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调督通脑针法,对照组加用口服草酸西酞普兰。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8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F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HAMD评分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评分改善愈明显。结论:和艾司西酞普兰都能减缓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在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及生命质量的改善方面,调督通脑针法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督脉结合口服氟西汀组(治疗组)和口服氟西汀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分值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9-1322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评价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益肾调督方法取穴,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A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经治疗,两组患者抑郁证候均明显改善;益肾调督针法对PSD患者ADL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由SPSS 16.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以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调督通脑针法组和药物组各32例。调督通脑针法组给予调督通脑针法,取穴:百会、神庭、哑门、膻中;双肝俞、心俞、肾俞、太冲、太溪、神门、内关,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2)治疗4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仅HAMA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HAMD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FMA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艾斯西酞普兰,在改善抑郁方面,起效快,远期疗效相当,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20~40 mg,口服,同时给予心理疗法;治疗组给予针刺结合心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AMD值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HAMD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两组HAMD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对比,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法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分水岭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针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根据NIA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督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调节机体神经免疫炎症的作用。方法: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患者39例。两组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10 m 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通督调神针法,1次/d,6次/周。两组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HAMD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HAMD量表因子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和CD_3~+CD_8~+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治疗后HAMD量表各因子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 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 23%(P 0. 05)。观察组血清IL-2、IL-6、TNF-α、Cor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_3~+CD_4~+明显高于对照组,CD_3~+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调节患者神经免疫炎症途径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12):1655-165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中药方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抑郁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黛力新口服,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治疗周期两个月;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督调神针刺法及中药辨证治疗。结果:两个月治疗后患者HAMD量表评分和SCL-90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比单纯药物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31例加用调督通脑针法治疗;对照组31例加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2、4、8周后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4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8周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ADL评分均升高(P0.05),CS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4周后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4周、8周后2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治疗PSD疗效确切,并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两组均治疗5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联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3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观察组加用调脊通督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及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予调督通脑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加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SAS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D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作用与艾斯西酞普兰片相当,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西酞普兰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百会、神庭、神门为主)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电针百会、神庭、神门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晨服百忧解10mg,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2组治疗1个疗程后应用HAMD抑郁量表(17项)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6.6%,2组间统计学差别显著(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疗效巩固。由于其取穴少、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适宜在社区健康服务中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督五线"针法配合Schroth脊柱矫正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AI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训练组及联合组,每组36例。针刺组进行通调督脉的"通督五线"针法治疗,训练组以脊柱矫正疗法治疗,联合组以"通督五线"针法治疗后配合Schroth脊柱矫正疗法进行训练。以Cobb角、骶尾中垂线(CSVL)至C7铅垂线(C7PL)(CSVL-C7PL)间距、身高、最大肺活量、剃刀背最大度数为观察指标,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Cobb角、SVL-C7PL间距、身高、最大肺活量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优于针刺组和训练组(P0.05),针刺组和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剃刀背最大度数方面,3组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五线"针法配合Schroth训练治疗AI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改善睡眠,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并配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中的7个评分项目数值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安神通督开窍"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军事行动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安神通督开窍"针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以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PCL-M)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通督开窍"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结合井穴刺血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针法结合井穴刺血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改良Ashworth张力评分法所定标准对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定,以及中风痉挛性偏瘫基于报告结局指标(PRO)对患者主观症状、客观症状、心理状态、社会功能4个领域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痉挛、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调任通督针刺法结合井穴刺血治疗较康复治疗能够更大程度地缓解肌肉痉挛,降低PRO分值(P0.01)。治疗组愈显率为70.6%,对照组为42.4%。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结合井穴刺血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痉挛状态,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对血清5-HT和BDN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采用动态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头针疗法43例)和治疗组(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疗法43例),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5-HT和BDNF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和BDNF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中医症候积分、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结论:PSD患者采用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中风平衡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督针法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内科和康复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观察改善情况,判断调督针法对中风平衡障碍的影响。结果:2组治疗对中风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均有疗效,调督针法对中风平衡障碍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督针法防治中风平衡障碍有明显疗效,并优于其他普通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