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12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41例(36.6%)CD44V6性,96例(85.7%)PCNA阳性.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76.4%,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1.7%(P<0.01);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CD44V6表达(85.3%)明显高于<10枚结巴组23.8%(P<0.01).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5%,明显低于肌层及浆膜外肿瘤的93.0%(P<0.01).)结论CD44V6、PCNA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和转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弥漫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弥漫型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例弥漫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12例弥漫型胃癌中96例(85.7%)PCNA阳性,粘膜及粘膜下肿瘤PCNA阳性率(28.6%)明显低于浆浆膜外肿瘤(93.0%),(P<0.05),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率(82.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8%),淋巴结转移≥10枚淋巴结组PCNA阳性率(94.1%)明显高于<10枚淋巴结组(42.9%)(P<0.05)。结论L对胃癌组织进行PCNA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诊断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0例胃癌中CD44V9和nm2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9和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55%;CD44V9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D44V9阴性胃癌(93.3%)(P<0.01),CD44V9阳性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表达与胃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9和nm23在胃癌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二者有可能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孙焰  陈幸华  罗平 《重庆医学》2001,30(6):520-522
目的:探讨CD44V4、V5、V6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44V4、V5、V6在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在肺癌中CD44V4、V5、V6表达鳞癌多于腺癌(P<0.01);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DV633/36(91%)表达阳性,在25例转移淋巴结中24例表达阳性(96%)。CD44V6在Ⅲ-Ⅳ期患者表达高于I-Ⅱ期患者(P<0.01)。结论:肺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对肿瘤的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彩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0例胃癌标本进行检测。结果:40例胃癌标本中有17例标本的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其余23例均为阴性表达,并且CD44V6蛋白在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胃癌中CD44V6蛋白表达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蛋白高度表达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7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腺病标本进行了CD44V6的检测。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淋巴结转移组(88.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9%)(P<0.05),纤维腺瘤及腺病组(10.0%)显著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0.01)。结论:CD44V6参与了癌肿的发生、发展,并具有较高的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bFGF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60例甲状腺组织中CD44V6与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CD44V6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23/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33)(P〈0.01)。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为75.0%,滤泡状腺癌组为71.4%,在髓样癌中及未分化癌中未见阳性表达。bFGF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18/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0/33)(P〈0.01)。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为75.0%,滤泡状腺癌组为28.6%,在未分化癌组为40.0%,髓样癌中未见阳性表达。分析CD44V6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随分期的增加而增加,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在Ⅰ、Ⅱ、Ⅲ期分别为64.9%,75.0%,100.0%。结论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Envision法对36例伴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LNM)、1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甲状腺滤泡型癌(F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NT)各21例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CD44V6表达,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滤泡型癌中均有CD44V6表达,但MTC+LNM组的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MTC组和FTC组(P<0.05,P<0.01)。结论 CD44V6在甲状腺髓样癌中有异常表达,且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CD44V6高表达,说明CD44V6阳性表达与其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颈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6、E—cad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CIN)、45例正常宫颈黏膜的CD44V6、E—cad蛋白表达。结果CD44V6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62.0%)显著高于CIN(30%)和正常黏膜(11.1%)(P〈0.01),CD44V6高表达率在低分化组与高中分化之间、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脉管神经浸润组与未浸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E—cad在宫颈鳞中的高表达率(32.0%)显著低于CIN(72.5%)和正常宫颈黏膜(100%)(P〈0.01),E—cad高表达率在低分化组与高中分化之间、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脉管神经浸润组与未浸润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E—cad表达降低的病例更易出现CD44V6的异常高表达。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低表达、CD44V6高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上皮钙粘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E-CD)在慢性胃炎、胃粘膜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0例慢性胃炎、2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及50例胃癌组织中E-CD的表达。结果:慢性胃炎、胃粘膜异型增生及胃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19/20例)、85.0%(17/20例)、42.0%(21/50例)。