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和左房折叠术(LAP)治疗巨大左心房慢性房颤(AF)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D)≥60 mm或左心房客积指数≥55 mL/m2的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AF患者,实施二尖辫置换术与冲洗式单极射频消融术,其中同期加行左房折叠术(LAP组)23例,未加行LAP术的23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观察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心电活动的变化.随访1年.结果:LAP组和对照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分别占82.6%和56.5%(P<0.01)、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1.71±0.65和0.78±0.63(P<0.01)、手术后LAVl分别为39.88±11.02和51.86±13.09(P<0.01)、LAEF分别为(64.04±6.81)%和(55.69±5.32)%(P<0.01).结论:对合并巨大左心房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慢性AF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和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同期加行左房折叠术,更能有效消除AF,使窦性心律得以恢复和维持,使左心房、心室收缩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疗效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律植入装置植入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心律植入装置植入及更换术的1 9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对性别、年龄、手术次数、囊袋血肿发生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3例患者发生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感染率为1.17%。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功能不全(OR=4.160,95%CI 1.024~16.906)、糖尿病(OR=5.117,95%CI 1.944~13.471)、术前未规范应用抗生素(OR=7.373,95%CI 2.839~19.147)、囊袋血肿(OR=29.773,95%CI 6.267~141.441)及心律植入装置类型复杂(OR=6.398,95%CI 1.574~26.015)是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更多感染发生于心律植入装置植入12个月后。结论:1 968例心律植入装置植入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1.17%,而其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术前未规范应用抗生素、囊袋血肿及心律植入装置类型复杂等。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脏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左心瓣膜置换术的二尖瓣或双瓣(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于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随访,9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38例为窦性心律,55例为心房颤动。超声测量并计算左、右心房容积(LAV、RAV)、左、右心室射血分数(LVEF、RVEF),按照测量时间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术后窦性心律组(SR组)和心房颤动组(AF组)患者左、右心房容积均较术前减小(P〈0.05);手术前后AF组的左、右心房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sR组(P〈0.05)。结论二尖瓣或双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较窦性心律患者重,术后左心功能和双房大小的恢复较窦性心律患者差。  相似文献   

4.
对4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行风湿性心脏辫膜置换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功能维护、抗凝治疗的观察、对症处理、肾功能监测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出院时均为窦性心律,随访1~18个月,窦性心律38例,窦性与心房颤动心律交替3例,心房颤动心律1例。认为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术后全方位、高质量的ICU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瓣膜手术的方法、疗效并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8年间,本科室16例高龄患者(70~81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辫置换术(7例)或成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联合瓣膜置换术(4例).结果 瓣膜病病因中,风湿性7例,退行性5例,缺血性4例.病死率为6.3%(1/16);5例术后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均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二尖瓣成形术后,返流面积从7.2~14.6 cm~2降至0.2~2.4 cm~2;术后生存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老年瓣膜病患者,需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果合并冠状动脉梗阻,不管有无症状,都要同期行搭桥手术;乳头肌慢性缺血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尽量行二尖瓣成形术,该手术难度大,矫形困难,但手术的远期疗效较好.并且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IABP辅助.  相似文献   

6.
