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对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诊断符合情况,探讨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10—2012-08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于1周内先后做DSA和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对照分析1.5TTOF-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与DSA的符合情况,以评价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显示情况。结果 71例142条大脑中动脉M1段经DSA检查114条一致,总体准确率80%。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以上狭窄的血管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3%、91%、69%、94%;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以上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7%、96%、91%、99%;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敏感性为100%;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TOF-MRA评价≥50%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与DSA有较高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TOF-MRA可代替DSA作为MCA筛查脑血管狭窄的常规检查手段。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起始段、中段、远端)MRA诊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CUS)联合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9—2018-07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5例脑梗死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US、CTA检查,以DSA检查为标准,对比CUS、CTA、CUS+CTA诊断颈部血管狭窄≥70%、颈部动脉易损斑块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结果 135例脑梗死颈部血管病变患者,狭窄程度≥70%、70%:DSA检出117、153条;CUS检出117、153条,CTA检出116、154条,CUS+CTA检出135、135条;CTA、CUS+CTA诊断灵敏度高于CUS,漏诊率低于CUS(P0.05);CTA检查特异度高于CTA、CUS+CTA(P0.05);易损斑块、稳定斑块:DSA检出109、174个,CUS检出101、182个,CTA检出101、182个,CUS+CTA检出112、171个;CUS+CTA诊断颈部动脉易损斑块灵敏度高于CUS、CTA,漏诊率低于CUS、CTA(P 0.05)。结论 CUS联合CTA检查能提高颈部血管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提高诊断颈部血管狭窄≥70%及动脉易损斑块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比较,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TA及DSA检查,并行资料分析。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椎动脉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等。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的灵敏度91.8%,特异度90.5%,符合率87.8%;Kappa值0.8053,CTA与DSA检出率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CTA对椎动脉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及比较128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通过对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的CTA、MRA检查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TA诊断脑动脉狭窄较MR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正确率高,误诊率、漏诊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及MRA诊断脑动脉狭窄可靠性均很高,可视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A与DSA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患者分别行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生盲评MRA和DSA。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MRA对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敏感性为87.5%,准确度为65.2%,假阳性率为12.5%,高估率为33.3%;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95.8%,准确率为50%,假阳性率为8.2%,高估率为50%。结论 MRA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筛选和随访的首选工具,DSA仍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是其他检查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物缺血性眩晕的患者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A对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r=0.826,P<0.001),对发育不良、血管扭曲的判断与DSA完全一致,对椎动脉起始端钙化和开口位置的显示优于DSA。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全程椎-基底动脉系统,是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56例,进行颅脑CTA、颅脑MRA、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对26例患者进行DSA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71%,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62%,颅脑MRA阳性率为60%,DSA检查阳性率为96%,颅脑CTA阳性率为92%。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MRA、血管彩超、TCD检查均有明显的优势,且与DSA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提示CTA可能做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TCD、MRA对比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TCD、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3例颞窗良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内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225支.TCD与MRA诊断相符大脑中动脉数为219支。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脑动脉狭窄准确性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评价颅内脑动脉狭窄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眩晕与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浓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6—2015-12收治的120例急性眩晕患者,将其中41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2例幕下出血患者设为A组;27例非血管性眩晕患者设为B组;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于患者晕眩症状发生后24h内采集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EA)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100蛋白含量、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MRI、CT检查结果为参考,检测示血清蛋白S100鉴别血管源性眩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组血清S100-β水平(0.68±0.07)μg/L较B组(0.53±0.05)μg/L和C组(0.33±0.12)μg/L显著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清VCAM-1和GFAP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100升高是血管源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4.689。经操作特性分析显示S100从眩晕患者中检测出卒中病因的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31.91%。结论临床可将血清蛋白S100-β浓度作为鉴别血管源性和非血管源性急性眩晕的生物标志物,以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超早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一弥散成像(DWI)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6h内完成MRA、DWI及灌注成像(PWI)检查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MRA—DWI桓Ⅱ体女不匹配定义为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的梗死体积〈25ml;MRA—DWI梗Ⅱ部&不匹配定义为M1段闭塞,DWI的梗死部位评分(以Alberta梗死早期CT评分评价)≥7。结果共入选78例患者,MRA—DWI梗死体积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仅为46%。MRA—DWI梗Ⅱ部&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42.9%。结论AIS超早期MRA.DWI不匹配预测缺血半暗带有很高的特异度,可作为筛选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反复发作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进行对比。结果DSA未见明显异常1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63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6例,同时存在颅内外多发狭窄和(或)闭塞68例,83例接受了介入治疗。支架成形术后脑实质染色增加、循环时间缩短。