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意偏向矫正训练(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 Training, ABM)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首发抑郁症住院患者按照方便取样法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Routine treatment, RT)和注意偏向矫正训练组40例(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 Training, AT),与60例健康对照组(HC)进行比较,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任务”在入院初期和30 d ABM后进行注意偏向评估。结果:(1)入院时抑郁症患者组在中文情绪词stroop任务中负性词的反应时和错误数[(1209.20±254.12)ms,(2.18±1.64)次]均大于HC组[(1064.03±233.52)ms,(1.43±1.2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2,P=0.001;t=2.887,P=0.005)。(2)治疗30 d后,RT组在负性词错误数方面多于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P<0.001],进一步计算Cohen’s d值,两组负性词错误数减分值差异效应较大(d>0...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对负性情绪信 息的过度关注、难以解除和对正性情绪的注意偏向缺失。研究发现其不仅可能是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因 素,而且可能作为抑郁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指标,乃至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重要靶点。然而,这一理论亟需 更多的证据支持。现对抑郁症患者注意负性偏向的机制及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探讨抑郁症负性情绪认知偏向,介绍情绪记忆和注意研究范式,对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记忆和注意负性偏向研究进行综述,并介绍目前抑郁症负性情绪认知偏向的可能机制及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与躯体症状的关系。方法:对55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SSS-S)、中文版神经症被束缚自评量表(SSTN)评估;应用点探测任务测试注意偏向;分析注意偏向与躯体症状关系。结果:抑郁组负性注意偏向分和负性脱离指数显著 0(t=3. 15,t=2. 78; P均0. 01);抑郁组负性注意偏向分与SSTN评分和负性脱离指数呈正相关(r=0. 29,r=0. 53; P均0. 05);SSTN评分与HAMD和SSS-S评分呈正相关(r=0. 34,r=0. 38; P均0. 05)。结论:抑郁症患者有明显负性注意偏向,其与抑郁、躯体不适症状无直接相关,可能是通过被束缚状态的中间机制影响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即使在病情缓解后也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2])。而注意功能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因此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3-5])。缓解期是抑郁症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内外关于缓解期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注意偏向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的特点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后的变化。方法:对28例难治性抑郁症(研究组)患者在MECT前和MECT后2、4、6、8周进行情绪图片刺激的点探测任务测试,同时选择与研究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之间反应时和注意偏向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反应时尽管MECT后较MECT前有显著缩短(P<0.05),但始终长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对负性情绪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分尽管在MECT后显著降低(P<0.05)且后4次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MECT对这种偏向可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晚发抑郁症(late-onset depression,LOD)患者早期、中期和持续注意偏向特点,探索抑郁症早期干预的潜在认知靶点。方法: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36例LOD患者为患者组,匹配27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真人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应用点探测任务范式进行实验,任务过程中测试瞳孔直径、注视方向和反应时间;情绪面孔呈现时间为200 ms与2 000 ms,瞳孔直径监测时间为11. 5 s。结果:患者组点探测任务中平均反应时长于对照组[(459. 6±104. 8) ms vs.(441. 3±112. 1) ms,F=4. 23,P 0. 05];延长刺激呈现时间被试整体反应时间缩短[(438. 5±93. 6) ms vs.(460. 2±123. 3) ms,F=22. 34,P 0. 01]。患者组对恐惧面孔首凝视点定向偏向分数显著小于对照组(F=8. 64,P 0. 01)。长呈现时间、一致试验后部分患者组比对照组瞳孔扩张更明显(F=5. 1,P 0. 05);短呈现时间、不一致试验后部分对照组比患者组的瞳孔扩张更明显(F=7. 63,P 0. 01)。结论:LOD患者存在持续的认知-感情负荷改变,导致较为固定的负性注意偏向。早期干预这些改变的靶点可能对避免或延缓抑郁症的发作与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路优泰对抗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2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结果路优泰治疗组疗效83%,对照组疗效70%(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优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认知偏向是抑郁症状产生、发展和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多个认知偏向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究。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向主要包括注意、解释和记忆偏向,3 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一定联系。一些研究已经证明注意偏向通过解释偏向直接或间接地与记忆偏向相关,且多种认知偏向结合较单一认知偏向能更显著地预测抑郁症状。现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偏向概述、联合认知偏向的相关理论、多种认知偏向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观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8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疗程为5d的内观治疗联合28 d的舍曲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4周的舍曲林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5d、28 d后两组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8 d后两组HAMD-17评分均较同组治疗5d后评分降低(P<0.01).治疗5d、28 d后两组社会适应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研究组社会适应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8 d后两组社会适应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5d后评分升高(P<0.01).结论 内观疗法联合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注意偏向情况。方法:将32例OCD患者与3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完成用于评估注意偏向的中国情绪词Stroop任务。结果:在情绪词测验中,OCD组的中性词、负性词和厌恶词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1,P=0.003;t=-3.243,P=0.003;t=-3.107,P=0.004);OCD组负性词的注意偏向和厌恶词的注意偏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1,P=0.846)。结论:OCD患者情绪加工存在损害。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信念矫正辅助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常规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治疗上予以信念矫正,时间均为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GI)分别于信念矫正前、信念矫正后2,4,8,12周末各评定一次.结果 经过12周的信念矫正辅助治疗后HAMD、HAMA、CGI-GI评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信念矫正辅助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睡眠和食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按照入组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3个基线组,每组进行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团体治疗,采用多基线实验设计,每隔2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强迫症组加测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结果:所有被试者治疗前后HAMD、HAMA、SDS、SAS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1,19.85,6.33,6.97,P〈0.01);强迫症组治疗前后Y-BOC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01);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改善显著(Z=-6.41,P〈0.001)。结论: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流行学、临床特点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流行学、临床特点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MDD)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是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168例首诊青少年MD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84),对比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分、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比组(83.33%),观察组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HAMD-24评分、MADRS评分、BDI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SSRS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可有效减轻首发青少年MDD患者抑郁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9.
归因训练合并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合并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归因训练合并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另一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对 照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按服药和复诊情况评定治疗依从性。出院1年时跟踪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研究 组的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前者显效率(90.7%)也显著高于后者(74.4%)。前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后者,前者1年后病情复 发率(4.7%)明显低于后者(18.6%)。结论归因训练合并西酞普兰可提高显效率及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正常规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欠佳~([1])。有研究~([2])显示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抑郁,但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焦点解决治疗技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选取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35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