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D打印技术作为新型制造技术,在医学领域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于各个专科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3D打印技术高精度、个体化制作等优势使其能够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本文简述了3D打印技术的生产过程和原理,分析其在神经外科领域各个亚专科应用的作用及意义,指出其目前还存在的不足。相信在技术发展、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该技术将给神经外科领域带来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巨大优势~([1~3])。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3D打印技术目前,打印技术主要分四种。一是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通过加压喷头沉积热敏材料来重建物体。虽然现行的FDM技 相似文献
3.
生物3D打印技术结合临床医学需求的研究趋势愈加明显,尤其在神经外科脑肿瘤、颅骨修补、神经和血管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目前还未真正运用到临床。随着生物材料以及细胞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生物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取得突破进展。本文通过回顾目前国内外生物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和前沿研究,总结生物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未来应用的发展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神经外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迅速,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对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根据神经外科的学科特点,提出学位教育和资质教育相结合、细化培养、科研素养与临床能力并重等对策,以期提高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硕、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5.
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影像技术可协助手术相对安全地进行,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生活质量。术中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以实时、经济的术中超声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出现了基于术中超声的新显像方式——术中超声造影。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发展、优劣势、在部分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脊柱脊髓肿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的9例复杂脊柱脊髓肿瘤病例资料.结果 术前3D打印脊柱脊髓肿瘤模型清晰准确显示肿瘤位置和形态,及其毗邻血管和椎体的空间结构和关系.6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技术在脊柱神经外科手术中可有效辅助...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中发现以及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治疗仍是绝大部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有效选择。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切除技巧以及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医学3D打印所设计的新型导向板在神经外科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占位患者的影像数据,通过计算机3D转化后打印成型。术前将打印的导向板放置患者颌面部,辅助病变边界定位。结果 共纳入32例患者,所设计的3D导向板与皮肤贴合准确,皮肤切口均按照术前导向板指引设计,2例病变位置较深进行了皮肤扩切,其余切口均一次性完成,术后未出现血肿、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医学3D打印导向板可以辅助颅内浅表病变定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颅内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灶的位置、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破裂与感染等,无特征性症状/体征。典型的皮样囊肿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CT值多为负值,周围水肿缺如,在MRI上,T1、T2加权以高信号为主,囊肿多不被增强,而囊壁可有条索状强化。确诊需行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开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可复发、恶变、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积水,所有患者都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的患病率远低于其他垂体腺瘤,但是随着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和敏感的化学检验应用,以及人们对TSH腺瘤认识的不断提高,TSH腺瘤的早期诊断和发现率逐渐增加。目前除了经典的经蝶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放射外科治疗也被应用到TSH腺瘤的治疗中。本文针对垂体TSH腺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3D slicer是一种医学影像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的软件系统,其可处理CT及MRI等影像资料,被用于融合多模态的影像,可优化手术设计、实现术中精准定位,指导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3D slicer软件在心血管科、呼吸内科及泌尿外科等多学科已广泛应用。然而神经外科疾病较为复杂,手术难度在于颅脑解剖的复杂,对于病灶定位要求较高。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可模拟出脑神经、脑血管以及颅内病灶,从而可以评估颅脑病灶范围及其与周围正常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利于评价手术难度,模拟最佳手术入路。3D slicer在神经外科辅助血肿穿刺、动脉瘤夹闭、肿瘤切除、功能性疾病方面已取得初步应用。本文就3D slicer在神经外科中优化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D打印引导聚醚醚酮(PEEK)行儿童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颅骨肿物病儿资料,均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颅骨肿物切除后同时行PEEK材料的修补手术.结果 3例病儿均成功按预定设计顺利完成手术.病理结果:嗜酸性肉芽肿2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6个月,病儿恢复良好,头颅外形正常,肿物无...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是一项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原理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提供详细的影像鉴别和定位。而聚焦超声是用超声产生的能量来治疗脑深部的病变。这种治疗也叫治疗性聚焦超声,它的特点是一种无切口,无侵袭性,高精准度而又是可调节性的技术。虽然聚焦超声进行临床试验有将近50年的历史,然而在脑疾病中的应用是近几年才有了明显的进步.聚焦超声已经被证实在治疗脑运动性疾病如原发性震颤方面有效和安全,在其它脑疾病如脑瘤,强迫冲动型疾病(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以及脑疾病的药物治疗等也将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硬膜外血肿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选取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9月收治的2例硬膜外血肿患者,获取颅脑CT扫描的原始数据,制作硬膜外血肿的三维模型和与头面部组织完全贴合的"盔甲"三维模型,依据硬膜外血肿在"盔甲"模型的投影进行剪切,得到硬膜外血肿的范围,通过3D打印实体化得到手术模具。设计合理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观察术后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比较彻底,无迟发性出血;术前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及肢体偏瘫等颅内高压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及社交,GOS评分5分。
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模具打印,能够对硬膜外血肿进行精确定位,评估手术风险,选取合理的手术入路,降低手术创伤,解除血肿压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脑膜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脑膜瘤10例,其中大脑凸面脑膜瘤7例、大脑镰旁脑膜瘤3例;将病人颅脑CT或MRI薄层扫描所得二维影像资料以DICOM格式刻盘存档,作为脑膜瘤原始数据,应用Mimics17.0软件重建出三维图像,最后通过3D打印出3D导板。术前将3D打印导板置于术区进行肿瘤定位。结果 10例均成功设计并打印出个体化3D打印导板,术前可辅助准确定位。肿瘤均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未出现明显血肿、脑水肿及神经症状。结论 3D打印技术可用于脑膜瘤术前精准定位,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脑内的慢性炎症及其引发的血脑屏障破坏可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元的过度兴奋。炎症反应可以促进癫痫发生发展,阻断脑内的异常炎症信号可能会为癫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就参与癫痫炎症反应的主要炎性因子环氧合酶-2(COX-2)、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常是困难的,基因、影像等手段可发现一些生物学标记物,但临床上仍缺乏客观、简便易于普及的检测手段。近年来定量脑电图在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定量分析可以获得脑电的频率、相位、网络相关性及复杂度、子波熵等定量信息,揭示大脑电活动的动力学机制,从而帮助我们发现可能的AD脑电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定量脑电不仅可以显示安静状态下的脑电信息,也可以检测不同认知任务下脑电的定量演变,观察药物使用后脑电的定量变化。定量脑电图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新方法,显示了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