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机陶瓷膜精制槐米提取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淑  马银海  古昆 《中成药》2005,27(6):643-645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槐米提取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为0.2 μm的无机陶瓷膜对槐米提取液进行微滤,对提取液微滤前后在总固体、性状、指标性成分、膜通量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槐米提取液微滤前为浑浊液体,微滤后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固体去除率为27.88%,有效成分转移率为78.26%,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率为8.48%.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可提高槐米提取液的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无机陶瓷膜精制川芎水提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孔径陶瓷膜微滤在川芎水提液纯化中的作用,确定最佳孔径微滤膜。方法采用50nm、200nm、500nm孔径的无机陶瓷膜对川芎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有效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川芎水提液微滤前为浑浊液体,三种孔径无机陶瓷膜微滤后均为颜色变浅的澄清液体,总固体去除率分别为25.7%,26.5%,25.9%,阿魏酸损失率分别为12%,6%,4%。结论通过三批中试验证,干固物收率、阿魏酸的量均稳定,表明200nm孔径陶瓷膜应用于川芎水提液的纯化精制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中药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凤玉  肖翔  崔鹏  吴六四 《中成药》2004,26(12):995-998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0.2μm和0.8μm的无机陶瓷膜对3种根、根茎及叶类常用中药的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水提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8~47%.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4.
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精制工艺。方法:以复方中有效成分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除杂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陶瓷膜孔径,并以体外抑菌活性验证陶瓷膜微滤的精制效果。结果:最优陶瓷膜孔径为200 nm,进口压力为0.2 MPa,当储液桶中药液量无法循环时,加相当于膜滤系统最少循环量的水顶洗1次,当膜滤液量等于原液量时结束微滤。该陶瓷膜微滤液的表告依春和哈巴俄苷转移率分别为93.77%和82.67%、除杂率为24.64%。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陶瓷膜微滤液和原液对5种咽炎致病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差异。结论:200 nm陶瓷膜微滤技术合理可行,可作为复方咽舒宁水提液的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膜分离技术对黄柏多糖进行纯化研究。方法:以多糖膜通量为指标,优化黄柏多糖膜分离中超滤和纳滤的工艺参数,确定最佳膜分离工艺。结果:在料液浓度为1%和固定的膜孔径中,超滤膜在料液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0.18 Mpa,运行时间不超过40 min时多糖膜通量较为稳定,最大膜通量为0.591 mL/(cm2·min);纳滤膜在料液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0.35 Mpa,运行时间不超过40 min时的多糖膜通量较为稳定,最大膜通量为0.513 mL/(cm2·min)。运用膜分离最佳工艺后,得到UF-100、UF-50、UF-10、UF-5、NF-800、NF-400、NF-200和NF-200以下等8个不同分子量段的黄柏多糖,硫酸-蒽酮法测得总糖含量分别为14.59%、8.65%、12.55%、8.90%、7.94%、7.17%、10.55%和10.86%。结论:应用膜分离技术纯化黄柏多糖,可去除细菌和杂质,富集有效成分,为黄柏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等功效.陶瓷膜微滤技术是以新型材料无机陶瓷膜为滤过介质的一种精密滤过技术,微滤过程依据"筛分"效应进行,利用膜两边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来实现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的分离 [1],从而去除药液中的大分子杂质,使滤出液澄清透明、提高中药提取液的质量.本实验运用膜分离技术考察0.2 μm ZrO2无机陶瓷膜对黄柏提取液的精制效果,并考察微滤前后有效成分的保留率及膜通量大小,为膜分离技术在中药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鲍悦  孙尚志  孙佳明  张辉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0):1062-1064
