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巴胺基本结构为B苯乙胺,是继α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后第3种内源性儿茶酚胺,在体内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不同剂量的多巴胺(DA)具有不同的药理特性。神经末梢的GnRH和多巴胺间存在着轴突联系并相互作用,以及多巴胺有抑制GnRH分泌的作用。美他沙酮([5-(3,5-二甲基)苯氧甲基]-2-嗯唑烷酮)是中枢性肌肉松弛药,具有镇静,抗胆碱和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炎症、外伤等引起的局部肌肉疼痛。聚[α,β(N--2-羟乙基)-DL--天冬酰胺](PHEA)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是多巴胺和美他沙酮大分子已被广泛用作合成前药的载体。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多巴胺和美他沙酮大分子前药的合成过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加味过敏煎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皮肤瘙痒,搔抓后皮肤出现条索状红色风团。本病的发生可能因患者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组织胺的释放,从而引起皮肤风团发生。西医治疗常用抗组织胺药,可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但不能治愈本病。而中医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体质,稳定肥大细胞膜,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笔者应用自拟方加味过敏煎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克敏嗪10例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1995年7月~1999年12月皮肤科门诊人工性荨麻疹患者42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抓后起风团持续1个月以上,皮肤划痕征( ),除外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肝炎者。随机  相似文献   

3.
蝙蝠葛碱对电刺激引起的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了电刺激离体豚鼠心脏流出液的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表明,蝙蝠葛碱30μmol/L可明显减少电刺激引起的NE净释放,表明蝙蝠葛碱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NE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 h内可消退,但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大多伴瘙痒。由于病程与临床表现不同,该病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性荨麻疹等类型。若反复发作达每周2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则称慢性荨麻疹[1]。临床上,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更为棘手。目前西医治疗大多以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  相似文献   

5.
脂肪组织的生理功能依赖交感神经系统(SNS)的调控,而肥胖等疾病会引起SNS信号通路的异常。针刺是改善脂肪组织内SNS功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脂肪组织内SNS的生理病理意义梳理了针刺直接或间接调节脂肪组织SNS功能的分子通路。随着电针调控自主神经的机制不断被阐明,调整针刺作用模式(包括选取不同神经节段的穴位及调整电针刺激参数等)可能导致脂肪组织内SNS传出支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及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比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减肥疗效。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不同针刺作用模式与SNS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之间的特异联系可以丰富穴位内在的神经编码,从而优化肥胖症的选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六神丸治疗丘疹性荨麻疹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是婴幼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夏秋季多见,其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本病与祖国医学的“水疥”类似。其病因多因蕴湿热,或因蚊虫叮咬,环境变化,胃肠道障碍或食物过敏有关。笔者用六神丸为主药,配以微量扑尔敏治疗此病60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生》2009,(1):33-33
哭泣使人体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前者是我们在沮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激素,后者则为神经传递素,使作用与肾上腺素刚好相反。我们在哭泣时身体释放出这些激素,这种生理反应让我们发泄痛苦、获得平静。  相似文献   

8.
李钦峰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80-1081
目的观察中药成方荆肤止痒颗粒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年龄段给不同剂量的荆肤止痒颗粒,治疗6d,并与盐酸西替利嗪对比。结果荆肤止痒颗粒的疗效与对照药盐酸西替利嗪相当,总体疗效略优于盐酸西替利嗪。结论荆肤止痒颗粒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疗效确切,且无抗组胺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静滴去甲肾上腺素致皮肤坏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滴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皮肤坏死较为罕见, 笔者曾遇到1例, 因发现治疗及时, 未造成严重后果, 应吸取教训,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疱疹样天疱疮、黄褐斑、寻常座疮等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 丘疹性荨麻疹 王某,男,68岁,2008年3 月26 日初诊.有冠心病病史8 年,继见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散在风团状丘疹,混见疱疹,奇痒1 年余,经某医院先西医后中医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全身皮肤散在性风团状丘疹,间或夹杂疱疹,瘙痒不止,皮肤划痕征阳性.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中医诊断为瘾疹.辨证为气血两虚,风邪入侵.西药用西替利嗪片10mg,1 日1 次口服;维生素C200mg,1日3 次口服.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皮肤病即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类皮肤粘膜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其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红斑、风团、水肿甚至丘疹、糜烂,伴剧烈瘙痒为主。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接触性皮炎,急性、亚急性湿疹,药疹,荨麻疹及异位性皮炎等多种疾病。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组胺类药为主。长期应用产生耐药性等的副作用。中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是其优势。马宽玉主任医师从医近30年,擅长治疗各类皮肤病,现将其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荨麻疹,或称风疹块是外在的或内在的各种不同原因,作用于人体,通过变应性的或非变应性的作用,而诱发的皮肤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是大小的块状丘疹及难忍的搔痒。荨麻疹的病因很复杂,实难枚举。不过总之可以分为内因性与外因性两大类。内因——凡是“毒素”经血行而作用于皮肤者。诸如食饵、药物、(包括内服或注射)血清注射、内脏的疾病(包括寄生虫病)、代谢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的障碍。苏联方面,有以能形成条件反射性荨麻疹者,殆亦可能  相似文献   

