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本文就微血管和中医之"络"的结构、生理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具有类同性;并由此进一步探讨心肌微血管病变与"久病入络"的病理关联性,认为微血管病变可归属中医"络病"范畴,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久病入络"病机特点.从而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LC)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主要合并症之一,研究证实,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合并肺癌的发生率要高于普通人群,诊治困难,治法局限。以"久病入络"为理论基础,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IPF-LC)与"久病入络"之间的病症特点,认为肺气虚,肺络瘀阻,日久虚痰瘀毒互结是IPF-LC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应以益气荣络,祛痰化瘀,解毒通络为原则,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久病入络”学说论治肾性血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性血尿是肾脏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中医治疗肾性血尿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久病入络"学说的发展及其与肾络的关系,从活血化疼通络、清热利湿通络、补肾益气通络等方面论治肾性血尿.  相似文献   

4.
试从“久病入络”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DPN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对中医络病理论的学习,结合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认识从而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符合中医的“久病入络”的病理特性,神经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和中医的络脉相似。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可以归结于“络病”范畴。从“久病入络”的角度来探讨DPN的发病机理旨在完善和丰富DNP的中医病机理论,为DN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肌病是并发于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疾病,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瘀"贯穿了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心肌代谢紊乱、微小血管的改变、心肌纤维化、自主神经病变和凝血功能障碍都可能是引起"瘀"的原因,因此应该从"瘀"认识和论治该病。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肺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慢性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可由COPD发展而来。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或HRCT可同时表现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次指出:"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该文以"久病入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COPD合并肺纤维化与"久病入络"之间的病证特点,阐明了COPD合并肺纤维化发病具有病位渐深、病情顽固、病期冗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并认为气血亏虚、痰瘀阻络是COPD合并肺纤维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应以"补益气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从"久病入络"角度分析COPD合并肺纤维化,可以较好的阐述其发生演变过程,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早期和临床期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59例。两组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依那普利5至10毫克每日一次口服控制血压,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40单位/次,3次/日口服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祛瘀通络方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异对照组。结论 从“瘀”论治糖尿病肾病有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延缓和阻止肾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其功能包括输布水谷精微物质至周身,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与脾气关系密切,因此在论治方面除了从本脏入手,益气健脾也成为其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由体内过量的糖类和蛋白质在各组织、器官中经过糖基化过程后形成的非酶产物,AGEs可与各组织细胞表面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s,RAGE)结合,激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从而参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本文将从“AGEs-RAGE信号通路”角度探析从脾论治糖尿病心肌病,串联其中的科学内涵可为“益气健脾”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拓宽未来动物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从血瘀论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末期国内著名医家祝谌予教授提出糖尿病挟血瘀证,并率先应用降糖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取得良效后,诸多医家认识到,糖尿病(消渴)不管是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抑或是阴阳两虚皆可以伴发瘀血,并贯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全过程,并逐步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证实。现以气血理论对糖尿病(消渴)血瘀证发生的原因、消渴变证临床从血瘀论治经过及现代研究证实糖尿病从血瘀论治的思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医学中,并没有2型糖尿病这一病名,根据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之典型症状,常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其发病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认为血瘀存在于消渴的各个时期,是贯穿于病程之始终的重要病机。消渴之初期,脾失健运,阴津化生不足,阴虚燥热而成血瘀;中期脾肺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机阻滞而成血瘀;后期久病及肾,脾肾亏虚,温煦推动无力而成血瘀。因此活血化瘀治法也应该贯穿消渴病治疗之始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消渴一般分为上、中、下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基于此,建立了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辨治大法。同时,消渴的发生与肝也有密切的关系。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不遂,则相火失其蜇藏。”郑钦安在《医学真传》中则进一步说:“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是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两位医家都强调了消渴之病责之于肝。现代医学认为,情志创伤是糖尿病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久病入络”理论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时至今日尚无有效疗法,就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体系结合其现代病理生理学改变,以“久病入络”理论为主的学术观点,用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的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已得到普遍认可,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找到了新径,现论述如下。1“久病入络”的理论基础络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1],包括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和血络等内容,又有阴络、…  相似文献   

13.
介绍颜乾麟教授从"湿热"论治糖尿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湿热内蕴"不仅为糖尿病的常见证,更是此病的主要病机;治以当归六黄汤、葛根芩连汤、李氏清暑益气汤等方,配以"三黄"、黄芪-生地、苍术-地锦草药对。  相似文献   

14.
从肝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生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1].<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了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从湿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认为该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肾,尤以肾脏为关键,临床多按上、中、下三焦辨证施治。且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疲乏力、四肢困倦、少气懒言、精神不振等脾虚表现,采用健脾益气法为主治疗多能奏效,故认为脾胃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结合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研究论述如下。1病理机制1.1脾虚失健乃糖尿病发病之本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长期)血糖升高为共同特征,同时也是尿频量多、口渴多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要调理脾胃,以益气健脾,和胃养阴为大法.从脾胃论治的溯源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糖尿病贵在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视湛予首次提出了糖尿病从瘀论治的新观点.近年来对糖尿病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糖尿病中瘀血的病理现象.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糖尿病从瘀论治作一浅析,1 瘀血的病因病机1.1 阳虚燥热致瘀 祖国医学认为阴虚燥热是本病的主要机制,在初期尤为突出.阴津与血同类,相互资生转化,阴虚则津亏、血滞不行;燥热内灼,煎熬营血,血液粘稠、运行涩滞,故致血瘀.金元医家李杲就曾指出:“消者烧也……薰蒸日久,气血凝  相似文献   

18.
从“久病入络”论干燥综合征病理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机变化复杂的特点。初期多为阴虚津亏,随着病情的进展,阴津渐乏,内热渐生,燥热越重。病久津液不复,则病邪入深脏腑、经络,闭阻经脉,五脏气机紊乱,升降无序,津液运行失调,敷布失常,脏腑诸窍失于濡润。因此,久病入络的理论揭示了干燥综合征病理演变和转归的总趋势,表明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存在络脉的病理病变,是其病情缠绵,久发难愈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从瘀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应用中药活血化瘀之利治疗Ⅱ型糖尿病,提示本方法对于降低血糖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从脾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多,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既往论及本病中医病理机制者,以“阴虚燥热”概括之,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责于肺胃肾,治疗以三消辨证,重于养阴清热。然而,消渴者,何以饮水连连不解其渴,所饮之水反直趋下焦而为小便频频?何以消谷多食不润肌肤,饮食精微外泄而形体日渐消瘦?且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