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未改变宫腔形态子宫肌壁间肌瘤助孕患者肌壁间肌瘤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妊娠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显示未改变宫腔形态的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80例年龄匹配但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h CG日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 ile i ndex,P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S/D)、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96~0.906,P0.001)、有无肌瘤(OR=0.532,95%CI:1.196~5.359,P0.05)、子宫动脉PI、S/D(OR=1.3 46,95%CI:0.205~0.586,P0.001;OR=1.371,95%CI:1.184~1.588;P0.001)、h CG日内膜厚度(OR=1.732,95%CI:0.639~0.839,P0.001)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年龄、子宫动脉S/D、h CG日内膜厚度是影响合并肌壁间肌瘤的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OR=0.876,95%CI:0.790~0.970,P0.05;OR=2.265,95%CI:1.663~3.087,P0.001;OR=1.751,95%CI:0.595~0.947,P0.05)。结论 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肌壁间肌瘤对IVF/ICSI助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生殖结局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的单发肌壁间肌瘤不孕症患者1348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403例)与未活产组(945例)、妊娠组(634例)与未妊娠组(714例)。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对活产组与未活产组患者进行1∶1条件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共386对患者匹配成功。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协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肌壁间肌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找到截断值。结果:PSM匹配后,未获得活产组的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压迫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活产组,肌壁间肌瘤大小明显大于活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显著大于妊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及单发肌壁间肌瘤的直径对患者活产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单发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接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卵巢功能正常患者的ABO血型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新鲜胚胎移植的2323例IVF/ICSI周期,根据血型分为A组(n=637)、B组(n=803)、O组(n=664)、AB组(n=219)。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患者血型与活产及临床妊娠结果的关系,同时控制混杂因素,估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结果:ABO血型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孕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是临床妊娠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477(1.222~1.785)、1.255(1.057~1.490)。年龄是活产的危险因素,Gn总剂量、Gn天数是活产的保护因素,OR(95%CI)分别为1.380(1.145~1.662)、0.808(0.670~0.976)、0.763(0.614~0.946)。结论:卵巢功能正常接受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IVF/ICSI助孕患者的ABO血型与妊娠结局无关。考虑如年龄、BMI、卵巢刺激持续时间、促性腺激素剂量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多种混杂因素后,结果不变。这些结果需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或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性评价二甲双胍对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旨在为助孕前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Medline、Embase有关二甲双胍对IVF/ICSI中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首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RCT研究,共1 310例患者,其中二甲双胍组713例,对照组5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二甲双胍组的临床妊娠率(OR=1.60,95%CI:1.26~2.04,P=0.000 2)较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较低(OR=0.45,95%CI:0.31~0.64,P=0.000 1)。而活产率(OR=1.38,95%CI:0.98~1.94,P=0.06)和流产率(OR=0.72,95%CI:0.51~1.02,P=0.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可提高IVF/ICSI中PCOS患者的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但不能提高活产率及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多次助孕周期妊娠结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重复周期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0月行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1 314例(1 746周期),其中助孕周期次数≥3的患者128例(191周期)。分析妊娠结局与助孕周期次数的关系,比较第3周期未妊娠者(A组,68例)与妊娠者(B组,37例)既往未妊娠周期中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第1~4周期间呈现递减趋势(P<0.001),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第2周期,活产率显著高于第2~4周期,但第2周期及其后周期间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第1/2周期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不孕类型和优质胚胎个数,其OR值分别为0.757/0.865、12.00/3.376和1.711/1.436。结论:IVF-ET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其后周期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周期次数无明显关系。在第1、2周期未妊娠的患者中,年龄越小、优质胚胎数越多和继发不孕者在第3周期中获得妊娠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多次助孕周期妊娠结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重复周期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0月行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1314例(1746周期),其中助孕周期次数≥3的患者128例(191周期)。分析妊娠结局与助孕周期次数的关系,比较第3周期未妊娠者(A组,68例)与妊娠者(B组,37例)既往未妊娠周期中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第1~4周期间呈现递减趋势(P〈0.001),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第2周期,活产率显著高于第2~4周期,但第2周期及其后周期间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第1/2周期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不孕类型和优质胚胎个数,其OR值分别为0.757/0.865、12.00/3.376和1.711/1.436。结论:IVF-ET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其后周期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周期次数无明显关系。在第1、2周期未妊娠的患者中,年龄越小、优质胚胎数越多和继发不孕者在第3周期中获得妊娠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LOD)治疗枸橼酸氯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已经发表的有关LOD治疗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筛选后纳入的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LOD及药物治疗后的排卵率、妊娠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9个研究共1362名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经统计,LOD与药物相比,治疗后排卵率(P=0.35,OR=0.88,95%CI 0.67~1.16)、妊娠率(P=0.88,OR=0.98,95%CI 0.78~1.23)均无明显差异;药物组多胎妊娠率高于LOD组(P=0.04)。