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近年来,基于环氧化酶-2(COX-2)与核因子-κB(NF-κB)/Bcl-2信号通路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报道日渐增多,其在揭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修复机制及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COX-2与NF-κB/Bcl-2信号通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中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更好地研究COX-2与NF-κB/Bcl-2信号通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崔红艳 《河北中医》2007,29(8):707-70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炎另一种常见类型,临床上萎缩胃与胃萎缩有所区别.近年来随着纤维内窥镜的广泛普及和病理检查的开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不断提高.2002-2006年,我院应用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常见胃部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环境污染、胃血流量的严重不足以及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等,都可破坏胃的保护黏膜屏障而最终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现运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种理念,将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行详细说明。西医学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理及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运用相关药物对症治疗,也起到了一定的疗效[1]。中医学则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表现的腹部胀闷不舒、食欲不振等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类于"胃脘痛""痞"等,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虽代表不同的观点和治疗理念,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多从补益胃气,养胃阴,降胃气等角度入手,而麦门冬汤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有其自身特点并表现出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中医学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将其归属于"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为加深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本文从病名和病因病机等方面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慢性胃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为胃痛、嗳气、胃凉等症状,部分患者以胃凉为就诊的主诉.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由湿、热、气、瘀而致,胃阳被郁、郁而不达、阻遏阳气之运行.基于叶天士"通阳不在温"的理论,从治疗外感湿热病延伸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学"胃痞"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中医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等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医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积累了较多经验,疗效不断提高。本文拟通过收集有关该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选取五个临床较常见的证型(胃阴不足型、瘀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瘀血阻滞型)来综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异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称为胃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本文基于"脾虚邪滞"阐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机理,探讨健脾培元、通滞祛邪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为相关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许文倩  秦雪梅  刘月涛 《中草药》2018,49(15):3550-3561
目的筛选黄芪建中汤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的药动学参数[口服利用度(OB)和药物相似性(DL)]筛选黄芪建中汤的潜在活性成分,整合靶点预测网站服务器(STPD)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预测和筛选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4个主要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作用靶点类型进行归属。采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建中汤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通过OB和DL参数筛选得到118个潜在活性成分,共涉及16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有关的活性成分为52个,主要通过调控癌症通路、病灶黏连、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论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阐释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CAG被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大的优越性,研究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成药治疗及针灸治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CAG的诊治及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宝琢 《河北中医》2006,28(9):700-700,7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iphic gastitis,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是以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以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为其病理特点的一种炎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变组织不易恢复正常,是临床常见疑难病.2004-01~2005-12,笔者采用自拟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鲁嘉欣 《光明中医》2023,(20):3910-391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TCMSP、GeneCard、OMIM和String等数据库获取升阳益胃汤中药物的化学成分及靶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靶点和蛋白互作网络(PPI)信息。通过Cytoscape 3.8.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信息。基于生物信息学开源软件Bioconductor和R语言对药物作用的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升阳益胃汤的10个核心成分通过调控相关通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且RELA、JUN、MAPK1、STAT3、TP53等靶蛋白是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基因。结论 升阳益胃汤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2019,(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中药处方,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类、理血类、祛湿类、理气类、滋阴类、解毒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用药趋势集中,频率最高药物有白术、甘草、半夏、茯苓、白芍。药物存在固定搭配,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半夏-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18个聚类群。结论:中医药多以"补其虚,泻其实,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从"虚、瘀、湿、滞、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存在脏腑经络用药法式及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14.
林展宏  郭卫中  王坤 《新中医》2019,51(8):32-3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中药处方,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类、理血类、祛湿类、理气类、滋阴类、解毒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用药趋势集中,频率最高药物有白术、甘草、半夏、茯苓、白芍。药物存在固定搭配,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半夏-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18个聚类群。结论:中医药多以"补其虚,泻其实,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从"虚、瘀、湿、滞、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存在脏腑经络用药法式及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15.
"截断"和"扭转"临床上统称为"截断疗法",是指采取果断措施和有特殊功效的方药,迅速祛除病原或拦截病邪深入。此概念最早是针对外感热病与危急重症而提出的,然而无论是外感热病还是慢性病,其病情发展总是有一定趋势,因此认为"截断疗法"同样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病的防治。藤梨根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功效,切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直接病理因素(癌前病变)和关键病机(瘀毒交阻)。前期研究亦证实,大剂量(90~180 g)藤梨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因此,藤梨根可作为截断和扭转慢性萎缩性胃炎自然发展和迁延的专病专药。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并且比较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饮食、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常出现嗳气、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烧心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癌变.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和方法有限,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中慢性...  相似文献   

17.
<正>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高[1]。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2]。胃癌前病变(PLGC)主要指中、重度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的模式[4]已被医学界认可。近年来,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早期预防是关键。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多为胃黏膜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经常侵袭而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萎缩性病变。自2005年6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萎缩平2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0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Hp阳性组161例,Hp阴性组247例,采用证素辨证法对其证候进行分析,比较2组中常见的病位病性,探讨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特点。结果:1)Hp阳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气滞、热、湿、阴虚、痰、阳虚、气虚。Hp阴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热、气滞、湿、阴虚、痰、气虚、阳虚。2)2组证素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湿证素积分高于Hp阳性组(P=0.0360.05),其余各证素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上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主,病性气滞与湿热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因素。2)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无明显差异,证素分布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黏膜内多腺体萎缩,合并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同时伴或不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未加处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逐步演变为胃癌。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大多根据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的表现,治疗则大多以对症为主,缺乏特异而疗效确切的方法,同时也无法逆转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并不能降低其发生、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大多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入侵所致胃络瘀阻而成。本文对CAG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