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管膜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变累及脑和脊髓,多发于儿童。基因分型的新分类方法,为室管膜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室管膜瘤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低是造成患儿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儿童室管膜瘤的分型、诊断、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颅底脊索瘤(SBC)是一种局部侵袭性肿瘤,可沿颅底侵犯并向不同方向扩展。尽管它们在组织学上是低度恶性的,但易侵及周围血管神经,使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完全切除,这导致手术后残留肿瘤。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是手术及放射治疗,但复发率高,预后差。该文就颅底脊索瘤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便对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极高,对人类危害极大。溶瘤病毒作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利用自然界病毒或者经过基因改造过的病毒选择性地感染并且裂解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溶瘤病毒已广泛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研究,但由于溶瘤病毒受自身条件限制,靶向性、安全性、溶瘤效力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把抗肿瘤基因和多种内源性抗肿瘤因子导入溶瘤病毒,增强溶瘤效力,并与传统放化疗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种肿瘤治疗手段结合渐渐成为溶瘤病毒治疗肿瘤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探讨溶瘤病毒在对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间叶组织肿瘤,良性居多,30~60岁为发病高峰。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与脑膜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等难鉴别,临床上多误诊,确诊靠病理,CD34、CD99、波形蛋白(Vimentin)、BCL2多阳性,STAT6蛋白阳性。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全切,术后放化疗效果不确切。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对该病诊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低级别胶质瘤是一类不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通常处于非活动状态,但是大部分最终演变成致命性高级别胶质瘤。最新的文献回顾和分析认为,肿瘤较大或有广泛的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该立即手术切除。术后年轻、肿瘤已全切且包含特定分子学特点的病人,可以只进行观察随访;有高危险因素如:肿瘤残留、年龄大于45岁、神经缺损症状、肿瘤大、有占位效应的病人,建议立即给予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对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很多治疗药物难以到达脑部肿瘤组织。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能有效穿过血脑屏障,增强胶质瘤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跨血脑屏障纳米药物载体在治疗胶质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总结和阐述了常用于脑部递药的纳米载体、改造纳米载体增强其跨血脑屏障能力的方法,以及纳米药物载体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胶质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被用于胶质瘤的精准诊断,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微小RNA(miRNAs)、外泌体等。有别于病理组织活检,应运而生的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存在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不仅降低了侵入性,而且对于诊断胶质瘤,阐明肿瘤侵袭和播散的机制,揭示肿瘤异质性,设计个体化治疗和评估改善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极强的侵袭性。此外,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耐药性,及对放疗敏感性较差等特点,故预后极差。其中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环境中胶质瘤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GAMs)的作用正逐渐被重视。GAMs不仅有中枢系统的常驻小胶质细胞,还有来自外周的巨噬细胞。GAMs还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极化类型,即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并且GAMs不单单和肿瘤细胞具有联系,还与微环境中其他非癌性脑细胞也有互动。该文将从GAMs的来源、极化、与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间的相互影响阐述其在GBM中的作用,并且从靶向治疗的角度探讨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意义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8例鞍区肿瘤术后或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按照诊断类型分为短暂性尿崩症组(A组),持续性尿崩症组(B组),三相性尿崩症组(C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同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治疗结束后,A组、C组在血钠、血渗透压、24尿钠及24h尿量均降低,同治疗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A组、C组血渗透压,24 h尿钠均低于B、C组(P0.05);2治疗后经GOS评分,B组、C组4分及以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而5分者均低于A组(P0.05);3患者随访1年,A组患者生存状况良好,与B组死亡3例、C组死亡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4B、C组ADH术后先下降后上升,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A组先升高后下降,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鞍区肿瘤术后、重度颅脑损伤合并CDI患者的预后与血ADH水平、24小时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类型CDI预后生存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侵犯横窦或乙状窦的脑膜瘤并不常见,肿瘤的切除具有挑战性。主要的风险在于全切肿瘤时可能会损伤瘤周静脉或窦,引起静脉闭塞和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复发的风险与肿瘤切除的程度相关。而对于不同梗死程度的侵窦脑膜瘤手术方式不同。在本文中,笔者回顾了不同手术方式,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是一种罕见的海绵窦良性肿瘤,容易误诊,手术治疗难度极大。CSH在MRI上表现为海绵窦区边界清楚的鞍区、鞍旁及中颅窝底的哑铃型或管状鱼样占位病变,T1序列增强病灶多表现为均匀强化,T2及FLAIR序列均匀一致高信号是诊断CSH的特征性指标。