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同时观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及30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复发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将复发组分为高水平亚组及低水平亚组,比较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患者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的差异。结果复发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7.181±0.771)ng/ml,无复发组为(16.92±1.663)ng/ml。与无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t=5.749,P<0.01)。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吸烟、性别、血糖、血压、血脂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患者年龄、吸烟、性别、血糖、血压、血脂无关。维生素D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过程中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联合尿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07—2016-06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6例为病例组,并分别根据入院NIHSS评分、头颅MRI梗死面积及发病90d mRS评分分级分成不同亚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浆25-(OH)D及尿酸浓度。比较不同亚组间血浆25-(OH)D和尿酸浓度,评价两指标联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浆25-(OH)D水平(19.39±6.02)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25.88±8.73)ng/mL,尿酸水平(357.76±58.40)μmol/L高于对照组(295.19±59.8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增加、梗死面积增大及90d mRS评分增加,血浆25-(OH)D水平降低而尿酸水平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25-(OH)D与尿酸呈负相关(r=-0.49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最佳工作点(OOP)为17.23ng/mL,其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灵敏度75.2%,特异度63.2%;尿酸的AUC为0.734,最佳工作点(OOP)为363.50μmol/L,此时诊断不良预后的灵敏度70.2%,特异度71.6%。两指标联合的串联试验曲线下面积为0.770,灵敏度52.8%,特异度89.5%。结论 25-(OH)D和尿酸均为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优于单一指标,是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作者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22例的临床资料,于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对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RS≤3分)和重症组(mRS3分),以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为低蛋白水平标准,比较两组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及低白蛋白患者比例,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1697例,平均mRS为1.67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825例,平均mRS为4.53分;轻症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中位数为41 g/L,四分位间距为5 g/L,重症组分别为38 g/L和6 g/L,低白蛋白患者比例分别为9.2%和21.7%,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124,P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脑卒中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卒中严重程度预测指标之一。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临床营养状态可能改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胱抑素C(Cys-C)与脑白质疏松(L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LA患者130例,根据LA严重度分成轻度组(n=43)、中度组(n=45)以及重度组(n=42),纳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检测血清25(OH) D、Cys-C水平,针对LA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分析LA患者血清25(OH) D与CysC的相关性以及血清25 (OH) D、Cys-C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 D、Cys-C评估LA加重的曲线下面积(AUC),观察血清25(OH) D、Cys-C与L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组的血清25(OH) D低于对照组,且轻、中、重度组的血清Cys-C高于对照组(P 0.05)。Pearson线性分析提示,血清25(OH) D与Cys-C(r=-0.767)呈负相关,与MoCA评分(r=0.588)呈正相关,血清Cys-C与MoCA评分(r=-0.694)呈负相关(P 0.05)。血清25(OH) D、Cys-C评估LA加重的AUC分别为0.760、0.749。血清Cys-C增高、血清25(OH) D减低是LA加重的危险因素(P 0.05)。血清25(OH) D(r=-0.666)与LA程度呈负相关,血清Cys-C(r=0.840)与LA程度呈正相关(P 0.05)。结论 LA程度越重,患者的血清25(OH) D越低,而血清Cys-C越高,二者与LA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CD)的相关性。方法 将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 16例PD患者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PD-NC组)和认知功能减退组(PD-CD组)收集两组基础资料、病情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25(OH)D水平,分析PD患者发生CD的危险因素,研究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CD组患者各项MoCA评分均低于PD-NC组(P<0.05) PD-CD组病程较PD-NC组更长,Hoehn-Yahr(H-Y)分期也更高(P<0.05);PD-CD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PD-NC组,血清25(OH)D水平则低于PD-N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H-Y分级、血清25(OH)D及Hcv水平是PD患者发生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水平与MoCA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PD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可为PD患者CD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自2006年3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8例,于人院后次晨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同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对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将患者分为轻症组(mRS≤3分)、重症组(mRS>3分),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Gy),比较两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比例,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847例,平均mRS为1.73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共411例,平均mRS为4.18分.轻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7±3.9)μmol/L;重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37.9±4.4)μmol/L.两组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4%和30.1%,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r=O.041,P<0.01).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对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可预防脑卒中,又对改善卒中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AC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26)和非END组(n=54),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疾病史、NIHSS评分、血常规、实验室生化指标等基本资料,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ACI END的相关性。结果 80例ACI患者中有26例发生了END,占32.50%。与非END组患者相比,END组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降低、年龄明显增高、糖尿病和冠心病比例明显增高、NIHSS评分明显增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25羟维生素D_3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吸烟比例、饮酒比例、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白细胞计数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多因素校正后,筛选出25羟维生素D_3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糖尿病、NIHSS评分是AC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降低与ACI EN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清生存素(Survivin)、铁调素25(hepcidin 25,Hepc2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IS患者为AIS组,另选取同期53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AIS组入院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将AIS组分为轻度缺损组31例、中度缺损组49例、重度缺损组25例,6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Survivin, Hepc25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IS患者血清Survivin, Hepc25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收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40例,男性141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60.84±11.60)岁,根据MAU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MAU正常组及MAU异常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关系。