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血脂水平与腰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根据BMD将232名中老年男性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脂谱的差异,对其BMD和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氧运动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TC和LDL-C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BMD情况的独立因素有TC和有氧运动,其中前者为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脂异常促进骨质疏松的发展,而有氧运动能减缓骨量丢失.预防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应采用综合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SP)对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 L)的影响。方法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50岁以上男性退休职工及健康查体人群177例,利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定其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全身体成分,筛选出肌少症患者和非肌少症者,分析两组人群在BMD、体成分、生活方式及生命质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使用欧洲5维量表(EuroQol-5 dimensions,EQ-5D)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肌少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达58.33%;肌少症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四肢脂肪质量(appendicular fat mass,AFM)均小于非肌少症组。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6,P0.01),与BMI、AFM、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703、0.323、0.205、0.384,P0.01)。以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作为控制变量的条件下,SMI与股骨颈BMD仍呈正相关(r=0.236,P0.01);肌少症组EQ-5D指数平均水平均低于非肌少症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Q-5D健康描述系统的5个维度中较明显的问题均为疼痛和不舒服项。结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存在相关性,老年男性人群中常并存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应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展,年龄相关性疾病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年龄相关性疾病肌肉减少症和认知障碍两者的相关性,也是近来研究的热点。目前有研究表明,肌肉减少症可能作为危险因素加速认知障碍的进展,而认知障碍或许也促进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因此,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肌肉减少症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共同机制做一综述。1肌肉减少症和认知障碍的概念1. 1肌肉减少症肌肉减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质量、力量及功能下降。他有着跌倒、骨折、残疾、衰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及与骨密度下降的关系。方法 113例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组)纳入本研究,男性67例,女性46例;同期非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 321例作为对照组,男性654例,女性667例。所有患者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全身身体组成成分(骨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骨骼肌重量指数(SMI)(肢体骨骼肌重量/身高平方,kg/m2)低于同人种健康成年人1个标准差为1级肌肉减少症(class 1),低于2个标准差为2级肌肉减少症(class 2)。根据以上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肌量正常组:男性SMI7.01 kg/m2,女性SMI5.42 kg/m2;class 1组:男性SMI 6.09~7.01 kg/m2,女性SMI 4.80~5.42 kg/m2;class2组:男性SMI≤6.08 kg/m2,女性SMI≤4.79 kg/m2。分析不同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检出率。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性别类似年龄人群:骨折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62.6%)与对照组男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13.0%)与非骨折组女性肌肉减少症检出率(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24例(52.1%),Class 1级者16例(34.7%),Class 2级者6例(13.0%);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肌量正常者9例(13.4%),Class 1级者16例(23.8%),Class 2级者42例(62.6%),骨骼肌重量指数与BMI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非骨折者,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于女性。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骨骼肌重量指数与股骨颈和全身骨密度呈正相关,老年男性髋部骨折患者骨骼肌重量指数则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应关注骨折患者肌肉减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肌肉因子鸢尾素(Irisin)含量与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岁以上的体检者580例作为受试者,其中肌肉减少症者237例(试验组),非肌肉减少症者343例(对照组);为避免性别影响,将试验组分为男性试验组和女性试验组,对照组分为男性对照组和女性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根据肌肉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将试验组分为肌肉减少症前期、肌肉减少症中期和肌肉减少症严重期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Irisin的含量。