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检测了1982~1985年间250例心脏手术病人输血后肝炎发病情况及为其供血的3142名志愿献血员(HBsAg 阴性、ALT<1.33μkat/L)血清抗HCV、抗HBc 和ALT 值。检测结果:受血后经12个月随访,250例受血者中40例(16%)发生非甲非乙型肝炎。其中5例输血前抗HCV 阳性,其余85例中30例(86%)抗HCV阳转;210例未发生肝炎者中仅2例(1%)抗HCV 阳转。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加利福尼亚大学对1972~1978年间发生的69例输血后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进行5~11年随防的结果。输血后2周~6个月内,有2次或2次以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又无法用其它原因解释者为输血后肝炎。如果抗 HAV-IgM、HBsAg和抗 HBc 均阴性则为输血后 NANB 肝炎。若在6个月内 ALT 恢复正常者为急性肝炎,以后不再随访。如果6个月后 ALT 仍不能恢复正常则为输血后慢性 NANB 肝炎,作为继续随访对象。本组21例作了经皮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其中4例发现肝硬化的组织学证据。慢性肝炎患者如果连续3次或3次以上ALT 值正常,且每次间隔1个月以上,可认为 ALT  相似文献   

3.
肝病是肾移植受者的常见并发症。常见者如下: 急性病毒性肝炎肾移植患者乙型肝炎与血透治疗有关。有人认为确切发病率和透析时间的长短比输血的次数要密切。血透单位监察调查中心发现病人及工作人员中,有4.4%发生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急性肝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大约半数发生于肾移植后2~14个月。HBsAg初次阳性后1~11个月才出现肝炎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约为25%。在前瞻性研究中用双向免疫电泳法测定HBsAg每3个月一次,将近有13%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有肝功能异常,其中仅17%HBsAg阳性,生化异常在移植后18个月始发生。有HBsAg阳性的患者于接受肾移植后临床出现肝炎的发生率约占15%。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972~1980年间90例符合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指肝炎时血清抗HAV-IgM、抗HBc-IgM和HBsAg阴性)病例进行了随访。90例中7例失访;3例仅电话随访,确认无发生肝衰竭的证据;80例获得满意随访。 90例病人中31例为急性输血后肝炎,55例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22名HBsAg阴性的输血后肝炎病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查,试图探索其致病因子。 22例病人在心脏矫正术后发生输血后肝炎。其中6例血清谷丙转氨酶100~199单位(正常值为2~40单位),10例200~399单位,7例400单位以上;6例出现黄疸。潜伏期长短不一,从2周到15周,平均7.3周。病程短者2周,长者超过6个月,有些病人转氨酶持续升高达3年之久。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的  相似文献   

6.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H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48例PHC及106例非肝病患者的扰HCV抗体及HBV-M。结果显示PHC组中抗HCV抗体阳性21例(43.8%),对照组14例(13.2%,P<0.01);HBV-M阳性45例(93.8%),对照组50例(47.2%,P<0.01)。HBV-M阳性PHC病人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21例(46.7%),HBs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15.6%),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5例(11.1%)。HBV-M阴性PHC患者中,抗HCV抗体阳性2/3例(66.7%),HBV-M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9/45例(42.2%,P<0.05);HBsAg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4/38例(36.8%);HBsAg阴性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7/10例(70.0%,P<0.05)。在抗HCV抗体阳性PHC患者中,3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8例(38.1%)。以上结果提示在我国,PHC与丙型肝炎有关,在HBV-M阳性患者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患者发生PHC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美国1972年来,对66例急性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进行前瞻性研究的6年随访经过。输血后肝炎的诊断标准为接受输血后6个月内连续2次或2次以上、无其他原因解释的SGPT值升高,其中至少一次SGP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或5倍。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诊断依据是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抗体)及乙型肝炎(HBsAg,抗-HBc或抗-HBs)的血清学证据。在总共94例输血后肝炎中,66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这组病例有各种不同的疾病背景,均接受大量输血,输血前均无肝病的临床或生化证据。患者一直随访到SGPT值恢复正常(持续3次阴性)或至死亡,或拒绝随访,或迄今。“慢性肝炎”的诊断是以生化异常为根据。如SGPT持续升高超过20周而无禁忌证,则作肝穿刺活检。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组织学依据为碎片样坏死、纤维组织增加和肝小叶内细胞溶解;慢性迁延性  相似文献   

