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10^6个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s2O3低剂量(1.0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5.0 mg/kg)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顺铂阳性对照组,腹腔连续给药10 d,停药后24 h处死裸鼠留取标本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结果各剂量As2O3组及顺铂组瘤质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4,P〈0.05);As2O3高、中、低剂量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均出现典型凋亡峰,凋亡率分别为17.89%、17.19%、18.52%;As2O3作用后caspase-3基因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6,q=3.06~5.81,P〈0.05);As2O3各剂量组pERK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降低。结论 As2O3对人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下调pERK的表达与抑制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稳态谷浓度分布情况,并评估不同谷浓度下的疗效,为伊马替尼药物浓度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达稳态的患者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伊马替尼浓度,疗效按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进行分组,分析伊马替尼不同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血浆伊马替尼谷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是否转移一般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CR组患者血浆IM谷浓度显著高于PR组、SD组、PD组(P 0. 05); PR组浓度显著高于SD组、PD组(P 0. 05); SD组浓度显著高于P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600 mg/d剂量组患者的血药浓度高于300 mg/d组、400 mg/d组(P 0. 05)。结论胃肠间质瘤患者口服伊马替尼的血浆谷浓度与疗效有关,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指导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拉帕替尼对人卵巢癌SKOV3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人SKVO3细胞株接种于裸小鼠胸壁皮下建立卵巢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实验组根据拉帕替尼药物浓度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100 mg/kg (B1)和200 mg/kg (B2),检测各组拉帕替尼用药前后荷瘤体积及裸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拉帕替尼可显著抑制SKOV3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B2组抑瘤率显著高于B1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鼠体质量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帕替尼可显著缩小人卵巢癌细胞株SKVO3裸鼠移植瘤的体积,为卵巢癌新型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惟一可以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但存在供体来源少,移植相关并发症较多等问题。甲磺酸伊马替尼作为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基因产物靶向药物的代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目的:与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资料对照,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化同系对照,于2002-04/2006-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对象: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绎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方法:将9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甲磺酸伊马替尼组67例,2002—04/2006—06陆续开始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观察截止时间为200610。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每剧复查血常规,每3个月进行骨髓象及细胞遗传学检查,根据血象和骨髓象调整剂量。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23例,于1999~03/2006—04收治,均采用经典或改良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方案于奂处理,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主要观察指标:细胞遗传学反应以及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截止时,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60%,100%,P〈0.01)。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和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和77.0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JP〉0.05)。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因药物副作用而停药、死亡,4例(5.97%)发生Ⅲ/Ⅳ级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亲缘异基因造血十细胞移植组中7例患者(30.4%)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与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年生存率无差别,治疗相关并发症较少,但获得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免疫治疗中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特瑞普利单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在雌性BALB/C小鼠40只中,随机选取8只不接种肿瘤作为空白组,余32只接种4T1细胞建立TNBC模型,随机分为特瑞普利组(n=8,第3、6、9天通过尾静脉注射10 mg/kg的特瑞普利单抗)、阿帕替尼组(n=8,每天灌胃60 mg/kg的甲磺酸阿帕替尼,连续给药21 d)、联合组(n=8,甲磺酸阿帕替尼、特瑞普利单抗给药方法剂量同各单药组)及模型组(n=8,同时点灌胃和尾静脉注射与给药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监测小鼠肿瘤体积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各组小鼠原位瘤及肝/肺转移灶的病理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调节性T细胞(Tregs)标志物的表达。