统计分析各组间Irisin含量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Irisin含量与受试者肌肉减少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血浆Irisin含量诊断肌肉减少症程度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部骨骼肌、臀部骨骼肌、脂肪含量(fat mass,FM)、臀部FM、全身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含量、相对骨骼肌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RASM)、握力、步速、Iris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试验组间对比:肌肉减少症前期Irisin含量最高(男性:M=198. 73μg/L;女性:M=217. 70μg/L),肌肉减少症严重期含量最低(男性:M=145. 65μg/L;女性:M=187. 75μg/L),不同性别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Z=-13. 725,P=0. 000;女性:Z=-6. 992,P=0. 00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Irisin含量与相对骨骼肌指数RASM均呈正相关(男性:r=0. 846,P=0. 000;女性:r=0. 488,P=0. 000); ROC曲线显示男性血浆Irisin含量226. 425μg/L是诊断最优截断值,其诊断肌少症的敏感度为0. 929,特异度为0. 943,Youden指数为0. 871;女性血浆Irisin含量为226. 865μg/L是诊断最优截断值,其诊断肌少症的敏感度为0. 808,特异度为0. 673,Youden指数为0. 481。结论随着肌少症程度增加患者血浆Irisin含量越低,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浆Irisin含量对辅助诊断肌少症并判断肌少症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肌肉因子鸢尾素(Irisin)含量与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岁以上的体检者580例作为受试者,其中肌肉减少症者237例(试验组),非肌肉减少症者343例(对照组);为避免性别影响,将试验组分为男性试验组和女性试验组,对照组分为男性对照组和女性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根据肌肉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将试验组分为肌肉减少症前期、肌肉减少症中期和肌肉减少症严重期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Irisin的含量。统计分析各组间Irisin含量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Irisin含量与受试者肌肉减少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血浆Irisin含量诊断肌肉减少症程度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部骨骼肌、臀部骨骼肌、脂肪含量(fat mass,FM)、臀部FM、全身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含量、相对骨骼肌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RASM)、握力、步速、Iris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试验组间对比:肌肉减少症前期Irisin含量最高(男性:M=198. 73μg/L;女性:M=217. 70μg/L),肌肉减少症严重期含量最低(男性:M=145. 65μg/L;女性:M=187. 75μg/L),不同性别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Z=-13. 725,P=0. 000;女性:Z=-6. 992,P=0. 00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Irisin含量与相对骨骼肌指数RASM均呈正相关(男性:r=0. 846,P=0. 000;女性:r=0. 488,P=0. 000); ROC曲线显示男性血浆Irisin含量226. 425μg/L是诊断最优截断值,其诊断肌少症的敏感度为0. 929,特异度为0. 943,Youden指数为0. 871;女性血浆Irisin含量为226. 865μg/L是诊断最优截断值,其诊断肌少症的敏感度为0. 808,特异度为0. 673,Youden指数为0. 481。结论随着肌少症程度增加患者血浆Irisin含量越低,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浆Irisin含量对辅助诊断肌少症并判断肌少症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肌肉减少症(S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为中老年S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 363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临床、实验室、肝脏超声、人体成分及骨骼肌功能测量相关资料。结果:本研究中SP患病率6.31%(86/1 363),NAFLD 354例(23.97%),NAFLD组与正常组SP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15.54%vs 2.82%,P<0.05)。年龄、2型糖尿病发病率、肌肉量、四肢肌肉量(ASM)、骨骼肌指数(SMI)、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量、腰臀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SP患病率随年龄、NAFLD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SP患病率较高,SP患病率随着NAFLD程度增加而升高;应积极控制NAFLD以防治中老年S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25例,根据踝臂指数(ABI)分为PAD组和非PAD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血生化等指标,分析腰椎、股骨颈、全髋等各骨骼部位BMD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PAD组相比,PAD组年龄、病程、合并冠心病例数、合并高血压例数、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骨质疏松(OP)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肾小球滤过率(GFR)、股骨颈BMD、全髋BMD、大转子BMD、转子间BMD均显著降低(P<0.05)。腰椎BMD与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OC)、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CTX)呈负相关(P<0.05);股骨颈BMD与BMI、25羟维生素D、踝臂指数(ABI)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碱性磷酸酶、sCTX呈负相关(P<0.05);全髋BMD与体重指数(BMI)、25羟维生素D、UA、ABI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OC...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增龄,脂肪含量和腹围逐渐增加,肌肉质量逐渐减少,这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损失通常被称为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而由于潜在疾病导致的肌肉减少被称为“恶病质”,其通常有脂肪和肌肉含量共同减少。在目前老年癌症患者的管理背景下,患有癌症的老年患者可通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机制增加肌肉损失的风险:肌肉减少症和(或)恶病质。有证据表明肌少症的存在会增加老年癌症患者化疗毒性作用、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1]。