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扁平足的步态及其临床矫形效果,为扁平足矫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运用步态分析的方法,分析正常足弓下的正常步态及其影响因素;(2)运用步态分析的方法,分析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环境及步态特点;(3)列举常见的扁平足矫形治疗方法,并对其矫形效果进行步态分析评价。结果由于扁平足足弓与正常足足弓存在着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的差异,容易造成疲劳性损伤及影响外观。扁平足又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除了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以外,生理性扁平足一般无需治疗,病理性扁平足则需要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办法有手术、体育锻炼、矫形鞋。手术是针对畸形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常用骨内移截骨术联合外侧柱延长术,但有可能会造成新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引发其它问题。在缓冲足底压力、减轻足弓疲劳方面,矫形鞋有着良好的优势。结论步态分析方法临床上在扁平足功能评价、矫形效果评价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足部外观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安全、舒适地矫正扁平足畸形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经矫形后距、舟骨畸形的病理成因与生物力学基础。方法: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足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足与CCF内侧纵弓的生物力学模型。结果:距骨在胚胎阶段即出现发育不良,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和跟骨内翻;正常足与异常足第2序列的应力主要集中于第2跖骨与足底腱膜。足弓结构异常、跖筋膜切断都将加剧应力集中程度、增加足弓背屈变形,应力传导导致舟骨、距骨变形。结论:CCF在胚胎发育期即有足的马蹄内翻且畸形程度随生长发育而逐步加重,距骨在胚胎阶段即出现发育不良。距、舟骨继发畸形与经矫形后应力集中、足弓背屈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步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的足趾损伤对足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术后2~8年拇趾远节部分缺损、拇趾远节缺损、二趾缺损和二趾列缺损四组患者40例,采用自身健足对照,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行足底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拇趾远节部分缺损主要引起局部应力的改变,拇指远节缺损引起重心后移及前足蹬离期的缩短,二趾缺损可引起足底应力的外移,跖骨头缺损引起整个前足压力显著升高。结论各类足趾缺损均会对足底步态产生不同影响,拇趾远节及第二跖骨头缺损对足底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应尽力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4.
拇外翻病人的静、动态前足底压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黄耀添  王军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10(2):128-130,F002
目的:观察Mu外翻足与正常足底压力的差异。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测试系统,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16只病足和14只正常足前底压力进行了动、静脉足底压力测定。结果:病足组第1跖骨头区的足底压力占前足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2-3,4-5跖骨头区的压力占前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u外翻畸形有足弓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跟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足是人体负重、行走、吸收震荡的结构 ,足底是三点负重 ,而足跟负重约占 5 0 % [1]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一块跗骨 ,是内外侧纵弓后端共同的支撑点 ,跟骨 (结节 )与第 1跖骨头和第5跖骨头形成足的三点负重 ,同时也是足部许多韧带的起止点 ,而这些韧带对足弓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跟骨的完整性及其形态的保持有重要意义。若跟骨骨折、塌陷 ,将使足底三点负重关系发生改变 ,足弓塌陷将引起步态的改变和足的弹性、减震功能降低。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 ,在全身骨折中占 2 % ,占跗骨折的 6 0 % ,男性比女性常见。2 / 3的骨折出现在…  相似文献   

6.
