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戴清 《淮海医药》1996,14(2):18-18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以往临床上在纠正贫血时,常采用输全血的方法,虽然输全血后病人的贫血症状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带来心肾功能超负荷的危险.自1992年以来.我站成份科配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对肾性贫血病人由输全血改为输注洗涤红细胞(W—RBC)来纠正贫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洗涤红细胞临床应用10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洗涤红细胞输注效果.方法 对2003年6月~2005年5月间输注100例洗涤红细胞及102例全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计算输注1U血液提升的Hb值、RBC值,并记录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结果 洗涤红细胞组每输注1U洗涤红细胞提高Hb(34.8±9.75)g/L,RBC(1.035×1012±0.43×1012)/L,全血组每输注1U全血提高Hb(35.2±9.34)g/L,RBC(1.042×1012±0.41×1012)/L.两组治疗效果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具备纯度高、疗效好、输用安全、输血反应少、针对性强等优点,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 HuEPO)治疗慢性肾衰血透病人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 60例慢性肾衰贫血病人于透析后皮下注射r HuEPO ,并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压积 (HCT)、血红蛋白 (Hb)、网织红细胞 (Rc)的变化。结果 病人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 ,RBC、Hb、HCT、Rc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5)。结论 r HuEPO对慢性肾衰血透病人的贫血有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12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成分输血组、全血输血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B)检测和即发不良反应及输血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成分输血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HGB、RBC、HCT、Plt、PT、APTT以及FGB七项指标与输血前比较明显好转(P均<0.01),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全血组(P<0.05)。结论合理使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输全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很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诊断依赖于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及各参数的变化.应用 COULTERR JT-IR血液分析仪.可以测定全部的红细胞参数.作者对10O例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选自本院近一年来所有做过红细胞参数测定的临床确诊的缺铁性贫血病人10O例,年龄20岁~50岁.男  相似文献   

6.
叶清源  幸娟 《中国药业》2003,12(10):71-71,43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用r-HuEPO治疗早产儿贫血22例(治疗组);对照组20例予基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的变化。结果:r-HuEPO治疗2周后,外周血RBC,Hb,Ret和Hct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HuEPO治疗8周后,外周血RBC,Ret和Hct也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r-HuEPO能改善早产儿贫血的外周血红细胞指标,是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对早产儿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 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儿科需要输血治疗的早产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红细胞悬液组和洗涤红细胞组各54例,两组患儿给予相应的成分输血。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亚硝基硫醇(RS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结果:洗涤红细胞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67±1.14)d、(31.26±5.14)d、25.93%和9.26%,均短于(或低于)红细胞悬液组的(8.22±1.58)d、(40.17±7.22)d、37.04%和16.67%(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血液流变学参数均减小,且洗涤红细胞组小于红细胞悬液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儿RSNO、SOD、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红细胞悬液组RSNO和SOD降低,MDA升高(P均<0.05),而洗涤红细胞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细胞悬液可加重患儿体内的应激反应,洗涤红细胞较红细胞悬液更有利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善,对于符合输血指征的早产儿,推荐使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30例)、地中海贫血组(α组和β组,50例)以及缺铁性贫血组(40例),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结果地中海贫血组(α组和β组)和缺铁性贫血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缺铁性贫血组的RBC、HB、RDW指标与地中海贫血组(α组和β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检验程序方便快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查阅临床资料,抽取我院门诊收治的贫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n=20)与缺铁性贫血组(n=40)及其他组(n=20),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血液检验,比较组间血液检验指标。结果对照组RDW、RBC、MCH、Hb、MCV、RBC/MCV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其他组RDW、MCH、MCV、Hb、RBC/MCV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而RBC明显低于缺铁性贫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检验应用在贫血患者中有不错的诊断价值,与常规体检者之间指标差异明显,同时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6,(6):457-459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贫血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期间行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贫血指标[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SF,Hb,HCT,RBC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b,HCT,RBC及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酐铁配以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贫血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应用不同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选择洗涤红细胞进行输血。B组患者选择辐射、悬浮红细胞进行输血。C组患者则在输注洗涤红细胞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血浆置换。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均高于A组的77.5%和B组的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身免疫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输血均能起到一定的干预效果,但临床应用效果最佳的输血方式为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浆置换,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抗凝和溶栓治疗;观察组52例,抗凝和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 、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对RVO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性贫血(HA)患者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探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对溶血性贫血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HA、小细胞HA(先天遗传小细胞或合并IDA)、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A)各50例患者外周血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数据,以健康人群50名为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MCH、MCHC、MCV均值。