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肤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中药治疗的相关性.方法:用中药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神经肽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血浆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空白组血浆S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血浆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治疗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中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症状减轻,表明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伏天梅花针叩刺后中药贴敷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8例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206例,采用梅花针叩刺后中药贴敷穴位治疗;中药组70例,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贴敷组52例,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中药贴敷穴位治疗。结果:观察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贴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观察组〉贴敷组〉中药组;患者年龄越小、治疗次数越多则疗效越好。结论:梅花针叩刺后中药贴敷穴位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6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孟鲁司特钠组,每组各43例,8周后对所有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2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39.53%,而孟鲁司特钠组患者28例有效,有效率为67.44%,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氯雷他定及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组,值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阳明经不同组穴配方针刺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六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局部取穴或者局部加循经取穴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清SP含量。结果六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迎香和合谷穴的B1组和针刺迎香和足三里穴的B3组症状体征积分和血清SP含量下降明显,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明经不同组穴配方对变应性鼻炎不同症状产生效应:针刺迎香、合谷、足三里组能较快地缓解变应性鼻炎症候,可调节失衡的神经递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鼻分泌物中P物质(Substance 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脾肺两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和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鼻分泌物中SP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1%高于对照组69%;实验组治疗后鼻分泌物中S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且实验组治疗后鼻分泌物中S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可有效减少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SP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益肺健脾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枫 《新中医》2011,(7):85-87
目的:观察益肺健脾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采用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方,配合局部穴位贴敷药物的方法治疗;对照组58例,口服辛芩颗粒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2组用药后各时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停药后总有效率在第1、2月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3、4月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积分值均有显著性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E(SIgE)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肺健脾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肺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稳定持久,降低血清SIgE的作用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1例中重度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针刺组采用鼻内针刺治疗(经鼻内镜针刺双侧鼻腔内迎香穴),留针20 min,隔天1次;对照组每日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及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针刺组患者血清IgE含量及鼻腔分泌物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AS和RQLQ总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患者血清IgE及鼻腔分泌物SP、VIP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鼻腔分泌物NPY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及VAS、RQLQ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者认为鼻内针刺疼痛程度较轻,可以耐受;且患者出血量不多,易止,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鼻内针刺可明显改善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的鼻部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鼻黏膜神经功能,并以神经肽为介质,经神经—免疫网络通调节免疫应答,从而降低神经源性炎症程度以有效改善AR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8例。治疗组采用天灸散行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药散行穴位敷贴治疗。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组不同性别、不同证型的总有效率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对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越鞠保和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浆5-HT含量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口服中药越鞠保和丸,对照组应用氟西汀。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药物疗效,并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含量。结果:两组在HMAD抑郁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5-HT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治疗能使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血浆5-HT含量有影响,进一步说明血浆5-HT含量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张雪荣  向希雄  李云海 《河南中医》2014,(12):2360-2362
目的:观察鼻渊灵穴位敷贴对儿童变应性鼻炎血清Ig E、ICAM-1及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鼻渊灵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结果:两组Ig E和ICAM-1、VCAM-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渊灵穴位敷贴能降低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Ig E、ICAM-1及VCAM-1水平,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12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和西医治疗方案。以实验室检查参数和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为指标,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1)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主症均有好转,积分均减少,(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浮肿方面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P=0.241>0.05);在治疗蛋白尿、血尿、血浆白蛋白、胆固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均(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Z=-4.342,P=0.036<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伏灸和普通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用张氏医通天灸方,取穴大椎、风门、肺俞等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三伏灸组从2010年7月9日开始,在三伏期间进行治疗,普通穴位贴敷组从2010年6月1日开始,在非三伏灸期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10天贴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后和半年后随访时,均由耳鼻喉专科医生按症状、体征分级的记分标准进行量表测评。