恶病质使患者对治疗反应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中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肌肉减少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收集社区中老年人的信息.采用In Body 2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质量;使用握力器、4m步速方法评估中老年居民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了解中老年居民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680例中老年人,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86±6.91)岁.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总体患病率5.6%,其中男性患病率6.7%,女性患病率5.0%,不同性别间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中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例,患病率1.1%;老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5例,患病率8.4%.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t=7.059,P<0.001)、步速(t=3.170,P<0.001)、握力(t=5.538,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5.476,P<0.001)、蛋白质(t=5.872,P<0.001)、腰臀比(t=2.863,P<0.001)、矿物质均(t=5.399,P<0.001)较非肌肉减少症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BMI、是否患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肌少症患率较低,男性高于女性.建议中老年社区居民应适当增加体质量,尤其是瘦体质量(肌肉质量),以提高自身BMI值从而降低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建议加强营养和运动,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减少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中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肌肉减少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收集社区中老年人的信息。采用In Body 2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质量;使用握力器、4 m步速方法评估中老年居民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了解中老年居民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680例中老年人,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 86±6. 91)岁。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总体患病率5. 6%,其中男性患病率6. 7%,女性患病率5. 0%,不同性别间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815,P>0. 05)。中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例,患病率1. 1%;老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5例,患病率8. 4%。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t=7. 059,P<0. 001)、步速(t=3. 170,P<0. 001)、握力(t=5. 538,P<0. 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5. 476,P<0. 001)、蛋白质(t=5. 872,P<0. 001)、腰臀比(t=2. 863,P<0. 001)、矿物质均(t=5. 399,P<0. 001)较非肌肉减少症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BMI、是否患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肌少症患率较低,男性高于女性。建议中老年社区居民应适当增加体质量,尤其是瘦体质量(肌肉质量),以提高自身BMI值从而降低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建议加强营养和运动,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减少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肌肉减少症是随增龄出现的骨骼肌肌肉质量进行性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及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12-2018-04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将患者分组为肌少症及非肌少症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理化指标、身体成分及心脏结构及功能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肌肉减少症者占26.69%,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5.10%、34.6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2)肌少症组平均年龄及吸烟率更高,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浓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羟基维生素D、三酰甘油(TG)及血尿酸水平更低。(3)肌少症组的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体脂肪质量及BMI均低于非肌少症组;(4)肌少症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B型钠尿肽(BNP)水平更高,最大运动功量及Be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均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易患肌少症,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运动耐量更差,更需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年肥胖男性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89名20~50岁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体重正常组(25名)、超重组(31名)和肥胖组(33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BMD及体成分测定。结果肥胖组受试者总体脂肪质量、总体肌肉质量和BMD均高于对照绀(P〈0.05)。BMD与总体脂肪质量(r=0.296)、总体肌肉质量(r=0.392)、上肢脂肪质节(r=0.355)、人腿脂肪质量(r=0.334)和躯干脂肪质量(r=0.256)均呈正相关(P〈0.05)。BMD与躯干/总体脂肪(r=-0.197,P=0.068)呈负相关趋势。以BMD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爪,总体肌肉质量(B=0.005,P=0.000)和躯干/总体脂肪(β=-0.399,P=0.010)被引入办程。结论成年肥胖男性BMD高于非肥胖男性。肥胖者BMD增加与肌肉质量关系更为密切。建议成年肥胖男性加强体育锻炼,减少脂肪禽硅,增加肌肉含量,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4.
