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倩  冯松杰 《河北中医》2014,(4):625-627
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所致肾功能损害,不能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属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溺毒及肾风等范畴。目前,中医药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均有显著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最终归宿。既可因久病情志不畅而导致肝郁,又可因肝郁而加重,久之则形成恶性循环,调节肝郁是很重要的防治慢性肾衰竭的手段。生活状态调理加上中医药治疗,对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及恢复均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病发展的最终结果,以肾脏纤维化,代谢产物及毒素潴留、内环境紊乱为特征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中医相对于西医而言,在延缓病程、改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周恩超教授认为治疗慢性肾衰竭当从虚与毒来论治,并认为毒邪贯穿该病始终,临床采用扶正解毒法,灵活选药,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中药灌肠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量。结果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量等肾脏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中药灌肠能明显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共同结局,相当于慢性肾脏病(CKD)4~5期,最终将发展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目前,CRF治疗以对症及肾脏替代为主,但往往仅使部分患者的病情暂时减轻和少数患者完全缓解。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导致CR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氧化应激可通过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或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单位严重受损而缓慢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和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为主要表现,如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最终发展成尿毒症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CRF)是由各种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脏其他功能障碍,及由此产生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病情呈不可逆进展,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的特点。中医药在减轻症状,降低血中氮质,保护残存肾单位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尤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我科治疗慢性肾衰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本病是由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与血液净化治疗。合理使用中医药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何泽云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等)的临床统称。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肾脏急性炎症性疾病)外,都可以归属慢性肾脏病的范围;本病是一个发展缓慢的疾病,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甚至尿毒症[1-2]。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由此估计中国成人中有1.2亿慢性肾脏病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肾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本病疗程长、常规治疗效果差,患者比较痛苦。近两年来,笔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按CRF诊断标准:选择收治的近两年来符合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0.4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其病程长,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不可逆,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除肾脏替代治疗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如何及早干预、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保护肾功能,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难点。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能够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本文对黄芪注射液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慢性肾衰竭的防治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公众健康的疑难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性高、医疗费用高等特点,若未在早中期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将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众多研究证明中医药辨证组方对肾脏具有确实的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良好。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的文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肾衰竭(CRF)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单位严重毁损,以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最终转归。慢性肾脏病4期(CKD4)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RF)波动于15~29m L/(min·1.73m2),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远高于其他分期,是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关键时期,是防治尿毒症、延缓患者进入替代治疗的重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脏移植等,虽然疗效较好,但也带来较多并发症,且其高额的医疗费用超出了多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1]。中药结肠透析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并发症少等优势,而被临床作为上述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补充疗法,可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经济负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结肠透析频次的问题仍存在争议,不同透析频次的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性之间的矛盾成为临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发生急性肾衰竭(ARF)可加速肾脏病情的进展,积极寻找引起肾功能恶化的可逆因素,给予合理的治疗,对逆转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采用西药配合中药益肾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病并发ARF患者23例,收到较好的疗效,认为中医药对减轻临床症状、促进肾功能恢复、延缓慢性肾脏病病程进展具有一定优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在多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进而导致不可逆性肾衰竭。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可发展成为尿毒症,需要维持性透析和肾移植治疗,但治疗费用高且并发症较多[1],故如何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加强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量临床研究已证明疏血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不全肾脏的进展,成为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为数不多的临床静脉用药之一[2]。为了扩大该病的用药范围,现对比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Ⅰ-Ⅲ期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病理表现不同,最终多进入肾衰竭。发病率高达9.4%,病程漫长,治疗困难,临床表现多样[1]。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衰竭(ARFonCKD或A/C)是指患者在原有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短期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由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衰竭(CRF)是在各种慢性肾实质性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导致所表现的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肾脏疾病和肾脏相关疾病的最终归宿.早、中期CRF西医治疗缺乏疗效确切的手段,终末期CRF只能依赖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十分痛苦,治疗费用昂贵.因此,如何延缓CRF的进展,已经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点.我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本院自制肾衰康胶囊联合爱西特治疗CRF患者,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肾衰(CRF)是指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和肾脏其他功能损伤,及由此产生的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果。在中医学该病可归于癃闭、关格、虚劳等范畴。该病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笔者跟师学习期间,发现导师郭兆安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获效良好,现录其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