前牙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对错畸形患者外在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诊治错畸形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38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外在美观效果、牙种植体稳定性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6个月,2组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提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3、6个月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评分不断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错畸形的疗效确切,可长期稳定种植体,改善牙齿咬合功能,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对上颌前牙缺失患者软组织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上颌前牙缺失修复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施行早期种植,观察组则施行即刻种植,比较两组修复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ES)、白色美学评分(WES)、牙槽骨稳定性.结果治疗后5个月,观察组满意度、PES评分、WES评分及骨吸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对上颌前牙缺失患者均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能保持较好的骨组织稳定性,但即刻种植软组织美学效果和白色美学更好,患者满意度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体咬合特征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承德市口腔医院接受单颗后牙种植修复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一患者的种植修复体作为种植牙组,以其对侧的同名天然牙作为天然牙组。分别采用T-scan咬合分析仪记录修复完成时以及修复3个月后种植体与其对侧同名天然牙的咬合力百分比以及咬合接触时间。比较种植牙修复完成时、修复1年后的红色美学评分(PES)。结果种植牙组修复3个月后咬合力百分比(9. 64±0. 50)%高于修复完成时(4. 72±0. 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组修复完成时、修复3个月后咬合力百分比均低于天然牙组(12. 32±0. 62)%、(12. 29±0. 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组修复3个月后咬合接触时间(0. 04±0. 02) s,低于修复完成时的(0. 08±0. 02)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组修复完成时、修复3个月后咬合接触时间均高于天然牙组(0. 02±0. 01) s、(0. 02±0. 01)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种植牙修复完成时以及修复1年后的各项P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颗后牙种植修复3个月后咬合特征出现改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种植修复体咬合的定期复查。同时种植修复1年后的PES评分仍较为稳定,具有较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喷砂钛种植体经过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 HF)表面改性后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大鼠骨结合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40颗纯钛圆柱状种植体,经过喷砂处理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颗,观察组应用体积分数0.2%HF酸蚀处理90 s,对照组不经过酸蚀处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种植体表面粗糙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种植体表面化学成分。SD大鼠20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OP模型,术后12周,将对照组种植体植入大鼠左侧股骨干骺端髓管,观察组种植体植入右侧股骨干骺端髓管;植入12周处死大鼠取出带种植体的股骨,显微镜下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以及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情况,显微CT测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推出试验测定种植体生物力学。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示观察组种植体表面较对照组粗糙;原子力显微镜示观察组表面粗糙度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51.85±5.74)nm]、Z范围[(552.44±60.15)nm]、表面积差[(26.87±3.04)%]均较对照组[(15.21±2.12)nm、(291.32±33.77)nm、(7.29±0.81)%]增大(P0.05);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示观察组种植体表面氧元素[(56.21±5.97)%]、氟元素[(1.88±0.33)%]含量高于对照组[(54.29±5.83)%、0],碳元素含量[(32.39±4.00)%]低于对照组[(36.71±4.46)%](P0.05),钛元素[(9.52±1.32)%]含量与对照组[(9.00±1.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12周,显微镜下对照组种植体表面见少量骨小梁及骨组织,观察组种植体表面骨小梁及骨组织明显增加、围绕种植体周围可见新骨形成;观察组骨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40.3±5.2)%]、骨结合率[(46.9±5.3)%]、骨小梁数目[(3.8±0.4)mm]、连接密度[(34.2±4.0)mm~3]均较对照组[(22.1±2.3)%、(20.4±2.1)%、(2.5±0.3)mm、(23.6±3.1)mm~3]增高(P0.05),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推出力[(71.7±10.2)N]和极限剪切强度[(4.87±0.55)N/mm~2]均较对照组[(32.6±3.5)N、(1.63±0.25)N/mm~2]增加(P0.05)。结论种植体经过HF表面改性后可增强OP大鼠骨结合能力,表现为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生成,增加骨-种植体接触面,增强骨-种植体接触面机械特性。  相似文献   

10.
