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DSA引导针刀组,n=30)和对照组(传统针刀组,n=30),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比较术前和术后2 h、1周、2周、4周的VAS评分情况及总体疗效情况,观察两组针刀操作的准确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 h、1周、2周及4周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4例患者在治疗中针刀刀刃位置需要调整,占治疗组病例数的80.0%。结论:DSA引导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刀治疗,且准确性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组(U组)与非超声引导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组(N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0 min、1周、2周、4周、8周时视觉模拟量评分;治疗后4周、8周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U均均优于N组;治疗后4周、8周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比较,U组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准确度高、不良反应低,可有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门诊80例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和针刀治疗。在治疗后2周末,采用简化McGill询问(疼痛量表)、主诉和症状积分及颈椎屈伸活动度测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经Ra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主诉与症状评分、颈椎屈伸活动度及简化McGill询问(疼痛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评分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与单一治疗方法相比,不但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能够缩短治疗周期,巩固针刀治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将84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迈之灵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调气破血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CSR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血行气止痛汤联合针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活血行气止痛汤联合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行气止痛汤联合针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埋线针刀结合火龙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诊断:项痹寒湿痹阻证),应用埋线针刀结合火龙灸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比VAS疼痛评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51例患者治疗后2周内均得到随访,未发生不良事件,末次随访,患者VAS疼痛评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针刀结合火龙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症状评分量表(SOV)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SOV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推拿正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D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NDI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骨度分寸法结合临床经验定点进行非直视下针刀松解疗法,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疗法,2组均每周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压痛点计数、疼痛评估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压痛点计数、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均能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提高临床疗效,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痛点针刀闭合松解、颈椎椎间孔注射和针刀松解与椎间孔注射联合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颈椎功能情况,并于3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三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2周及3个月随访时,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优于针刀组和注射组(P<0.05),且针刀组与注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治疗方案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颈椎功能,痛点针刀闭合松解联合颈椎椎间孔注射的疗效优于两者的单一疗法,能更好地改善颈椎疼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部功能、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应用激光照射治疗,研究组47例患者应用针刺联合激光照射治疗,治疗10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对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测定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颈椎功能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颈椎功能与减轻疼痛方面效果颇为显著,有助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刀术后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据《针刀医学》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康复方法进行术后康复;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自编康复操分三期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14天后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的差异以及两组治疗有效患者一年后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一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操锻炼能够显著提高针刀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针刀加牵引治疗组)和对照组(理疗加牵引治疗组)各4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增加椎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其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杜白雪  王晨琳  宋蕾 《新中医》2024,56(7):134-138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电针治疗混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浙东骨科医院收治的200例混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刀结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颈痛量表评分、Mc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颈痛量表评分、MPQ维度[情感项、感觉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ESCV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颈痛量表评分、MPQ评分(情感项、感觉项、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中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与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B...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用牵引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用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IL-6、IL-8等炎症因子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总有效率对照组87.8%、观察组9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降低TNF-α、Hs-CRP、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间沟电针联合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的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间沟电针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曲度值、生活质量评分和椎动脉血流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 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颈椎曲度值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改善程度大于治疗后(P 0.05);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ED、PS、FV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 0.05)。结论:采用肌间沟电针联合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交感神经性颈椎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椎动脉血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113例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6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ESCV及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障碍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8%(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CV评分呈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障碍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期峰流速及舒张期末峰流速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腹部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减轻疼痛,并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序贯疗法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行针刀序贯疗法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隔2 d 1次,连续5次;对照组28例行电针加推拿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率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序贯疗法结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针刀组,针刀组36例采用经筋理论指导的小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总共治疗2次;联合组36例采用牵拉配合推拿疗法,每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5次,总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以及NDI前后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效果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针刀组的疼痛评分(1.49±0.36)、NDI评分(11.73±3.61)较联合组疼痛评分(2.98±0.57)、NDI评分(15.64±4.38)显著降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针刀组的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17.43±3.76)较联合组田中靖久的症状量表(12.39±5.08)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的总有效率(97.2%)高于联合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和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未发生针刀断裂、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等不良事件。结论:在经筋理论指导下,通过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高于牵拉配合推拿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