我科1994年6月~1999年12月选择性地对9例风湿性或先天性左心瓣膜病并心房纤颤(Af)患者在行单瓣(二尖瓣)或双瓣(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时,同期施行迷宫(maze)手术,术后加强利尿及观察引流量,以预防并发浆膜腔积液及出血,严格观察心率及心律,以预防术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刘美华 《现代护理》2001,7(8):18-19
我科 1994年 6月~ 1999年 12月选择性地对 9例风湿性或先天性左心瓣膜病并心房纤颤 (Af)患者在行单瓣 (二尖瓣 )或双瓣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 )置换术时 ,同期施行迷宫 (maze)手术 ,术后加强利尿及观察引流量 ,以预防并发浆膜腔积液及出血 ,严格观察心率及心律 ,以预防术后心律失常。1 临床资料9例中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2 2~ 5 0岁。诊断 :风心二尖瓣狭窄 +关闭不全 3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例 ,先天性二尖瓣病变 2例 ,心功能Ⅱ~Ⅲ级。术前心电图示 :心房纤颤、左室肥大、左房 5 .8~ 7.9cm ,并发Af时间 9~ 48月 ,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高危冠心病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560例行CABG高危冠心病患者,院内发生主要不良事件者10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主要不良事件者457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血肌酐水平,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评分,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及NYHA心功能Ⅲ~Ⅳ级、心律失常、术前90 d内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血管、颈动脉狭窄≥50%、应用正性肌力药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比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冠心病患者CABG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术前LVEF[58(52,61)%]低于对照组[59(55,62)%],术前EuroSCORE评分[7(7,8)分]、术前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比率(12.61%)、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6(2,10)u]、CPB比率(42.72%)高于对照组[7(6,8)分、5.03%、2(0,4)u、10.72%](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吸烟比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功能NYHAⅢ~Ⅳ级、心律失常、术前90 d内发生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颈动脉狭窄≥50%比率,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B(OR=2.577,95%CI:1.340~4.957,P=0.005)、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OR=1.170, 95%CI:1.089~1.257,P0.001)是高危冠心病患者CABG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LVEF(OR=0.951, 95%CI:0.910~0.994,P=0.02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行CABG前调整LVEF,术中尽可能减少CPB应用,围术期减少红细胞输注,可能会降低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36例,其中老年人心脏瓣膜替换术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0~70岁,均为风湿性心瓣膜病,其中二尖瓣膜病变8例,主动脉病变3例,主动脉合并二尖瓣病变4例,按NYHA分泌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8例,窦性心律5例,房颤心律10例。全组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主动脉置换术3例,二尖办置换术8例,主动脉二瓣办同时置换4例,瓣膜置换同时搭桥术3例,手术时间4~9 h,平均6.5 h,所有病人术后均在麻醉未醒,气管插管状态转入ICU。2)监测项目:①辅助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死亡4例,存活76例,发生并发症58例。术后2周,患者LVEDD、LAD、LVEF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LVEDD80 mm、LAD60 mm、LVEF50%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NYHAⅢ级或Ⅳ级、术前非窦性心律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左心瓣膜术(左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术,未同期行三尖瓣手术)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TR)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BM、CNKI、VIP等,纳入1995~2012年间有关左心瓣膜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危险因素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合计病例组437例,对照组2 1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反流进行性加重相关:术前房颤[OR=3.90,95%CI(3.00,5.07)]、校正后术前房颤[OR=3.04,95%CI(2.21,4.16)]、年龄[MD=5.36,95%CI(3.49,7.23)]、大左房[OR=5.17,95%CI(3.12,8.57)]或左房内径[MD=4.85,95%CI(3.18,6.53)]、校正后大左房[OR=1.91,95%CI(1.49,2.44)]、左心功能减低[OR=2.97,95%CI(1.73,5.08)]、风湿性病变[OR=3.06,95%CI(1.66,4.68)]、术前中度及以上TR[OR=3.52,95%CI(1.26,9.89)]和二尖瓣置换术(MVR)[OR= 2.35,95%CI(1.68,3.30)]。而性别[OR=1.54,95%CI(0.94,2.52)],术前肺动脉高压[OR=1.28,95%CI(0.77,2.12)]与左心瓣膜术后TR进行性加重不相关。结论 影响左心瓣膜术后TR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房颤、年龄、大左房或左房内径、左心功能减低、风湿性病变、术前中度及以上TR、二尖瓣置换术。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治左心瓣膜术后TR的远期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1997-2002年间18例同期行风湿型心脏联合瓣膜病二尖瓣 主动瓣双瓣置换术经验,讨论降低双瓣置换术早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的有关问题。方法 全组均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不停跳下同期行二尖瓣 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均置换机械瓣。