背景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绝大部分患者存在步态异常。在临床康复中,对于步态的评估多采用量表及平衡仪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作为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下肢疾病的评估。但国内外对于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中的应用较少。目的 探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分布规律,为指导康复评估和步态训练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3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志愿参与本研究的步态正常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yGait-G6060-5步态分析系统测量仪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足底压力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步长、步宽、步速、足角、总触地时长、足底各分区[踇趾(T1区),第二至第五脚趾(T2区),第一跖骨(M1区),第二跖骨(M2区),第三跖骨(M3区),第四跖骨(M4区),第五跖骨(M5区),足底中部(MF区),足后跟内侧(MH区),足后跟外侧(LH区)]压力占比、足底压力Ad值、足底压力中心在横向(身体左右方向)的最大偏移距离(COP-X偏移)、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手段和方法,采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50名健康儿童足底压力变化进行动态测试。方法:通过对儿童自然行走、背负2.5 kg和5 kg负荷三种形式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强、冲量、足轴角指标变化,对儿童负重行走的足底压力特征及步态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负重行走时,前掌所受压强和冲量占整足百分比随负重的增加而增大,这使得足前掌中部位易出现疲劳和损伤。儿童行走时足部蹬离地面阶段时随着负重增加而变长,同时足外翻程度和足轴角亦随负重增加而变大。结论:儿童背负负荷过大增加了儿童行走的不稳定性,时间长久会对其足弓形成伤害并增加了足外翻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足部的生理特点: 足部共有28块骨质构成,骨与骨之间主要有韧带相连,形成许多关节面,韧带和关节均甚坚强,结构象横桥,以便将上身的力分散到足的前后。足弓的存在,可缓冲震荡,并起到弹簧作用。因解剖的特点,足底负重落于跟骨结节、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点上,如因足外伤而将三点负重的生物力学关系破坏,则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及分析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Lindgren术式)治疗外翻术前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 30例47足外翻患者术前测量足底各部位的压力,然后行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后8周取出内固定螺钉,进行术后足底各部位压力测定,随访平均15月.结果 术后与术前跖骨头下压力相比,两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P<0.05),且重度组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 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治疗外翻,在矫形的基础上不破坏外翻足的生物力学环境,截骨保留内收肌的方法,降低了以往其他术式因术后应力性转移产生足底胼胝疼痛的发生率,从而恢复了趾第一序列的正常解剖,使内在肌的肌力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0.
Lisfranc骨折脱位是发生在足跖跗骨关节的骨折脱位,该处损伤的发生率较低,约占全身骨折的0.02%[1],临床容易漏诊、误诊,治疗不当后期将造成患者足底疼痛、足弓塌陷及正常步态周期的失调.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采用切复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13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术后的病人,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复习、体格检查、步态分析及双足负重位X线检查,并采用自身对照分层分析。极少数病人供足有轻度的蹬力减退,一般不引起病人注意。其中多趾移植及关节移植组术后供足问题相对较多,跖骨截骨的第二足趾移植组次之,跖趾关节离断组最少,但均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本组手术对双足步态无明显影响。术后供足内侧纵弓无影响,但有引起拇趾外翻的倾向,跖骨截骨组远期可出现足外侧纵弓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构建 3 个不同角度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重力模拟舞蹈演员踮脚站立的工况,以 此探究舞蹈演员多发跖趾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利用石膏托固定研究对象的足踝关节后拍摄全足 CT图像,构建出包括骨与足周围软组织及关节韧带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设定边界条件、施加载负并进行应力分析, 研究舞蹈演员踮脚站立时的全足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分别建立中立位, 跖屈 20°, 跖屈 40°的全足三维有限元模型, 施加载负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 站立平衡时随着踮脚角度的增加, 前足应力向跖趾关节集中,其中第 2、3 足趾的应力变化最大,第 2 跖骨的最大应力值从 4.77?MPa 增加到 34.61?MPa,第 2 近节趾骨的最大应力值从 2.38?MPa 增加到 166.40?MPa, 第 3 跖骨的最大应力值从 4.53MPa 增加到 30.21?MPa, 第 3 近节趾骨的最大应力值从 2.19?MPa 增加到 157.80?MPa。结论??舞蹈演员踮脚站立时的角度越大,第 2 和第 3 跖趾关节附近应力值迅速增大, 长时间的踮脚站立很容易造成跖趾关节炎, 引发前足疼痛。  相似文献   

13.