结果病例组25-羟维生素D水平(23.84±18.33)nmol·L~(-1)低于对照组的(32.24±15.80)n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1,P0.001)。其中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者184例(98.40%),充足者3例(1.60%)。病例组缺乏或者不足者50例(94.34%),充足者3例(5.67%)。MAU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与高MAU发生相关(P0.05)。其中高血压、三酰甘油对MAU白影响较大,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对照组的4.773倍、3.199倍。血清25-羟维生素D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MAU、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25-羟维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呈负相关,故应该重视脑梗死患者25-羟维生素D不足现象,建议适当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 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74例,卒中筛查门诊资料完整健康中老年人186例。根据头部核磁梗死体积分为3组:小体积组(梗死体积≤1 cm3)、1 cm3中体积组20 cm3、和大体积组(梗死体积≥20 cm3)。分析3组之间在25(OH) D及外周血生化指标等方面是否有差异。以梗死灶体积分组为因变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组及血管狭窄分组作为混杂因素,25(OH) D分组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OH) D在3组之间(14. 51±4. 10 ng/L、12. 15±3. 30 ng/L、9. 67±2. 6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25(OH) D缺乏组、不足组与正常组相比,梗死体积增加一个等级的可能性分别是正常组的2. 826(P=0. 020)、1. 146(P=0. 764)倍。结论 25(OH) D的缺乏与患者的梗死体积的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2例行头颅MRI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Fazekas评分量表将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96例,重度组69例。收集3组患者包括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年龄、三酰甘油、肌酐等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是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69,P=0.04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71,P=0.000)。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3例AIS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缺损组(NIHSS<4分,n=42)、中度缺损组(NIHSS 4~15分,n=45)、重度缺损组(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维生素D干预治疗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方法  分别检测2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6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差异,以及两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及维生素D充足者的比例分布;比较不同25(OH)D水平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血清25(OH)D<20?ng/ml的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是否接受维生素D干预(阿法骨化醇0.5?µg/d治疗持续1年)分为两亚组,对两组间血清25(OH)D水平、终点事件复发率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 结果  脑梗死患者平均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13.67±1.16)ng/ml vs (20.11±2.05)ng/ml,P=0.001)]。脑梗死组血清25(OH)D水平缺乏者高于对照组(88.02% vs 63.80%,P=0.001)。血清25(OH)D水平<20?ng/ml的脑梗死患者与≥20?ng/ml的患者相比,更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P=0.010,P=0.011,P=0.037)。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20,P=0.001)。血清25(OH)D水平<20?ng/ml的脑梗死患者亚组分析中,给予阿法骨化醇干预治疗组1年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脑梗死复发率和mRS评分均低于未干预组,但无显著差异(P=0.080,P=0.079)。 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尚不能证实补充活性维生素D治疗可以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来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2p、CD63以及PAC-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伤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2p、CD63、PAC-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PAC-1表达水平和临床伤残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78和0.241,P<0.05); CD31、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其中中度和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D31、CD62p与CD63表达水平高于轻型患者(P<0.05)。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较健康者来说明显升高,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与PAC-1的表达水平对临床伤残程度有显著影响,可作为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康复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10—2015-02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脑梗死面积分为严重梗死组(A组,n=30,梗死面积≥15cm2)和非严重梗死组(B组,n=68,梗死面积13cm2)。2组患者均予以血浆BNP检测,详细记录并对比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入院时BN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1)A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显示血浆BNP检测水平≥610.32pg/mL可作为严重梗死(梗死体积13cm2)的预测指标,敏感性为95.96%,特异性为78.63%。结论临床可将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作为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有效手段,提高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水平变化及其在评估CIS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有关CIS患者血清IL-33水平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10-20。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CI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以及CIS患者不同预后者间血清IL-33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16篇文献探究了急性CIS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变化,涉及1590例CI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971人;7篇文献探究了IL-33在CIS预后中的价值,涉及882例CIS患者,其中535例预后良好和347例预后不良。血清IL-33水平与CIS相关性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CIS患者血清IL-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第九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收集本院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清Ang-1水平.病例组分别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RI最大梗死直径分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清Ang-1水平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严重程度与Ang-1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血清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及血清Ang-1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ng-1水平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1~0.830).NIHSS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分别为(1.65±0.22)ng/ml,(1.45±0.24)ng/ml和(1.26±0.2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40,P<0.01).MRI显示大梗死、中梗死及小梗死组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分别为(1.38±0.23)ng/ml,(1.49±0.30)ng/ml和(1.71±0.2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11,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MRI梗死最大直径与血清Ang-1水平均呈负相关(r=-0.498,-0.459;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下降,并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