根据病理学特点,CSH分为A型和B型;根据冠状位MRI上肿瘤与颈内动脉垂直线的关系,CSH分为鞍内型、鞍旁型和混合型。显微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都能有效地治疗CSH,大型病灶首选经颅底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中小型病灶(4 cm以下)首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但具体的年龄、病灶大小、性质适合哪种治疗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颅内恶性脑肿瘤的80%以上。由于胶质瘤的高侵袭性,尽管在胶质瘤治疗中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和化疗取得进展,但是患者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CircRNA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被误认为是剪接错误,是一类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并且无功能的封闭环状RNA。最近十余年研究发现,内源性CircRNA可以通过不同的调控机制参与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由于CircRNA具有稳定性,其还可以作为某些检验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就CircRNA与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侵袭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在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肿瘤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研究。 结果 肿瘤全切10例,开颅过程中无横窦和乙状窦破裂大出血;术后骨瓣解剖复位,无颅骨缺损;术区颞叶水肿致暂时性语言障碍、肢体肌力下降2例,出院时均恢复;皮下积液2例,皮下积液抽除后加压包扎,配合抗炎治疗治愈;未出现脑脊液漏、听力下降、颅内感染、严重的颅神经损伤及癫痫等并发症。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掌握;术中避免静脉窦损伤,术区显露充分;颅骨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是岩斜区肿瘤的较佳手术入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瘤内不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体外模型还不能准确再现脑肿瘤微环境,体内原位模型耗时长,成本高昂,且成功率不高。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研究模型能够高度模拟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可以稳定地维持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目前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诱导大脑类器官形成脑肿瘤,用以研究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GBM干细胞与大脑类器官共培养可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直接培养建立GBM类器官可用来研究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预测治疗反应。该文对大脑类器官进行简要介绍,回顾GBM类器官建立的不同实验技术方法,并对GBM类器官的应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念认为大脑是"免疫豁免"器官,对病原体和肿瘤的免疫监视有限。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神经学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窥探到淋巴系统的踪迹。最近的几项研究证实了脑膜淋巴管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描述。脑淋巴管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明确,揭开了颅内流体动力学的大致全貌,解答了临床中许多疑问。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文通过回顾中枢淋巴网络的研究历史,总结出大脑组织液(ISF)和脑脊液(CSF)的循环过程,并简要介绍了该淋巴系统在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温治疗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措施,其以多种机制减少脑损伤后有害因素的产生,维护脑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途径。但是,随着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低温治疗导致的一系列全身性的或某些系统为主的反应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些反应涉及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能量和药物代谢以及其他全身改变,对低温治疗的应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本文就低温治疗脑损伤时容易出现的生理、病理变化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以期为低温治疗更为有效地开展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7.
Wnt信号通路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nt信号通路是胚胎及器官发育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在机体内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极化、迁移及凋亡等基因表达;Wnt信号通路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及耐药性等多涉及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本文主要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胶质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探索该通路治疗胶质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恶性黑色素瘤的脑转移治疗方法有限,预后差。随着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以过继性细胞回输治疗、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BRFA抑制剂和MEK抑制剂等新的内科治疗方案正逐步改善着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病人的预后,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的内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重视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技术,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月~5年,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手术与麻醉等因素可加重其抑制程度。右旋美托咪定作为新型的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麻醉期间及危重症患者的镇静等。研究发现右旋美托咪定可通过减轻机体应激、炎症反应,调节T细胞功能,减少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因子的生成,围术期应用可保护甚至改善胶质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抑制肿瘤形成、增殖及生存,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为围术期右旋美托咪定的应用开拓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