13.
孟伟  丁涛 《广西中医药》2000,23(6):27-27
荨麻疹俗称风团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中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婴儿与儿童 ,但青年与成年人也可见到。一般认为荨麻疹与外界环境、食物、蚊虫叮咬等引起的过敏有关。治疗上西医多以内服抗组织胺药及外用洗剂治疗 ,有一定副作用。1999年3~11月我院以自拟过敏散治疗150例丘疹性荨麻疹 ,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均为门诊观察病例。其中男68例 ,女82例 ;年龄8~60岁 ,平均29岁。病程最长10天 ,最短3天 ,平均4天。初发125例 ,伴有继发感染28例。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拟定〔1〕,临…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田某某,女,40岁,农民.2001年5月18日因全身皮肤鳞屑性红斑入我院治疗.患者于2年前在田间劳动后感冒引起全身皮肤鳞屑性小丘疹,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酸枣仁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亚莉  秦爱玲 《陕西中医》1993,14(11):516-517
<正> 酸枣仁汤出自仲景《金匾要略》,全方由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五味药组成。笔者临证用酸枣仁汤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每获良效,现举数例,供同道参考。1 胆碱能性荨麻疹赵某,女,16岁,学生。以全身反复出散在小丘疹样皮疹,剧痒之主诉于1993年元月来诊。自述2年来日夜苦读,  相似文献   

16.
丘疹性荨麻疹是突然发生的风团状小丘疹 ,或水肿性红斑 ,大小不等 ,顶端有小如针头、大如绿豆之水疱。它具有以下特点 :1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春夏秋均好发 ;2瘙痒剧烈 ,入夜尤甚 ,影响睡眠 ,并可因搔抓而引起脓疱疮等继发感染 ;3易反复发作 ,同玩耍的儿童可同发。因儿童内服给药常较困难 ,注射给药亦不太被儿童所接受 ,而且较麻烦。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使用脐疗法为主 ,治疗本病1 1 8例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8例病人中 ,男 63例 ,女 55例 ;年龄最小 1个月 ,最大 1 2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反复迁延 4个月…  相似文献   

17.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风团样丘疹性皮肤病.主要是因某些昆虫、跳蚤、蚊虫等叮咬引起过敏而发病;也有因肠道寄生虫或食用鱼虾等高蛋白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18.
瘙痒性皮肤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瘙痒是一种可以引起搔抓欲望的皮肤感觉,推测瘙痒和疼痛一样由表皮及表皮一真皮交界处非特异性游离神经末梢来担任。在临床实践中,本人应用中草药酊剂治疗不同类型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容易出现药物过敏,发生率在10%左右,以皮肤发热、瘙痒,在颜面、躯干部出现斑丘疹或荨麻疹为主要表现。陈如泉教授认为,抗甲状腺药物过敏主要可分为药毒犯表证、药毒壅盛证、药毒入血证三型,分别以人参败毒散、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主之,酌情配伍祛风解毒药物,必要时加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丘疹性荨麻疹是突然发生的风团状小丘疹,或水肿性红斑,大小不等,顶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春秋夏季均好发;第二,瘙痒剧烈,入夜尤甚,影响睡眠,并可因搔抓而引起脓疱疮等继发感染;第三,易反复发作,同玩耍儿童可同发.是皮肤科临床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好发于儿童,故内服给药常较困难,注射给药亦不太被儿童所接受,而且较麻烦.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使用脐疗法为主治疗本病118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