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提高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复查,6例患者右侧腰胀、腰痛症状消失,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最可靠的方法,同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主要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治疗体会.方法:运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RU)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输尿管切断,于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术.结果:术前对5例患者的诊断明确,均采用矫正复位术治疗,手术后3~6个月进行复查,原先症状未见,肾积水及输尿管上段的扩张和积水均显著减弱,输尿管保持通畅,吻合口也未见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靠IVU和RU,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腔静脉后输尿管这种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治的认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对1980~1999年我院诊治的1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诊断、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多见该症的低袢型,其IVP显示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在L3、4水平转向内侧,其上方扩张并呈反“J”形拉长或呈鱼钩状,中下段显示不清或恢复正常行径,RP检查显示右输尿管在L3、4水平转向内侧,呈典型的“S”形改变,对于不典型病例,在保留输尿管导管的情况下结合CT和RP检查有助于诊断。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是比较合适的手术方案,可使肾功能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结论:了解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早期诊断并予以及时处理该症,对于挽救肾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发育异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临床少见。 1985年以来 ,我们收治 3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女 ,2 0岁。因原发性闭经就诊于妇产科 ,检查发现先天性无阴道 ,考虑可伴有泌尿道发育异常而行静脉尿路造影(IVU )检查 ,显示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向中线移位 ,于第 3、4腰椎平面呈“S”状走行 ,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体检 :一般情况好 ,右肾区轻度叩击痛 ,尿常规正常。B超示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扩张。 1周后手术 ,术中见右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后 ,受压的近段输尿管扩张 ,直径约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2例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纳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共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2.3岁(13~34岁),平均病程为1.1个月。术前通过泌尿系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ⅣP)明确病变程度、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了解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漏尿、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为43.9min(35-55min),术中预计失血量为12.4ml(5~20ml),术后留置引流管天数平均为2.9d(1~4d),术后首日引流量平均为41.7ml(20-75m1),术后留置尿管天数平均为4.3d(2~7d),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为9.5d(6~13d),12例患者均于术后6周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复查IVP显示输尿管扩张管径明显缩小、平均约0.55cm,术前有症状者均完全缓解。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具有可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访显示手术效果良好,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我们推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材料与方法: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肾盂造影及CT扫描等综合影像检查,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4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综合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均为低襻型。B超检查提示右肾盂积水和上段输尿管扩张以及肾结石,静脉尿路造影呈典型的反“J”状,逆行性肾盂造影呈“S”形弯曲,CT扫描加二维重建显示肾盂积水呈囊状,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受压段细小呈“蝌蚪”状。结论:影像学协同检查能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异常走向、受压的具体位置、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88年~2010年2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1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72.6±21.7)min,出血量(54.1±16.7)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0.5)d,住院天数(7.2±1.9)d,没有出现并发症.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136.8±19.8)min,出血量(245.3±112.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0.6)d;住院天数(11.7±4.8)d,3例发生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是目前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2例的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2例少见畸形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表现。材料与方法:自1986-1995,我院共收集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术前均进行了正侧位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对该畸形的临床与X线表现做了回顾性评价。结果: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55岁。8例因肾积水首次就诊。放射学分类均为Ⅰ型(低袢型)、输尿管呈现反“J”型或“S”型。结论:下腔静脉与输尿管联合造影对该病诊断及外科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对15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复肾声像图表现可分为3类:①肾窦被一形似柱状低回声结构分为上下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其余形态与正常肾脏无明显差异。②上或(和)下位肾因引流不畅导致相应肾脏积水。③上位肾重度积水,呈一个球形无回声区。重复输尿管声像图表现亦分为3类:①不完全性双输尿管。上下肾的输尿管呈Y型融合为一根输尿管,并开口于膀胱内正常位置。②完全性双输尿管。二根输尿管完全分开,分别引流上下肾的尿液,并同时开口于膀胱三角区,一般下肾的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内的正常位置。③完全性双输尿管伴上肾输尿管异位开口。即完全性双输尿管中下肾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内,而上肾输尿管开口于膀胱以外部位。结论超声对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的完整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方面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MRU对输尿管梗阻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泌尿系水成像(MR urography,MRU)在显示输尿管梗阻部位和病灶,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的术前MRU影像资料。结果定位诊断可达100%,良恶定性诊断可达91%以上。结论MR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5岁。肿瘤均为菜花状、外生型,最大径2~6cm,局限于阴茎头4例,侵犯至冠状沟近侧2例。3例在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另3例为术后病检证实。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位于阴茎头肿瘤较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与冠状沟之间者给予包皮环切术,1例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好,标本切缘均阴性。6例术后随访2~4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6例阴茎疣状癌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选择手术方式合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