8.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辟炎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H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ELlSA方法检测4B例0PHC及106例非肝病患的扰HCV抗体及HBV-M.结果显示PHC组中抗HCV抗体阳性2l例(43.8%).对照组14例(13.2%.P<0.01)HBV-M阳性45例(93.8%).对照组50例(47.2%.P<0.01)。HBV-M阳性PHC病人中.HBsA8、HBeAb及HBeAb三项阳性21例(46.7%).H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15.5%),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5例(11.1%).HBV-M阴性PHC患中,抗HCV抗体阳性2/3例(66.7%).HBV-M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9/45例(42.2%.P<0.05);HBsAg阳性PHC病人中,扰HCV抗体阳性14/38例(36.8%),HBsAg阴性病人中,扰HCV机体阳性7/10例(70.0%.P<0.05)。在抗HCV抗体阳性PHC患中,3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8例(38.1%).以上结果提示在我国,PHC与丙型肝炎有关,在HBV-M阳性患中,HBaAg、HBeAb及HBcAb兰项阳性患发生PHC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的预防,近来已有两个显著的进展。第一是对所有供血者进行 HBsAg 常规筛选,因而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已降低5~10倍,目前输血者约0.4%发生此病。HBsAg 的筛选没有使输血后肝炎消失,主要由非甲非乙型肝炎所致。第二是已制成了对 HBsAg 高滴度抗体的特异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实验和临床已征实在某些情况下 HBIG 对预防乙型肝炎有效。在对一次因意外的针刺接触 HBsAg 阳性血的对照研究中,于暴露后尽可能快地给予 HBIG 5ml,1月后再给药1次,对预防乙型肝炎似乎有效率至少70%。对于长期或慢性接触 HBsAg 者,则用 HBIG 预防肝炎似乎勉强有效或无效。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和工作人  相似文献   

10.
204例心血管患者,术后发生输血后肝炎的有51例,其中36侧(71%)为非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对这36例采用敏感方法测定其血清不显示由乙型肝炎(HB)病毒感染所致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受血者于输血前采血,又于术后每2周采血1次,连续4个月,继之每月1次,共观察6个月。149例受血者于术后1周内输入。输血前对91%的供血者的血液作HB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 surface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慢性心肌炎病人的临床病程与抗肌球蛋白自身抗体(antimyosin autoantibodies,AMAAB)的关系,共分析33例慢性心肌炎病人,男性20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7.4±12.7)岁,用ELISA法测定血清AMAAB;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心肌炎根据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按Dallas指标诊断(病人未用免疫抑制剂)。6个月后重复上述检查,第2次活检仍有淋巴细胞浸润心肌诊断为慢性心肌炎。 初次检查诊断为心肌炎的33例中,17例AMAAB阳性(52%)。其中13例在第2次复查仍为阳性(76%),4例(24%)转为阴性。初次检查AMAAB阴性的16例在第2次检查时也未出现抗体。6个月内AMAAB阳性病人中2例症状轻度好转,2例加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了内蒙等地区HBsAg携带者,各型B型肝炎、B型肝炎后肝硬化及HBsAg阳性肝癌患者共520名,检测了D型肝炎抗体(抗-HD),发现6例D型肝炎抗体阳性,皆为蒙族。其中1例检测为HBsAg/ayW亚型。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D型肝炎的患者,临床表现较轻,病理检查除1例为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外,余皆为慢性迁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日本1990~1993年间肝炎患者中205名发展为肝细胞瘤(HCC)的住院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205名 HCC 患者中,71%的人仅出现HCV 抗体,13%出现 HCV 和 HBV 抗体,11%出现 HBsAg 阳性,仅有4%为 HCV 和HBV 阴性。而 HCV 抗体和 HBsAg 均阴性率为1%。HCV 阳性的 HCC 患者和 HEV/HBV 抗体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2±7岁,HBsAg 阳性的 HCC 患者为52±13岁。男性与女性的比率为3.3:1,HCV/HBVAb 阳性HCC 为5.5:1,HCCH BsAg 阳性者为7:1。  相似文献   