结果 (1)原位瘤:给药三组小鼠原位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小于阿帕替尼组、特瑞普利组(P<0.01);以模型组为基准,阿帕替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苦参碱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裸鼠移植瘤模型瘤体生长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于BALB/c裸鼠腋部皮下注入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以此构建移植瘤模型。在成瘤后,将28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顺铂组(顺铂2 mg/kg)、苦参碱组(苦参碱100 mg/kg)、联用组(苦参碱100 mg/kg+顺铂2 mg/kg)各7只,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各组瘤体生长状况,对各组抑瘤率进行计算。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各组瘤组织中caspase-3、Survivin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计算和比较各组阳性细胞率。结果联用组裸鼠抑瘤率为80. 00%,较顺铂组(64. 00%)、苦参碱组(36. 00%)明显升高(P 0. 05)。联用组裸鼠caspase-3阳性细胞率为(77. 89±7. 35)%,较对照组(19. 89±4. 14)%、顺铂组(64. 86±9. 34)%、苦参碱组(36. 97±9. 35)%均显著上升(P 0. 05)。联用组裸鼠Survivin阳性细胞率为(20. 04±4. 37)%,较对照组(84. 85±14. 75)%、顺铂组(39. 05±7. 69)%、苦参碱组(64. 06±9. 14)%均显著降低(P 0. 05)。结论单用顺铂或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裸鼠移植瘤均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但二者联用的抑瘤作用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苦参碱联合顺铂处理可对caspase-3、Survivin表达水平造成影响,进而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的血管生长抑制剂NM- 3对体内人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人胃腺癌裸鼠皮下异体移植模型。移植后第1周开始腹腔注射NM- 3,1周3次,剂量为10mg/kg、20mg/kg、40mg/kg,分别联合卡铂5mg/kg,1周2次;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M -3或卡铂单独治疗比较(应用NM 3 5 周,卡铂3 周)。移植后第7 周处死裸鼠,测量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FCM法分析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单用NM- 3剂量分别为10mg/kg、20mg/kg及40mg/kg时,肿瘤的平均重量分别为1220±116.85mg、1041±143.51mg和767.5±140.11 mg,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肿瘤平均重量1754±144.18mg(P<0.05)。单用卡铂组的抑瘤率为5.6%,对人胃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当单用NM 3 剂量10 mg/kg、20 mg/kg、40 mg/kg时,抑瘤率分别为30.4%、40.6%、56.2%,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抑瘤作用(P<0.05),而且显著高于卡铂组抑瘤率5.6%。NM 3 3个剂量组联合卡铂治疗的AI分别是:5.66%±0.65%、8.98%±1.43%、21.66%±2.96%;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37±0.19%,卡铂组为1.85±0.22%。结论:NM 3能诱导体内人胃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胃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顺铂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肝癌miR-21、miR-12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成功构建BALB/c裸鼠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素组、顺铂组及苦参素和顺铂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裸鼠,共48只)。分别给药,对照组(生理盐水10mg/kg)、苦参素组(苦参素100mg/kg)、顺铂组(顺铂2mg/kg)、联合组(苦参素100mg/kg+顺铂2mg/kg)。每天1次,均为腹腔注射给药。分别记录对照组、顺铂组、苦参素组和联合用药组在4、7、9、11以及14天裸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皮下移植瘤miR-21和miR-122的表达。结果第14天联合用药组裸鼠体重明显大于顺铂组(P0.01),第14天裸鼠肿瘤体积在联合用药组明显小于顺铂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miR-21表达下调,miR-122表达下调。三组miR-21的表达分别为53.45±12.89、6.92±3.12和0.66±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miR-122表达分别为43.6±12.41,20.4±6.31以及0.22±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和顺铂联合用药对裸鼠皮下肿瘤有明显抑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miR-21和miR-122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苷对高致瘤人白血病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体内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制备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注射5%NaHCO3),黄芩苷25、50和100 mg/kg剂量组,联合用药组(黄芩苷50 mg/kg+VP16 2 mg/kg)和VP16 4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裸鼠。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14 d后每组处死5只裸鼠,对剥取的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瘤组织超微结构,病理组织学观察裸鼠各主要脏器结构改变,瘤块组织蛋白检测信号转导通路指标。观察裸鼠生存时间。结果表明,黄芩苷可抑制裸鼠HL-60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瘤组织病理组织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黄芩苷组和联合用药组的肿瘤坏死和细胞凋亡现象较阴性对照组多见。黄芩苷可能通过抑制Akt活性,下调p-Akt、mTOR和p-mTOR的表达来抑制裸鼠异种移植瘤的增长。联合用药组裸鼠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苷可抑制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诱导瘤组织中HL-60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Akt活性并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黄芩苷与VP16联用可明显提高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具有协同抗高致瘤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对裸鼠异种肺癌移植瘤模型的抑瘤作用。方法:构建裸鼠异种肺癌移植瘤模型,给予该模型鼠槐耳清膏处理。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槐耳清膏(剂量分别为1、3、5、7 g/kg)、0.9%NaCl溶液各0.2 mL灌胃,每3 d给药1次,持续给药3周。