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述《内经》中的七情致病与以情胜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述《内经》中的七情致病与以情胜情高洪琦,薛国新(河南省焦作市中医药学校,454150)《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多处提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当情志太过,超出人体自身调节范围时,就会使脏腑气...  相似文献   

2.
浅谈精神因素与老年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况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把精神活动在情志方面的表现称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作为内伤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畴。但是,如果由于过度的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突发因素的影响,以致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各种刺激,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人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致病因素无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过度劳倦等。七情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某些特殊因素致情志太过就会损伤脏腑功能气机而致病,故有“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以及“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泄、惊则气下”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喜胜忧、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悲胜怒”,此乃中医总结出的一套以情治情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并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现就七情变化及其辨证…  相似文献   

4.
中医“七情病”指七情过激,超过人体自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进而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而发病。通常,一情可伤及多脏,一脏也可被多情所伤。本文就“七情”致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七情”致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改花 《山西中医》2003,19(1):63-6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这种转变蕴含着中医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的精髓。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将七情 ,即 :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内伤致病因素 ,称内伤七情。在正常情况下 ,七情是正常生理表现。当某些特殊因素导致情志太过或不及时 ,就会损害脏腑气机 ,故有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伤肺 ,惊恐伤肾及喜则气缓 ,怒则气上 ,思则气结 ,惊则气下之说。实践证明 ,在临床护理中及时掌握病人情志变化 ,运用七情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的理论 ,采取以情胜情的护理措施是…  相似文献   

6.
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况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医重视人的精神活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把精神活动在情志方面的表现称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作为内伤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畴.但是,如果由于过度的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突发因素的影响,以致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各种刺激,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人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紊乱,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三)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致病的原因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二是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来刺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导致疾病发生。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此原文指出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脏腑的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由此可见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七情与内脏的具体关系,主要指五志和七情与五脏各有所属。五脏与五志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医学中,七情致病学说很早就受到重视,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理论,已成为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元代名医朱丹溪提出的“活套疗法”(情志相胜疗法),可以认为是以情胜情、互相制约的心理治疗。下面一则丹溪治验故事,就是我国古代心理疗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内经》与医学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七情在临床护理上的重要性: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居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并不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能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系乱引起疾病的发生。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皮毛侵入机体内,而七情则是直接影响有关内脏而发病,内伤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作好一名中医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情志护理。一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单纯注意患者的躯体疾病,照顾病人的吃药、打针、整理  相似文献   

11.
七情异常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疾病,以喜、怒、忧、思、恐等为例。《黄帝内经》中的移精变气法是中医治疗情志病的主要方法,分为五志相胜、气机相胜两类,前者有怒胜思、思胜恐等5种具体方法,后者有思则气结以喜缓之、怒则气上以喜缓之等5种。文中还以古时情志致病案例及治病验案为证,以探讨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7调和七情养神志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七情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如果七情太过,作为一种强烈的、超出人体适应能力的精神刺激,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失控,就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七情不仅可以致病,而且也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如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即使有病或病  相似文献   

13.
七情内伤致病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表现,叫做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理反映。如果外界刺激超越了人体的正常情志活动范围,便会成为致病因素而发生疾病,称为七情内伤。  相似文献   

14.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人的情感变化既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又受内心精神世界的制约,所谓有感而发。中医学经过长期的观察与验证,将人体的情志活动归纳为怒,喜、忧,思,悲,恐、惊,并称之为七情。以此作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依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摄情志的方法主要有:自我约束、疏泄排遣、转移分散、以情胜情、以药调情。  相似文献   

15.
浅谈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情志活动属于心理活动,从中医理论来说,则是五脏对外界事物一种能动反映.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脏腑功能活动及对疾病的防御,但是,当刺激超过机体所承受的阈值时,则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引发疾病,即:情志失调直接累及脏腑而致病;情志失调可致气机紊乱而致病;七情内伤,则气机逆乱,津液运化失常而生痰、瘀.  相似文献   

16.
七情与疾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一般情况并不致病。七情变化突然、强烈、持久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8.
徐昕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35-2836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乃人之常情,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反映及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人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调节范围,从而导致脏腑气血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从心理特点看,女子偏于感性,不耐情伤,情绪易于波动,更易受情志因素影响,而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血,产生妇女经、带、胎、产、杂诸疾。由于情志因素与妇产科疾病有很重要关系,因此治疗妇女疾病时应重视心理治疗,即中医所谓"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对于情志所致妇科疾病中医除采用药物疗法,如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交通心肾等,还采用独特的情志疗法。常用情志疗法有"移精变气""情志相胜"等。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对情志刺激的致病性和所引起的疾病及其治疗、护理、预防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近年来 ,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蕴涵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及其内容的研究 ,有了很大的进展。1.“七情”致病的原因“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为主要状态的情感反应 ,属于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只有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超过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 ,才会造成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暴怒伤阴 ,暴喜伤…  相似文献   

20.
张连菊 《河北中医》2008,30(1):94-94
中医学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正常的精神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的生理反应。但是,强烈或长期的七情刺激,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