目的:研究陶瓷膜过滤技术对中国林蛙皮中透明质酸(HA)的纯化工艺。方法:以膜通量或截留率为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优选中国林蛙皮中HA的陶瓷膜纯化工艺参数。结果:陶瓷膜最佳的分离纯化条件为孔径500 nm,操作压力0.1 MPa,滤过25 min,HA截留率91.67%;HA中葡萄糖醛酸质量分数为36.68%,蛋白质质量分数为0.58%,该纯度已达到化妆品级别。结论:该陶瓷膜过滤工艺适用于纯化中国林蛙皮中的HA,对中国林蛙的产业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7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对7种根及茎类常用中药的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15-38%,有效成分损失率一般小于总固体去除率。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根及根茎类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9.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麻杏石甘汤和热毒净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精制中药复方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为0.2μm的无机陶瓷膜对麻木叶石甘汤和热净颗粒的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在性状、总固体、指标成分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方水提液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麻杏石甘汤总固体去除率为16.12%,麻黄碱和苦杏仁甙的损失率分别为20.11%和18.16%。热毒净颗粒总固体去除率为27.58%,绿原酸和大黄酸的损失率分别为18.28%和22.86%。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中药复方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汪荔  王征  张娇  唐志书  孙晓春  宋忠兴  黄文静  刘力 《中草药》2016,47(10):1676-1681
目的将传统工艺与膜分离技术联用对马齿苋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L9(43)正交试验对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马齿苋粗多糖脱蛋白和脱色素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不同孔径的膜联用对马齿苋多糖进行精制研究;采用Fenton反应、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研究马齿苋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活性。结果马齿苋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100℃,每次3 h,4次。Sevage法、三氯乙酸法和盐酸法脱蛋白多糖的回收率分别为17.05%、9.66%、16.61%。活性炭法、过氧化氢法、丙酮-无水乙醇法和氯仿-正丁醇法除色素多糖的回收率分别为17.04%、17.09%、27.06%、17.58%。膜分离研究表明纯化后的马齿苋多糖主要存在于0.8μm的渗透液中。马齿苋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8.89%、38.89%。结论合适的微滤超滤膜联用可以达到纯化马齿苋多糖的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显示马齿苋多糖能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离子自由基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无机陶瓷膜在黄芪水提液精制过程中,不同孔径的膜对膜过程的影响,进行膜过程优化设计.方法 以黄芪水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了4种不同孔径膜及不同操作参数下膜通量的变化、有效成分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等.结果 对于本体系,孔径为50 nm的氧化铝膜渗透通量最大,固形物去除率高;合适的操作压差为0.15~0.20 MPa,操作温度60℃左右,膜面流速3 m/s;微滤过程中,分次加入适量水洗,当微滤液收率达到原药液的100%以上时,有效成分转移率达82%,即可结束微滤.结论 采用50nm的氧化铝膜对黄芪水提液进行微滤,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精制效果,为陶瓷膜分离用于中药精制领域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膜分离技术对布渣叶提取液中总黄酮成分的纯化效果。方法:以滤液中黄酮类成分的保留率及药液的膜通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孔径膜片和操作压力对膜分离指标的影响。结果:控制操作压力为3MPa,使滤液通过孔径为30k的超滤膜片,得到的透过液黄酮类化合物保留率为85. 28%,膜通量较高。结论:采用膜分离技术纯化布渣叶总黄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忠兴  唐志书  刘红波  崔春利 《中草药》2015,46(12):1774-1778
目的探究陶瓷膜微滤决明子Cassia Semen水提液影响膜通量(J)和膜污染阻力(R_f)的因素。方法以决明子水提液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以R_f和J的综合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无机陶瓷膜微滤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膜微滤过程中4个主要工艺参数与R_f和J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膜微滤工艺条件:无机陶瓷膜孔径为0.2μm、料液质量浓度50.0 g/L、跨膜压差0.1 MPa、膜面流速3.32 m/s;微滤膜孔径对R_f和J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结论工艺条件对决明子水提液膜微滤过程中的J和R_f具有重要的影响;4种工艺参数对膜微滤过程R_f与J的影响主次顺序为膜孔径跨膜压差料液质量浓度膜面流速。  相似文献   

14.
