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安阳地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与互助献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对不同类型献血者特点的认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安阳地区31 363例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首次献血组)及1 046例互助献血者(对照组),比较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影响献血者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献血组不合格1 160例,不合格率为3.70%;对照组不合格17例,不合格率为1.62%;两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血液检验结果比较显示,首次献血组中不合格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梅毒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37.67%、12.59%、8.79%、31.38%、9.57%,而在互助组中分别为29.41%、17.65%、5.88%、35.30%、11.76%,且两组ALT阳性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合格献血者性别、年龄、工种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无偿献血志愿者血液检验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输血前的筛查和管理,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以及不同献血模式、不同年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对蚌埠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中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军人、学生、教师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1%、2.5%、4.5%,远低于平均不合格率5.7%;公务员、农民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和8.9%(远高于5.6%)。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献血不合格率为4.8%,专科以下的不合格率为6.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为5.6%,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军人、学生、教师是相对较安全的献血者;个体与团体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对血液质量安全无显著影响;ALT异常是血液检测不合格最主要的因素;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的血液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为制定针对不同献血经历人群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韶关市中心血站2015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 004人按照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分类,并对他们所献血液的相应血液标本进行传染病4个项目(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和ALT项目的检测,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初次与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比例、初次与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对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2015.6.1—2016.6.30、2016.7.1—2017.6.30、2017.7.1—2018.6.30分别为0.60%、0.72%和0.42%(χ~2=15.66,P0.01);2015.6.1—2018.6.30年,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分别为2.60%和0.28%(χ~2=131.36,P0.01)。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者的比例分别为15.4%、84.6%(χ~2=94.52,P0.01);2016.7.1—2017.6.30核酸检测不合格率为0.41%(8/1 943),是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以HBsAg、抗-HIV为主,有条件的血站可以在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开展抗-HIV快速检测。多次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以核酸检测和抗-TP为主,主要由于假阳性结果和后续感染等原因造成。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  相似文献   

4.
2000~200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6月宁波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验结果,血液非预期报废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9.91%下降到2005年的1.47%,特别是初检下降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14.47%下降到2005年的2.02%;复检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46%和1.48%。但梅毒的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初检不合格率从2000年的0.29%上升到2005年的0.61%;复检基本持平,分别为0.21%和0.19%。检验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ALT和HBsAg。血站的血液非预期报废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且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0.96%下降至2005年的0.55%。结论无偿献血血液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O~200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6月宁波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血液检验结果,血液非预期报废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9.91%下降到2005年的1.47%,特别是初检下降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14.47%下降到2005年的2.02%;复检也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46%和1.48%.但梅毒的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初检不合格率从2000年的0.29%上升到2005年的0.61%;复检基本持平,分别为0.21%和0.19%.检验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ALT和HBsAg.血站的血液非预期报废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且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0.96%下降至2005年的0.55%.结论 无偿献血血液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使用校正因子校正干式生化仪后对无偿献血志愿者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率的影响,更好的做好献血初筛工作,降低ALT不合格率,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和避免无偿献血志愿者流失。方法收集2013—2017年株洲地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ALT检测数据。2013年未使用校正因子,2014年部分采血点使用了校正因子,2015—2017年开始全部使用校正因子。分析2013—2017年ALT导致的不合格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检测32 046人次,ALT不合格426人次,不合格率1.33%;2014年检测31 428人次,ALT不合格268人次,不合格率0.85%;2015年检测34 582人次,ALT不合格83人次,不合格率0.24%;2016年检测42 774人次,ALT不合格205人次,不合格率0.48%;2017年检测47 844人次,ALT不合格162人次,不合格率0.34%。不同年份的ALT不合格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校正因子对干式生化仪进行校正,显著降低了ALT不合格率,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了血液资源,更好的挽留了无偿献血志愿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日照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安全状况和不合格项目的分布,以及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对日照市2014-2015年两年无偿献血者检验5项必测项目阳性情况以及不合格无偿献血者中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作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日照市2014-2015年两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大学生、军人、教师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30%、1.32%、2.56%,低于总不合格率2.76%。农民、公务员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17%、10.01%,高于总不合格率2.76%。日照市2014-2015年两年的无偿献血者,其不同文化程度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员血液不合格率分别为o.79%、0.71%和0.65%。远低于初中(6.67%)、小学(21.66%)及文盲半文盲(50%)的不合格率。结论:日照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大学生、军人、教师是相对较安全的无偿献血者。日照市2014年至2015年无偿献血的人群中,5项检验项目中总阳性率是2.80%,献血者ALT不合格项目(1.40%)是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所献血液合格率越高,所献血液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确定献血招募的目标群体,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对滁州地区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依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学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无偿献血不合格主要以ALT不合格为主,占总献血人数的5.48%.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5%、3.39%、5.49%,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岁年龄段的献血人群为主要献血人群,占总体的41.15%,该年龄段的献血不合格率5.47%,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9.48%,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合格率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不合格是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学生、军人、医务人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女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上述人群所献的血液较为安全,应为血站主要献血招募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3年克拉玛依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针对报废原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2010-2013年本站无偿献血的报废血液共计1 707 U,按原因、血液感染性指标和血型做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按分类排位,前3位分别为:脂肪血、检测不合格和过期报废,随后是其它原因、不足量和破袋。因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依次为:ALT抗-TPHBs Ag抗-HCV抗-HIV;报废率按血型分类依次为:B型A型O型AB型。结论通过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通过加强无偿献血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注重献血前咨询、增加初筛项目和改进试验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成分制备等措施,可达到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提高机采血小板合格率。方法对2016-2018年,温州地区30 7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做转氨酶(ALT),脂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乙肝梅毒(HBsAg-TP)等8项血液初筛项目调查,同时分析上述检测项目在性别,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和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差异。结果近3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27.67%,20.66%和16.89%,原因依次为ALT(5.71%),WBC(4.04%),脂血(3.13%),HB(2.57%),Plt(2.51%),Hct(1.58%),RBC(1.15%),HBsAg-TP(1.03%),除HB,Hct和RBC外,其它检测项目在男性中的不合格率均高于女性,初次机采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33.77%和18.65%,两者的ALT,WBC,脂血,Plt,HBsAg-TP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WBC,脂血是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主要原因,在今后的招募动员工作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男女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科学献血的指导和宣教,做好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招募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机采血小板者初筛检测的合格率,稳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1.
