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医院采用无创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将其应用于抢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效果得到认可,只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确保有效通气,就能迅速纠正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7年1—4月我院应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抢救了5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比较常规和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BNP水平。结果:无创通气组有效率84.20%,常规组有效率63.33%;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BNP水平下降,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无创通气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56例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4例无效者改为气管插管,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总有效率93.33%。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低氧血症,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SV)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与护理。结果:药物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在短时间内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及早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满意,正确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患者同时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别。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8.3%vs 51.8%,P0.0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2 h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p(O2)、SpO2、p(CO2)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难治性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翔  单洪武  王东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45-2946
随着对呼吸和循环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外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尤其是急性肺水肿(APE)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肺水肿和气体交换,同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笔者通过8例难治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例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证实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重度左心功能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与吗啡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其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6例急性重度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行有创机械通气与吗啡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气指标、血清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试验组(93.94%)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BN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PaO2、pH及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CO水平高于对照组,SV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重度左心功能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与吗啡联合治疗,可促进疗效提高,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NT-proBNP水平,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现察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方法]采用经口鼻面罩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使用时向病人做好解释,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正确使用面罩或鼻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做血气分析.[结果]25例中22例病人明显改善了病情,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几率,3例病人由于病情恶化,使用无创通气无效,最终使用有创通气.[结论]在严密的监护下,早期应用NIPPV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回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成A组与B组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肺啰音)、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心功能以及总体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A组(P<0.05);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血气分析结果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n=32)和无创通气组(n=32),常规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等药物并加用面罩给氧治疗。无创通气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气分析及血浆BNP的变化。【结果】治疗3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血气分析SaO2、动脉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HR、RR、MAP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天后无创通气组血浆BNP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降低慢性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其对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可能是改善通气功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患者血液中的BNP、血浆ET-1、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参附治疗组32例。2组均根据2009ACC/AHA心力衰竭指南采用抗心衰治疗。参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1次/d,疗程为10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脑钠肽、血浆内皮素-1指标,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SV),心排血量(CO),排指数(CI)],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BNP、血浆ET均有下降,且左心室收缩能力均有增强,同时参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更有效干预心衰患者BNP、血浆ET、左心收缩功能指标,改善心衰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3.
宫婷  鲁青  许丰强  张永生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583-1584,1588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PPV)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高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NPPV组(A组)和基础治疗组(B组),入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BNP的测定。【结果】高龄CHF患者治疗前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A组以及B组血浆BN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A组较B组下降程度更大。A组治疗后心功能Ⅳ级者下降较Ⅲ级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辅以NPPV治疗高龄CHF患者,改善心功能作用更显著,对于心功能Ⅳ级CHF患者较Ⅲ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0)的变化规律,以及缬沙坦对这些体液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90只,经麻醉后行冠脉结扎处理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的大鼠分为①对照组(Sham,n=30);②心肌梗死组(AMI,n=30);③心肌梗死+缬沙坦组(AMI+valsartan,n=30)。心肌梗死+缬沙坦组于术后将缬沙坦行干预治疗。术后开始计时,于6,12,24h和3,7,30天分别抽大鼠静脉血1ml,测定BNP,ET-1和N0指标,观察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血清BNP,ET-1和N0水平在每个时间点均有明显差异(各P值均〈O.05),其中BNP和ET-1有单纯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缬沙坦组〉对照组的大小关系,而N0有单纯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缬沙坦组〈对照组的大小关系。结论血清BNP,ET-1升高和N0的降低参与了AMI后病情演变过程。缬沙坦能改善AMI后血清BNP,ET-1升高和N0的降低程度,对AMI后病情变化有益。  相似文献   

15.
张小乐  苏永才  邓斌  冯新武  苏良献 《临床荟萃》2012,27(19):1667-1670
目的 分析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梗死面积及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之间的关系,评价BNP在AMI患者的危险分层和短期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非心力衰竭初发AMI患者82例,按照心电图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比较各组BNP水平;并按照BNP水平分为BNP<100 ng/L组,BNP≥100~200 ng/L组和BNP≥200ng/L组,比较各组MACE的发生率.结果 STEMI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NSTEMI组,(208.4±180.2)ng/L vs(93.6±76.8)ng/L (P<0.01).BNP≥200 ng/L组MACE发生率高于BNP≥100~200 ng/L组和BNP<100ng/L组(分别为46.2%,8.33%,3.12%;P<0.01).BNP与住院期间和短期MACE发生相关(HR=0.985,95%可信区间CI=0.973~0.996;P<0.01).结论 AMI患者的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近期MACE发生率越高,高BNP水平是与住院期间和短期MACE发生率相关的危险因素.BNP测定有助于AMI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米沙坦80mg/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和脑钠肽(BNP)含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LVEDd及血浆AngⅡ、ET-1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CHF病人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1例,其中82例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后出现急性左心衰,在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后,50例患者因心功能无好转而行CRRT治疗。CRRT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CRRT后12h、24h、48h血清及超滤液BNP、C反应蛋白,CRRT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于1周后再次测量LVEF的变化。结果 50例行CRRT患者中,2例因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而中止CRRT,1例因收缩压低于90mmHg且有脏器灌注不足临床表现,末梢循环差,肢端皮肤湿冷,少尿,终止透析。47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减轻。CRRT治疗后血电解质较治疗前显著改善,BNP、CRP明显降低(P〈0.05),LVEF有所改善(P〈0.05),超滤液BNP水平极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于住院1~2月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余44例,均在住院20~59天后出院,随访1年,心功能无恶化,无需长期透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CRRT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内环境、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并可显著降低患者BNP、CRP水平,改善LVEF,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122例AMI患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简称试验组,68例)和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简称对照组,54例),检测发病后24 h的BNP及cTnI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2周行心功能测定,并对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患者入院时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住院2周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发病后24 h的cTnI、BNP水平及心率分别为(10.41±6.83)μg/L、(1 713.6±687.03)ng/L、(86±12)次/min,均高于对照组[(5.41±2.86)μg/L、(495.61±464.39)ng/L、(77±11)次/min](P0.05、P0.01)。BNP与cTnI呈正相关(r2=0.753,r=0.868,P0.01)。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分别为48.83%±5.01%、24.88%±6.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4.82%±5.29%、30.86%±5.89%)(P0.01)。结论 BNP及cTnI的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对近期预后可做出评估。BNP和cTnI可作为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的变化及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为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BiPAP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BiPAP治疗,分别观察治疗72h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动脉压(PAP)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BiPAP组治疗72h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FEV1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BiPAP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缺氧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BiPAP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氧和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心脏游离壁(简称心壁)破裂的诱发因素,为护士进行预见性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部队医院心内科监护室1993-2010年AMI病例资料4 545例,统计分析诱发心壁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生心壁破裂44例,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心率持续增快(45.45%)、血压不稳定(22.72%)、心绞痛和急性左心力衰竭(31.81%)、睡眠状态(22.72%)等。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壁破裂明显高于下壁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心率持续增快是并发心壁破裂的主要诱因,而收缩压持续低于90 mmHg(1mmHg=0.133kPa)与收缩压持续高于140mmHg的患者并发心壁破裂的发生率相同;梗死后反复发作心绞痛和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均可诱发心壁破裂;高危人群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也有发生心壁破裂的可能,故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