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囊不同区域的弥散各向异性的特点及其在脑老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方法 对98名来自社区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在FA图上测量两侧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FA值。将所有受检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3组内囊不同区域的FA值差异分析FA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囊后肢FA值最高,其次为膝部和前肢。左侧内囊前肢FA值低于右侧,两侧膝部和后肢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内囊前肢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9, P=0.030)。两侧内囊前肢、右侧内囊膝部的FA值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而其他区域脑组织FA值与年龄增长无相关性。 结论 内囊不同区域FA值存在显著差异;在脑老化过程中,内囊前部FA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中不同数目的梯度方向对成人脑组织各向异性分数(FA)的离散程度及其信噪比(SNR)的影响.方法 应用7种不同弥散梯度方向数目(NDGD)对8名健康志愿者脑组织进行DTI扫描并获取FA图,计算FA图中4个感兴趣区(ROI)(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膝部、内囊后肢)的FA值及其SNR,分析其随NDGD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 脑内各个ROI的FA值不随NDGD的增加而显著变化;信号强的ROI(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FA值方差随机波动,其SNR增加不大;信号弱的ROI(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内FA值方差随着NDGD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论 在DTI的临床应用中,要根据检查的部位选择最适宜的NDGD.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锥体外系和部分功能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及其与PD的关系.方法 PD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20例双侧症状患者作为中晚期PD组,10例单侧症状PD患者作为早期PD组.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在FA图和ADC图上测量各兴趣区(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叶白质和中央前回)的FA值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组的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中央前回的FA值较对照组和早期PD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扣带回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PD组、早期PD组与对照组其余兴趣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黑质FA值呈负相关(r=0.039,P=0.025).3组之间各兴趣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结论 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可为PD的在体研究提供更多与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关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对脑白质的损伤和预后的价值。  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行MRI检查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 < 2周岁,且均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将患者分为脑瘫组和非脑瘫组(30例/组),记录其常规颅脑平扫征象和得分,于DTI图像上找出感兴趣区域并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定的白质区包括: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中脑大脑脚、胼胝体压部、下纵束、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视辐射、内囊膝部、皮质脊髓束、半卵圆中心、听辐射、胼胝体膝部和顶叶白质等。生成胼胝体纤维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图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平扫的征象和FA值与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筛选脑白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拟合度和效能。  结果  经MRI平扫,两组患儿颅脑左侧的丘脑、两侧的半卵圆中心区和胼胝体体部的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脑瘫组患儿各个部位的FA值均比非脑瘫组小,且两组患儿的FA值在内囊后肢、听辐射、双侧中脑大脑脚、视辐射、顶叶白质、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下纵束、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丘脑后辐射、胼胝体体部和左侧豆状核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的ADC值在双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体部、左侧内囊后肢、左侧丘脑后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顶叶及压部和左侧丘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可作为脑白质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白质损伤的ROC AUC是0.887,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是90.38% 和85.12%,准确度为0.761。  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会使其白质纤维束发生损伤,使其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I可明确反映出患儿神经纤维束发育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最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分数各向异性(factionalanisotropy,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足月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我院的41例HIE足月儿进行颅脑常规MRI和DTI检查,另取10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额枕叶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和豆状核的ADC值、FA值特点、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的相关性及其诊断HIE的准确度。结果常规MRI的内囊后肢、基底节和丘脑病变仅见于中重度HIE(P<0.05)。除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外,相同ROI双侧ADC值、FA值无差异(P>0.05)。中度HIE额叶深部白质和重度HIE除豆状核外的ADC值及中重度HIE除豆状核外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1),轻度HIE各ROI的ADC值及FA值与对照组相仿(P>0.05)。轻度和中重度组间额叶深部白质,轻重度组间胼胝体膝部,轻中度和重度组间枕叶深部白质和半卵圆中心的ADC值及各组间除豆状核外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值反映HIE脑白质损伤程度、范围和预后评估优于ADC值和常规MRI,内囊后肢的FA值与NBNA评分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RI研究自闭症儿童的脑结构异常。方法对26例自闭症儿童和16例正常儿童进行脑部磁共振扫描,比较两组全脑各向异性分散(FA)的差异,分析自闭症儿童各被检测部位的FA值与儿童行为评估量表(CBQ-R)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1)自闭症组右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颞下回邻近白质的FA值(0.32±0.12、0.28±0.03、0.17±0.09)低于对照组(0.76±0.08、0.57±0.01、0.61±0.36),P<0.05;自闭症组左顶小叶邻近白质的FA值(0.75±0.47)高于对照组(0.42±0.90),P<0.05。(2)自闭症组右侧胼胝体压部FA值与CBQ-R的语言评分值呈负相关(r=-0.419,P<0.05)。