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初步评估IMRT对无法手术ⅣA期胸腺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7年间15例无法手术接受IMRT的ⅣA期胸腺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中位数59岁。PTV、CTV、GTV放疗剂量分别为50、60、70Gy分15~20次,分析近期疗效、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近期部分缓解率93%(14/15),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5%、75%,仅1例出现3级血液系统反应。4例死亡患者均为肿瘤相关死亡。结论 初步证明ⅣA期胸腺瘤IMRT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作为无法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胸腺瘤的疗效.方法:30例无法手术切除胸腺瘤患者分别接受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加后续巩固化疗及序贯放化疗3种治疗方案,分析治疗的近期疗效、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及影响远期生存的因素.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13.3%),部分缓解14例(46.7%),近期有效率为60.0%.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9.5个月,其中单纯放疗组为15个月,序贯放化疗组为21个月,同期放化疗加后续巩固化疗组为28个月.全组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和31%,其中同期放化疗加后续巩固化疗、序贯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5%和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同期放化疗加后续巩固化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地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胸腺瘤的方法,其近期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均优于单纯放疗或序贯放化疗,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胸腺瘤的术前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鼻咽癌(NPC)缩小临床靶区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疗效,为小靶区IMRT技术在NPC中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03-2007年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413例,中位年龄45岁,男311例、女102例。按第6版AJCC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66例、Ⅲ期235例、Ⅳa期78例、Ⅳb期31例。336例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 随访率100%,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93%、96%、81%和75%。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N分期、年龄是影响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1、0.001、0.002),T分期、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0、0.001)。进展期鼻咽癌患者中诱导化疗组5年总生存有高于无诱导化疗组趋势(78%∶68%,P=0.053),辅助化疗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低于无辅助化疗者(65%∶83%,P=0.003)。结论 鼻咽癌小靶区IMRT技术安全可靠,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探讨近期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1993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 asthenia graris, MG)63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肌无力按改良Osserman分型,I型15例,Ⅱa型20例,Ⅱb型12例,Ⅲ型9例,Ⅳ型2例.Masaoka分期:Ⅰ期11例,Ⅱ期27例.Ⅲ期20例,Ⅳ期5例.对术后近期疗效和危象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缓解31例(53.45%),无效6例(10.34%),恶化8例(13.79%),危象15例(25.86%).MG合并胸腺瘤者,MGII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I型与Ⅱ型及以上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与Ⅱ期及以上胸腺瘤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 II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胸腺瘤的疗效,探讨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283例胸腺瘤患者中,27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性切除术238例,不完整性切除术14例,仅做活检23例;251例患者行放射治疗,其中术前放疗3例,单纯放疗8例,术后放疗235例,放疗+化疗5例;76例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接受了化疗。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283例胸腺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0年(0.3~32.0年),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和68.4%。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3%、75.4%、56.6%和29.6%。45例患者出现复发,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0年(0.4~28.0年)。70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出现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0年(0.3~30.0年)。性别、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胸腺瘤患者经过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性别、Masaoka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与单纯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161例胸腺瘤伴或不伴重症肌无力患者(128例或3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χ2检验或 Fisher′s 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结果胸腺瘤伴或不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2、48.5 岁,肿瘤直径≤5 cm、≥5 cm分别占74.2%、75.8%,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期占78.1%、51.1%;总体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81.8%(P=1.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91.1%、42.9%(P=0.000)。全组完整切除(140例)与非完整切除(21例)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 97.2%与58.8%(P=0.000),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2.7%与25.0%(P=0.000)。Masaoka 分期Ⅱ期患者中单纯完整切除(25例)与完整切除+术后放疗(25例)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5%与100%(P=1.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86%与100%(P=0.467)。结论 较单纯胸腺瘤患者,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发病年龄更趋向年轻化,肿瘤直径明显偏小,Masaoka 分期较早。重症肌无力、完整手术切除是胸腺瘤患者积极的预后因素,Ⅱ期完整手术切除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初治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急性毒性反应。方法4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8例,Ⅲ期14例,Ⅳa期16例;22例单纯根治性放疗,19例放化综合治疗。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和锁骨上靶体积采用下颈前切线野常规照射。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0Gy。对于Ⅲ和Ⅳ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 5-Fu化疗1~2周期或单药DDP方案化疗4~6周。