结果 全组1例因出现低心排,于术后第3天死亡。1例术后急性肾衰。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有1例发生慢性心包填塞,为术后第5天,予再次行心包腔引流。术后切口感染1例。伤口行Ⅱ期缝合。随访17例,随访时间2月-5年,心功能Ⅰ级12例,Ⅱ级4例。结论 双瓣膜置换术在积极处理手术前、术中、术后有关问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手术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患者血清可溶性ST2受体(soluble ST2, sST2)、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AHF患者128例(AFP组),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41例、Ⅳ级39例,同期4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ST2、NT-proBNP水平;对AHF患者给予规范性治疗并随访6个月,47例发生不良事件者为不良事件组,81例未发生不良事件者为无不良事件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脂及血清ST2、NT-proBN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HF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sST2、NT-proBNP预测AHF患者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效能。结果 AHF组血清sST2[(83.4±10.6)μg/L]、NT-proBNP[(4 416.5±433.2)ng/L]水平高于对照组[(42.9±7.6)μg/L、(164.1±36.3)ng/L](P<0.05);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清sST2[(74.7±9.8)、(95.3±14.2)、(131.5±18.7)μg/L]、NT-proBNP[(3 127.9±379.9)、(4 607.7±422.1)、(5 835.4±497.8)ng/L]水平依次增高(P<0.05);不良事件组血清sST2[(126.7±13.3)μg/L]、NT-proBNP[(5 265.8±470.6)ng/L]水平高于无不良事件组[(75.6±10.4)μg/L、(3 461.6±379.4)ng/L](P<0.05),NYHA心功能Ⅳ级比率(46.81%)高于无不良事件组(20.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ST2(OR=3.207,95%CI:1.908~4.271,P=0.011)、NT-proBNP(OR=3.416,95%CI:2.302~4.818,P=0.006)是AHF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ST2以93.6μ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不良事件的AUC为0.809(95%CI:0.728~0.912,P<0.05),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74.3%;NT-proBNP以4 152.7 n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不良事件的AUC为0.839(95%CI:0.766~0.981,P<0.05),灵敏度为60.5%,特异度为94.1%;sST2联合NT-proBNP预测不良事件的AUC为0.846(95%CI:0.773~0.912,P=0.027),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94.3%。结论 AHF患者血清ST2、NT-proBN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高;血清ST2、NT-proBNP与AHF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关,可作为评估AHF病情和近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患者心功能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364例诊断为HFp EF的患者,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标准分为四组:NYHA Ⅰ组(NYHA Ⅰ级,92例),NYHA Ⅱ组(NYHA Ⅱ级,89例),NYHAⅢ组(NYHAⅢ级,104例),NYHA Ⅳ组(NYHA Ⅳ级,79例)。对比四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相关指标,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Fp 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因素。结果 (1)NYHA Ⅰ、NYHA Ⅱ、NYHAⅢ、NYHA Ⅳ等四组在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T、糖化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上无统计学差异;四组在年龄(P0.001)、B型利钠肽(BNP)(P0.001)、血尿酸(UA)(P0.001)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数值上均随NYHA心功能恶化而依次递增。(2)对四组的年龄、BNP、UA水平进行组内的两两比较,NYHA Ⅰ与NYHA Ⅱ的年龄(P0.001)、BNP(P0.001)、UA(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NYHA Ⅱ与NYHAⅢ的年龄(P0.001)、BNP(P0.001)、UA(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NYHA Ⅲ与NYHA Ⅳ的年龄(P0.001)、BNP(P0.001)、UA(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3)以NYHA心功能分级为多项因变量,行有序Logistic多分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84,95%CI=0.010~0.153,P=0.025)、BNP(OR=1.061,95%CI=0.047~0.072,P0.001)、UA(OR=1.031,95%CI=0.006~0.057,P=0.017)与HFp 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且年龄、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更密切。结论年龄、BNP、UA与HFp EF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且数值上均随心功能恶化而依次递增,可以作为客观评价HFp EF患者心功能状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CoxⅢ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58例瓣膜置换同期行coxⅢ迷宫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的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病例中围手术期因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低心排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死亡率5.2%,其余均康复出院.在术后住院期间及术后短期随访中存活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在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43例患者中,有3例(7.0%)出现房颤心律,其余均保持窦性心律. 