孙艳  颜秀娟 《西部医学》2014,26(10):1277-1279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与足部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情况,为临床寻求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5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足底压力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并对观察组进行足部知识自护问卷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第2~5趾、第2跖骨区的峰值压力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3跖骨、第1跖骨、足跟内侧这三个区域双足底的压力均增大(P<0.05);与前行时相比,观察组患者倒走时在第1趾、第2~5趾、第1跖骨、足中部或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等各个区域的双足足底峰值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但在第3跖骨区域倒走时双足压力却较前行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在X轴上的位移相比于前行时显著增大(P<0.05),但在Y轴上的位移则明显减小(P<0.05),双足在位移上差异不大;Ⅱ型糖尿病患者问卷总分为(20.64±3.47)分.结论 糖尿病患者前行时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倒走时较前行时足底压力区域分布更为均匀,前足掌压力减轻,缓解了该区疲劳损伤,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教育指导,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伞兵着陆过程中左、右足底动力学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德国Pedar-X足底压力检测系统检测12名现役八一跳伞大队的跳伞运动员模拟伞兵从1.5米跳台跳下着陆时足底最大应力、最大压力、接触面积、压力时间积分值等动力学指标。将左、右足底按照常规标准分为10区,分别记录各区的动力学指标值,观察各区指标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左、右足底相应各区的动力学指标值。结果左足底最大压力值(kPa)分布规律:9区足跟内侧(7.86±1.68)kPa,10区足跟外侧(7.47±1.88)kPa,8区中足(4.68±0.71)kPa,1区第一足趾(3.96±1.56)kPa,3区第一跖骨区(3.72±1.43)kPa,4区第二跖骨区(2.87±1.05)kPa,5区第三跖骨区(2.72±1.08)kPa,2区第2-4趾(2.64±1.25)kPa,6区第四跖骨区(2.42±0.68)kPa,7区第五跖骨区(2.13±0.87)。左足底最大应力值、最大压力时间积分值与最大压力值分布规律一致。右足最大应力值、最大压力值、最大压力时间积分值分布规律基本与左足一致。结论半蹲式着陆足底受力左右足一致;足底足跟部受力最大;足底内侧受力大于外侧,易导致足内外踝骨折。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hallux limitus on plantar foot pressure and foot kinematics have received limited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erefore,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limited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mobility on plantar foot pressure. It was equally important to identify detection criteria based on plantar pressures and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kinematics, enabling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ubjects affected by hallux limitus and people with normal hallux function.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idtarsal collapse and hallux limitus, kinematic variables relating to midtarsal pronation were also included in the study. Two populations of 19 subjects each, one with hallux limitus and the other free of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were asked to walk at their preferred speed while plantar foot pressures were recorded along with three-dimensional foot kinematics. The presence of hallux limitus,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caused peak plantar pressure under the hallux to build up significantly more and at a faster rate than under the first metatarsal head. Additional discriminators for hallux limitus were peak dorsiflexion of th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time to this peak value, peak pressure ratios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head and the more lateral metatarsal heads, and time to maximal pressure under the fourth and fifth metatarsal heads. Finally, in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hallux limitus, midtarsal pronation occurred after heel lift, validating the claim that retrograde midtarsal pronation does occur.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o HS  Yan L  Chen LH  Yang C  Zhang SL  Wang YH  Che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25-1827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035例DM患者和1022例正常人均行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次动态足底压力,将足底分10个区域(足跟,足弓,第一~五跖骨头,第一趾,第二趾,第三~五趾),计算平均足底最大峰值压力(MPP)和各部位平均最大压力。