冯志俊 《山西临床医药》2013,(11):815-816,838
目的:评价种植义齿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6月-2009年5月为232例患者植入了309颗种植体,术后3~9个月种植体稳固,种植体系统分别为一段式Ti螺旋形种植体(前牙区)、一段式Ti叶状种植体(后牙区).随访3~5年.结果:经过5年的观察,在总共309枚种植体中,螺旋形189枚,成功169枚;叶状120枚,成功111枚.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是保证种植成功的前提条件,术后合理使用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颗上颌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和美学效果差异。 方法 将60例需要进行单颗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即刻种植组(n=30)和延期种植组(n=30),分别比较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的3年种植成功率、术后3年后种植体骨质吸收情况和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 结果 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的植成功率和术后3年种植体骨质吸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PES评分和WES评分均高于延期种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常规的延期种植修复相比,能明显的提高修复的美学效果,并且种植的成功率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并没有明显差异,具备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前庭沟加深术联合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术在下颌前牙区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下颌前牙区软组织量不足患者70例(70牙)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庭沟加深术联合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移植术,比较两组种植术后3、6、12个月种植体边缘骨骨吸收量,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唇侧牙槽嵴高度,术后6、12个月单牙红色美学评分标准(PES)评分、术后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种植体边缘骨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12个月唇侧牙槽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PES评分为(10.12±1.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前庭沟加深术联合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术在下颌前牙区种植术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接诊的行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治疗,试验组行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体成活率、手术时间、美观度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结果:试验组种植体成活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槽骨吸收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为(11.26±0.41)分,高于对照组的(8.46±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为(0.48±0.03)mm,低于对照组的(0.58±0.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种植体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可减少牙槽骨吸收,减少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良好骨结合的关系。方法 20例下颌第二磨牙缺失需要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分为Dentium组及Bicon组各10例,分别植入Dentium或Bicon种植体,共20个种植体。使用共振频率分析仪分别测量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和植入后3个月的ISQ值。结果 Dentium组初期ISQ值高于Bi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植入3个月后两组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植入后3个月,Bicon组ISQ值高于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Dentium组与初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骨结合后的稳定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传统平台与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在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种植体连接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32例,传统平台连接种植体)和转换组(32例,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转换组的近中、远中种植体边缘垂直骨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转换组的前牙功能各项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转换组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菌斑指数(PLI)评分及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转换组的白色美学指数(WES)、红色美学指数(PES)、修复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的种植体连接中,平台转换较传统平台具有更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共振频率分析法观察不同的种植体植入扭矩值对种植体稳定性以及骨结合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牙缺失患者41例,共62枚种植体,手术由同一种植科医生操作完成。根据种植体植入就位后的所测最终扭矩值(Itv)进行分组:A低扭矩组,Itv为21~30 N·cm;B中扭矩组,Itv为31~40 N·cm;C高扭矩组,Itv为41~50 N·cm,应Osstell Mentor共振频率分析仪于种植体植入时测量ISQ和记录Itv,并于患者术后三个月进行牙修复时测量ISQ值,得出每组的平均ISQ值,之后得出曲线。结果 ISQ与Itv存在强正相关性。比较同一时间点三组的ISQ值,可见术中即刻C组B组A组(P0.05)术中各扭矩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A组和B组,A组和C组扭矩组间ISQ值有明显差异(P0.05),而B组和C组ISQ值无明显差异;A组ISQ值增加幅度最大,B组次之,C组最小。结论 Osstell Mentor能良好评价和监测种植体稳定性,ISQ与Itv均为评价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客观指标,Itv为31~40 N·cm时,种植体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子宫托架对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子宫托架组和体位改变组各30例。