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为指导,梳理李东垣的脉诊体系,了解脾胃的正常运作模式,明确"阴火"理论的实质及其临床表现,并将其与"火郁"相鉴别。在脉诊的基础上,探讨补中益气汤的立方主旨,并以《内经》的四时理论为指导,分析李东垣的四时加减用药及其与脉象的对应关系,最大限度地还原李东垣的临床诊疗模式,更好的搭建起李东垣脾胃理论体系与中医临床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经文浅析、脱肛病现代研究与临床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论述《内经》"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理论,加深对脱肛病病机的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关于"阴火"理论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以及李东垣相关著作的研究,认为李东垣之阴火理论是在继承《内经》《难经》基础上的一次理论整合与创新,并提出"阴火-三焦-脾胃-元气"模式,将阴火与脾胃、元气、三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对阴火理论概念进行了阐明。  相似文献   

4.
清代张锡纯根据《内经》的"大气"观念,结合李东垣中气下陷理论,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大气下陷"一词。本文基于张氏对大气下陷的理解与阐述,从大气下陷理论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机,结合临床病案对大气下陷理论与升陷汤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归纳,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内经》原文,认为从"肠澼"的概念去认识现代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肠澼"一证既言明其临床表现,又言明其与肝脾密切相关,故治疗多从调和肝、脾入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从李东垣的《脾胃论》中概括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理论要点,并彰显其对《内经》理论的阐释与完善。提示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丰富性和《内经》理论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 ,受《内经》启发 ,并将《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融合到自己学说之中 ,形成各自学术特点。指出 ,金元时期形成了学术争鸣 ,中医心理学思想得到发展。金元时期以四大家为代表 ,七情学说日益成熟 ,心理学病机深入阐发 ,出现了中医心理学史上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东垣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的理论所创,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在临床常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每能应手奏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奕 《新中医》2017,49(10):162-164
<正>李东垣,名杲,字明之,金代真定人,师从张洁古,金元四大家之一,为脾胃学派的代表人物~([1])。后世多重视其在中医方药上的成就,忽视了他在针灸学术上贡献。明·高武为弘扬东垣针灸学术,从东垣名著中摘录若干内容,"表而出之,引伸触类"命题为"东垣针法"。笔者通过梳理李东垣的学术著作,将其针灸之学术思想归结为一下几点供参考学习。1学宗内难李东垣临床以《内经》、《难经》为宗,从《脾胃论》中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对卫气学说的研究和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确立于《内经》。《内经》奠定了卫气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历代医家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阐释这一学说,使之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充实提高。其中有从注疏角度加以阐释发挥者,有从临床角度加以应用研究者,有从理论角度加以探讨阐发者,兹择要分别概述于下,并作简要讨论。一《难经》和《伤寒论》的阐发和运用《难经》系运用“问难”方式对经典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阐释和发挥,其“问疑”对象主要是《内经》,因此对《内经》的卫气学说多有阐发。关于卫气的运行和节律,《难经》主要接受和阐发了《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相随,昼夜五十周次于身的理  相似文献   

11.
考证"补土伏火"理论起源,诠释其理论内涵,整理医家应用"补土伏火"的经验,探析其作为治法的临床应用特点。"补土伏火"学说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内容,意指培补中焦脾胃,能使邪火得伏,即"土厚火自敛","补土伏火"学说肇始于《内经》,发挥于李东垣,在明清医家中普遍运用,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饶媛 《中医药学刊》2002,20(1):60-60,97
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受《内经》启发,并将《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融合到自己学说之中,形成各自学术特点,指出,金元时期形成了学术急鸣,中医心理学思想得到发展,金元时期以四大家为代表,七情学日益成熟,心理学病机深入阐发,出现了中医心理学史上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今观夫后世学者多简单援用"胃气通降""脾升胃降"等理论对李东垣脾胃学说进行演绎推导,恐有先入为主之见和主观臆测之嫌,而对于诸多理论亦难以诠释精当,故我们遍考其李东垣著述提出"胃气升发"说。基于李东垣的观点我们溯源经典,指出"胃气升发"一说肇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生理方面,胃气平而上行以游溢精气、化生气血、充实经隧,为五脏六腑之本;病理上胃虚而不能转运升发则诸窍不利、五脏气皆乱矣。故从经络走行、阴阳升降、脏腑关系、处方用药、脾胃调护等5个方面对胃气升发论进行阐发,试对李东垣的"胃气升发"说机理及其临证运用予以总结,以期丰富其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14.
内外合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树中教授从事针灸治疗疑难病研究20 a余,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疑难病症,临床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高老师从内外两方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简介如下。1病属肠澼,谨查病机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症状历代医家均有论述。早在《内经》时代就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篇》:“帝曰:肠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澼下脓血何如?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素问·太阴阳明论篇》:“食饮不节,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脾胃论》和《兰室秘藏》,论述了李东垣耳鼻喉科学术思想。认为李东垣学术思想虽源于《内经》,但其师古不泥,提出“胃气—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的理论体系。为耳鼻喉科学的理论和临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师从张元素,在其师脏腑学说启示下,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理论,提出“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学说,后世称为“补土派”。李东垣对男科疾病的诊疗独具特色,代表著作《脾胃论》中有“丹田有热”可引起阴冷、阴汗等男科病的记载。《兰室秘藏?卷下?阴痿阴汗门》专篇论治男科相关疾病。本文对李东垣笔下“丹田有热”及其相关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王应震要诀》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文  沈思钰  蔡辉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85-1386
《王应震要诀》是清代王应震以《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为理论基础,继承张仲景、李东垣等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编撰而成,文中以四十四要诀贯穿全篇,提纲挈领。临床辨证注重脉症合参,审证求因,有机地将理、法、方、药统一起来,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以保存古籍精华,丰富中医药相关理论,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白雪芳  钱会南 《吉林中医药》2021,41(8):1004-1006
《女科经纶》论治闭经引《内经》、陈自明、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等诸家观点为据,对闭经见解精辟独到,主要从虚实立论、明辨寒热、尤重脾胃3个方面阐发,体现在病因、治疗、分类皆以虚实为纲,虚实进一步分辨寒热,指出有余不足之寒热的闭经治疗各不相同,脏腑中病因病机注重脾胃,治疗上尤以治脾胃为大法,对临床诊治闭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与九窍, 《内经》、《难经》中就有所论述。李东垣在《内经》“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理论基础上,从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角度出发,创言“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之说,奠定了临床从脾胃论治九窍病证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对东垣之论颇为重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代用脾胃的理论指导九窍病证的治疗,其临床适应证日益扩大,且多获良效,成为中医整体观和脾胃理论相为交融,富有特色的内容。本定谨就这个问题,结合临床运用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20.
笔者根据古籍文献记载和多年临床经验,从肾论治痢疾,常获效验,略有心得。1理论溯源痢疾一证始见于《素问》“肠澼便血如何?……肠澼下白沫如何?……肠澼下脓血如何?”《伤寒论》称之“利”,《金匮》称之“痢”,《局方发挥》称之为“滞下”。《临证指南》曰:“滞下之滞字,非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