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病种、证候、造模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但存在研究病种和证候集中、造模因素叠加且逻辑关系证据不足、模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基于优势病种广泛开展、把握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构建证候模型体系、完善诊断依据、验证模型、规范模型制作标准等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脾胃气虚证为临床常见病证,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相关病证模型的制备方法不完善。文章以中医临床胃溃疡病的病因病机理论为基础,探讨制备胃溃疡"脾胃气虚"动物模型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当前青光眼动物模型主要根据是否存在高眼压,分为高眼压型与非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型。该研究基于青光眼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病证特点,对目前常见的青光眼动物模型的分类、造模方法、优缺点及中西医病证的吻合度进行归纳与分析。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中激光光凝诱导型、前房注射物质诱导型、巩膜上静脉烙闭诱导型、环角巩膜缘缝合诱导型、转基因型等模型与西医诊断及中医眼部主证吻合度较高,说明现有模型可以较好地展现青光眼西医临床特点。但现有青光眼动物模型普遍对中医病因病机考虑较少,未观察中医四诊信息及证候特点,且尚未对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开展研究。因此更加贴合临床实际的中西医病证结合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探索与建立有其必要性。该文旨在为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索统一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与评价体系,从临床最常见的青光眼肝郁证出发考虑如何体现中医证候特点,以期早日建立更加贴合临床、更具有中西医病症特点的青光眼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而推动青光眼疾病更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模型研究方面,大多数建立的是一病一证的病证结合模型,即围绕一种现代医学疾病,在制作的现代医学疾病模型的基础上,渗透中医干预因素后制作一个证的动物模型。文章就冠心病心肌缺血已构建的痰瘀互结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阐述。病证动物模型能够弥补中医临床辨证客观化指标不足的缺点,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以加速实现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休克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评价现有常用休克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及其与临床诊断标准的吻合度,总结休克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特点的契合程度和优缺点,为完善休克动物模型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建立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各种模型复制方法的表现症状和相关指标进行赋值分析,统计其与临床吻合度大小。结果:大部分模型制备的症状特征更加契合西医诊断标准,建立合适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反应临床,在休克动物模型的发展与完善中应更多体现中医证候特点。结论:实验动物的选择、因素的可控性、单因素强弱、多因素的互相结合和无关干扰较小的施加方式等对休克动物模型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模型复制方法应该更经济,效率更高,可重复性更好,更符合中西医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颈椎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有关颈椎病的病与证、疾病模型、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包括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相关内容加以论述;从病证同塑、病证复合、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等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疾病与证候相结合的高尿酸血症脾虚证大鼠模型。方法:一是模型建立方法:应用氧嗪酸钾+高嘌呤肥甘厚味饲料喂养+小笼环境制备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脾虚证组、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组4组各10只;二是模型评价方法:以血清尿酸水平评价高尿酸血症"疾病"模型的建立;以外观行为评分、血清D-木糖水平和力竭游泳时间评价脾虚证"证候"模型的建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血清尿酸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外观行为评分明显增加,血清D-木糖水平和力竭游泳时间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氧嗪酸钾+高嘌呤肥甘厚味饲料喂养+小笼环境制备的SD大鼠模型符合高尿酸血症及脾虚证的病证特征,应为一种较实用的研究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作用机制的动物模型,值得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寻求更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抑郁症的方式,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通过查阅抑郁症及其动物模型相关的文献,对抑郁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常见的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模型复制对象、模型复制方法、中西医临床表现吻合度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通过归纳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法与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最高;其次为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均较高。结论 目前抑郁症模型复制实验动物的选择多为啮齿类,在临床表现的模拟上具有局限性;且中医证型的模型实验较为稀缺,制备方式依旧是以传统的西医方式结合行为学应激刺激为主,缺少中医证候特色。建议重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表现对应的实验动物评价标准,结合中医各证型特点制备更能体现中医“四诊”特点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抑郁症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是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发的基础。本研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为切入点,就动物的选择、“病”和“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和模型评价体系进行回顾性综述,探讨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的实质,以期进一步制备更精确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规范中医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长期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必须借助动物模型,由此构建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关键。