冯缨缨  钟远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49-3350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随年龄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检测175例老年男性血清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采用双能X线对股骨及腰椎(L1 ~L4)的BMD进行分析.分析老年男性BMD与血清性激素以及年龄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175例受检者中股骨颈、大转子、股骨干、L1~L4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年龄80 ~90岁组与年龄70~79岁组、60~69岁组比较,BMD含量明显降低(P<0.05);175例老年男性者中骨量正常者42例,骨量减少者65例,骨质疏松(0P)者68例.OP者血清T、E2、LH、FSH水平与骨量正常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骨量降低者血清E2、LH水平与骨量正常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由于增龄性激素不足引致骨丢失,可能是老年男性OP的主要原因,其血清T、E2水平可作为OP的独立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老年男性MS患者157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OP)分为两组,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BMD、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腰围(WC)、血压(BP),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老年男性MS的相关代谢因素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OP组(NOP)相比,O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G、TC、L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BMI、WC、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P组中BMD与BMI、WC呈正相关(r=0.235、0.182,P=0.000、0.011),与年龄、FPG、TG、LDL-C呈负相关(r=-0.325、-0.244、-0.090、-0.311,P=0.000、0.000、0.022、0.000),与TC无明显相关性(r=0.002,P=0.979)。结论老年男性代谢异常与BMD关系密切,在做好OP防治的同时,须重视代谢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原发性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肌少症为多病因疾病,其中最重要的病因之一是机体活动量减少。目前,研究者已尝试多种防治肌少症的方法,运动疗法被视为治疗肌少症的基础和关键。其中,抗阻及有氧运动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手段。本综述旨在描述抗阻及有氧运动作为肌少症治疗方法的临床和理论依据,总结并给出肌少症运动疗法的推荐方案,为临床防治肌少症提供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肌肉减少症是指肌肉质量和功能随年龄增大而减少的现象〔1,2〕,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质量从30岁开始每年下降0. 1% ~0. 5%,65 岁后显著加速,同时伴随着肌肉力量的减少〔3〕,伴有身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后果〔4〕.肌肉减少症的原因,涉及生活习惯和年龄依赖性生物学变化,包括慢性炎症,线粒体异常,...  相似文献   

18.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以肌量减少、肌力减退和运动功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综合征,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发人群。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肌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老年健康问题。目前关于肌少症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肌少症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对于肌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老年男性不同部位肌肉力量,身体成分、骨密度(BMD)的同步实验,探讨它们之间的确切关联,旨在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60~79岁男性志愿受试者66名,进行握力、仰卧推举、负重屈肘、膝关节最大屈伸肌力、踝关节等长屈伸力、屈臂支撑时间等肌肉力量与耐力测试;同步使用GE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全身、正位脊椎、双侧股骨颈BMD及体脂%、肌肉含量等身体成分测定。结果下肢最大肌力和肌肉耐力与全身BMD的相关度是0.604~0.711;握力与各部位BMD相关度为-0.60~0.162。下肢肌力与股骨颈BMD,背力、仰卧推举与脊柱BMD、负重屈肘除与上肢BMD表现了更高的相关度。结论加强下肢肌力练习是预防和改善老年人BMD水平的最重要手段;其中动力性的肌肉耐力练习将产生更有益的影响。肌力对BMD的影响有明显的部位特征,根据其自身各部位BMD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力量练习可获得将更好的效果。老年男性去脂体重与BMD呈高度相关,通过肌力练习增加瘦体重,降低脂肪含量有利于预防OP。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男性睾酮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0~70岁中老年男性睾酮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门诊及住院50—70岁男性200例。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MS的临床判断标准分成2组,MS组80例和无MS组(NMS组)120例。比较2组间睾酮水平的差异,分析2组睾酮与腰围、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结果2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MS各成分中,除腰围及BMI2组间有明显差异,MS组明显高于NMS组,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TG、HDL—C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2组间睾酮水平比较,MS组睾酮水平(4.11±1.22)μg/L明显低于NMS组(5.964±1.73)μg/L(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MS组及NMS组睾酮水平均与年龄、腰围呈负相关,在NMS组睾酮水平尚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50~70岁中老年男性更低的睾酮水平可能进一步增加MS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