手工法和机器单采法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之间的质量差异。方法 分别对机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进行质控检测 ,结果 手工法血小板不合格 73袋 ,不合格率为 6 6 .36 % ;机器单采法血小板不合格 4袋 ,不合格率为5 .2 %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机器单采血小板质量明显优于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追踪并分析本市近11年来的无偿献血情况,进一步了解无偿献血者状况和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输血途径的传染病传播。方法收集2000~2010年本中心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指标检测结果,以及献血者来源等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年份无偿献血不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市无偿献血比例逐年提高,并于2004年临床用血达到全部无偿。其中由于无偿献血模式的改变,个人无偿献血行为逐年升高,由19.0%(2000年)上升到50.49%(2010年);但标本不合格率也逐年升高,其中个人无偿献血来源的标本不合格率较高,机采成分献血的不合格率较低。各项检测指标中,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率较高,并于2005年后显著升高。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防止从高危人群中招募患者。提倡成分献血,保证输血安全,并采取更严格、灵敏、快速的检测手段来减少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6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2.36%,其中ALT不合格率1.06%,TP不合格率0.72%,ALT和TP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提高再次献血成功率,为今后的机采招募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用浙江省统一的BIS2.0软件统计模块统计2011-2013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4 480例次血液初筛检测情况,将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者按转氨酶、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和乳糜血6项指标进行统计,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15.86%、14.74%、11.20%,不合格原因以转氨酶异常居首,其次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不合格。男性以转氨酶不合格为主,占5.38%。女性以血细胞比容不合格为主,占6.66%。结论转氨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血细胞比容不合格是导致女性献血者暂缓献血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肥地区临床医疗机构的退血情况,避免血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方法按退血品种、原因分类整理,统计各自所占比例并作出分析。结果 2006~2010年101家医院共计退回7个品种、2 402U血液,占临床用血的0.25%。退回的血液产品中,血浆产品退回数量最多,占全部退血的87.15%;脂肪血、破袋、絮状物、凝块产生是退血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西部地区近7年来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1年无偿献血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年度、季节、年龄结构、性别等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50%,2005~2011年不合格率分别为3.69%、2.97%、2.51%、2.71%、2.10%、2.02%、1.78%,不合格呈降低趋势;季节分布以2月份与8月份较高,占2.98%及2.89%;不合格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其中36~40岁年龄段最高,占3.87%,之后出现回落;男女献血比例为2.40∶1,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主要为男性ALT不合格率较高,为0.65%,女性为0.11%.结论 需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适宜献血人群,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情况,并对其所献血液质量进行分析,为完善安全血液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χ2检验对2010-2013年东莞地区在校大学生献血情况及所献血液的不合格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在无偿献血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76%、2.11%、2.42%、5.44%,参加献血的大学生占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比例分别为1.43%、3.50%、3.61%、7.12%,大学生献血所占比例及参与献血的学生数比例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所献血液不合格率分别为0.54%、1.45%、1.32%、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所献血液总不合格率为1.35%,低于其他献血人群血液不合格率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警惕的是,大学生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了HIV感染者。结论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群体,所献血液不合格率低,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意识培养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有利于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初筛不合格情况。方法对本中心西站献血屋2009年5~12月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进行采前初筛检测,对于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初筛总体不合格率为22.6%,转氨酶、P lt、脂血是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针对性的招募献血者及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宣传从而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降低初筛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巴中市2006-2007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5项检验结果的分析,探求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巴中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初的3.78%上升到2007年底的4.67%。抗-TP、抗-HIV、抗-HCV及ALT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检测项目不合格主要集中在抗-TP、HBsAg和ALT。结论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渭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为精准制订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及规范管理血液检测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速率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ELISA法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PCR法检测结果。结果 不同年份间无偿献血人群血清学检测总不合格率和核酸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 4项不合格结果中,HBsAg项目二检有反应性一检阴性的占比最高,抗-TP项目一检有反应性二检阴性的占比最高,抗-HCV和抗-HIV项目的双试剂均有反应性的占比最高(P<0.01);核酸检测拆分阳性率随着混检Ct值的减小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3 042例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献血人群结构特征,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较高,女性献血者丙型肝炎项目输血风险较高,低学历45岁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