14.
58例并殖吸虫病人治疗前后应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以考核疗效。先后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内和6个月内三次采血检测,循环抗原阴性率分别为24.4%(11/45)、73.7%(28/38)和100%(25/25)。同期以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持异性抗体阴性率分别为2.0%(1/45)、13.2%(5/38)和48%(12/25)。二者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表明循环抗原检测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采用本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1/34例阳性;华支睾吸虫病人2/15例阳性;姜片吸虫病人15例,脑囊虫病人15例和肺结核病人10例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反复输血(≥3次)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比较阳性与阴性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的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与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并对阳性PTR患者进行特异性分析,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不同抗体阳性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导后续输注工作。方法:选取2015-06-2016-07收治的反复输血(≥3次)患者156例,均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按照检测结果分为阳性与阴性2组,对2组血小板输注前后的计数进行比较。对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分析,统计其各抗体比例,并分析输血次数与PTR的关系。结果:(1)156例反复输血患者中,54例血小板抗体检查为阳性(34.6%),其中阳性患者PTR为44例(81.5%),1h、24h平均CCI为(6.63±1.16)×109/L和(3.01±1.52)×109/L;阴性患者中PTR为11例(10.8%),1h、24h平均CCI为(15.37±3.22)×109/L和(7.98±3.62)×109/L。(2)对44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的PTR患者进行特异性分析,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33例(75.0%),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2例(4.5%),同时具有HLA与HPA抗体的患者有3例(6.8%)。(3)3~5次输血患者PTR占23.8%;5~10次输血患者PTR占39.3%;10次以上输血患者PTR占39.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PTR例数等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结论:反复输血(≥3次)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引起PTR的比率要远高于阴性患者(P0.05),而且PTR的发生跟患者以往输血次数呈正相关,因此对反复输血患者再次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是必要的,对于后续配型输注及节约输注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6—2018年Rh(D)阴性患者应急输血案例,建立Rh(D)阴性患者输血应急方案,旨在保障临床Rh(D)阴性患者紧急用血。方法:对输血治疗的13例Rh(D)阴性患者进行输血情况调查,了解输血后抗体产生情况以及输血的疗效分析。结果:13例Rh(D)阴性患者中12例输注了Rh(D)阴性红细胞或血浆,其中1例由于出血量较大,进行配合性输注Rh(D)阳性红细胞。13例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救治,12例未出现Rh抗体,1例大量输注了Rh(D)阳性红细胞在输注3个月后出现了抗-D抗体,效价为4,4个月后效价为32。结论:Rh(D)阴性患者如需急诊输血,输注红细胞类制品时,首选ABO、Rh(D)同型的红细胞制品,也可以输注"O"型Rh(D)同型洗涤红细胞;在现有Rh(D)阴性制品不能满足要求,又需大剂量输注红细胞制品时,可根据"配合型输血"的原则输注Rh(D)阳性红细胞。如需输注血小板制品,若时间允许尽量输注Rh(D)阴性血小板,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Rh(D)阳性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制品的输注则无需区分Rh(D)血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6—2018年Rh(D)阴性患者应急输血案例,建立Rh(D)阴性患者输血应急方案,旨在保障临床Rh(D)阴性患者紧急用血。方法:对输血治疗的13例Rh(D)阴性患者进行输血情况调查,了解输血后抗体产生情况以及输血的疗效分析。结果:13例Rh(D)阴性患者中12例输注了Rh(D)阴性红细胞或血浆,其中1例由于出血量较大,进行配合性输注Rh(D)阳性红细胞。13例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救治,12例未出现Rh抗体,1例大量输注了Rh(D)阳性红细胞在输注3个月后出现了抗-D抗体,效价为4,4个月后效价为32。结论:Rh(D)阴性患者如需急诊输血,输注红细胞类制品时,首选ABO、Rh(D)同型的红细胞制品,也可以输注"O"型Rh(D)同型洗涤红细胞;在现有Rh(D)阴性制品不能满足要求,又需大剂量输注红细胞制品时,可根据"配合型输血"的原则输注Rh(D)阳性红细胞。如需输注血小板制品,若时间允许尽量输注Rh(D)阴性血小板,紧急情况下可以输注Rh(D)阳性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制品的输注则无需区分Rh(D)血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影响,找出最好的筛查方法,减少因输血引起的梅毒传染,协助梅毒诊断。方法:171例分为3组,TP-ELISA及TRUST试验均为阳性的为第1组,仅TP-ELISA阳性的为第2组;仅TRUST阳性的为第3组。对第2、3组3个月后再进行TP-ELISA及TRUST复查,观察有无梅毒血清学变化。结果:171例其中TP-ELISA首次确认阳性163例,TRUST首次确认阳性167例,两者同时阳性159例,TP-ELISA阴性,而TRUST阳性的8例(4.6%);TRUST阴性,而TP-ELISA阳性4例(2.3%);血清学检测有显著性差异(χ2=46 134.421 1,χ23.84,P0.05);8例TRUST阳性者3个月后有2例TP-ELISA阳性,血清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χ23.84,P0.05)。结论:部分学者认为的TP-ELISA检测优于RPR、TRUST实验不科学,梅毒检测的最佳方案应为一次TP-ELISA和一次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9.
自Combes等(1971)证明1例乙型肝炎的肾小球肾炎与HBsAg的关系以来,已有几例病人的肾脏应用免疫荧光方法确定有HBsAg存在。作者于1973~1978年,对163名患蛋白尿和/或血尿的日本儿童(男90例,女73例,年龄3~15岁),进行肾活检,发现膜性肾病11例(男9例,女2例),应用反相被动血凝检查血清HBsAg均为阳性;随访6个月~5年均未见阴转。其余152例为其它肾脏疾病,血清HBsAg阳性者仅7例(4.6%)。9例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标本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大多数病例的肾小球上沿毛细血管袢有IgG沉积,而β_1C、IgA和IgM和纤维蛋白原沉积并非都有,如有,其分布与IgG相同,均未发现HBsAg的沉积。8例HBeAg检查6例阳性,抗HBe均为阴性。11例患者的母亲血清检查,6例HBsAG阳性,另1例含有抗HBs。母子  相似文献   

20.
Levin等调查了一次由急性肝炎恢复期牙科医生造成的乙型肝炎爆发,13例就诊者因此患肝炎,病人既无输血或与黄疸者接触史,亦无注射毒品史,推测系通过针头。注射器,或者唾液或血液的气溶胶传播。 Rimland等调查发现1例无症状携带HBsAg的口腔外科医生在4年内引起就诊的53例病人发生乙型盱炎:7例作了HBsAg亚型检查,其中6例与该医生相同。这种传播是勿庸置疑的,重要的是其频率多大。Williams等报告:2名HBsAg阳性肝炎潜伏期内(病前6周)的牙科医生所治疗的237例病人,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