采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未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1年局部区域无进展、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2.6%、92.6%及100.0%。结论IM-RT在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急性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96例胸腺瘤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胸腺瘤手术与分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总结96例胸腺瘤患者,按Masaoka分期法进行分期。分析不同分期胸腺瘤与生存率之间关系。结果完整手术切除83例(86.5%),姑息性切除9例(9.4%),探查活检4例(4.2%),死亡1例(1.04%)。5年、10年生存率Ⅰ期为91.4%、84.5%,Ⅱ期为70.6%、52.9%,Ⅲ期为50.0%、28.6%,Ⅳa期为14.3%、0。结论 胸腺瘤治疗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及部分周围组织,以达到手术彻底切除。Masao-ka分期是主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259例胸腺瘤术后放疗长期生存结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胸腺瘤治疗结果,试图获得影响胸腺瘤术后放疗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267例中符合入组条件的胸腺瘤共259例进入研究,其中男166例,女93例,中位年龄45岁。Masaoka分期Ⅰ期55例,Ⅱ期56例,Ⅲ期131例,Ⅳ期17例。手术完全切除179例,不完全切除62例,仅做活检18例。259例术后常规放疗的中位剂量为4939cGy(2148~6691cGy)。72例在不同时期接受了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等的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9%。5、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2%、7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4%、60%。5、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73%。Ⅰ、Ⅱ、Ⅲ、Ⅳ期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5%、74%、36%,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1%、49%和24%。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的完全性、肿瘤包膜有无侵犯和性别是影响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全组5、10年总生存率较高,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的完全性、肿瘤包膜有无侵犯是影响胸腺瘤手术后放疗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Su XD  Rong TH  Long H  He JH  Zhang LJ  Zhang X  Zhao JM 《癌症》2005,24(11):1363-1366
背景与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制定了新的胸腺瘤组织学分型标准。本研究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按WHO组织学分型标准重新做出诊断,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胸腺瘤A型5例(6.1%),AB型21例(25.6%),B1型14例(17.1%),B2型12例(14.6%),B3型14例(17.1%),C型16例(19.5%)。根据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29例(35.4%),Ⅱ期13例(15.8%),Ⅲ期32例(39.0%),Ⅳa期8例(9.8%)。临床分期与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χ2=47.29,P<0.001)。肿瘤外侵的程度与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也有显著性意义(χ2=30.78,P<0.001)。A﹑AB﹑B1和B2型胸腺瘤合计切除率较B3和C型胸腺瘤合计切除率高(84.6%vs.50.0%,χ2=11.29,P=0.002)。临床Ⅰ、Ⅱ、Ⅲ、Ⅳa期胸腺瘤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69.5%和37.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1%、57.1%、47.5%和0。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40.31,P<0.001)与组织学分型间生存率的差异(log-rank=16.0,P=0.007)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HO组织学分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胸腺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胸腺瘤的长期生存结果,评价预后因素对胸腺瘤的影响,进而找出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42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统计采用SPSS软件包,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2例患者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45.8%。Masaoka分期的各期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8%、79.2%,Ⅱ期79.3%、55.2%,Ⅲ期53.1%、34.4%,Ⅳ期0、0。伴重症肌无力者30例,其中全身型19例,眼肌型11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0.0%,有3例患者最终死于重症肌无力。不伴重症肌无力者112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6%、42.0%。手术治疗116例,根治性切除84例,姑息性切除9例,仅取活检23例。放疗89例,术后放疗55例。单变量分析中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病理组织学类型、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最终在多变量分析中得出Masaoka分期、是否伴有重症肌无力、治疗方式是预后生存指标。结论胸腺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组织学判断,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影响胸腺瘤长期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为Masaoka临床分期、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是否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42例Ⅲb、Ⅳ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新辅助化疗的75例中13例CR,其中5例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44例PR。52例(69.3%)获得根治性手术(其中16例为Ⅳ期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76.0%,无瘤生存率为48.0%。而未做术前化疗的67例中35例(52.2%)获得根治性手术,2年总生存率为56.7%,无瘤生存率为29.9%。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乳腺癌的术前TNM分期,并使部分Ⅳ期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并且能够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的448例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2000-01-01-2004-12-31,首程常规放射治疗ⅣA期(92分期)鼻咽癌448例,其中252例放疗同期联合含顺铂方案的化疗。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2.5%、82.4%、61.9%和51.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3是影响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共同预后不良因素。与单纯放疗比较,同期化疗提高了T4N0-2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66.6%:51.6%;χ2=3.917,P=0.048),但T1-4N3组患者未能从同期化疗中获益。结论:N3分期是影响ⅣA期鼻咽癌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主要不良因素。建议将N3分期患者从ⅣA期中分出另设亚组并在治疗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 3 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 例B 3 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3例,Ⅲ期62例,Ⅳ期52例。其中38例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根治术后常规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50Gy。不同时期共有58例接受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2(8~125)个月,全组5 年总生存率为81.6% ,5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2% 。