结果DM患者左右足MPP为(410±122)kPa和(427±128)kPa,正常人为(415±113)kPa和(428±116)k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右足MPP分布前3位均为:第一趾〉第二跖骨〉第三跖骨。不同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有否溃疡史的DM患者M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DM患者左右足MPP高于正常人,前足的压力较正常人升高[左:(352±121)kPaor(338±117)kPa,右:(357±126)kPaor(335±116)kPa],尤以第二、第三跖骨头明显。但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DM患者间M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M患者足底压力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布与正常人不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使DM患者足底压力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态变化.方法 纳入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使用FootScan系统收集足底压力及步态相关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DC组相比,DPN组左足第3、4跖骨的峰值压力降低[(13.15±4.22)N/cm2 vs(11.96±3.94) N/cm2,P <0.05;(10.21±4.22) N/cm2 vs(9.14±3.66) N/cm2,P<0.05],右足第1、2、3跖骨峰值压力降低[(6.02±2.79) N/cm2vs(5.04±2.87) N/cm2,P< 0.05;(9.95±2.69) N/cm2 vs(9.18±2.77) N/cm2,P <0.05;(10.90±3.23)N/cm2vs(9.93±3.09)N/cm2,P<0.05],其余区域峰值压力、总应力、总接触面积、总应力-时间积分、各区域压力-时间积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PN组右足的整足接触阶段[56.8%(50.22%~62.45%) vs 59.5%(54.25%~64.15%),P<0.05]延长,离地阶段[31.25% (25.475% ~ 35.775%)vs 29%(24.95% ~33.65%),P<0.05]缩短,总时间[(858±12)ms vs(900±127)ms,P<0.05]延长,步行速度[(2.58±0.67) km/h vs(2.28±0.66) km/h,P<0.05]减慢.步行速度与多个区域的足底压强呈正相关(P<0.05),支撑相中的整足接触阶段与峰值压力呈负相关(P<0.05),离地阶段与峰值压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峰值、压力-时间积分未见升高,步行速度减慢,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对步行速度及步态进行矫正,使用压力-时间积分指标更能反映足底承受压力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后移植物应力分布特征,为ACL重建的手术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三维磁共振及CT影像,建立完整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后交叉韧带;建立ACL重建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ACL移植物、后交叉韧带。模型采用线弹性材料属性,骨组织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17 GPa,泊松比(Poisson’s ratio)为0.36;完整膝关节及ACL重建膝关节的模型中的韧带组织及ACL移植物的材料属性设置为弹性模量390 MPa,泊松比0.4;将股骨固定设置为模型边界条件,施加胫骨前向134 N的拉力为载荷条件,求解分析完整膝关节的ACL及重建术后的ACL移植物的拉应力、压应力、剪切应力、等效应力的受力状态。结果: 重建后的ACL移植物的最大压应力(6.34 MPa)、等效应力(5.9 MPa)、剪切应力(1.83 MPa)均在前侧股骨端,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压应力(8.77 MPa)、等效应力(8.88 MPa)、剪切应力(3.44 MPa)位置一致。移植物最大拉应力也出现在股骨端,但位置在后侧,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且ACL移植物最大拉应力的值仅为0.88 MPa,小于完整膝关节ACL的2.56 MPa。结论: ACL移植物压应力、等效应力、剪切应力最大值均在前侧股骨端,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股骨端后侧,均与完整膝关节ACL最大拉应力位置一致;ACL移植物的前侧部分承受力较大,后侧部分承受力较小,与ACL的生物力学特性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夏清  袁海  曹娟娟 《安徽医学》2015,36(11):1358-1360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压力改变及疼痛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运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8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疼痛患者自然行走时的步态进行测试,观察受试者单足支撑分期时段参数、足角及膝关节疼痛指数,对健、患侧足底压力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膝关节疼痛指数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前足着地阶段时间百分比为(57.90±32.93)、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为(57.93±2.93)低于健侧对应百分比(60.26±2.66,P =0.007;51.53±3.84,P <0.001);患侧足角(16.24±4.50)明显高于健侧足角(14.67±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膝关节疼痛指数与患侧前足着地阶段时间百分比(r =-0.53,P =0.004)、全足支撑阶段时间百分比(r =-0.56,P =0.002)呈负相关;与患侧足角无明显相关性(r =0.245,P =0.193)。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压力具有特征性,前足着地时段、全足支撑时段明显缩短、足角变大,疼痛严重影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步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T1DM患者40例,检测入组时及2年后足底10个区域的足底压力,记录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2年时间,T1DM患者第2、3跖骨头部位的多项足底压力增加,足跟内、外侧的冲量和足跟外侧的压强-时间积分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