结果外周血象MCHC比较显示HA患者MCHC明显比MA、IDA及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细胞HA患者和MA患者外周血象MCH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细胞HA患者MCV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MA患者MCV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象MCHC最低的IDA患者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CHC可作为早期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2型糖尿病所致高脂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82例2型糖尿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然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结果治疗组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降纤酶对改善2型糖尿病所致的高粘状态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钙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取89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研究。在常规降血糖的同时,治疗组患者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d,对照组服用力平脂200 mg,1次/d,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TG、TC、IDL-C、ApoB均非常显著下降(P〈0.01),HDL-C显著上升(P〈0.05);并且TC、APO-B治疗后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TG、LDL-C治疗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TC、TG指标的显效率分别为79.2%、66.0%与对照组(57.9%、4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HDL-C的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68.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具有高效安全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rty patients with Stage II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sulodexide, a new, medium molecular weight glycosaminoglycan, and placebo using a double-blind, crossover study design. After a 1-month wash-out period,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1 month with one or other trial medication and then crossed over to the alternative preparation for a further month. Measurements were made at baseline and at the end of each treatment period of serum, plasma and whole blood viscosities (at various shear rates), fibrinogen levels and red cell filterability. Tolerance parameters were also assessed at the same ti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plasma and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in fibrinogen levels after sulodexide, but not after placebo. Neither treatment had any marked effect on red blood cell filterability. Local and systemic tolerance of the treatment was excellent, and some patients reported an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whilst they were taking sulodexide; this, however, could not be quantified in this stud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viscosity and fibrinogen reducing effect of sulodexide make it a useful form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theromatous 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lower limbs.  相似文献   

17.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方案介入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脲苷(FUDR),丝裂霉素(MMC),碘油和明胶海绵颗粒,治疗前后做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肝脏B超或CT检查并与顺铂方案对照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采用奥铂方案治疗后两周内患者ALT值,总胆红素值和白细胞数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一月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素氮值、肌酐值、红细胞数、血小板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对照,除肌酐值用顺铂方案治疗后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顺铂方案比较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奥铂方案对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有一定影响,但与顺铂方案比较无明显差异,其对肾功能无影响,较顺铂方案为优,对部分肝癌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杨春玲 《北方药学》2016,13(10):28-29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预防老年患者清晨血压过高的风险。方法:选出老年清晨高血压患者40例,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一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另外一组服用缬沙坦,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清晨收缩压(SBP)、清晨舒张压(DBP)及达标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SBP、DBP都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SBP和DBP降压大幅度增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4,P<0.01;t=9.400,P<0.01)。根据高血压治疗标准,对照组达标13例,达标率65%;观察组达标18例,达标率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84,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能控制血压过高,在清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缬沙坦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但治疗达标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2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的红细胞参数(计数RBC、分布宽度RDW、平均体积MCV)和血小板参数(计数PLT、分布宽度PDW、平均体积PCV),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RBC、RDW(P<0.05)、PLT(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RBC、RDW、MCV、PLT、MP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慢性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20.
郭琛峰 《上海医药》2016,(18):32-33
目的:研究静脉血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健康体检者30人的静脉血标本,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在30 min内上机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并于送检后1、2、3、5 h进行血常规检测,以3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比较不同时间点所测结果。结果:在5 h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不同时间点所测结果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可在5 h内分析,而血小板计数应在30 min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