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及其一级亲属78名完成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词汇测验(VS)、多维记忆评估量表的数字广度(DS)、汉词广度(WS)和空间广度(SS)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注意测验(CPT),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阴性症状分量表对受试者阴性症状进行评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患者的VS、WS、SS、大部分WCST和CPT成绩与阴性症状总分相关(P0.05或P0.01);患者亲属的VS、DS、WS、SS、CPT的视觉漏报和视觉反应时间与阴性症状总分相关(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VS、WCST完成分类和正确数、CPT听觉错误和视觉错误进入回归方程,联合预测阴性症状68.8%的变异,患者亲属的VS和CPT视觉漏报联合预测阴性症状63.9%的变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重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行为对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长期住院治疗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根据患者是否吸烟,将这95例患者分为吸烟组(n=65)和非吸烟组(n=30)。使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的精神状况和日常状况,采用连续作业测验(CPT)对患者进行测试,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NOSIE量表结果显示,吸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子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组患者的精神病因子、迟缓因子、总消极因子显著低于非吸烟组患者(P0.05),根据尼古丁依赖系数,进一步将吸烟组患者分为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和轻度尼古丁依赖组,CPT测验结果表明,重度尼古丁依赖组患者的CPT正确反应数显著高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和非吸烟组(P0.05),而轻度尼古丁依赖组和非吸烟组患者的CPT正确反应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非吸烟组患者(P0.05)。吸烟组患者绝望情绪得分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一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多种危害的行为,但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分裂症状可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亲属组)与90名对照者(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与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亲属组WCST中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CPT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亲属组WCST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PT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WCST中的持续错误数和CPT评分与患者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严重者有必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P300和探究性眼动分析(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评估患者组及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EEM中NEF及RSS减少,D值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P300潜伏期与PANSS量表一般状况分、思维障碍评分及激活性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波幅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状况分均呈负相关(P0.01,P0.05);EEM中凝视点数(NEF)与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P0.05),PANSS总分与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呈负相关(P0.05),与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P300和EEM测定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的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方法:采用PANSS、数字广度和数字符号测验对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难治性标准的139例患者,66例非难治性患者,以及118例难治性患者亲属,100例正常对照进行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评定。结果: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年龄、未治期、病程、阴性分量表评分与非难治性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教育年限、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比较,难治性患者、非难治性患者及一级亲属与正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数字广度和数字符号测验结果与难治性患者的病程、PANSS阴性量表评分和未治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教育年限、起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和其亲属都具有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行为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4月在惠州二院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男性患者397例,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15例(吸烟组245例,非吸烟组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吸烟者28例,非吸烟者54例),所有受试者都接受吸烟状况调查:尼古丁依赖量表(FIND),根据FTND分值,把吸烟组分为重度依赖组和轻度依赖组;并接受认知功能检查:连续作业测验(CP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结果在31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吸烟组245例(77.8%),非吸烟组70例(22.2%);在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吸烟者28例(34.1%),非吸烟者54例(65.9%)。①慢性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在CPT、SWCT、RBANS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依赖组CPT的正确反应数大于轻度依赖组和非吸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依赖组和非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在CPT、SWCT、RBANS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持续注意可能有一定的正性作用,吸烟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联合认知干预组(研究组,n=46)和阿立哌唑组(对照组,n=46),疗程12周,采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WCST、CPT、TMT、CF、HVLT-R及WMS-Ⅲ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TESS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而研究组阴性症状分、一般症状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阳性症状分较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WCST、CPT、TMT、CF、HVLT-R及WMS-Ⅲ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或0.01)。两组患者TESS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优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吸烟与非吸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BDNF的相关性。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1例,其中吸烟27例,非吸烟5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评估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吸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高于非吸烟组(t=2.5,2.0,2.0,P均0.05),吸烟组的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非吸烟组,吸烟组错误应答数显著低于非吸烟组(t=2.02,-2.26,P均0.05)。吸烟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为(8.8±4.6)μg/L,非吸烟组为(9.2±4.3)μg/L,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t=0.38,υ=83,P0.05);吸烟患者BDNF与患者总病程、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66,0.54,0.54,P均0.05);与RBANS词汇回忆、故事回忆、图形回忆、编码测验分值、延时记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48,-0.45,-0.45,-0.53,P均≤0.05);非吸烟患者BDNF与PANSS中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5)。结论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水平与精神症状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服药患者失匹配负波(MMN)的特征及与临床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诊断量表评分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缺陷型(缺陷组,45例)和非缺陷型(非缺陷组,55例);采用脑诱发电位仪检测MMN,并与5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患者MMN改变与其发病年龄、病程、病情及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陷组与非缺陷组MMN潜伏期明显延长(F=21.72,P=0.00),波幅明显降低(F=5.95,P=0.00);缺陷组与非缺陷组间MMN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的MMN潜伏期及波幅与的其发病年龄、病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包括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缺陷型和非缺陷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MMN异常;其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素质性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药物治疗种类、剂量不变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对照组无其他干预,共12周。分别于基线及干预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临床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评估生活质量,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社会功能。