慢性胃炎及胃粘膜异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显高于胃癌组(P<0.01),同时E-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E-CD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CD44V6和MM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2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PC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29例NPC存档保存完好的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D44V6和MMP-2在正常鼻咽和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和MMP-2与NPC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CD44V6和MMP-2在鼻咽炎症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在NPC组织中CD44V6为高阳性表达,总表达率83.0%,但在NPC各TNM分期中,包括有颈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与无远处转移,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MP-2总阳性表达率为52.0%,其中T3-4高于T1-2(P<0.01),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N2-3高于N1(P<0.05),N2,N3与M1相当(P>0.05),而MMP-2和CD44V6在NPC的表达并无密切关系(P>0.05),结论:CD44V6阳性表达对NPC诊断有辅助意义,但与NPC浸润转移程度无明显相关,对NPC侵袭转移预测意义不大,MMP-2与NPC浸润转移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可望成为预测NPC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喉和下咽鳞癌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细胞因子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原发癌组织、29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原发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67%(44/75),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4.48%(10/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和原发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高分化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低于中分化组(P〈0.05)。结论:CD44v6在喉癌和下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喉癌和下咽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和估计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96例喉癌,28例非喉癌病变,51例癌旁或癌周对侧喉组织标本进行PCNA,CD44表达情况检测。结果:(1)PCNA,CD4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4/96)和70.8%(68/96),均显著高于非喉癌病变喉组织,癌旁及癌周喉组织(P<0.01)。(2)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中PCNA,CD4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3)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4)PCNA与CD44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CNA,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扩散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观察MMP2和CD44V6在 7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MP2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在肠型组、弥漫型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1)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2 )CD44V6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肠型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组 (P <0 .0 1)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5 )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3)胃癌MMP2和CD44V6两者表达间呈正相关 (r =0 .75 6 ,P <0 .0 5 )。结论 :MMP2、CD44V6在胃癌中均过度表达 ,MMP2、CD44V6均与胃癌的发生、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Ezrin蛋白和CD44-V6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zrin、CD44-V6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LNM)、病理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和CD44-V6在喉鳞癌组织(LSCC组)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对照组)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47%(P〈0.01),CD44-V6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和28%(P〈0.01),且Ezrin同CD44-V6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P〈0.01);Ezrin与CD44-V6同时高表达的66例病人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8%,而Ezrin与CD44-V6均不表达的6例病人无淋巴结转移。结论: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喉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变异型白细胞分化抗原(V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7例NSCLC组织进行CD44V6的检测。结果:CD44V6表达与NSCLC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NSCLC分级无关(P>0.05);按UTCC-TNM分期,Ⅱ期和Ⅲ期中CD44V6表达显著高于I期(P<0.05);与未转移者相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44V6表达明显提高(P<0.01)。结论:CD44V6阳性表达可能对临床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中p33^ING1、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336ING1基因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p33^INC1,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胃粘膜及慢性胃炎粘膜18例对照。结果: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p33^ING1均阳性表(100%),而胃癌中表达62.0%(44/71),明显下降,与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胃癌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P<0.01),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p33^ING1是抑癌基因,在胃癌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的作用,p33^ING1和p53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P<0.01),p33^ING1与p5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抑制的细胞生长,促进凋亡,检测胃癌患者p33ING1的水平,对p53 介导的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癌基因蛋白CD44V6、HER2、Ki6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D44V6、HER2、Ki67在85例胃癌组织及41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三者有无相关性。结果 CD44V6、HER2、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表达和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有关;HER2表达和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Lauren分型有关;Ki67高表达和肿瘤病理类型是否是腺癌及Lauren分型有关(均 P<0.05),和分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的趋势( P=0.052)。胃癌组织中Ki67在HER2、CD44V6表达均阳性、HER2或CD446V6表达单一阳性及HER2、CD44V6表达均阴性三组中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R2、CD44V6表达与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CD44V6表达与HER2表达不相关。癌旁组织中三者表达不相关。结论 CD44V6、HER2、Ki67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侵袭有关,CD44V6和HER2可能在胃癌的增殖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胃癌组织和44例癌旁组织中 STAT3和 CD1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幽门螺杆菌(Hp)、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同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1.2%(P <0.05),STAT3表达与 Hp、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 <0.05);CD1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3.6%(P <0.05),CD14表达与 Hp、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 <0.05)。 STAT3与CD14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P <0.05)。结论STAT3和 CD14在胃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对于 Hp 感染的患者,两者间的相互调节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