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122例SAH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左大脑前动脉(ACA)、右ACA、左大脑中动脉(MCA)、右MCA收缩峰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梗阻性脑积液、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予常规及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头痛缓解时间和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7.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升高,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升高,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的头痛症状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前列地尔与尼莫地平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治疗。以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有效率、血流速度、不良反应等作为效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头疼缓解及脑膜刺激症状缓解情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减小(P0.05)、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显著增加(P0.05),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的发生例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事件发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布洛芬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脑脊液置换,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外,治疗组给予口服或鼻饲布洛芬,每次0.4g,每日3次,疗程14d,对照组给予口服或鼻饲安慰剂;治疗前30min,治疗后3d及14d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4d,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7±47)cm/s降至(95±24)cm/s,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9±38)m/s降至(117±33)c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加用布洛芬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GCS昏迷评分及GOS预后评分、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情况及CT示Fisher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GCS昏迷评分、MCA血流速度及Fish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A血流速度及Fisher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OS预后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患者MCA血流速度、Fisher评分、GCS昏迷评分,在疾病转归过程中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奥扎格雷钠 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照组37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14 d.治疗后第3、7、14 d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观察发病30 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70例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应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逆时间选取2001年12月以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65例SAH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病人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χ2=50.835),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χ2=3.923),但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并不能有效防止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亦不增加发生再出血的几率.[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3例,对照组运用一般内科药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对照组间疗效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有10例治愈,15例好转,8例治疗效果不佳,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中有5例治愈,8例好转,15例治疗效果不佳,2例死亡。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可靠、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选取64例,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为(5.12±1.15)d、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为(10.52±1.27)d、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同对照组患者的(17.03±3.21)d、(21.14±4.16)d和37.50%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临床上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方法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SAH后脑 血管痉挛患者9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药组给与尼莫 地平治疗,联合组给与尼莫地平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 昏迷量表(GCS)评分、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 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单药组 的69.56%(P<0.05);2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升高,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 组改善幅度大于单药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的GOS评分为(4.95±0.73)分,明显高于单药组 的(4.02±0.43)分(均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NF-κB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 低于单药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44例SAH为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20~40 mg口服,每4~6小时1次,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治疗2周.选择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42例SAH为对照组,仅部分患者不规则口服尼莫地平.两组均给予常规控制出血、降颅压治疗.观察两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积水、CVS发生率、治愈率、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近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王春燕 《大医生》2022,(18):27-30
目的 探究醒脑静结合尼莫地平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尼莫地平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醒脑静结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诸项血清观察指标及脑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IL-6、CRP、TNF-α、NSE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结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破裂出血患者脑动脉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AH后CVS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AVm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AH后CVS,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血管痉挛,提升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H疗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3H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90.33±6.76cm/s,对照组为103.22±8.58cm/s,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unt-Hes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H疗法可有效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华彬 《临床医学》2020,40(1):102-10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宝丰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T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甘露醇、地塞米松及氨甲苯酸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脑动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处的血流速度均降低,治疗总有效率(94.29%,33/35)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中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7.
韩颖  李来有  史欣  王娇兰  周庆茹  贾亚琼 《临床荟萃》2011,26(22):1950-1954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在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奥拉西坦组口服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or ultrasonic monitor,TCD)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改变:FNS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ADL评分降低(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1)、波幅增高(P〈0.01)。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1)。TCD显示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显著(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均P〈0.01)。其中FNS组及奥拉西坦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而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治疗后ADL及P300的改善较奥拉西坦组及尼莫地平组更明显(P〈0.01),而奥拉西坦组和尼莫地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NS组及尼莫地平组TCD显示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奥拉西坦组(P〈0.05或〈0.01),其中FNS组MCA、ACA、PCA、V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的改善较尼莫地平组更显著(P〈0.05)。结论 FNS、奥拉西坦、尼莫地平均能够对VD产生治疗效果。奥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VD患者的认知功能;尼莫地平可改善VD患者颅内血流供应;FNS较以上两种药物更能够全面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执行能力及颅内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8.
周乃强 《临床医学》2011,31(3):61-63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置换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变化、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置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头痛缓解、意识障碍持续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置换组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置换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疗效好,更好地预防并发症发生,可作为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常规治疗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78例经头颅CT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分组行常规治疗加用脑脊液置换和仅用常规治疗,并作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时间明显缩短,脑积水发生率明显减少,病死率下降,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措施积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剧烈头痛,对脑积水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