结果基线时两组间各量表及其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思维障碍、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的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AF评分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提示治疗结束时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反应缺乏、偏执、抑郁评分及SQLS中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评分在治疗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无错性节奏训练可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缺陷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未治时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认知水平及血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未治期(DUP)中位值(18个月)将患者分为长DUP(n=80)组和短DUP组(n=63)。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MCCB)、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并检测患者外周血脂蛋白水平。结果:短DUP患者组PANSS量表中的焦虑抑郁因子评分及GAF评分均高于长DU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CB各项得分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短DUP患者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长DUP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治期较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认知功能较长未治期损害较少,脂代谢紊乱较长DUP患者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虐待经历对其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儿童期虐待问卷(CTQ)评分分为轻度虐待组(27例)和重度虐待组(19例);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CogState量表(CSB)评估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分析童年虐待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重度虐待组CTQ总分及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评分显著高于轻度虐待组(P均0.01);PANSS总分、阳性因子及CGI评分明显高于轻度虐待组(P0.05或P0.01);CSB中的注意力及警觉高于轻度虐待组,工作记忆评分明显低于轻度虐待组(P0.05或P0.01)。结论:童年经历严重虐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精神症状更重,认知功能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招募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比较两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生活质量以及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降低,SQLS评分逐渐升高,治疗后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Q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CB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量表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意念与模仿行为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合并利培酮埘难治件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69例符合TRS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前者给予利培酮合并MECT治疗,后者单用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治疗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时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治疗前后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67例,研究组脱落2例.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4周、第8周、第12周末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GAF评分分别与自身治疗前相比,除第4周末对照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分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总分、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因子分的减分率、GAF评分的增加值及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PANSS减分率(45.34±15.23)%,临床总有效率56.25%,埘照组PANSSS减分率(37.14±17.19)%,临床总有效率31.4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的利培酮治疗比较,利堵酬合并MECT能提高TRS的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维持治疗所用抗精神病药种类,将4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经典药物组(250例)和非经典药物组(210例),并给予5年随访;随访前后给予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及比较。结果:经典药物组95例和非经典药物组110例完成随访;5年后两组PANSS评分与基线期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其中非经典药物组PANSS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经典药物组(P0.01);5年后非经典药物组PSP评分较基线时及经典组提高显著(P0.05或P0.01)。结论: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相当,但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更利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D)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51例BD-I型患者(BD-I组)、51例BD-II型患者(BD-II组)、50名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BD-I组、BD-II组及亲属组CPT中正确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D-I组明显低于BD-II组及亲属组(P均0.05)。BD-I组、BD-II组及亲属组WCST中的错误应答数、正确率和非持续性错误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D-I组及亲属组与BD-I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D-I组及亲属组WCST完成分类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评分与对照组及BD-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D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存在多维度认知功能损害,BDI患者任务管理能力损害较明显,BD-II患者注意力损害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奎硫平联合米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奎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奎硫平单药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韦克勒斯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及威斯康辛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进行病情及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4、8周末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CG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8周末,两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各项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奎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奎硫平单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对奥氮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奥氮平单药)、B组(奥氮平联合MECT)和C组(奥氮平联合MECT加用吡拉西坦注射液),各50例,观察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于治疗前、后评估各组疗效及认知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显著下降(P均0.05);B、C两组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A组(P均0.05);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不同方案治疗后,B组MCCB语言记忆、视觉记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A、C两组MCCB符号编码、语言记忆、视觉记忆、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评分较治疗前、及B组明显增高(P均0.05);A、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可减轻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注意功能特征。方法:对41例精神分裂症先证者的62例一级亲属、34例抑郁症先证者的55例一级亲属进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检测,并以54例精神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在反应时间分测验中,精神分裂症亲属组和抑郁症亲属组所有的CP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大多数指标低于相应的患者组(P<0.05或P<0.01)。在X分测验中,针对靶刺激,上述两个亲属组的大多数CP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部分指标低于相应的患者组(P<0.05或P<0.01)。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的部分CPT指标分别与其一级亲属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P<0.001)。在针对靶刺激的8项指标中,抑郁症亲属组有4项指标低于精神分裂症亲属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都呈现出注意功能缺陷,但他们的CPT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从而提示,注意缺陷有可能是精神障碍的一项遗传易感因子,但他们并非精神分裂症所特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未患病的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 对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患病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持续注意力测试(CP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修订版韦氏记忆量表(WMS-RC)的逻辑记忆和词语流畅性测试。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在WMS-RC逻辑记忆中的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词语流畅性测试中的词语总数、词语正确数,CPT中的视觉漏报、视觉平均反映时间1和2、听觉漏报数、听觉平均反应时间1和2的成绩均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未患病的一级亲属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提示认知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内表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