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及裸鼠体质量变化,比较瘤体质量,显微镜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变化和Ki-67阳性细胞比率。结果:裸鼠接种肺癌细胞14 d后,接种部位均出现肿瘤生长。槐耳清膏1、3、5、7 g/kg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1.73±12.99)%、(6.68±11.34)%、(46.24±9.17)%、(35.05±12.15)%。与对照组相比,槐耳清膏5 g/kg(P=0.0044)和7 g/kg(P=0.0215)剂量组抑瘤率显著升高。槐耳清膏5 g/kg体质量组瘤重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6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槐耳清膏3、5、7 g/kg剂量组肿瘤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其中7 g/kg组Ki-67阳性率最低(24.8%,P0.001)。结论:槐耳清膏能抑制裸鼠体内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As2O3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瘤细胞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s2O3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建立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即As2O3低剂量(1.0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5.0 mg/kg)剂量组,生理盐水(NS)组及顺铂组(5 mg/kg),腹腔内注射给药,连续8 d。观察用药前后裸鼠体质量改变。剥取瘤组织,计算药物的抑瘤率。检测用药后裸鼠的肝肾功能及血常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ERK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As2O3和顺铂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中As2O3低剂量组的抑瘤率为34.3%,p-ERK的表达率为37.5%,该组在亚G1期出现典型的凋亡峰,且As2O3低剂量组与NS组比较,凋亡率、瘤质量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27.20、33.92,q=9.19、13.34,P〈0.05)。As2O3低剂量组与顺铂组相比,无明显血液及肝肾毒性。结论低剂量As2O3组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HEC-1-B生长,且毒副作用轻,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抑制p-ER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COX-2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的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抗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荷瘤未用药组和尼美舒利组。用药30d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及抑瘤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移植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计数,同时用RT-PCR技术观察VEGF的表达。结果:①尼美舒利组能缩小瘤体体积,其与荷瘤未用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尼美舒利组随着尼美舒利剂量增加,抑瘤率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②尼美舒利组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降低VEGF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尼美舒利有一定抑瘤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种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卵巢癌体外增殖和体内复发、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卵巢癌细胞株SKOV3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筛选出CD44~+细胞亚群,分为CD44~+细胞组(CD44~+组)和CD44~-细胞组(CD44~-组),2组细胞接种在超低吸附6孔板中,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细胞成球情况。BALB/C(nu/nu)雌性裸鼠24只,分为对照组、10mg/kg紫杉醇组、20mg/kg紫杉醇组和25mg/kg紫杉醇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于裸鼠背部左侧和右侧接种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1×10~7建立卵巢癌异种移植模型,小鼠成瘤后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10、20、25 mg/kg紫杉醇处理小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CD4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分选显示,SKOV3细胞中CD44~+荧光强度为121.90±1.18;2组细胞培养1周后,CD44~+组细胞亚群形成状态良好、连接紧密的细胞球,每个细胞球由40~50个细胞组成;CD44~-组细胞虽可在培养基中悬浮生长,折光性较好,但不能增殖成细胞球;25 mg/kg紫杉醇组小鼠肿瘤组织CD44表达水平(0.898±0.016)高于20mg/kg紫杉醇组(0.711±0.013)、10mg/kg紫杉醇组(0.621±0.015)和生理盐水组(0.583±0.008)(P0.05);20mg/kg紫杉醇组高于10mg/kg紫杉醇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10mg/kg紫杉醇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在卵巢癌生长、复发和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44表达水平可预测卵巢癌的复发和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CP)及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AP+BC)的疗效及耐药情况。方法:42例CM L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慢性期,29例)或600 mg/d(进展期,13例,其中AP 9例,BC 4例)。中位追踪至24个月(3-42个月)。结果:CP组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及完全分子学缓解率(CMoR)分别为100%、89.6%和20.1%,进展期患者分别为46.2%、30.8%和0,CP组患者42个月生存率为76.7%,进展期组为3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组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P组。本研究42例CM L患者中共有13例(31.0%)患者出现耐药,其中进展期组9例,耐药率显著高于CP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进展期和低于标准剂量治疗对耐药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各期患者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以慢性期疗效更为显著,早期获得MCyR为CM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耐药是影响甲磺酸伊马替尼疗效的重要因素,疾病晚期耐药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肺腺癌小鼠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机制。