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病因未明、起病隐匿,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理学改变包括异常折叠蛋白沉积、神经元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这类异常折叠蛋白与朊蛋白在分子结构与生物学行为上具有相似性,朊蛋白可能是影响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本文就神经变性疾病的朊蛋白样作用机制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分子直径为30~120 nm的小囊泡。它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流体中,具有在细胞间转运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活性物质,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激活信号通路等作用。外泌体含有疾病指纹,可用于临床诊断。并在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通过促进神经血管再生和减少神经性炎症等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尤其是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的棕榈酰化是一种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作用于包括各种膜整合蛋白和膜周蛋白在内的各种蛋白,并对这些蛋白功能的执行起着多方面的调控作用。在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神经元内的信号传导的同时也进一步调节着神经元的可塑性。有关棕榈酰化蛋白质组学的大量研究表明蛋白的棕榈酰化在多种神经精神相关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脑内的慢性炎症及其引发的血脑屏障破坏可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元的过度兴奋。炎症反应可以促进癫痫发生发展,阻断脑内的异常炎症信号可能会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就参与癫痫炎症反应的主要炎性因子环氧合酶-2(COX-2)、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功能障碍,尤其是线粒体蛋白质稳态失衡,在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应激时发生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tUPR),通过分子伴侣和蛋白酶折叠降解有缺陷的蛋白质,维持线粒体蛋白稳态,保证细胞与机体健康。本文将从mtUPR的定义、激活、在线虫和哺乳动物身上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mt UPR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从而为尽早调节线粒体稳态平衡的干预目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活性密切相关。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作为一种突触后支架蛋白,对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为代表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突触后膜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PSD-95棕榈酰化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R、NMDAR)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综述聚焦PSD-95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AMPAR、NMDAR)的棕榈酰化过程,以及上述棕榈酰化过程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和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中的研究进展,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神经退行性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氧化应激、异常蛋白聚集及炎症反应相关。尽管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研究发现NADHP氧化酶(NOX)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因此,本文对NOX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肌细胞增强因子 2(MEF2)在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MEF2 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人体生 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参与神经元分化、突触连接和传递以及神经元存活的关键神 经发育因子,上调 MEF2 活性能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防止神经元凋亡。近年 MEF2 成为 多种神经类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类疾病的风险基因。现就 MEF2 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神经疾病 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寻找此类疾病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植物雌激素是植物中一类结构与功效类似于动物雌激素的非甾体类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多发性硬化(MS)、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疾病有较好防治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免疫炎症、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及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等,从而减缓MS、AD和PD神经细胞损伤并改善相应的临床症状。植物雌激素作为雌激素的替代药物应用于临床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活性调节的细胞骨架蛋白(Arc)是一种即刻早基因,在突触可塑性、突触稳态及记忆巩固中起到重要作用。Arc被神经活性诱导产生,其mRNA被迅速运输到被激活的神经元的树突,其蛋白表达产物定位于被刺激的部位,参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被认为是依赖蛋白质合成的突触可塑性的主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1.
炎症与癫痫     
癫痫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致短暂性大脑功能异常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由癫痫发作引起的脑组织炎症反应是癫痫发作后脑组织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目前,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和癫痫发作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证实的参与癫痫发作的多种炎性因子(如IL-1β、TNF-α、COX-2、TGF-β等)和相关受体(如TLR、IL-1 R等)进行概述,并探讨不同炎症因子及受体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说明炎症反应与癫痫发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研究突触后致密物质(PSD)支架蛋白中的树突棘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相互作用调节蛋白(Preso)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建立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通过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神经元损伤程度,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明确Preso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利用Preso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上调Preso在神经元中的表达,通过细胞活力和LDH检测明确上调Preso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利用神经元特异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特异性抑制剂ARL 17477,通过细胞活力和LDH检测明确抑制nNOS对上调Preso调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Preso表达无明显改变,而上调Preso表达可加重神经元损伤;利用nNOS特异性抑制剂ARL 17477可显著改善神经元损伤,并抑制上调Preso表达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论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Preso可促进神经元损伤的形成,而nNOS是其重要的下游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3.
Pin1(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NIMA-interacting 1)为脯氨酸肽酶异构酶的亚类,是一种催化蛋白质中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基序之间的肽键异构化酶,具有调节蛋白质折叠、细胞内信号转导、转录、细胞凋亡等功能。Pin1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可调节各种神经元发育、凋亡和突触活动。尽管有研究报道,Pin1与神经元底物相互作用影响特定的信号通路,但在神经元水平的生物学功能仍缺乏更全面的了解。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in1在衰老及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额颞痴呆、亨廷顿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些疾病中,其介导了从神经保护到神经毒性的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Pin1在神经元中的生物学功能,明确Pin1在年龄相关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分子靶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67-70]  相似文献   

14.
Orexin系统在学习记忆以及睡眠-觉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Orexin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途径,如Gq蛋白/PLC/PKC途径,乙酰胆碱能、谷氨酸能、GABA能途径,离子途径等影响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睡眠剥夺可影响脑内Orexin-A水平,而睡眠剥夺本身同时又可影响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因此,研究Orexin-A及其受体对睡眠-觉醒的调节并参与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对寻找新靶点防治睡眠障碍以及所造成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是谷氨酸的离子型受体,其通过中枢敏化和突触可塑性的形成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在炎性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1型和2型糖尿病实验动物脊髓、脊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NMDAR活化水平升高,NMDAR拮抗剂能够抑制其下游信使MAPKs的活化,并降低PDN的发生。GSK-3β和Caveolin-1可能通过上调NMDA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水平参与PDN的发生。本文将对NMDAR在PDN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一个成员,是小GTP酶Rho的下游第一个效应器。ROCK接受来自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参与调控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本文就ROCK的结构、分布、调控及生物学效应作简要介绍,并着重阐述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tau蛋白是一种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参与轴突微管组装的调节。其磷酸化水平的增高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息息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额颞叶痴呆、亨廷顿病,等。有研究表明其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而昼夜节律作为维持机体日常生命活动以及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器,受昼夜节律因子的调节,其紊乱可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致病蛋白的积累和相关致病激素的异常分泌,从而加剧疾病的进展。文中主要围绕磷酸化tau蛋白和昼夜节律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直径为50~90 nm的膜性囊泡。外泌体可以在靶细胞间激活并运输,从而发挥其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外泌体内不仅含有特定的蛋白和脂质,还包含信使RNAs(mRNAs)和microRNAs(miRNAs)。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以调节神经元的形成、再生以及调节突触的功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可通过细胞间传递神经毒性错误折叠蛋白而致病。这篇综述着重  相似文献   

19.
<正>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实现功能联系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1]。突触前膜内含有大量神经递质,以囊泡的形式储存和释放,发挥着信息传递等重要作用。突触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共同的病理改变,但导致突触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未阐明[2-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  相似文献   

2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维持。其在大脑中以前体蛋白和成熟体的形式表达,通过与神经细胞膜上不同的受体结合,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引起突触的形态结构及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的改变,从而对突触可塑性进行调节,对于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已成为近年来神经科学和神经精神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