中药模拟体系陶瓷膜微滤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BSA(牛血清白蛋白)/Dextran(葡聚糖)二元模拟中药水提液体系的陶瓷膜微滤过程,考察对膜污染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方法:用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对不同配比的BSA/Dextran二元体系进行错流过滤,对其通量,截留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陶瓷膜微滤此模拟体系过程中,最终起分离作用的是在膜面形成的吸附凝胶层,在此过程中,BSA蛋白起着主导作用,其所占比例越大,污染越严重;在过滤过程中,50 nm与200 nm陶瓷膜的分离性能比较稳定,500nm陶瓷膜分离性能变化大,膜污染严重.结论:这为揭示中药水提液这一复杂体系的膜污染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陶瓷膜微滤前后药液的指标成分转移率,探索陶瓷膜微滤在中药提取液中精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0.2μm无机陶瓷膜微滤前后黄芪等4种中药材水提液的主要指标成份及含固量。结果:各主要指标成份的相对含量提高率和转移率分别为4%~7%、70%~80%左右。结论:0.2μm无机陶瓷膜对中药水提取液有精制效果,但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青风藤等)的最佳精制技术.方法:采用陶瓷膜微滤、超滤、醇沉、离心、絮凝、大L树脂吸附6种技术精制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以性状、青藤碱损失率和杂质除去率为指标,对各技术精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种技术均能使药液澄明度显著提高;除杂率以树脂法最高,达80%以上,陶瓷膜微滤除杂率为21.7%,小于醇沉和超滤,但高于絮凝澄清和高速离心;青藤碱损失率以AB-8树脂法最低(6.39%),而85%乙醇沉淀法最高(58.44%).陶瓷膜微滤法损失率为15.31%,小于超滤、醇沉、高速离心和絮凝.树脂吸附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大,但陶瓷膜微滤等其他5种精制液的色谱图与煎煮液色谱图差别较小.结论:陶瓷膜微滤具有除杂率适中,有效成分损失少,工艺简单等优点,是清络通痹复方水提液的最佳精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水煎煮法提取麦冬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降血糖作用。方法:以麦冬多糖的提取率和总糖量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量4个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优选麦冬多糖提取工艺参数;采用四氧嘧啶致小鼠高血糖模型,考察麦冬多糖降血糖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以总糖量和提取率为指标,对其有影响的因素顺序是: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加水量提取次数;综合考虑提取总糖量、提取率及节省能源和工艺操作的可行性等因素,最优工艺为:100℃水浴提取2次,每次加6倍量水,每次2 h;在此条件下麦冬多糖的提取率达64.23%,是较为理想的麦冬多糖提取工艺;采用该方法提取的麦冬粗多糖,经陶瓷膜技术纯化后,当给药剂量大于150 mg/kg时,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的高血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优选的工艺在技术上是合理、可行的;麦冬多糖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潘林梅  黄敏燕  郭立玮 《中草药》2010,41(10):1631-1634
目的研究无机陶瓷膜微滤耦合超声技术在痹通药酒澄清过滤中的应用。方法以膜渗透通量、膜污染阻力分布等为指标,考察间歇超声、连续超声与未耦合超声在痹通药酒澄清滤过中的差异,进而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连续超声可显著增强膜的渗透性能,渗透通量高达173 L/(m2.h),通量提高率31.6%,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膜污染阻力,尤其对膜表面沉积层,降幅达50%以上。一定范围内,超声对膜过程的强化与操作压力呈正比,与操作温度呈反比。结论陶瓷膜微滤过程耦合超声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膜分离手段。  相似文献   

19.
膜分离技术澄清中药药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中药药酒的澄清效果。方法:用0.2μm陶瓷微滤膜装置对以黄芪为主要原料的中药药酒进行了微滤,对微滤前后的液体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了运行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药酒在微滤前为浑浊液体,微滤后为黄褐色澄清透明液体,其余成份未发生变化。结论:无机陶瓷膜可提高中药药酒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20.
膜分离技术由于其独特的分离机制,能够实现中药制药的高效分离与纯化,从而实现中药绿色制造,推动中药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对近年来微滤、超滤、纳滤、膜蒸馏、集成膜技术及其他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绿色制造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前景,可为中药绿色制造提供新思路,推动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新应用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