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血生物学标志物能够反映阿尔茨海默病(AD)潜在的病理生理过程,如老年斑形成相关蛋白、氧化应激和炎症、脂代谢异常等,并且具有非创伤性、用途更广泛等优于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的特征,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有些经过验证和研究证实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或者能够对AD临床前期和疾病进展进行预测和监测;尽管有的研究结果并不很一致,但也为我们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常是困难的,基因、影像等手段可发现一些生物学标记物,但临床上仍缺乏客观、简便易于普及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定量脑电图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定量分析可以获得脑电的频率、相位、网络相关性及复杂度、子波熵等定量信息,揭示大脑电活动的动力学机制,从而帮助我们发现可能的AD脑电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定量脑电不仅可以显示安静状态下的脑电信息,也可以检测不同认知任务下脑电的定量演变,观察药物使用后脑电的定量变化。定量脑电图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新方法,显示了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类病因未明、起病隐匿,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理学改变包括异常折叠蛋白沉积、神经元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这类异常折叠蛋白与朊蛋白在分子结构与生物学行为上具有相似性,朊蛋白可能是影响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本文就神经变性疾病的朊蛋白样作用机制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植物雌激素是植物中一类结构与功效类似于动物雌激素的非甾体类化合物,近年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多发性硬化(MS)、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疾病有较好防治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免疫炎症、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保护线粒体及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等,从而减缓MS、AD和PD神经细胞损伤并改善相应的临床症状。植物雌激素作为雌激素的替代药物应用于临床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功能障碍,尤其是线粒体蛋白质稳态失衡,在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应激时发生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tUPR),通过分子伴侣和蛋白酶折叠降解有缺陷的蛋白质,维持线粒体蛋白稳态,保证细胞与机体健康。本文将从mtUPR的定义、激活、在线虫和哺乳动物身上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mt UPR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从而为尽早调节线粒体稳态平衡的干预目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会增加痴呆的患病风险,然而关于糖尿病与痴呆之间关联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糖尿病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两部分,一是与糖尿病相关的因素,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等,二是糖尿病继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许多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在糖尿病相关痴呆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包括胰岛素抵抗与信号转导通路受损、炎症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及自噬等。这里我们就糖尿病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一系列发病机制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有多种观点,新的观点认为Aβ斑与阿尔茨海默病并不相关,Aβ的生成是神经元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甚至认为Aβ斑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Aβ状态、分布、性质的改变有关,与Aβ斑数量的增多无关。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应用于偏头痛预防受到关注。针灸的效果可能来自于安慰效应。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经皮眶上神经刺激预防偏头痛安全有效。迷走神经刺激对发作性或偏头痛预防可能有良好效果。枕神经刺激主要用于慢性偏头痛的预防;翼腭神经节刺激对偏头痛预防尚有待证实;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及无创性小脑电刺激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一些研究显示对偏头痛预防可能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发病机制主要存在四种学说,临床症状与发病部位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影像学检查对临床术前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位于深部脑实质或血管周围的病变,其中多模态MRI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病理上以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分型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明确PCNSL后,对于无明显颅内高压、脑疝表现的患者,其治疗方案多为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有效率,该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的患病率远低于其他垂体腺瘤,但是随着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和敏感的化学检验应用,以及人们对TSH腺瘤认识的不断提高,TSH腺瘤的早期诊断和发现率逐渐增加。目前除了经典的经蝶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外科治疗也被应用到TSH腺瘤的治疗中。本文针对垂体TSH腺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针对GBM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相继开展,部分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西地尼布、西仑吉肽、恩扎妥林和尼妥珠单抗已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大部分Ⅲ期临床试验未得出预想的阳性结果 ,然而,研究结果也显示某些特定的亚型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未来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到GBM的异质性,转变试图以一种靶向药物治疗所有GBM的观念。寻找能预测特定靶向治疗效果的分子标记物,在基因和分子分型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精准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一个成员,是小GTP酶Rho的下游第一个效应器。ROCK接受来自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参与调控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本文就ROCK的结构、分布、调控及生物学效应作简要介绍,并着重阐述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垂体腺瘤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生长抑素类似物、生长激素受体抑制剂等。不同类型的垂体腺瘤经药物治疗后出现瘤体体积变化的疗效相差很大,这种差别取决于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所含多巴胺受体、生长抑素受体等的类型和表达量以及用药的种类,给药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神经外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迅速,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对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根据神经外科的学科特点,提出学位教育和资质教育相结合、细化培养、科研素养与临床能力并重等对策,以期提高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5.
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周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通常包含巨噬细胞)。目前至少存在2种病理机制导致微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和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在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中,至少四分之一的患者存在微出血。目前多数研究支持抗栓治疗会增加患者脑微出血数量。另外,在亚洲人群中,脑微出血与再发性脑出血关系密切,而且脑微出血数量对抗血小板相关脑出血具有预测作用。基础脑微出血≥5个的患者脑出血风险可能大于二级预防带来的微小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最大径小于3mm的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微小动脉瘤。微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因为较高的术中破裂率及绝大多数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随着介入材料的更新及各种辅助技术的应用,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术中破裂、血栓形成等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较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0例患者的颅内动脉瘤20个。并对其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其预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支架释放满意。术后即刻造影见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5例(75%),Ⅱ级栓塞4例(20%),Ⅲ级栓塞1例(5%)。经术后3~12月随访的18个动脉瘤中,均未见复发,其中16个动脉瘤影像学治愈(88.9%),2个瘤颈残留但稳定(11.1%)。在访的18位患者中15位预后良好(mRS:0-2分)。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安全可行,可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率和降低复发率,远期临床效果还有待大样本随访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中发现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治疗仍是绝大部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有效选择。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切除技巧以及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左乙拉西坦是目前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癫痫药物之一。其有理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独特于传统抗癫痫药物的抗癫痫作用机制,现已成为4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及成人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优选添加治疗药物之一。近来左乙拉西坦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在多种发作形式的癫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其抗癫痫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颅内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灶的位置、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破裂与感染等,无特征性症状/体征。典型的皮样囊肿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CT值多为负值,周围水肿缺如,在MRI上,T1、T2加权以高信号为主,囊肿多不被增强,而囊壁可有条索状强化。确诊需行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可复发、恶变、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积水,所有患者都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