结果:(1)与同组治疗前分值比较,除三伏灸组患者鼻粘膜颜色在治疗后的分值,以及流清涕症状在半年后随访时的分值较前无差异外(P〉0.05),其余的分值都下降(P〈0.01—0.05);与同一组治疗后的分值比较,仅仅只有三伏灸组的患者鼻痒症状较之升高(19〈0.05);其余分值较之均无差异(P〉0.05)。(2)与普通穴位贴敷组比较,三伏灸患者流清涕症状在半年后随访时分值降低幅度小(P〈0.01),余症状、各项体征、症状总分、体征总分和临床表现总分改善情况较之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普通穴位贴敷和三伏灸的临床疗效几乎相同。可在非三伏天灸的时间,包括本病的急性期,推广张氏医通天灸方,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比较川椒方和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包括季节性和春季卡他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川椒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奥洛他定滴眼液点眼,每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随防,评估眼部症状、体征及眼外过敏症状(鼻部症状)。结果基线情况:2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病情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眼部症状、体征评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可改善眼部症状、体征。组间比较:治疗1周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眼部总体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总疗效比较,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眼外过敏症(鼻部症状)比较,治疗组鼻部症状评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随防时点,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鼻部过敏症状。结论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奥洛他定滴眼液:川椒方可有效缓解过敏性结膜炎伴发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波足浴结合穴位按摩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啶,治疗组采用中药超声波足浴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超声波足浴结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4、IgE水平、改善患者的体质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玉 《辽宁中医杂志》2014,(8):1676-1677
目的:研究益气脱敏汤对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分析。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脱敏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IgE、IL-4值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停药3个月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IL-4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IgE、IL-4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患儿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稳定持久,能降低IgE、IL-4水平,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抑木汤对肝脾不和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符合标准的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使用抑木汤(炒白芍15 g,炒白术15 g,防风15 g,陈皮10 g,黄芪20 g,党参15 g,茯苓20 g,山药20 g,延胡索15 g,滑石粉15 g,补骨脂15 g,炙甘草10 g)。一剂煎3袋,各150 mL。治疗组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治疗3周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继服第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思密达5 mg,3次/d,餐后服用。同上法服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抑木汤治疗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NPY含量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IP及SP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PY含量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思密达对照组在治疗后VIP及S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含量增高,第1疗程与第2疗程数值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木汤治疗肝脾不和型的D-IBS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对痛经大鼠血清和子宫的雌激素(E2)、孕激素(P),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通过阴道涂片筛查的3月龄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盐水组、模型组、电针三阴交组、电针血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各组大鼠血清、子宫雌孕激素,血浆、子宫、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清E2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电针血海组血清E2含量较之三阴交组显著性降低(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E2、P含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均有升高趋势(P>0.05);电针血海组子宫E2含量显著性升高,P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P<0.01),E2/P比值显著性升高(P<0.01)。电针三阴交组、血海组血浆、垂体、下丘脑β-EP含量呈升高或下降的趋势,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β-EP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电针三阴交组子宫β-EP含量较之血海组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对于痛经大鼠E2、P的紊乱状态的影响,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血海穴为佳;电针三阴交穴、血海穴均可通过升高子宫β-EP的含量达到镇痛作用,但三阴交穴升高子宫β-EP含量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智健脑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清中IL-1β与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严格按照配对的原则选择AD患者及健康老人,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E)检测IL-1β与TNF-α表达的水平。结果:血清IL-1β含量A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含量AD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IL-1β比较,P0.05,TNF-α治疗前后比较,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IL-1β比较,P0.05,TNF-α治疗前后比较,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AD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高于正常老年人,这可能与AD脑内炎症反应有关;(2)益智健脑颗粒可通过抑制细胞炎性因子而对AD患者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筋疗法联合关节腔冲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伸膝、屈膝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中心随机化方法将66例患者均分为A、B、C 3组,每组22例。A组给予经筋疗法,B组给予膝关节腔冲洗,C组予以经筋疗法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前和治疗第20天,在20 min平卧式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中,用Noraxon telemyo 2400表面肌电仪检测3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并分析。结果:均方根值治疗前后对比,A、C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Pca>0.05;B组无差异(P>0.05)。平均功率频率治疗前后对比,A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Pca<0.05;B组无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疗法相比,经筋疗法联合关节腔冲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更加有效地增强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收缩力和对疲劳耐受力,提高膝关节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