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的回顾性比较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与手术切除术(SR)的预后。方法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动脉药物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5例HCC患者(共25个肿瘤灶),病灶大小1 ~ 8 cm.对所有患者均先进行TACE,然后在CT引导下进行RFA及125Ⅰ粒子植入治疗.125Ⅰ粒子植入通过T...  相似文献   

3.
同轴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微导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000例HCC的DSA表现与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结果.其中179例病灶局限于1个肝段,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寒.术后4周复查动态增强CT和(或)MR,对40例病灶碘油聚集不良者,进行RFA,术后1个月复查.结果 DSA发现直径3 cm以上肿块670例,3 cm以下病灶202例,子灶400例,动静脉瘘、动门脉瘘482例,异常血供430例,门脉癌栓362例.局限于1个肝段的病灶,微导管栓塞后4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77.6%;控制不良者行RFA后1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7.5%.结论 DSA对于发现3 cm以下小病灶(含子灶)、肿瘤血供、动静脉瘘、动门脉瘘具有绝对的优势,对HCC的术前评价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RFA是HCC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TACE疗效不佳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检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30例HCC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RFA治疗前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的改变,并检测25例HCC血清sTNFRⅠ,sTNFR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HCC患者RFA治疗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降低(P<0.05);HCC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HCC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RFA治疗能有效减轻瘤负荷,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对老年(>60岁)肝细胞癌(HCC)患者总生存率的影响,为老年HCC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2000-2016年研究RFA治疗老年与非老年HCC患者总生存率差异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中提取相关数据;按照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老年患者1 589例,非老年患者3 336例。Meta分析显示老年患者总生存率低于非老年患者[HR=0.850,95%CI(0.755,0.958),P=0.008];敏感性分析揭示两组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可靠,Egger检验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老年HCC患者接受RFA治疗总生存率低于非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监测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经TACE或RFA治疗后的HCC患者,于TACE或RFA治疗后2~3个月内行MRI检查,MRI检查后2~4d内行DSA检查,观察MRI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病灶的MRI征象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判断原发病灶有无肿瘤残存或复发以及有无新发病灶,并与DSA、临床资料对照。结果:40例HCC患者共发现88个病灶,MRI动态增强扫描显示48个坏死灶,40个病灶有肿瘤残存或复发;DSA结合临床检查显示47个病灶为肿瘤坏死,41个病灶有肿瘤残存或复发。与DSA结合临床检查相比,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肿瘤残存或复发的一致性好(Kappa值=0.931,P<0.05),敏感性97.9%,特异性95.1%,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97.5%,诊断正确率96.6%。结论: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HCC经TACE或RAF治疗后原发病灶残存或复发,是评价HCC介入治疗疗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评价过渡性局部区域治疗(LRT)对肝细胞癌(HCC)原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总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因素。材料与方法应用联合网络器官共享数据库确定2002—2013年间接受肝移植的HCC病人,符合终末期肝病模型批准的米兰标准的完整移植数据,对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对数秩检验的KaplanMeier分析肿瘤复发和存活,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评估肿瘤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进入治疗组的倾向匹配分析以  相似文献   