(3)自闭症组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F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症儿童的多个脑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胼胝体神经纤维连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新生儿脑白质发育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分析新生儿脑白质发育规律和特点。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38名新生儿,包括18例适于胎龄早产儿,20例正常出生体重足月儿,按胎龄分为3组,分别测量各兴趣区FA值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脑实质FA值无左右差异。外周白质FA值小于深部白质,在深部脑白质中,胼胝体压部FA值高于膝部,内囊后肢高于前肢,胼胝体压部高于内囊后肢;在外周脑白质中,半卵圆中心层面中部白质FA值最高,半卵圆中心前、后白质的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各兴趣区FA值均高于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胎龄组比较,只有部分兴趣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DTI技术在研究新生儿脑白质成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FA值可定量评估髓鞘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评价价值。材料与方法:脑外伤病人45例及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和昏迷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创伤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及内囊后肢FA值均明显降低(P<0.01)。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正相关,与昏迷时间负相关。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比较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两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对21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8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小ROI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ADC值,并比较两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分别为0.598±0.041和0.611±0.041,左、右侧的ADC均数分别为(7.292±0.363)×10-4 mm2/s,(7.299±0.305)×10-4 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均数分别为0.626±0.033和0.650±0.057,左、右侧ADC平均数分别为(7.073±0.543)×10-4 mm2/s,(7.147±0.642)×10-4 mm2/s,采用成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95%的可信区间,病例组与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症组的两侧内囊前肢FA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ADC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两侧内囊前肢的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提示两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的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参数FA和ADC值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诊断价值。方法 ACOP组56例,对照组21例。所有病例均行DTI检查,记录FA、ADC值,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ACOP患者组及对照组两侧膝部、放射冠FA、ADC值无差别(P0.05)。(2)FA值:ACOP患者组为0.7632±0.1206(胼胝体膝部)、0.3299±0.1029(放射冠额桥束),对照组为0.8329±0.0481(胼胝体膝部)、0.3800±0.1036(放射冠额桥束),P值分别为0.000、0.008(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ADC值:ACOP患者组为8.4594±1.5931(胼胝体膝部)、7.9261±1.1602(放射冠额桥束),对照组为7.8117±0.6160(胼胝体膝部)、7.3645±0.4879(放射冠额桥束),P值分别为0.000、0.000(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较准确反映ACOP患者白质区FA、ADC值变化,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MRI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测病程5年以上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脑部各向异性(FA)值,早期发现亚临床脑神经纤维微结构损害。材料与方法分为病例组(代谢综合征15例)及对照组(17例健康体检者),对一般项目(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认知等神经功能相关量表评分)检查测定后,进行头颅MRI及DTI检查,对所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例组FA值(内囊后肢、放射冠区)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3项代谢异常者FA值(内囊后肢和放射冠区)降低程度更显著(P值均<0.01),2项代谢异常者只在放射冠区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脂组、肥胖组内囊后肢及放射冠区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年龄、病程年限为自变量,FA值为因变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A值与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3、-0.127、-0.012,P值均<0.05),放射冠区(CRA)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04,P<0.05);与高血压年限呈负相关(r=-0.013,P<0.05)。结论 MS病程5年以上者脑部神经纤维微结构已有损害。脑部神经纤维微结构损害严重程度与代谢异常程度及病程年限明显相关。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是脑神经纤维微结构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脑锥体外系和部分功能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改变状况,探讨DTI对PD患者的生命质量、功能障碍以及病情的评估价值。 方法PD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双侧症状患者20例作为中晚期组(Hoehn-Yahr分级2~5级),单侧症状PD患者10例作为早期组(Hoehn-Yahr分级1~1.5级)。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采用PD专用量表39项帕金森病生命质量调查表(PDQ-39)进行自评,并进行常规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经后处理得到部分各向异性(FA)图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手绘测量各兴趣区(ROI)(包括双侧的黑质、红核、壳核、尾状核、苍白球、丘脑、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扣带回、额叶深部白质和中央前回)的FA值和ADC值。将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中晚期组和早期组的黑质、尾状核、丘脑的F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5,0.009,0.042;0.016,0.017,0.035;0.003,0.016,0.004);中晚期组黑质的FA值较早期组症状同侧黑质的FA值明显减低(P=0.023);早期组症状对侧和同侧的黑质FA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早期组和中晚期组PD患者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34,P=0.002);中晚期组PD患者脑中央前回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5),且明显低于早期组症状对侧及症状同侧(P=0.044,P=0.020);中晚期组脑扣带回的FA值亦低于对照组(P=0.045);中晚期组和早期组其余ROI的FA值与对照组之间以及中晚期组与早期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中晚期组和对照组之间各ROI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②PD患者黑质、丘脑、尾状核、扣带回及额叶深部白质FA值与PDQ-39得分呈正相关(r=0.714,0.547,0.854,0.885,0.514,P<0.05),但其ADC值与PDQ-39得分无明显相关。