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结合现代医学"病"和中医"证"的优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中医动物模型。笔者拟对近年来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推动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临床疾病均是病证统一,"证"和"病"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探索临床诊治规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更能体现中医科研的特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笔者以脾虚证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概述了近年来不同脾虚类型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且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阴虚、水肿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检测方法,为中医阴虚水肿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从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因病理角度探讨及评价阴虚、水肿证的动物模型。结果中医病因病机为指导的动物模型接近中医证候实际,但稳定性、可重复性差,西医病因病理为指导的动物模型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强,但与中医证候实际吻合度欠佳。结论中医病因病机指导下结合西医病因病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相对理想的中医阴虚水肿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全球发病率为20%,每年患病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且患病率及致残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需要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基于高血压病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检索高血压病及其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对现有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优缺点及其临床症状吻合度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发现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吻合度较高的模型为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两肾一夹法动物模型、高盐高脂饮食模型、高嘌呤高糖致高血压模型,能够模拟出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等常见中医证候。结论 具备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更符合临床实际应用。建立病证结合,既有西医临床病理指标,又有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是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多集中于病与证的关节点上,对于其中的“病”,有考虑为西医的“病”,有认为是中医的“病”,然后再结合中医的“证”,但对中医证的模型成功与否则缺乏确切依据。笔者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该是现代医学的“病”结合中医的“证”,通过“以方测证”的方式验证中医“证”的成功与否,这在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护理专家冯运华基于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二者相结合的病证结合理论,提出"病证结合护理"的中医护理观点,围绕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模式创新、体现了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优势互补,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循证护理原则,以血瘀证护理为切入点,对"病证结合护理"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心血管系统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病证结合护理方案",丰富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效建立动物模型可为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后期科研提供研究基础。慢性胃炎大鼠模型造模方法主要有脱氧胆酸钠、感染幽门螺杆菌、乙醇、碘乙酰胺、水杨酸钠等,不同方法造模侧重点和病理方向不同,可根据不同需要,采取不同方法;现临床多采取联合化学刺激法,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造模效果稳定,且模拟了多因素造成的胃炎,在实验中越来越受青睐。中医动物模型是根据中医理论,对人类疾病和证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模拟;慢性胃炎临床中脾虚证及脾胃湿热证较为常见,尽量选择符合中医病因造模因子,使造模病因病机设计与临床相符,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方法,使复制出的动物模型更加接近于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弱证型。分析不同致病因素对大鼠模型的影响,将西医诊疗和中医辨证有机结合起来,对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的内在联系及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建立病证结合模型意义重要可体现在两个方面:1病证结合模型在中医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且随着病证结合模型的发展和深化,其对于深层次探讨中西医理论的内在联系亦有重要意义;2成功的病证结合模型有助于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并满足新药开发的需要,同时也使临床病理、药理得到了直接明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70-175
目的:基于硬皮病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并为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与硬皮病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及报道,整理总结硬皮病中西医临床病证表现及诊断标准,并根据中西医临床各项诊断指标,制定相应评价标准。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核心指标每符合一项赋值为10%,相关指标每符合一项赋值为4%;与中医临床的主证每符合一项赋值为15%,次证每符合一项为10%,对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的临床症状吻合度进行评价分析,并且初步提出硬皮病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现有硬皮病动物模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模型有博来霉素诱导型、UCD200小鸡模型;一般吻合度模型有ROS诱导模型、转基因型模型;低吻合度有V型胶原重塑模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和Tsk-1/2鼠模型。结论:现有模型不能完全反应硬皮病疾病全过程状态,且其多是病理性模型,缺乏对中医证候的体现。故建立与临床吻合度较高的硬皮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完善,望对硬皮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