8.
正摘要目的回顾性评价热损伤引起的肝实质灌注不足是否为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免除知情同意。纳入人群包括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接受RFA的单个结节5 cm的130例HCC病人[男87例,女43例,年龄39~84岁,平均(61.4±8.95)岁]。利用CT对RFA诱导的肝实质灌注不足进行随访评估。平均随访(36.7±10.8)个月,对总体和无复发生存率、每种类型复发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和3.0T MR在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期间,48例RFA治疗后行CT和MR复查的HCC患者资料,共有56个病灶.2名放射科医师盲法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采用5分制评价肿瘤有无残留或复发,并采用Kappa检验比较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CT或MR评价HCC RFA术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名阅片者CT和MR评分的Kappa值分别为0.701和0.925,一致性好.阅片者1评价CT和MR图像诊断HCC射频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和0.987,阅片者2分别为0.598和0.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和0.012).MR图像检测HCC射频治疗后有无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两名阅片者的平均值分别是100.0%( 22/22)、95.5%( 86/90)和95.5%(107/112),CT图像分别是40.9%( 9/22)、57.8%( 52/90)和60.7%(68/112).结论 MR在HCC射频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检出及诊断的准确性方面部优越于CT.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磊 《放射学实践》2007,22(2):113-113
目的:研究影响231例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疗效的预后因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31例HCC患在1999年到2005年间接受RFA治疗,其中160例为原发HCC,71例为复发HCC。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了25个潜在因素,以确定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7%,55.8%,40.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单独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RFA两种方法治疗结节型肝癌的有效性.方法 143例肝内病变直径为3 ~5 cm肝癌患者(RFA组76例,TACE+ RFA组67例),通过CT扫描和AFP水平测定进行随访.两组病例的局部肿瘤进展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元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143例经RFA或TACE+ RFA治疗后平均随访42个月(2~127个月),RFA组有73%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TACE+ RFA组有38%的患者出现局部肿瘤进展;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48%、74%、87%和90%,TACE+ RFA组1、3、5、7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38%、53%和68%,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FA组有2例(2.6%)治疗后出现腹腔出血和肝段梗死等并发症;TACE+ RFA无一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RR,0.677;P=0.041)、Child-Pugh分级(RR,1.504;P=0.04)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 RFA治疗结节型肝细胞癌较单独应用RFA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控制肝内病变;同时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方式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在接受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早期HCC患者中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接受TAE联合RFA治疗的HCC患者215例.定期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数据,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总生存...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术后即时肺活检的诊断效能。方法连续20例病人均接受肺RFA治疗。行RFA后立即进行活检,通过套管插入射频探针避免阻碍RFA探针放置。利用活检标本以诊断恶性肿瘤并分析其形态学特征。同时对RFA的复发及相关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肿瘤的平均大小为(17.3±6.2)mm。90%(18/20)的肿瘤活检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70%(14/20)的肿瘤可确定亚型和起源,包括12个转移灶和2个原发性肺癌。在平均24个月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术(RFA)后短期内侵袭性分段复发(AI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HCC行RFA治疗后3个月内影像学随访出现AIR的患者作为AIR组,1262例经RFA治疗的HCC患者中纳入30例AIR患者。任意选取35例同期经RFA治疗未发生AIR的HCC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在术前行动态增强MRI(DCE-MRI)及DWI扫描。观察病灶形态、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并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IR组和对照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评价AIR与功能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IR组肿瘤在Ⅰ段和Ⅳ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肝段的病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R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IR组患者多为不均匀强化,动脉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均低于对照组。AIR与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ADC值、病灶位于肝段Ⅰ、病灶位于肝段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5、0.633、0.518、0.375和0.287,P均<0.05。结论HCC患者行RFA后短期内的AIR与病灶功能成像参数(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ADC值)及其所在肝段(Ⅰ、Ⅳ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HCC患者200例先行TACE术,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术.200例患者共行TACE术495例次.肿瘤病灶共计378个,直径为O.5-16 cm,共行RFA术362人次,663个位点.结果 术前、术后12个月AFP分别为(2 156.79±574.61)ng/ml、(269.53±146.6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1,P<0.01).术前、术后3、6和12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是(72.64±24.74)cm3、(46.78±18.95)cm3、(28.27±11.70)cm3和(10.82±8.3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7,P<0.01).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7.8%.结论 肝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继发性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超声造影(CEUS)灌注特征,并与异位复发HCC超声造影灌注特征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6年10月我院就诊HCC患者RFA治疗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继发性APF29例(共31个病灶),作为APF组;选取同时期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为异位复发HCC患者30例(共34个病灶),作为HCC组。比较两组患者CEUS灌注特征,包括动脉期增强形态,各时期增强水平。两组动脉期增强形态、各时期增强水平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APF组CEUS表现为动脉期楔形增强27个病灶(87.1%);HCC组CEUS表现为动脉期球形增强30个病灶(88.2%);两组患者CEUS在动脉期增强形态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F组门静脉期等增强28个病灶(90.3%),延迟期等增强25个病灶(80.6%);HCC组门静脉期低增强21个病灶(61.8%),延迟期低增强28个病灶(8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PF组动脉期高增强27个病灶(87.1%);HCC组动脉期高增强33个病灶(9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RFA治疗后继发性APF的CEUS具有特征性表现,认识这一点有助于与异位复发HCC鉴别。  相似文献   

17.
正摘要目的回顾性比较射频消融(RFA)联合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Sorafenib-RFA)和单独应用RFA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辅助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5例原发性肝癌在全麻下行肝切除术,肝断面采用RFA进行辅助治疗,共治疗27个肿瘤,平均最大肿瘤直径(5.4±1.8)cm。结果:25例均顺利完成RFA辅助肝切除术。平均射频治疗时间(30.5±5.8)min,术后创面平均出血量(124.6±45.5)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3~62个月(平均31个月),1例肿瘤切除边缘复发,6例发现肝内新病灶,2例肺转移,1例腰椎转移。再次采用经皮RFA治疗3例,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4例,8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结论:RFA辅助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可有效进行肝断面止血、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PET/CT在兔后肢VX2肉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近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16只载瘤兔(共32个肿瘤)随机分为两组:RFA治疗组和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每组8只,16个肿瘤。在动物肿瘤模型制作后20天左右行射频治疗,治疗前1~3天、治疗后1周和4周进行PET/CT检查并于四周检查后处死,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 RFA术前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5.306±1.246,RFA术后1周、4周坏死区SUVmax分别为2.169±0.681、1.987±0.611,外周炎性反应SUVmax分别为2.681±0.353、2.331±0.461,均明显低于RFA治疗前(P0.05);RFA术后1周、4周残余瘤组织SUVmax(5.606±1.254、5.338±1.300)均明显高于炎性反应(P0.05);216个病灶RFA治疗后,经病理证实残留灶12例(75%),完全失去活性病灶4例;术后1周和4周,PET/CT分别发现残留灶15例(94%)和13例(81%),PET/CT和病理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能够准确反应兔后肢VX2肉瘤射频消融术后的病理学变化,是评价RFA治疗早期疗效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摘要目的通过评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与射频消融(RFA)对无法手术的局灶性肝细胞癌(HCC)病人的疗效成本,以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法组合。材料与方法通过Markov模型决策分析,为适合RFA和SBRT两种治疗方法的,且不能手术的局灶性HCC病人评估以下不同治疗组合的疗效成本:(1)SBRT作为初步治疗,随后SBRT用于局部进展治疗(SBRT-SBRT);(2)RFA初步治疗,随后RFA用于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