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末进行量化评定.结果:8周末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IPROS、BPRS总分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仅BPRS总分较干预前改善(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复发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末进行量化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末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年末干预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4.
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 9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5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 ,对于干预组施以精神卫生全程服务 ,约 2 4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差值的比较 ,干预组的BPRS总分、反应缺乏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偏执因子分、SDSS评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控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个性特征辅以支持性心理干预,并采用集体讲座、座谈会、家属培训、娱乐、日常生活及手工技能等进行有效行为干预。结果:治疗4周末开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观察组较干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末时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因子分观察组在治疗8周末时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免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社区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6例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免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106例患者在治疗3、6和12个月时BPRS和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逐步下降(P〈0.01),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缺陷明显改善(P〈0.01)。结论:免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社区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与康复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则行针对性康复治疗与护理措施,将2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入组前与出院随访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康复组的BPRS、SDSS、SCL-90得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包括心理干预、松弛干预、行为矫正干预、运动干预等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效果,减少对患者本身及社会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1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训练,训练时间为6周,并随访半年。采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IPROS和SANS总分及分量表评分与入院时及对照组患者出院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半年后,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并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自愿来院复查。两组均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量表(ADL)、服药依从性等比较。结果 1年后,干预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SS、ADL评分比一年前进步显著(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延缓社会功能衰退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祖年  杨丽  招俊华 《中国康复》2009,24(4):283-284
目的:探讨职业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及剂量不变的同时对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6个月的职业康复训练,包括手工作业、绿化保养、书法等。应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于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30例患者IPROS总分、各因子分及BPRS的总分和分量表分均低于训练前(P〈0.01)。结论:职业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氮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的社会功能状况,方法:对108例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氯丙嗪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及12个月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氯氮平组BPRS,SANS,SDSS治疗后2个月,12个月分别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1),氯氮平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恢复优于氯丙嗪。结论:氯氮平能够较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符合临床痊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心理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都照常规在出院后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半年、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其复发率和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在1年的2次评定中,家庭心理治疗组患者BPRS和SDS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出院时接受常规康复指导,随访组出院后接受为期1年的家庭随访,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随访组1年后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家庭随访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人组患者中87.16%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轻度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P〈0.05或0.01)。康复干预1a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系统化的社区康复干预和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改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护理随访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维持治疗.护理随访组在每次随访时均给予护理随访,对照组仅予以治疗随访,于随访前和随访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随访组护理随访前BPRS评分、ADL评分、SDSS评分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随访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积极的意义,能够降低复发率,提高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取正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不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正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BPRS评分、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许瑞芹  方艳华  柏玲 《全科护理》2012,(31):2911-2912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文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均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病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干预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BPRS、SDSS、NOSI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人文护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病人临床痊愈出院后开始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药物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入组时以及治疗9个月、1年后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结果]治疗9个月后,干预组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较药物纽明显降低;治疗1年后两组病人的治愈率和病残率均以干预纽显著较好。[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理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近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心理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6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入组分为心理康复组32例,非心理康复组32例。对照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差异性,共观察3个月。结果 心理康复组病人总体疗效、治疗依从性较非心理康复组好,治疗后两组PRS、SDSS评分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康复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非常显的效果,对其近期结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按自我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和健康问卷(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BPRS、SDS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BPRS、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