麻醉成功后取平卧,子宫托架组将新型子宫托架安置于手术床两侧,并将两侧托球置于产妇子宫下缘,向上托起子宫后固定托球;体位改变组将手术床左倾30°。记录产妇麻醉前取仰卧位时(T_1)、麻醉及干预后(T_2)、麻醉后5 min(T_3)、胎儿娩出时(T_4)和手术结束时(T_5)收缩压和心率。记录2组T_1~T_3时下腔静脉呼气末最大内径(maximum end-expiratory diameter of inferior vena cava, IVC_(max))和吸气末最小内径(minimum diameter of inspiratory end of inferior vena cava, IVC_(min))及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ollapsible index of vena cava, cIVC),观察2组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胎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带血血气指标。结果 2组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子宫托架组收缩压[(112.6±9.7)、(104.8±11.2)mm Hg]高于体位改变组[(104.4±3.6)、(84.7±13.5)mm Hg](P0.05),IVC_(max)[(15.0±2.5)、(14.5±2.6)mm]和IVC_(min)[(10.1±2.3)、(9.9±2.1)mm]大于体位改变组[(13.6±2.5)、(13.5±1.7)mm,(8.5±1.6)、(8.4±1.4)mm],cIVC[(32.4±5.9)%、(31.1±8.4)%]小于体位改变组[(38.0±10.1)%、(37.9±9.1)%](P0.05);T_2、T_3时,2组IVC_(max)和IVC_(min)均大于T_1时(P0.05),子宫托架组cIVC小于T_1时(P0.05),体位改变组cIVC与T_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托架组新生儿脐动脉和静脉血pH、p(O_2)高于体位改变组(P0.05),碱剩余负值小于体位改变组(P0.05),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8.3±0.2)、(9.8±0.1)分]均大于体位改变组[(7.2±0.3)、(8.7±0.5)分](P0.05),低血压发生率(10.0%)和恶心、呕吐发生率(0)低于体位改变组(56.7%、36.7%)(P0.05)。结论应用新型子宫托架预防产妇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术低血压效果确切,有助于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动态血压特点,并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查、测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LDL-C水平:LDL-C3.4 mmol/L;LDL-C≥3.4 mmol/L,将EH组分为血脂正常组及高血脂组。收集并计算一系列相关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血脂异常组较血脂正常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 MSBP)[(149.60±5.70)mm Hg比(139.93±4.18)mm Hg],白昼平均收缩压(d MSBP)[(152.60±5.70)mm Hg比(142.86±4.41)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n MSBP)[(147.52±6.05)mm Hg比(134.88±5.70)mm Hg],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 SBPV)[(12.33±0.89)mm Hg比(9.70±0.58)mm Hg],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 SBPV)[(10.72±2.24)mm Hg比(9.46±0.63)mm Hg]、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 SBPV)[(10.49±1.88)mm Hg比(9.13±0.69)mm Hg],晨峰收缩压[(35.53±2.98)mm Hg比(27.29±3.38)mm Hg]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多表现为"非杓型"血压(66.67%比28.00%)。血压变异性与LDL-C(r=0.342),三酰甘油(r=0.831)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25)呈负相关。结论 LDL-C升高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值及血压昼夜的节律;血脂代谢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杨蕊 《临床医学》2020,40(6):13-15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增加上前牙种植位点唇侧软组织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例上前牙种植治疗潜入式愈合方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种植位点共37个,其二期修复时唇侧软组织局部凹陷,丰满度欠佳。剥离腭侧的上皮下结缔组织,翻转并置入唇侧黏骨膜下,同时取出覆盖螺丝更换为愈合基台或者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2~3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修复后3个月测量唇侧牙龈厚度较二期手术之前的变化量,使用Furhauser评分评价修复后红色美学效果。结果软组织增量前唇侧颈部牙龈厚度为(1.36±0.11)mm,最终修复3个月唇侧牙龈厚度为(2.85±0.29)mm,较二期手术之前增加了(1.49±0.40)mm,牙龈厚度明显改善(P<0.05)。修复后3个月红色美学指数为(12.59±1.11)分,美学评分较高。龈乳头缺失位点为0,近中或者远中龈乳头不完整的位点有3例(8.1%,3/37),龈乳头完整为34例(91.9%,34/37)。龈缘线高度高于对侧同名牙2 mm的位点有1例(2.7%,1/37),高于对侧同名牙1~2 mm的有4例(10.8%,4/37),与对侧同名牙基本一致为32例(86.5%,32/37)。结论改良上腭结缔组织翻转技术能够改善患者上前牙种植修复中软组织凹陷情况,获得良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在开放性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开放性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生命体征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1.35±0.17)%]、氧合指数(OI)[(334.21±31.22)]、氧分压(PaO_2)[(84.32±9.56)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8.43±5.36)mm Hg]高于对照组[(1.02±0.14)%、(254.64±24.04)、(73.25±8.32)mm Hg、(45.78±6.02)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89±6)mm Hg]、收缩压[(121±10)mm Hg]、呼吸频率[(21±5)次/分]、心率[(93±10)次/分]低于对照组[(96±8)mm Hg、(133±11)mm Hg、(26±6)次/分、(102±13)次/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6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采取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方式,能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临床疗效较好,属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