结论全脑DSA检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与MRA相比更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是介入干预前的必备手段,对评估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06—2016-05本院收治的78例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进行TCD监测,同时对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各个时间段患者颅内血管血流速度变化,并以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判断TCD诊断颅内血管痉挛的价值。结果在7~10d时间段,患者的MCA、ACA、VA、BA血流速度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颅内血管痉挛现象逐渐缓解;SAH患者MCA、ACA、VA、BA血流速度在7d、7~10d、10~14d三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SAH患者,TCD诊断发生颅内血管痉挛59例,DSA诊断发生率颅内血管痉挛62例,TCD诊断SAH患者发生颅内血管痉挛的灵敏度为93.55%、特异度为93.75%、漏诊率为6.45%、误诊率为6.25%,TCD诊断颅内血管痉挛与DSA的一致性Kappa=0.816,P0.05。结论 TCD检查诊断SAH后出现颅内血管痉挛具有准确性高、无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规磁共振成像血管内高信号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明确常规磁共振对于血管高信号的展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12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检查。结果 我院神经内科共收住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血管内异常信号患者共26例,出现率为9.29%。前循环异常信号14例,其中颈内动脉高信号11例,大脑前动脉高信号2例,大脑中动脉合并大脑前动脉高信号1例;在颈内动脉血管内高信号11例患者中,MRA证实14支颈内动脉血管狭窄,对血管病变的特异度100%,敏感度78.6%;后循环共12例,其中椎动脉高信号5例,基底动脉3例,基底动脉合并椎动脉高信号4例;1例患者未行MRA检查,11例患者MRA证实14支血管存在病变,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内高信号11例,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78.5%。结论 常规磁共振序列对于血管内高信号的展示具有很高的临床特异度,其血管病变与MRA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在腕部正中神经受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110例疑似腕部正中神经受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确诊腕部正中神经受压患者为WZ组,非腕部正中神经受压患者24例为NZ组,分别应用高频超声与肌电图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观察2组患者正中神经运动传导的远端潜伏期(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腕-肘段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的动作电位波幅(SNAP)等肌电图参数,同时观察2组患者高频超声检查的声像图; 以手术确诊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 与NZ组比较,WZ组MCV、CMAP、SCV及SNAP均显著降低(P<0.05),而DML显著升高(P<0.05); WZ组患者腕部正中神经横截面面积显著高于NZ组(P<0.05); 肌电图检测显示腕部正中神经受压阳性患者共55例,阴性共55例,诊断灵敏度为56.98%,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60.91%,误诊率为25.00%,漏诊率为43.02%; 高频超声检测显示腕部正中神经受压阳性患者共57例,阴性共53例,诊断灵敏度为58.14%,特异度为70.83%,准确度为60.91%,误诊率为29.17%,漏诊率为41.86%; 联合检测显示腕部正中神经受压阳性患者共84例,阴性共26例,诊断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91.67%,准确度为94.55%,误诊率为8.33%,漏诊率为4.65%; 肌电图、高频超声联合检测腕部正中神经受压患者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肌电图可有效诊断早期腕部正中神经受压,高频超声可准确判断卡压部位,肌电图与高频超声联合检测可互为补充并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RA对78例颈性眩晕患者和45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椎动脉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颈性眩晕组患者椎动脉迂曲率(65.4%)显著高于PCI组(48.9%)(P<0.01);椎-基底动脉狭窄率(3.8%)显著低于PCI组(66.7%)(P<0.01);椎动脉发育不良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迂曲可能与颈性眩晕发病有关;椎动脉MRA检查有助于颈性眩晕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脑梗死或TIA发作的患者152例,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行DSA检查,将CTA与DSA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出颈内动脉开口、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基底动脉狭窄的DSA及CTA的比较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3.9%、85.4%;大脑中动脉狭窄CTA及DSA的比较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0.7%、83.6%;颈内动脉开口狭窄CTA与DSA的比较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4.6%、97.4%.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在某些方面上可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oppler, CE-TCCD) 技 术在判断颞骨声窗受限的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患者颅内侧支 循环方面的应用。 方法 选择由于声窗的限制,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探及颅内血流信号的70例脑梗死及TIA 患者, 应用CE-TCCD检测其颅内血流及Willis环的开放情况, 进一步完善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后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 70例患者中男5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66.4±11.9) 岁 , CE-TCCD共检出41条交通动脉开放, 其 中38条与MRA诊断一致, 超声造影与MRA诊断一致性好 (Kappa值为0.696, P <0.001) 。 超声造影检测 的灵敏度为79.2%, 特异度为91.9%。 结论 在颞骨声窗受限的脑梗死及TIA患者中 , CE-TCCD可用于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iberoptic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FEES)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吞钡电视透视(videofluoroseopy,VF)检查和FEES.以VF检查为金标准,计算FEES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渗漏、穿透和潴留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FEES对于穿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0.0%;对误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90.9%;对潴留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7.8%;对渗漏诊断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1.4%.结论 FEES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穿透、误吸和潴留诊断的可靠性较好,是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4-2007年收治的20例Moyamoya病患者临床表现及MRI、MRA、DSA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MRI检查显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脑梗死10例、脑出血6例、脑萎缩2例、脑软化4例,基底节区发现血管流空现象11例。MRA(20例)及DSA(9例)检查结果均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DSA检查可清晰显示脑底明显增多的异常血管网,并可清晰显示侧支循环吻合支。结论 MRI结合MRA可准确诊断Moyamoya病,且具无创、经济、实用等特点;DSA在显示烟雾血管、侧支循环等方面优于MRA,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三维飞行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 MRA)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筛检工具用于术前评估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 方法:2007-03/2008-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共有33例患者怀疑存在颅内动脉狭窄,均同时接受了3D TOF MRA 和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两位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不知情的影像科医生分析了33例患者的363个血管片段(双侧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0%~49%, 50%~69%, 70%~99%及100%。对于各类的狭窄,3D TOF MRA与DSA相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κ值及P值分别给予计算。 结果:总共发现42处病变血管片段,对于50%~69%的狭窄来说,3D TOF MRA的敏感度是100%,特异度是96.8%,阳性预测价值是62.1%,阴性预测价值是100%,κ值是0.751, P值0.000;对于70%~99%的狭窄来说,分别是100%,98.6%,70.6%,100%,0.821和0.000;对于100%的狭窄(闭塞)来说,分别是100%,100%,100%,100%,1.000和0.000;对于30%~49%的狭窄来说,分别是25.0%,99.7%,66.7%,98.3%,0.356和0.000。 结论:鉴于对狭窄程度为100%、70%~99%或者50%~69%颅内动脉狭窄来说,3D TOF MRA与DSA相比有着高度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以认为3D TOF MRA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