方法取75只小鼠建立肺腺癌模型,分为5组:化疗组(2 mg/kg多西紫杉醇)、模型组(0.3 ml蒸馏水)、低剂量组(2 mg/kg多西紫杉醇+50 mg/kg艾迪注射液)、中剂量组(2 mg/kg多西紫杉醇+100 mg/kg艾迪注射液)、高剂量组(2 mg/kg多西紫杉醇+200mg/kg艾迪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分别在1周后、2周后、3周后各处死5只,比较抑瘤率,组织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化疗组、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且同一时刻各组比较,化疗组最低,低、高剂量组次之,中剂量组最高;化疗组、低、中、高剂量组Survivin、Bcl-2 mRNA和蛋白均随着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且同一时刻各组比较,模型组最高,化疗组次之,低、高剂量组稍低,中剂量组最低。结论艾迪注射液对肺腺癌小鼠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有增强作用,能够改善肿瘤控制效果,以100 mg/kg剂量效果最佳,推测与下调Survivin、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复发或转移胃肠间质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5例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复发或转移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服药3个月:完全缓解1例(2.9%,1/35),部分缓解16例(45.7%,16/35),稳定18例(51.4%,18/35),进展0例,临床获益率100%( 35/35).2年生存率97.1%,2年无进展生存率82.9%.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复发或转移胃肠间质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酸酯化茯苓多糖(S-PCS3-II)对裸鼠胃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无菌抽取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MKN-45,接种于裸鼠右侧腹股沟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将裸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饮水饮食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5-Fu(阳性对照)化疗组,从一般状况、大体病理、抑瘤率等方面观察硫酸酯化茯苓多糖对裸鼠胃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裸鼠胃腺癌模型制作成功率100%,硫酸酯化茯苓多糖(S-PCS3-II)能明显的抑制胃腺癌的生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250 mg/kg/d)的抑制率达到47.9%。结论硫酸酯茯苓多糖在裸鼠体内能有效地抑制胃腺癌细胞的增长,该多糖衍生物可以作为潜在的抗胃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和端粒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方法 SGC-7901胃癌移植瘤裸鼠被随机分为5组,N组为PBS处理组,P组为氟尿嘧啶组(200mg/L),L组为低剂量大蒜素组(600mg/L),M组为中剂量大蒜素组(800mg/L),H组为高剂量大蒜素组(1000mg/L)。观察荷瘤鼠的生长状态,量取肿瘤的大小,称取瘤重分析其抑瘤作用,应用人端粒酶酶联免疫法测定端粒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和氟尿嘧啶均对荷瘤鼠的肿瘤有抑制作用,并且大蒜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抑瘤率分别为:H组57.66%、M组17.08%、L组6.85%、P组59.55%;各组对端粒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大蒜素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H组与对照组相比端粒酶的活性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大蒜素对胃癌裸鼠移植瘤和端粒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鹅去氧胆酸衍生物对HepG2裸鼠肝癌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注射于SPF级BALB/c裸鼠,形成移植瘤后将瘤体接种于裸鼠,接种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与C组),每组6只裸鼠。A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给予鹅去氧胆酸衍生物按20 mg/(kg·d)进行腹腔注射,C组给予鹅去氧胆酸衍生物按60 mg/(kg·d)的进行腹腔注射。计算三组的抑瘤率,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与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表达分析。结果所有裸鼠均接种与造模成功。B组、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8.45±2.15)%和(49.28±3.19)%,C组显著高于B组(P 0.05)。A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肝小叶组织正常结构消失,假小叶形成; B组与C组的肝脏病理显著改善(P 0.05),癌症细胞巢形成和细胞坏死显著减少(P 0.05)。三组肝脏组织的HDG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与C组均显著低于A组(P 0.05)。结论鹅去氧胆酸衍生物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在HepG2裸鼠肝癌移植瘤中有效发挥抑瘤作用,改善肝脏病理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DGF基因与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可溶性凋亡配体相关蛋白(rhTRAIL)和顺铂联用对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24只荷人A549肺腺癌BALB/CA-nu裸鼠随机分成4组,(1)阴性对照组;(2)rhTRAIL组(1μg/mL,隔日1次×8次);(3)顺铂组(1.5mg/kg,每周2次×4次);(4)联合用药组(rhTRAIL1μg/mL,隔日1次×8次 顺铂1.5mg/kg,每周2次×4次)。分别测量瘤重、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指数和抑瘤率,并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的毒副作用和病理形态结构。结果:阴性对照组肿瘤生长指数为7.63±2.01,而rhTRAIL组和顺铂组分别为4.15±1.04和4.37±0.93,联合用药组则减低至1.69±0.37。rhTRAIL组、顺铂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6.8%和30.3%,联合用药组则增高达69.5%。rhTRAIL组、顺铂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和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组裸鼠的毒副作用轻微,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结论:rhTRAIL、顺铂均可抑制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rhTRAIL和顺铂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rhTRAIL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应用于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