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的治疗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实施双侧电极(双颞侧)与单侧电极(非优势侧大脑顶颞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成套记忆测验(WMS)、木块图和第四例外测验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和认知功能. 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双侧电极对认知功能有影响,但2周内可恢复.结论 单、双侧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疗效相当,单侧电极对认知功能无影响,双侧电极对认知功能有影响但可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rTMS+度洛西汀)30例和MECT组(MECT+度洛西汀)30例,2组均观察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评分,以减分率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MECT组HAMD总分减分率显著大于rTMS组(P0.05),4周末、8周末2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与MECT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相当,且rTMS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第1d、第1、2周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6周末有效率94.4%,不良反应少.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抑郁症有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无抽搐电休克合并舍曲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l例)在原用抗抑郁剂舍曲林的基础上加用MECT治疗。对照组(22例)仍使用原有抗抑郁剂舍曲林。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作比较。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P<0.01)。两组TESS分值无差异。结论抗抑郁剂并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记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分别评定2组的疗效及对记忆的影响.结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SSRI总体疗效相当,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记忆有影响,但在1~2周内逐渐得到恢复.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前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后者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治疗中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显效率为6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Y-BOCS、HAMD评分以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抗抑郁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或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两者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rTMS治疗组和MECT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记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变,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评价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HAMD总分、认知障碍因子分在治疗1周、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rTMS组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MECT组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回忆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ECT组患者的临床记忆量表总分、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回忆评分均显著低于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组主诉记忆力下降者比例高于rTMS组(P<0.05).结论 rTMS与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相当,rTMS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MECT.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合并氟西汀治疗组和单用氟西汀治疗组,共观察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根据HAMD评分,两组2周末显效率分别为80%、40%,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6周末显效率分别为93.3%、76.7%,差异无显著性(P>0.05)。MECT并氟西汀治疗组HAMA评分在1、2、4周末明显少于单用氟西汀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MECT并氟西汀治疗并未增加副反应,且失眠少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MECT并氟西汀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韦氏记忆量表(WMS)及自制不良反应观察表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传统电休克治疗总体疗效相当,但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二者对记忆均有影响,前者对记忆的影响在1~2周内恢复,后者持续2周以上.其他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方法,而传统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对有高度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记忆力的影响。方法:将6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醒脉通标准电刺激组(DGX组)和0.5 ms波宽模式组(LOW 0.5组),分别给予6~12次MECT治疗。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进行记忆测定。结果:DGX组和LOW 0.5组末次MECT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14.67、12.41,P均0.05);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8,P0.05);治疗前两组W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LOW 0.5组在图片、再认、背数等项目以及记忆商数上的得分显著高于DGX组(F=9.127、7.312、13.261、5.135;P均0.05)。结论:LOW 0.5模式与DGX模式MECT的抗抑郁效果相当;但在改善记忆力方面LOW 0.5模式优于DGX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过程中抑郁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分别在MECT前和MECT后第1次、第3次和第5次和最后1次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MECT的疗效。结果:MECT第1次后CRP水平即出现降低,随着MECT次数的增加CRP水平持续降低并伴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抑郁症状缓解者在MECT结束时CRP水平显著降低,女性患者基线CRP水平显著预测MECT的疗效(P0.05)。结论:MECT前后CRP的变化与疗效相关,女性抑郁症患者基线CRP水平能够预测MECT治疗效果,提示MECT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TRD患者共60例,MECT前和第2、4、8次MECT后检测血清BDNF浓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结果 (1)病例组第2、4、8次MECT后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MECT前(P0.05);(2)病例组治疗前BDNF水平、治疗前与第8次治疗后BDNF变化值在性别、精神病与非精神病性抑郁、缓解与未缓解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8次MECT后BDNF水平在性别、精神病与非精神病性抑郁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缓解与未缓解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第8次MECT后HAMD评分与BDNF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DNF可能是TRD患者MECT疗效是否缓解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第1d、第1周及2周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6周末有效率93.2%,不良反应少。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对老年期抑郁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喹硫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O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MECT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疗程12周。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末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各评分1次,以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末观察组显效率64%,对照组显效率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ECT与喹硫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的海马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3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抑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E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海马体积和侧脑室下静脉的最大长度、最大直径、分支数目.结果 (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及海马总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侧脑室下静脉的最大长度、最大直径、分支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CT治疗可显著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海马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良性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时分别使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对其眼压(IOP)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0例抑郁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MECT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标志物变化,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T0与T2点,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T1点,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T2点,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T2点,观察组患者的IL-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9.3%)(P0.05)。结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采用氯胺酮麻醉能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炎性细胞因子,且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丙泊酚使用者,但需要注意对患者眼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研究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共观察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和42.5%,P<0.01).研究组治疗后第1周末起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头痛、性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MECT治疗难活性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海马内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以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并阻断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探讨MECT治疗抑郁症与GABA通路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治疗组)、GABAA受体拈抗组(拮抗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3组大鼠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治疗组和拮抗组均隔天给予MECT处理6次,但后者在丙泊酚腹腔注射麻醉时同时注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余2组正常饲养.随后行open-field评分,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GAD65蛋白的表达,其余6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马GABA含量.结果 ①open-field评分:电休克处理后,治疗组和拮抗组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拮抗组低于治疗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有效缓解大鼠抑郁状态,阻断GABAA受体可减弱电休克疗效.②GAD65表达、GABA含最:模型组GAD65的表达量、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拮抗组大鼠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以上调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可上调抑郁大鼠海马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改善抑郁症状,GABA通路可能部分参与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在原抗抑郁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和对照组27例(继续原抗抑郁治疗方案),共观察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抗抑郁作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MECT基础上,研究组(26例)联合r TMS治疗,对照组(28例)联合伪r TMS治疗;分别于MECT治疗前、第6次MECT次日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定、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WCST中持续性错误应答数(PE)、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TFC)、以及P300波幅与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且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协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WCST中PE、P300潜伏期延长幅度及P300波幅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F=6.155、6.761、7.138;P均0.05)。结论:应用MECT的抑郁障碍患者联用r TMS可增强抗抑郁效果,并减轻MECT所致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