结论 LOD与药物治疗CC抵抗型PCOS不孕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F-ET)治疗后早期妊娠合并宫腔积血时导致异常产科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IVF/ICSI/F-ET助孕后获得宫内妊娠且合并宫腔积血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宫腔积血的面积、诊断宫腔积血时孕龄、妊娠年龄、单双胎妊娠及不孕原因对产科结局的影响。结果 单双胎组及不同积血面积、孕龄、年龄组间的异常产科结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因素性不孕与男方因素性不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77%,126/156 vs.58.06%,36/62,P<0.01)。输卵管疾病是异常产科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OR 3.32,95% CI 1.71~6.44)。结论 IVF/ICSI/F-ET助孕后妊娠早期合并宫腔积血时,宫腔积血的面积、诊断宫腔积血时孕龄、妊娠年龄、单双胎妊娠对产科结局影响不大;仅不孕原因与异常产科结局有良好的相关性,输卵管因素较男方因素致不孕患者更容易合并异常产科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妊娠丢失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获得妊娠的患者547例,根据其妊娠12周时情况分为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中女方的一般情况、不孕病因;男方的精液检查情况、精子来源和助孕过程。结果:本中心新鲜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26.87%,临床流产率为16.45%。547例患者中女方年龄≥37岁患者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46.7%,显著高于≤30岁的患者(27.2%)及30~37岁的患者(21.7%,均P<0.05);单孕囊组妊娠丢失率为35.0%,显著高于多孕囊组的1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治疗后早期妊娠丢失相关风险因素依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OR=7.025,95%CI为2.426~20.341)、女方年龄(OR=1.080,95%CI为1.006~1.160)、孕囊数(OR=0.042,95%CI为0.022~0.08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OR=0.904,95%CI为0.808~1.012)。结论:新鲜IVF/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与自然妊娠流产率相似,早期妊娠丢失与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女方年龄、着床孕囊数相关,高危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应积极治疗,尽早采取安胎措施减少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早期自然妊娠丢失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获得妊娠的患者547例,根据其妊娠12周时情况分为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中女方的一般情况、不孕病因;男方的精液检查情况、精子来源和助孕过程。结果:本中心新鲜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26.87%,临床流产率为16.45%。547例患者中女方年龄≥37岁患者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46.7%,显著高于≤30岁的患者(27.2%)及30~37岁的患者(21.7%,均P〈0.05);单孕囊组妊娠丢失率为35.0%,显著高于多孕囊组的10.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治疗后早期妊娠丢失相关风险因素依次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OR=7.025,95%CI为2.426~20.341)、女方年龄(OR=1.080,95%CI为1.006~1.160)、孕囊数(OR=0.042,95%CI为0.022~0.08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OR=0.904,95%CI为0.808~1.012)。结论:新鲜IVF/ICSI-ET周期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与自然妊娠流产率相似,早期妊娠丢失与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女方年龄、着床孕囊数相关,高危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治疗前应积极治疗,尽早采取安胎措施减少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孕产妇的人数越来越多,孕妇年龄的增加,合并内外科疾病的概率也明显增加,这也导致高龄孕妇及围生儿的不良结局增加。在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前,国内诸多医院的头胎剖宫产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的水平;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当初选择剖宫产的高龄妇女再次孕育新生命。育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步下降,生殖系统的功能也逐步衰退,瘢痕子宫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老化,收缩能力下降。如何确保具有瘢痕子宫,且合并多种内外科疾病的高龄产妇安全分娩,是产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新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总结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例高龄妊娠合并脑动脉瘤、颈动脉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的资料加深产科医师对相关疾病的重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官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0月诊治的10例女性生殖器官AM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10例AMF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90±7.62)岁,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镜下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呈交替性分布,肿瘤组织由显著的管腔小、管壁薄和扩张的血管组成,血管周围可见嗜酸性的圆形或梭形肿瘤细胞团围绕,肿瘤基质呈疏松水肿、黏液样等,核分裂象罕见。10例患者均采取局部完整切除。术后随访8例,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无复发。结论: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AMF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多无特异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可能是造成HPV持续感染继而发生宫颈病变的伴随因素。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仅由少数几种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主要菌群。随着对细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阴道菌群中非乳酸杆菌属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存在密切联系。标志性的阴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与宿主细胞及HPV相互作用,导致阴道局部免疫抑制、慢性炎症的状态,从而造成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病变。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尤其是乳酸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是未来HPV感染及相关宫颈病变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阴道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的研究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5.
16.
子宫瘢痕妊娠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或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胚胎组织种植于子宫瘢痕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母婴两者的危害程度相对较高。随着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sm,UAE)在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方面的广泛应用,展现出减少出血、保留子宫、降低死亡率等显著优势的同时,逐渐显露出一些严重不良的并发症,如疼痛、闭经、宫腔粘连和生殖功能降低等。目前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通过阐明UAE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过程中的利弊,以期通过改善UAE技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