③将早期组和中晚期组PD患者的PDQ-39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患者间PDQ-39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结论PD患者功能障碍与脑实质某些位置的FA值减低有关;黑质、丘脑、尾状核、额叶白质及扣带回FA值与生命质量相关,FA值减低,PD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DTI可用于PD患者生命质量和功能障碍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DTI技术比较7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前和术后脑白质的改变来探讨内囊前肢脑深部电极刺激的治疗机理。方法7例接受内囊前肢脑深部电极刺激手术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前和术后分别行3T MRI和DTI检查,进行以体素为基础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值比较,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双侧额叶前部、内囊前肢、桥脑前上部和扣带回前部发现了明显的FA值下降和MD值增高,除了扣带回的MD值外其余部位的数值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部脑电极刺激可能是通过破坏扣带回和额部的白质纤维素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变化。方法 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5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患者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 所有受试者脑白质纤维DTI各相关参数,包括FA、轴向弥散系数(AD)、平行弥散系数(RD)和平均弥散系数(MD),比较两组DTI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脑白质纤维束参量值的改变以右侧半球为主,其中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后放射冠、左侧扣带、右侧上纵束的FA值显著降低(P均<0.05,FWE校正);右侧大脑脚、右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右侧内囊豆状核后肢、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双侧上放射冠、双侧后放射冠、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扣带、双侧上纵束的RD值显著升高(P均<0.05,FWE校正);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后放射冠、右侧上纵束的MD值显著增高(P均<0.05,FWE校正);两组各脑区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WE校正)。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纤维存在改变,以髓鞘脱失或完整性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弥散峰度成像(DKI)及低频振幅(ALFF)技术观察全面特发性癫痫(IGE)患者白质纤维束以及脑功能异常的脑区。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GE患者(病例组,n=24)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n=24)。DKI数据分析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将相关参数值与患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ALFF分析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数据辅助处理(DPARSF)及SPM方法。结果 病例组右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胼胝体膝部各向异性(FA)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均<0.05);两组平均弥散(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KI分析发现病例组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内囊前肢、内囊后肢以及胼胝体(膝部、体部)平均峰度(MK)值显著减低(P<0.05)。FA值和MK值与病程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F显著升高区域为双侧额叶、双侧壳核、右侧丘脑以及左侧尾状核;ALFF显著减低区域为右侧颞叶、双侧楔前叶以及双侧枕叶。结论 DKI联合ALFF可为进一步揭示IGE的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与核磁共振(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36例颞叶癫痫患者为癫痫组,3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及MRI、DTI检查,对比2组大脑感兴趣区的平均扩散率与部分各向异性值,分析其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癫痫组的MMSE、WAI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癫痫组的左右丘脑与左右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左内囊后肢、左内囊膝部及左丘脑平均扩散率与WAIS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左内囊前肢、左枕叶部分各向异性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左枕叶部分各向异性与操作智商呈正相关(P0.05),右枕叶部分各向异性与全量表智商、语言智商及操作智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RI和DTI可有效检出患者脑组织受损处与评估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在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MTBI患者52例作为疾病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DTI扫描检测,观察两组胼胝体、内囊、额叶白质、颞叶白质4个部分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疾病组胼胝体、内囊、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各感兴趣区FA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胼胝体、内囊、额叶白质、颞叶白质各感兴趣区AD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值可作为DTI检查MTBI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DTI检查能为MTBI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创伤(TBI)后认知障碍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重度TBI恢复期男性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oCA评分评定其记忆、注意、语言、执行等各项功能,同时采用DTI测量感兴趣区(放射冠、上纵束、下纵束、内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和扣带回)白质纤维束的各异向性(FA)值,最后采用Pearson软件分析MoCA评分与感兴趣区FA值的相关性。 结果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和上纵束的FA值与MoCA评分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r=0.746,P<0.05;r=0.689,P<0.05;r=0.748,P<0.05。 结论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上纵束白质纤维束损伤与认知障碍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检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早期亚临床脑细胞损害.材料与方法选取无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26例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单纯高血压患者27例、健康体检者16例,对三组行头颅MRI、DKI检查,测定双侧海马回、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内囊后肢、丘脑、红核、黑质、桥脑、小脑的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MK值在左海马回、左半卵圆中心、双侧尾状核头部、左内囊后肢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K值在双侧丘脑、左黑质三组间两两比较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D值在右侧丘脑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D值在右尾状核头三组间两两比较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A值在左内囊后肢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A值在左半卵圆中心、右内囊后肢三组间两两比较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在海马回、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内囊后肢、丘脑、黑质的脑细胞已有损害,且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损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