结论 对于瓣膜置换同期行迷宫手术的患者,护理上要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准备,术后加强对患者心功能的监护,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对4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功能维护、抗凝治疗的观察、对症处理、肾功能监测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出院时均为窦性心律,随访1~18个月,窦性心律38例,窦性与心房颤动心律交替3例,心房颤动心律1例.认为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患者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安全、有效,术后全方位、高质量的Icu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内直视下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RFA)治疗器质性心脏病(OHD)合并心房颤动(AF)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机为29例OHD(27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施行RFA术,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08.3±2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9±22.7)min,RFA时间(18.4±2.03)min;术后均立即恢复窦性心律;10例(34.48%)分别于术后1~5天发生阵发性房颤,经静脉推注盐酸胺碘硐后转为窦性心律,予以口服盐酸胺碘硐维持;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例(6.89%)分别于术后2天和4天死于低心排,其余痊愈出院,平均住院(9.2±3.5)天;术后随访27例,平均随访(6.8±1.4)个月,96.29%(26/27)维持窦性心律,3.71%(1/27)为AF心律,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结论 OHD合并AF术中同期行Atricure双极RFA治疗,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RFA作为心脏手术的辅助手术具有安全、省时、治疗AF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围术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确立与围术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提高该疾病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于我院因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而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共262例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年龄(59.5±11.3)岁,男189例(72.1%),女73例(27.9%)。根据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学诊断,将患者分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手术组(n=10)、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组(n=149)及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手术组(n=10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围术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总在院死亡率为3.05%(8/2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栓塞(OR=2.23,95%CI:1.39~3.68)、术前危重状态(OR=3.86,95%CI:1.90~6.68)、左心室射血分数(OR=2.93,95%CI:1.54~5.74)、心室颤动(OR=2.72,95%CI:1.52~4.93)、肺部感染(OR=1.43,95%CI:1.08~1.76)、急性肾功能衰竭(OR=4.34,95%CI:2.98~9.77)为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栓塞、术前危重状态、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颤动、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这6个因素为影响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手术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并随访了26例二尖瓣狭窄并心房颤动术后复律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提出以术前心功能、心胸比率及左心房大小等指标作为预测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并指出防止诱发因素仍然是维持窦性心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张锐  宋苏云  王丰  陈刚  唐熙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33-1936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置换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改变,研究窦性心律及房颤心律对置换术的影响.[方法]47例行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狭窄置换术患者,根据心律分为窦性心律(术前28人,术后30人)及房颤心律(术前19人,术后17人)两组,并选取1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二尖瓣置换术前一周及术后四周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①术前及术后窦性心律组LAd、LVEDD、LVEDS较对照组增大(P〈0.01及P〈0.05),LVEF及LVFS减低(P〈0.01),MVmax及MPG增高(P〈0.01).②术前及术后房颤心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增快(P〈0.01),LAd、LVEDD、LVEDS增大(P〈0.01),LVEF及LVFS减低(P〈0.01),MVmax及MPG增高(P〈0.01).③窦性心率及房颤心律组术后LAd较术前缩小(P〈0.05),MVmax、MPG、PHT及EO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④房颤心律组术后LVEF、LVFS等收缩功能指标有所提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对改善瓣膜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确效果,术后窦性心律组及房颤心律组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房颤心律组术后二尖瓣口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及跨瓣压差高于窦性心律组,术后房颤心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收缩率较术前提高,仍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