5 年局部控制率为82.6% ,复发率为32.6% ,转移率为9.3% 。结论:B 3 型胸腺瘤治疗主要失败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肺和胸膜是胸腺瘤转移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可提高晚期胸脉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Masaoka分期、手术切缘和放疗是与 5 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6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3、5年样本量分别为88例、45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9%、91.8%。WHO分型中A+AB+B1+B2型与B3型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与95.2%、90.6%与92.9%(P=0.764)。Masaoka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与95.2%、97.4%与72.7%(P=0.791)。完整切除与部分切除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与91.7%、100.0%与50.0%(P=0.964)。单纯完整切除与完整切除+术后放疗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与93.1%、100.0%与94.7%(P=1.000)。结论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尽可能行完整手术切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完整切除、术后放疗、WHO分型、Masaoka分期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黑色素瘤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黑色素瘤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1970年1月1日-1998年12月30日收治口腔颌面部黑色素瘤患者66例,Ⅰ期10例,Ⅱ期16例,Ⅲ期27例,Ⅳ期13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35例,手术加化疗15例,单纯化疗5例,手术加放疗4例。手术加化疗及生物治疗3例。结果:本组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38.7%,24.7%和17.3%,Ⅰ-Ⅳ期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80%,72.9%,15.9%和0.5年生存率分别为69.3%,53.2%,5.3%和0。单纯手术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6.4%和13.2%,手术加化疗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和55.9%。手术病例的原发灶复发率为53.3%。48例死于肿瘤,死亡率为72.7%。死亡病例的远处转移率为72.9%。是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结论:以手术广泛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黑色素瘤较为合理的治疗,治疗性颈清扫术是必须的,辅助化疗有助于减少远处转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30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背景与目的: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大样本量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不良反应并探索其预后因素。方法:分析从2003年9月到2006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IMRT的305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作生存分析。肿瘤靶区的处方剂量为66~69.75Gy/30~33次。Ⅲ~Ⅳa期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5~61个月)。分别有16、8和39例出现局部﹑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3年局控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4.3%﹑97.7%﹑86.1%﹑80.3%和89.1%。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并不影响局控率及总生存率(P>0.05),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P=0.000)、无远处转移率(P=0.000)及无瘤生存率(P=0.003)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和辅助化疗不改善Ⅲ~Ⅳa期患者预后(P>0.05)。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Ⅲ度皮肤反应14例(4.6%)、Ⅲ度口腔黏膜反应90例(29.5%)及Ⅲ~Ⅳ度骨髓抑制20例(6.5%);IMRT治疗两年后...  相似文献   

18.
58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5年远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本院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 -2004年进行IMRT的58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结果,其中Ⅰ、Ⅱ、Ⅲ、Ⅳa期分别为36、144、224、178例。所有患者鼻咽和上颈部靶区均采用NOMOS的IMRT技术。运用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标准评价急慢性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随访率为93.5%。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9.8%、95.2%、74.1%、69.6%、83.2%和77.1%。局部复发29例,区域复发13例,远处转移117例。3级急性和慢性不良反应分别为44.5%(唾液腺、口腔黏膜和皮肤)和4.2%。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中断时间、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体重降低幅度和化疗。结论 IMRT鼻咽癌获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和生存质量;临床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急慢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院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并发症和患者的生存率,总结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经验.方法 1999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166例肾细胞癌患者施行了根治性肾切除术.男108例,女58例;中位年龄51岁(14~83岁);无症状肾癌70例;肿瘤最大径中位数60mm(11~145 mm).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和并发症,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计算生存率.结果 中位手术时间150分钟(60~360分钟),术中出血中位值为200ml(50~10000 ml),输血16例(9.6%),平均输血量为11.5个单位红细胞(1~75个单位).术中出血量≥500ml者24例(占14.5%),其中6例同时取腔静脉癌栓,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住院日15天(6~46天).术中并发症脾脏损伤2例,腔静脉撕裂并十二指肠损伤1例,血管损伤2例,经术中处理无后遗症.术后并发症心衰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78.6个月,平均23.6个月.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6%、84.1%、74.8%;病理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8.2%和61.5%,3年生存率分别为97.0%、95.5%、75.6%和52.7%.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Ⅰ期)、86.8%(Ⅱ期)、0%(Ⅳ期).结论 根治性肾切除术严重并发症少,治疗肾癌疗效确切,早期肾癌病人(Ⅰ期、Ⅱ期)绝大部分可以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20.
胸腺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1985年至1998年胸腺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09例胸腺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完整切除76例,姑息切除19例,探查活检14例。按Masaoka分期:Ⅰ期27例,Ⅱ期41例,Ⅲ期32例,Ⅳa期9例。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11例,2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64.5%。结论:手术切除范围、临床分期、术后放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肌无力危象是围术期死亡的首要原因。外科治疗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