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性,探索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治疗慢性颈痛的量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3壮组、5壮组、7壮组和假灸组,各30例,均选取风池、天柱、颈百劳、肩中俞、肩井,分别接受小艾炷直接灸3壮、5壮、7壮及假艾灸的治疗。假灸组操作采用万花油将艾炷的下1/3(约1.5 mm)浸透。每周2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量表(MPQ)评分及局部压痛阈值(PPT),并评定各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PPT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而假灸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3壮组、5壮组及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假灸组(均P0.05),PPT测量值均高于假灸组(均P0.05);治疗后,7壮组NPQ评分、MPQ评分低于3壮组,PPT测量值高于3壮组(均P0.05)。3壮组、5壮组和7壮组在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的疗效优于假灸组(均P0.05);各艾灸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壮数的小艾炷直接灸均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颈痛,总体趋势为随着壮数增加而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针刺取穴均为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物温和灸肾俞穴。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Gill疼痛问卷评分(MPQ)作为疗效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为90.7%(39/43),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9/44),对照组为81.4%(35/43),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随访时,两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时NPQ评分、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3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NPQ、MPQ评分较疗程结束时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与针刺相当,但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且复发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大椎、肩中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麦粒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随访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4.1%(37/44),观察组有效率为86.4%(38/44);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79.5%(35/44),观察组有效率为81.8%(36/44),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及6个月后随访NPQ评分及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后NPQ评分及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及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针刺即时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颈椎病颈痛患者145例随机分为针灸组(49例)、针刺组(48例)和灸法组(48例)。3组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针刺组各穴均行针刺,留针20min;灸法组各穴均行麦粒灸,毎穴灸5壮;针灸组于针刺后行麦粒灸。毎3天治疗1次,各组受试者均在4周内完成10次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分作为疗效指标,评价各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和随访3个月时,3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针灸组的NPQ、MPQ评分低于针刺组和灸法组(NPQ:15.9±4.7vs 18.2±5.0,20.2±4.5;MPQ:3.3±2.4vs 4.7±2.5,5.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针刺组和灸法组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说明3组均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其中以针灸组有效率最高。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新中医》2017,(10)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31-2634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与艾柱灸在治疗颈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总结热敏点出现率、热敏感传导规律。方法:收集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艾条在颈肩部、督脉、足太阳经上探寻热敏点,灸至热敏现象消失。隔日1次,3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艾炷灸在双侧颈夹脊压痛点、大椎、双侧肩井上治疗。隔日1次,3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总体疗效、穴位热敏化规律、NPQ、Mcgil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在提高总体疗效、NPQ、Mc Gil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椎为热敏高发点,可达46%;其次是完骨、天宗、肩外俞等。结论: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艾炷灸,可以有效改善疼痛症状,且热敏腧穴有其高发穴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筋远道刺结合运动针法与局部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0例)和电针组(30例)。经筋组采用循经远道刺结合运动针法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颈夹脊及阿是穴进行治疗,均为每天1次,共治疗10次。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第1次治疗后的即时止痛效果,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观察疗程结束后的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经筋组的VAS评分低于局部组(P0.01);疗程结束后两组VAS评分、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83.3%(25/30)vs80%(24/30),P0.05]。结论:经筋远道刺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两者疗效相当,但经筋远道刺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讨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简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刺) 30例和观察组(针刺配合痛安汤) 30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予中医证候、视觉模拟量表(VAS)、诺夫域公园颈痛问卷(NPQ)及临床疗效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愈率为80%,对照组显愈率为5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电针疗法基础上加予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PQ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NP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76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灸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心肾论治针灸方案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一个疗程5次,共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NPQ评分颈痛量表(NPQ)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NPQ评分均呈递减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各时点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呈递增趋势。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各时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肾论治针灸及常规针灸方案治疗颈椎病颈痛均可改善患者颈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前者改善效果优于后者,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5例,最后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3例、常规针刺组32例完成试验。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和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组采用常规针刺组穴位加双侧后溪穴、申脉穴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进行随访,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并对各个时间点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结束时NPQ评分和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和12周随访时八脉交会穴配穴组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6.9%(31/32),常规针刺组为84.8%(27/33),两组比较P0.05;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7.5%(28/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3.6%(21/33,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及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针刺八脉交会穴配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九天灸独取督脉腧穴治疗阳虚型项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阳虚型项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督脉腧穴,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比较三九天灸治疗前后3个时间段,患者VAS疼痛评分和NPQ颈痛量表评价情况。结果:(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VAS评分、NPQ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2)两组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更明显。NPQ评价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评分下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九天灸独取督脉腧穴能减轻阳虚型项痹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闵晓莉  周达君  庄义杰 《新中医》2017,49(10):133-135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联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近期与远期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1、3月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颈痛评分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疗程结束时,愈显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近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3月,愈显率治疗组为67.9%,对照组为4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各时段的NPQ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1、3月治疗组的的NPQ颈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各时段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疗程结束、随访1、3月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灵龟八法联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较好,且临床运用安全、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灸法防治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颈痛复发的因素。方法将101例受试者随机分为灸法组(35例),保健操组(34例),对照组(32例)。3组在前10次治疗中均采用相同穴位及精灸疗法。在随访期中,灸法组采用灸中脘、神阙、滑肉门、绝骨;保健操组采用颈椎康复保健操;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对其治疗前、第5次治疗后、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进行评价;颈椎病颈痛疼痛复发自评表对随访3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进行评价,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受试者治疗后NPQ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灸法组、保健操组在随访6个月时NP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颈椎病颈痛复发量表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受试者颈肩受寒(OR=3.29)和情绪紧张(OR=4.40)均为影响颈椎病颈痛复发的因素。结论灸法对于防治颈椎病颈痛有较好的疗效,颈肩受寒和情绪紧张是导致颈椎病颈痛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手指点穴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干预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加子午流注手指点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PQ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手指点穴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经皮组和结合组,治疗后用NPQ颈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的组间评分差异。结果:针刺组、经皮组与结合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89.47%与100%,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时,结合组与经皮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均数低于经皮组;结合组与针刺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均数低于针刺组;随访1个月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颈椎病颈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将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颈椎病颈痛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精灸组、麦粒灸组和无热灸组,三组分别为30、31、31例。三组分别用精灸、麦粒灸及无热灸进行治疗,均为3天进行一次治疗,每周2次,两次治疗间隔48h以上,10次为一疗程。采用NPQ量表、McGill量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随访28天时进行评价。结果:三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精灸组与麦粒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精灸组与无热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1),麦粒灸组与无热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三组患者NPQ、Mc Gill量表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差值两两比较,精灸组与其余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麦粒灸组与无热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NPQ、McGill量表随访28天时与治疗前差值两两相比,精灸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麦粒灸组与无热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灸技术是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中医康复科门诊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试验,观察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自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60例采用温针灸颈三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药物口服另外配合药物外搽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颈痛量表(NPQ评分)、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58.3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颈痛、酸胀不适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